西游记的暗黑解读版本「真实西游记竟是暗黑系最强还原解读西游伏妖篇」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24更新:2023-01-03 04:34:53

这篇文章并不是《西游·伏妖篇》的影评,笔者不会对这部电影的剧情、演员的表演、导演的创作做出任何评价,而是仅仅聚焦于《西游·伏妖篇》中所有与名著《西游记》及其各影视版本相关元素&内容的梳理与讲解,尽量保证客观。

影片开头梦中的玄奘惊醒发现自己身处在一个小人国中,小人国的居民告诉玄奘这里就是天竺,而前作《西游·降魔篇》中玄奘的师傅(同样是小人的状态)此时也出现并告诉玄奘,他要取的22部经书已经用马车装好。此时的玄奘却并没有表现出其他影视作品中看到真经后欣喜若狂的神态,反而仍然是一副“发生了什么?我在哪?”的状态。玄奘的师傅随后向玄奘颁发了“终身成就奖”,其实这个奖就是恢复玄奘金蝉子的身份,师傅给了玄奘一个“佛”的光环佩戴在脑后。这个“佛”的光环则是导演一次炫技性质的特效展示。

随着“佛”光环不断出现“跳闸”一般的故障,玄奘从噩梦中醒了过来。影片正式开始。

那就是取经人的上帝视角,或者叫神性。在小人国里只有玄奘一个巨人,这是一种神性的体现;“终身成就奖”的光环,更是赤裸裸地借鉴了《圣经》故事中的上帝光环。

什么样的人才会有神性呢?答案是具有超凡能力的人,孙悟空是,猪悟能是,沙悟净也是,甚至目前尚且是凡人的玄奘也是,这也是为什么后面马戏团的平民百姓看到猴猪沙三人显露法术后会充满敬畏和恐惧。

玄奘是在马戏团的一处脏乱的角落醒来的,身上盖的都是草席子,一身破衣烂衫,看来取经路充满艰辛和贫困。

相信大部分看86版西游记长大的观众们,普遍认为取经队伍一路上的生活条件都是这样的:

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事实上,《西游记》中取经队伍一共走了14年,能找到民居蹭吃蹭住的机会非常少,能在沿途各个国家皇宫里享受大使级待遇的更是屈指可数。相比之下,露宿荒野,忍饥挨饿的时间要多得多。取经路上,师徒四人需要面对的有时还不仅是贫穷、饥饿这些困境,对于玄奘这个凡人来说,多年的长途跋涉是很容易生病的。

《西游记》第八十一回:此时长老还贪睡未醒,行者近前叫声"师父。"那师父把头抬了一抬,又不曾答应得出。行者问:"师父怎么说?"长老呻吟道:"我怎么这般头悬眼胀,浑身皮骨皆疼?"八戒听说,伸手去摸摸,身上有些发热。

在《西游·伏妖篇》中,师徒贫困落魄的样子被很好的还原了出来。玄奘让关在笼子里的沙僧露两手,沙僧的回应是“没饭吃,饿的耍不动。”玄奘在吆喝卖艺的时候也对来看戏的民女声称师徒几人已经很多天没吃上饭,而自己也已经染上疾病。在影片中期,玄奘的病情已经严重到几乎失声。虽然玄奘的失声情节一定程度上是为喜剧效果服务,但取经过程中的辛苦可见一斑。

那么《西游记》中的取经队伍究竟是不是真的身无分文呢?

