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纯真年代「豆瓣82分纯真年代终其一生也无法撅住的爱情幻梦」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10更新:2023-04-09 20:30:31

有的时候这部电影就犹如一场可遇而不可求的千年之恋,动人、唯美,那流转的斑驳光影能够抵达梦想的彼岸,誓要将炽热的眷恋凝固成刹那的永恒;有的时候这部电影又宛若生命的浮萍,缱绻弥漫,它流动的影像碎片能够深藏在时间的光影之中,静默的坚守着旧时岁月的褪色记忆,等待着边缘重生与有情人偶然邂逅的那一天。在它平静细腻,伤怀悲情的外表下,在叙述追寻爱情的唯美和誓守爱情坚定的承诺中,它酝酿的人的内心冲突与挣扎,在两难选择中的痛楚与无奈却波涛汹涌,呼之欲出。

这就是拍摄于1993年根据首度获普立兹奖的女性作家艾迪丝 华顿(Edith Wharton)同名小说改编的《纯真年代》,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于19世纪70年代纽约上流社会的爱情故事。美国导演马丁 西柯赛斯(Martin Scorsese)以其细腻中夹杂着淡淡伤感的叙事基调和一种超然平静的镜头语言把一个男人内心对追求宿命之外的爱情的笃定与挣扎刻画得微妙而深沉。然而它又并非完完全全是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马丁 西柯赛斯称他对那个时代纽约的社会阶层和传统的社会礼教极其感兴趣,“压力下的激情”是他想要在影片中表达的主题,该片荣获了最佳剧本,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配乐及最佳美术四项奥斯卡提名。

影片叙述了一位上流社会的世家子弟Newland爱上了未婚妻May的表姐Ellen而经历的一段痛苦挣扎的心路历程。在Newland正准备宣布与May的订婚喜讯时,远嫁欧洲的伯爵夫人Ellen也因为无法忍受与丈夫相处而来到纽约。Ellen欲与其丈夫离异的行为遭到了当时纽约上流社会的非议,然而她不落俗套的行径,敢于与上流社会的陈规旧习抗争的精神,努力争取女性独立和自由的进步思想深深地吸引着Newland并让他在内心深处燃起了对她的炽烈爱恋。Ellen也因为Newland的正直的品性而爱上了他。已经有婚约的Newland在礼教的束缚下无法与尚未离异的Ellen相爱。 Ellen为了顾及家族在纽约的声望以及不伤害表妹May的情感而远离了纽约并在欧洲定居;拘泥于礼教与成规,Newland与May成了婚,但直到年老时内心对Ellen的炽烈爱恋也从未削减。

浮华背景的纽约上流社会,两个相互倾慕却无法相爱的年轻男女,如同枷锁铁链一般的道德铁律和规范礼教,一段悬浮在宿命之外的刻骨铭心的激情都注定了故事的悲剧性结局;然而影片留给我们的结局却哀而不伤并显现得超然冷静,让男主人公所有经历的为恋情的苦痛与挣扎都得以升华,最后留下的只有无奈中淡淡的一抹黯然神伤和些许遗憾。

书评者认为Newland和艾迪丝 华顿其它作品中的男主角一样,充其量不过是个颇有文化素养的懦夫,偶尔发表不寻常的意见,例如支持两性平等权利的原则,但是在行为层面上却缺乏实践,只能迎合当时社会的教条规范。

影片开头在Newland参加一个社交舞会中,画外音说道:“他欣赏这种挑战传统的作风,虽然私下里质疑墨守成规,但在公众场合里他却支持传统不遗余力……总之,他对他周围人的伪善行为感到非常好笑,但是有时候他甚至羡慕他们……”从这里可以看到他内心的愿望与外显行为相契合程度间的裂痕是巨大的。

虽然在Newland的心中满怀着对Ellen炽焰般的爱恋,然而在那个年代,在社会的成规和礼教的束缚下他对Ellen的爱情在外显行为上却觅不到半点生机,找不到任何出口;这也正好映证了当时上流社会的人们不敢冲破礼教和成规去寻求自己内心真正的乐土,而只是以其薄弱的意志力去接纳和顺应传统而陈腐的价值观;在上流社会富丽堂皇的邸舍里,在精致绝美的华服簇拥的舞会上,在优雅奢侈而又刻板的生活风格中,在一切与权利和金钱有关的社交活动与礼仪中,隐藏着的是人们光鲜外表下的伪善与麻木。Newland内心对Ellen狂热深沉的爱恋在与上流社会陈规和礼教束缚的对抗中败下阵来,最后不得不以其薄弱的意志屈从于成规和礼教的渗透力,这也使得这段唯美的恋情在观众动容的泪水和唏嘘声中以无尽的遗憾落幕。