《西游记》第二十四回:三藏见他发怒,恐怕那童子回言,斗起祸来,便道:“悟空,且休争竞,我们既进来就出去,显得没了方情。常言道,鹭鸶不吃鹭鸶肉。他师既是不在,搅扰他做甚?你去山门前放马,沙僧看守行李,教八戒解包袱,取些米粮,借他锅灶,做顿饭吃,待临行,送他几文柴钱便罢了。各依执事,让我在此歇息歇息,饭毕就行。”

由此可见,取经队伍所携带的行李中是包括金钱的,只不过很少。正因如此,《西游·伏妖篇》中带着徒弟们卖艺的玄奘从破碗里拾起观众扔来的铜板这一幕也不会显得那么突兀,甚至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还原。取经团队是有钱的,只不过很穷。

在影片上映前的一系列预告片中,影片主创一直强调这是一部着重表现唐僧师徒关系矛盾的影片。在以往的《西游记》题材影视作品中,“师徒关系”一直不被编剧所重视,唯一一部讲述师徒关系的西游电影是《三打白骨精》,而在《三打》中师徒关系的描写也有些缺乏力度。

那么《西游记》中的师徒关系究竟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从“玄奘-悟空”这一对来入手。由于86版《西游记》的深入人心,大家对唐僧X行者关系的印象往往是这样的:

诚然,这个师傅给猴子缝虎皮裙的画面多温馨啊,暖到爆对不对?然而事实是怎么样的呢?

《西游记》第十四回:师徒浴罢,坐在灯前,行者道:“老陈,还有一事累你,有针线借我用用。”那老儿道:“有,有,有。”即教妈妈取针线来,递与行者。行者又有眼色,见师父洗浴,脱下一件白布短小直裰未穿,他即扯过来披在身上,却将那虎皮脱下,联接一处,打一个马面样的折子,围在腰间,勒了藤条,走到师父面前道:“老孙今日这等打扮,比昨日如何?”三藏道:“好!好!好!这等样,才象个行者。”三藏道:“徒弟,你不嫌残旧,那件直裰儿,你就穿了罢。”悟空唱个喏道:“承赐!承赐!”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猴哥著名的虎皮裙其实是他自己缝的,跟玄奘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非要给玄奘扯上点关系,那就是师傅贡献了一条他不穿的白色小裤衩给猴哥当布料用……

其实玄奘与行者的关系不光没有大家印象中的那么和谐,相反他们的关系一直不好。是真的很不好!

《西游记》第十五回:三藏道:“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进!可怜啊!这万水千山,怎生走得!”说着话,泪如雨落。行者见他哭将起来,他那里忍得住暴燥,发声喊道:“师父莫要这等脓包形么!你坐着,坐着!等老孙去寻着那厮,教他还我马匹便了。”三藏却才扯住道:“徒弟啊,你那里去寻他?只怕他暗地里撺将出来,却不又连我都害了?那时节人马两亡,怎生是好!”行者闻得这话,越加嗔怒,就叫喊如雷道:“你忒不济,不济!又要马骑,又不放我去,似这般看着行李,坐到老罢!”

行者没及奈何,只得回见三藏道:“师父,这个怪被老孙骂将出来,他与我赌斗多时,怯战而走,只躲在水中间,再不出来了。”三藏道:“不知端的可是他吃了我马?”行者道:“你看你说的话!不是他吃了,他还肯出来招声,与老孙犯对?”三藏道:“你前日打虎时,曾说有降龙伏虎的手段,今日如何便不能降他?”原来那猴子吃不得人急他,见三藏抢白了他这一句,他就发起神威道:“不要说,不要说!等我与他再见个上下!”

孙悟空觉得玄奘是个窝囊废 脓包,玄奘觉得孙悟空就会吹牛B,连匹马都看不住还老想扔下自己跑路,双方都对对方十分不满。然而这份不满一直被双方憋在心里直到遇到白骨精才彻底爆发出来。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那唐僧那里肯信,只说是个好人。行者道:“师父,我知道你了,你见他那等容貌,必然动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几棵树来,沙僧寻些草来,我做木匠,就在这里搭个窝铺,你与他圆房成事,我们大家散了,却不是件事业?何必又跋涉,取甚经去!”