在Newland追求对Ellen狂热激烈的爱恋的过程中,经历了最波涛涌动的情感起伏,并不断地陷入两难的个人境地:对于内心的愿望和社会礼教加诸于个人身上的限制之间两难的选择;是选择反叛,不顾礼教的羁绊,抑或是归顺于刻板陈旧的道德铁律;是选择追求自己内心真爱,抑或是受制于充满压抑和矛盾的婚姻枷锁;对于Ellen和May,一个代表了冲破成规礼教的自由主义,一个代表了陈腐刻板的社会成规;Newland从一开始就对Ellen的不落窠臼与离经叛道的追求女性权利的行为充满欣赏也由此更加深了对她的爱恋之情,而May温婉甜美,她不解世事的天真单纯曾经在他心中承担起一种拘于礼教和道德的安全感与责任感;他温文儒雅而生性敏感懦弱,在她们之间徘徊不定,可终究还是逃不开宿命的钳制而限于社会责任与May成婚,并因此抱憾终身。

Newland恋情的幻灭同时也昭示着人的内心欲望与外显行为之间存在着鸿沟。正因为这条无法愈越的鸿沟,人反复延迟着自身内心世界的满足,却又要掩饰惨烈受创的情感不为外人察觉。Newland 内心的痛苦,在他对Ellen的一段对白中可以体现的淋漓尽致,“你让我第一次经历了真实的人生,同时又要我继续过着虚伪的生活;这,没有人可以承受得了。”

回首时空的长廊,那个在艾迪丝 华顿笔下曾经鲜活繁华的古老年代早已经一去不复返,岁月的变迁,世纪的交替,一代代的人们繁衍不息;旧有时代所孕育的文明习惯在新一代人看来似乎不可理喻、匪夷所思,早已作古的人们曾经为情所困的所谓炼狱苦海,在如今看来却不过就像是一句轻声的叹息,在时间的浩瀚洪流中淡然得几乎不着痕迹。可是人终究摆脱不了时间和宿命,宿命的本质决定于一个时代的精神以及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社会意识形态,Newland对Ellen炽烈的恋情与当时社会文明之间的矛盾是无法在其有生之年得以缓解的;他用尽一生去追求的恋情只不过是悬浮在宿命之外的一个幻梦而已。

在影片的结尾,57岁的Newland在长子的陪同下来到了Ellen居住的地方。他安静地坐在她宅邸楼下的长椅上并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她的窗台,当午后的太阳在那扇正欲开启的窗户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时,Newland似乎看到在多年前他去寻找Ellen的那个场景: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有一只帆船正缓缓地驶向灯塔,他在心中暗自思忖着:如果在帆船驶过灯塔前她转过头来,他就去找她。而就在那艘船即将驶过灯塔的一瞬间,Ellen转过了头,脸上洋溢着动人的微笑。Newland平静地闭上了眼睛,那扇窗户关上了。Newland内心衍生出的愿望导致了他对往事的怀念与依赖,这一幕影像也可以看作是对他内心愿望的延迟补偿,在虚幻与现实的交界之间衍生的关于往事幻想的再定义让他终生的遗憾得到了补偿。

或许真实的爱情就应该像Newland心中历久弥新的激情一样,在平静超然的外表之下炽烈且鲜活。随着厚重中带着忧郁和压抑的背景音乐响起,片头鲜红的玫瑰花在幽暗的背景中恣意的绽放,当怒放的冶艳花朵充满整个屏幕和视线时,我仿佛看到Newland心中对Ellen的爱恋又开始鲜明生动,狂烈得势不可挡并天马行空般地冲破了礼教和道德桎梏,穿越了浩渺的时间和空间,以一种飘忽超然的姿态徜徉在梦想的汪洋中;而那对爱情的承诺炽热而坚定,似乎要在所有人的内心深处烙出一个深刻的印记并寻得一条通往爱情的幽幽路径。

(原创保护文章,版权属于山海姐姐,任何形式转载、转运请联络作者授权。)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