本来孙悟空与玄奘紧张的关系因为白骨精第一次变身行凶失败露陷后有了缓和的转机,偏偏这个时候搅屎棍猪八戒站了出来。在孙悟空与唐僧第一次决裂的过程中,猪八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他从中挑拨带来的影响比白骨精本身还要大。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长老才有三分儿信了,怎禁猪八戒气不忿,在旁漏八分儿唆嘴道:“师父,说起这个女子,他是此间农妇,因为送饭下田,路遇我等,却怎么栽他是个妖怪?哥哥的棍重,走将来试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杀了!怕你念什么《紧箍儿咒》,故意的使个障眼法儿,变做这等样东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

行者道:“师父又教我去,回去便也回去了,只是一件不相应。”唐僧道:“你有什么不相应处?”八戒道:“师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跟着你做了这几年和尚,不成空着手回去?你把那包袱里的什么旧褊衫,破帽子,分两件与他罢。”行者闻言,气得暴跳道:“我把你这个尖嘴的夯货!老孙一向秉教沙门,更无一毫嫉妒之意,贪恋之心,怎么要分什么行李?”

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闻说,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次都有猪八戒从旁挑唆。终于,唐僧与孙悟空彻底决裂。

以上是《西游记》第十四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中的内容,也就是中国人最熟悉的西游故事之一——三打白骨精。以上这些内容,在《西游·伏妖篇》中则成为了整部电影的核心主线。片中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已经尖锐到生死相拼的程度,而猪八戒同样扛起了挑事儿的大旗。

《西游·伏妖篇》中孙悟空与唐僧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孙悟空惧怕唐僧→孙悟空对唐僧动了杀心→师徒和解,默契配合。我们分别来谈谈。

孙悟空惧怕唐僧

电影早期,孙悟空在唐僧身边可以说待遇相当之差,稍有不顺唐僧的意就会被念“紧箍咒”(本片中对紧箍咒的设计十分颠覆,后面会讲)、被抽打、被辱骂。值得一提的是,唐僧用来抽打孙悟空的藤条就是从《降魔篇》中孙悟空被困的山洞中捡来的,在前作里这个藤条是为数不多能让孙悟空受到伤害的东西。

这个阶段的孙悟空浑身上下都是被玄奘抽出来的鞭痕,甚至会被唐僧把舌头扯出三米长再一下子弹回去。面对这样的侮辱和折磨,孙悟空生不生气?生气,但他没有办法反抗。

一个原因是惧怕紧箍咒;另一个原因,则是害怕玄奘的“如来神掌”,在前作《西游·降魔篇》中,亲眼目睹段小姐被孙悟空打死的玄奘曾经短暂的觉醒变回金蝉子,使出了“如来神掌”压制了孙悟空。因此《伏妖篇》中,孙悟空害怕如果自己反抗玄奘,会再被“如来神掌”拍一顿。

孙悟空对唐僧动了杀心

在《伏妖篇》中有一场孙悟空与玄奘正面的武力冲突。正如前面所说,孙悟空经过长时间被唐僧压榨、折磨,积怨已久的他终于决定对唐僧动手了。唯独让他迟迟无法下手的就是唐僧克制他的两个地方:紧箍咒&如来神掌。

紧箍咒

看过《西游·降魔篇》的观众一定记得,在这个系列中,孙悟空所戴的金箍并不是如来佛祖所赐的法宝,而是段小姐的手镯。也就是说,金箍本身并不具备勒孙悟空脑袋的功能,电影开场三分钟孙悟空就把金箍摘下来了。同样预告片里也出现了变回原形的孙悟空把金箍摘下来一把砸在唐僧的光头上这种镜头。唐僧用来控制孙悟空的“紧箍咒”其实就是《降魔篇》中的“儿歌三百首”,它的作用也不是让孙悟空头疼,而是让孙悟空情不自禁地随着歌声跳舞进而达到控制的作用。

作为唐僧克制孙悟空的主要手段之一,这个手段有一个非常核心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唐僧必须要能把“儿歌三百首”唱出来。上文说到,唐僧因为一路跋山涉水患了重病,最后一度失声,这也就导致他无法成功把“儿歌三百首”唱出来。这也是孙悟空对唐僧动手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以上这段关于紧箍咒的描述只是表象。在影片接近结尾的地方我们会惊奇的发现“儿歌三百首”其实对孙悟空压根没有用,也就是说之前孙悟空听到儿歌三百首会跟着跳舞其实全部都是装出来的。

如来神掌

在《西游·降魔篇》中,玄奘觉醒变回金蝉子使出如来神掌仅仅是一种面临重大危机的开挂行为,平时他是用不出来的。

在无意中听到孙悟空与猪八戒、沙僧透露自己要杀唐僧的决定后,唐僧一路小跑到悬崖边对着天空祷告乞求如来佛祖传授他“如来神掌”以便防身。

然而唐僧的祷告和失声情况被猪八戒偷听到,猪八戒此时充分发挥出来他在原著中的搅屎棍精神,将这一切告诉了孙悟空。得知唐僧克制自己的两大手段统统失效后,孙悟空欣喜若狂地向唐僧动了手,却不料唐僧还没有完全失声,反而用沙哑的嗓子唱了一段“儿歌三百首”后从热舞的孙悟空面前逃跑。

在唐僧马上就要命丧孙悟空之手的危急关头,如来佛祖出面了。他把天边的云彩打开了一道缺口,把一道阳光照在孙悟空身上,言外之意“我盯着你呢,别太过分。”唐僧因此捡回一条命。

师徒和解

经过生死相搏之后,孙悟空和唐僧的关系迎来了转机。在比丘国王宫里,孙悟空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让唐僧当中热舞丢尽颜面,算是小小的报复了一下。

经历了这次出糗,唐僧终于意识到自己用“儿歌三百首”来控制孙悟空的行为非常过分,并很有诚意的向徒弟们道歉。(真的很有诚意哦!)到此,师徒关系正式破冰。

取经队伍的真正目的

在《伏妖篇》之前的所有《西游记》题材影视作品中,唐僧一行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取经。在《伏妖篇》中,“取经”这个概念只在片头玄奘的梦境中出现过。平时玄奘关于取经团队的任务对外统一称为“驱魔”,这也延续了前作《降魔篇》中玄奘“驱魔人”的身份。

这是一个很大胆的做法,没有取经的《西游记》,还叫《西游记》吗?或许《西游记》这个名字对绝大部分观众来说过于深入人心,以至于很少有人记得《西游记》这本小说,最初的名字其实叫《西游释厄传》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预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这是《西游记》原著中的开场诗。

在《西游·伏妖篇》中,驱魔团队究竟驱了哪些魔。影片中的妖魔角色绝大部分都在《西游记》有原型。

蜘蛛精

当观众们看到蜘蛛精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这一段演的是盘丝洞,其实只猜对了一半。《伏妖篇》的蜘蛛精设计其实杂糅了《西游记》中盘丝洞和四圣试禅心两个章节。

王丽坤饰演的蜘蛛精及其他蜘蛛精是很典型的来自盘丝洞的产物,但盘丝洞七只蜘蛛精并称姐妹,而妖精们人类形态的母女关系则是借鉴了四圣试禅心中的人物关系。电影中蜘蛛精幻化出来的豪宅大院也与四圣林中的莫家庄园十分相似。

红孩儿

影片中红孩儿的设定是一个类似机器人的小孩儿,由发条弹簧构成的身体与孙悟空在进行打斗的时候提供了很大的特效发挥空间。电影里并没有提到红孩儿的家庭背景,对这个角色的塑造描写也很少。

《西游记》中的红孩儿大家应该不陌生,父亲是平天大圣牛魔王,母亲是罗刹女铁扇公主。血统优良,天赋很高。在火焰山刻苦修炼三百年才修成三昧真火。“你是孙行者请来的救兵吗?”这一经典名句就出此其口。被观音菩萨收服后成为善财童子,专门替观音打理信徒的供奉。

《伏妖篇》中红孩儿与孙悟空的大战可以说是整部电影场面最宏大的片段之一,与原著不同的是,这只金属红孩儿的三昧真火并不是从嘴里喷出,而是从肚子上的“反应炉”发射出来的。孙悟空与红孩儿的大战也并不像原著那样惨烈。

在小说中,红孩儿与孙悟空大战一番后略有不敌,遂放出大招三昧真火。很可惜孙悟空会避火诀,我们的猴哥掐了个诀就在火场里蹦蹦跳跳地跑起来了。是的,孙悟空是不怕三昧真火的,但他怕烟。被三昧真火的烟熏到“火眼金睛”(关于火眼金睛,后面会详细介绍,会有些颠覆你们的认知哦)后晕头转向一头栽进河里,被冷水激到才不省人事险些丧命。(请自行想象打铁匠将一根烧红的钢铁猛的一下浸到冷水里,“呲~~~~~”)

白骨精

与《三打白骨精》中巩俐的绝对地位不同,《伏妖篇》中的白骨精小善无论是戏份还是对故事的推动作用都远远比不上前者,更比不上《大话西游》中的白晶晶。

小善并没有体现出很强的法力,这点与原著中的白骨精类似。《西游记》中的白骨精法力并不强,所以才需要三次变身来挑拨孙悟空与唐僧的关系。然而,在所有《西游记》题材影视作品中,白骨精的变化能力都得到了相当高的评价。在《伏妖篇》中,对白骨精变化能力的评价简直达到了巅峰:小善的真身连照妖镜都无法照出,只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才能看穿。

在小说中,白骨精虽然战斗力很弱,变化能力也被孙悟空识破,但她的存在对于西游记全书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两个作用:她是造成孙悟空-唐僧师徒关系紧张的直接因素;她是全书第一个说出“吃唐僧肉能长生不老”的妖精。

关于“唐僧肉”的设定,截止到《伏妖篇》,这个系列的西游故事并没有直观的证据显示吃唐僧肉有长生不老的功效,唯一一组有吃唐僧肉倾向的妖精是《伏妖篇》中的蜘蛛精,但是蜘蛛精也并没有特别明确的表达出吃唐僧肉是为了长生不老这个目的,她们很有可能只想把唐僧当顿饭给吃掉(就像大鹏客串的驱魔人一样)

九宫真人

姚晨所扮演的九宫真人,身份是比丘国的国师,真身是如来座下的九头金雕。九头金雕是整个电影的终极反派角色,前面讲到的所有妖怪都是受她的安排与取经队伍展开争斗。这个角色在《西游记》原著中没有直接原型,而是四个原著中的角色杂糅而成的:

原型一:白鹿精。原著中比丘国的国师是南极仙翁的坐骑白鹿联合狐狸精诱骗比丘国王以小儿心脏做药引来修炼“采阴补阳”之术。本作中的九宫真人只是借用了白鹿精的国师身份。

原型二:金翅大鹏雕。又名云程万里鹏,原著中狮驼岭一回中的三大王,是全书中唯一一个在速度上碾压孙悟空的角色。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大鹏一翅九万里,书中连扇两翅就轻松追上了逃跑的孙悟空。凤凰生孔雀与大鹏,其中孔雀曾将修成丈六金身的如来吞入腹中因而授封佛母,大鹏也就沾亲带故地成了如来的舅舅,常年负于如来肩头。本作中九头金雕的佛教背景就取自金翅大鹏雕。

原型三:九头虫。又称九头驸马,原著中碧波潭万圣龙王的入赘女婿,曾于祭赛国金光寺内盗取佛宝舍利。最终被孙悟空、猪八戒以及路过的二郎神合作打败,九个头被哮天犬咬下一个,剩下八个头逃跑不知所踪。是西游记全书唯一一个从孙悟空手下逃跑的妖怪。九头虫的原型样貌,原著中是这样描写的:

两只脚尖利如钩,九个头攒环一处。展开翅极善飞扬,纵大鹏无他力气;

发起声远振天涯,比仙鹤还能高唳。眼多闪灼幌金光,气傲不同凡鸟类。

(注:如来佛祖说:“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九头虫属于五虫之中的羽虫,即九头鸟,并非九头蛇虫。)

本片中的九头金雕的造型就是金翅大鹏雕的颜色 九头虫的外形

作为《降魔篇》的正统续作,《伏妖篇》多次出现了《降魔篇》中经典镜头的回闪与重制。比如段小姐的镜头在整部电影的前期、中期、后期都有频繁的闪回。而一部分《降魔篇》里的经典镜头,也因为主演换人而做了补拍/重拍,比如孙悟空欲从五指山逃出被藤条捆住抽打的镜头等。

关于金箍棒

在每一部西游题材的电影作品中,金箍棒的设计一直是一个万众瞩目的话题。在《降魔篇》中,逃出五指山的孙悟空在与肾虚公子的战斗过程中,所用棍棒被肾虚公子的飞剑击碎,显然那根棍子并不是定海神珍。在《伏妖篇》中,金箍棒再次出现,这一次的金箍棒采用了非常绚丽的设计,由以往的金银、纯金等风格转变为珠光宝气的五彩设计。

取经团队各角色

玄奘

本作中的玄奘延续了《降魔篇》中大唐驱魔人的身份。在造型上,总体分成两套:玄奘造型与金蝉子造型。

玄奘造型以粗麻布衣为主,这套造型很符合玄奘苦行修佛的风格。与原著中差异较大的点在于锦襕袈裟、九环锡杖的缺失,《伏妖篇》中的玄奘并没有锦襕袈裟,由此我们也可以推断出这个系列的玄奘很可能压根没有“大唐御弟”的背景;九环锡杖也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一根类似于登山杖的短棍,玄奘在长途远行的时候会拄着这根拐棍。

沙悟净

近年的西游作品对沙僧的外貌形象还原的比较到位,对于沙悟净的外貌描写,原著中是这样写的:

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

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

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

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综合一下,沙僧的形象特征就是:身材高大(他用人的头骨当项链),这一点巴特尔的身材比较还原,其实沙僧身高一丈二(4米);青蓝色的皮肤(《伏妖篇》与《三打白骨精》的设计都比较还原),凶神恶煞(《伏妖篇》的沙僧比《三打》更加狰狞)。

本作的沙僧一部分延续了《降魔篇》中的鱼妖,我们不能确认其“卷帘大将”的背景是否得到了保留。在沙僧的形象上,有一个点是难以避免的,甚至以往几乎所有西游作品在这一点上犯过错误,那就是沙僧的武器。

原著中,沙僧的武器是这样的:

《西游记》原著第49回:“妖邪道:‘你这个模样,象一个磨博士出身。’沙僧道:‘如何认得我象个磨博士?’ 妖邪道:‘你不是磨博士,怎么会使擀面杖?’沙僧骂道:‘你这孽障,是也不曾见!这般兵器人间少,故此难知宝杖名。出自月宫无影处,梭罗仙木琢磨成。外边嵌宝霞光耀,内里钻金瑞气凝。先日也曾陪御宴,今朝秉正保唐僧。西方路上无知 识,上界宫中有大名。唤做降妖真宝杖,管教一下碎天灵!’”

很显然,沙僧的“降妖真宝杖”外表就是一根擀面杖模样的棍子,与大部分作品中的月牙铲毫不相关。

与其他作品中的沉默寡言不同,本作中的沙僧在性格上塑造的非常成功。正如扮演者巴特尔在采访中所说的“这个版本的沙僧是个智者。”他是整部电影中最懂玄奘的人,是他第一个说出“师傅抱的是另一个人,段小姐。”是他一眼看破了玄奘跪地认错的真实想法“师傅是危机管理学的高手。”

一个沉默地站在一边,却洞察一切的智者。这,就是《西游·伏妖篇》的沙悟净。

猪八戒

本作的猪八戒共有三种造型:戏子造型、帅哥造型以及猪头人造型。

戏子造型的登场时间最多,与前作《降魔篇》的猪刚鬣帅哥造型比较接近。帅哥造型出场次数有限,仅在猪八戒与女性角色搭讪时变身后出现。猪头人造型出现次数仅有两次,都是在猪八戒淫欲高涨难以自制的时候才会现出本相。

在这一集中,猪八戒“淫邪”的特点被发挥到了极致,他在看到女性后会克制不住地流口水,甚至个别情况下会直接扑上去霸王硬上弓。《伏妖篇》中共有两个女性角色得到了猪八戒的“硬上”待遇,一个是马戏团的女观众,另一个是蜘蛛精。

那么原著中的猪八戒真的这么淫荡吗?实话告诉大家,比之更甚。原著中的猪八戒是一个性瘾极大的色情狂。

《西游记》第二十三回:“你看娘说的话。哪个没有三房四妾?就再多几个,你女婿也笑纳了。我幼年间,也曾学得个鏖战之法,管情一个个伏侍得她欢喜!”

鏖战之法是什么意思,大家可以自行百度一下。猪八戒的出身大家都很清楚,在高老庄做入赘女婿。但是在那之前,猪八戒是有一位结发妻子的。

猪八戒曾对观音菩萨说过:“此山叫做福陵山。山中有一洞,叫做云栈洞。洞里原有个卵二姐。他见我有些武艺,招我做了家长,又唤做‘倒插门’。不上一年,他死了,将一洞的家当,尽归我受用”。而孙悟空与唐僧师徒来到高老庄,见到高翠兰后,高小姐的样子是这样的:“云鬓乱堆无掠,玉容未洗尘淄。一片兰心依旧,十分娇态倾颓。樱唇全无气血,腰肢屈屈偎偎。愁蹙蹙,蛾眉淡,瘦怯怯,语声低。”

新婚一年折腾死大老婆,二婚把小老婆折腾的半死不活,二师兄的淫欲之大可见一斑。

对于陌生女性,老猪也不会轻易放过,《西游记》第七十二回:忽的推开门看时,只见那七个女子,蹲在水里,八戒忍不住笑道:“女菩萨,在这里洗澡哩,也携带我和尚洗洗何如?”那怪见了作怒道:“你这和尚,十分无礼!我们是在家的女流,你是个出家的男子。古书云:七年男女不同席,你好和我们同塘洗澡?”八戒道:“天气炎热,没奈何,将就容我洗洗儿罢。那里调什么书担儿,同席不同席!”呆子不容说,丢了钉钯,脱了皂锦直裰,扑的跳下水来,那怪心中烦恼,一齐上前要打。不知八戒水势极熟,到水里摇身一变,变做一个鲇鱼精。那怪就都摸鱼,赶上拿他不住。东边摸,忽的又渍了西去;西边摸,忽的又渍了东去;滑傣蜱的,只在那腿裆里乱钻。原来那水有搀胸之深,水上盘了一会,又盘在水底,都盘倒了,喘嘘嘘的,精神倦怠。

上面这段“鸳鸯浴”便是发生在猪八戒初探盘丝洞时,与七只蜘蛛精发生的接触。这样想来,我们不禁想对《伏妖篇》中被猪八戒熊抱的蜘蛛精说一句“知足吧,书里你更惨。”

孙悟空

为什么把齐天大圣放在最后呢?其实每一部西游题材的影视作品成功与否,孙悟空这个角色的塑造起了绝大部分的决定作用。一个令人满意的孙悟空往往能拯救一整部电影。

《伏妖篇》的孙悟空在造型上与《降魔篇》略有不同,想必是《降魔篇》那种完全照搬原著的外貌设计终究还是难以迎合现代人的审美,因此在本作中,猴子增长了身高,提升了颜值。

林更新所饰演的孙悟空共出现了四个造型:人形、通过化妆实现的猴形、CG制作的猴形以及最终大战的石猴巨猿。大部分的文戏都是在人形状态下完成的,由于没有过多的特效化妆,林更新的面部表情能近乎无障碍的表现出来。我们从林更新紧锁的眉头可以看出来,整部电影里孙悟空的心情真的一直很差。

化妆后的猴形是一个过渡的形态,每当孙悟空进入到战斗中后都会从人形的伪装中变成这个形态。说实话这个形态,真的很丑。孙悟空在开始战斗的时候进入这个形态,随着战斗激烈程度的提升会进入到下一形态:CG制作的猴王真身。

当这张猴脸第一次出现在预告片中的时候,相信很多观众都发出了跟我一样的惊呼:这猴子好特么帅!眉宇间像燃烧的火焰一样红,两眼散发着怒火,口中尖锐的獠牙,这正是我心目中霸气外露的妖王孙悟空!

相信很多眼尖的观众一眼就看出来了,这只猴子真的很像《大圣归来》里的大圣。

关于孙悟空的法天象地,各个影视版本都有不同的设计,在TVB版本的《西游记》中率先使用了巨猿/大猩猩的设计作为孙悟空的真身(当然,肯定有借鉴《龙珠》的成分在里面)。随后在《西游·降魔篇》中,星爷将孙悟空的法相设计为大猩猩来对抗如来佛的“如来神掌”。《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中也使用了大猩猩的法相设计。在本作中,“大猩猩”进一步升级,星爷和徐克导演将孙悟空“天产石猴”的属性也添加进来,最终的产物是一只岩石材质的大猩猩,浑身散发着岩浆的火光,视觉效果非常好。

“法天象地”这个技能是原著中孙悟空所有法术中最强的技能之一,在《西游记》全书中只用过两次,分别用来对抗二郎神和牛魔王,这两场战役也是全书中孙悟空所经历的战斗中最激烈的两场。后续的影视作品大多会安排孙悟空在最终决战中使出“法天象地”来凸显决战的激烈程度(《大闹天宫》中孙悟空VS牛魔王,《降魔篇》中孙悟空VS如来,《伏妖篇》中孙悟空VS九头金雕)。

关于火眼金睛

由于受到86版《西游记》的影响,很多观众都想当然的认为“火眼金睛”的作用就是直接看出变化后的妖精。事实并非如此,要想明白“火眼金睛”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需要搞清楚它的由来。

《西游记》第七回:那老君到兜率宫,将大圣解去绳索,放了穿琵琶骨之器,推入八卦炉中,命看炉的道人,架火的童子,将火煽起煅炼。原来那炉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他即将身钻在“巽宫”位下。巽乃风也,有风则无火。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熏红了,弄做个老害眼病,故唤作“火眼金睛”。

也就是说,人们津津乐道的“火眼金睛”其实只是一种眼病,而且这个眼病在西行路上两次害孙悟空惨败。

“火眼金睛”给孙悟空带来过那么大的困扰,那么它到底能不能识破妖怪呢?能,但是和你理解的方式不太一样。

很多影视作品里孙悟空用火眼金睛看妖怪一般表现为,在孙悟空的眼睛上加一段金色特效,妖怪的真身就显现出来了,但其实“火眼金睛”根本没这么好用。悟空的火眼金睛识别妖怪的方法是看云,他能够看清笼罩在唐僧头上的祥云,和笼罩在妖怪身上的妖气。也就是说当孙悟空面对小善的时候,他只能看出这个姑娘是妖精变得,但具体是什么妖精他看不出来。

总体来说,《西游·伏妖篇》在一些元素上对《西游记》还原的很到位,在一些元素上的改编也很有新意。作为普通观众来说,观看《西游·伏妖篇》也许不能获得极佳的观影体验,但如果观众对《西游记》有过比较深入的理解,在观看电影时则会发现很多惊喜。因此,《西游·伏妖篇》也许不是一部好电影,但从其对《西游记》的还原程度来看,起码主创人员是下过一定功夫的。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