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春电影「从匆匆那年谈一谈国产青春电影的病态和变态」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293更新:2023-04-10 00:31:08

原本这是第十一期的《电影通缉令》之《谈一谈国产青春电影的病态和变态》,我和公元1874说,这样吧,你看,现在国产青春电影这么泛滥不堪,乱搞情怀、利用8090的回忆大做文章,拍摄一些低劣幼稚傻逼无趣的电影来骗钱,要不要制作一期节目好好批判一下,正好等《匆匆那年》上映之际发出来,节目必火。

公元听罢,说了两个字。

谢邀。

所以下面是他捉刀的文案,我进行了删减和修改。

青春,什么是青春?新华字典里说,青春除了指春天和年轻时的岁数之外,还有比喻自己年轻时期的意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青春有着属于自己的种种解释。

不过,对于电影尤其是当下的国产电影而言,青春,就是一种模式化的套路。

从2011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开始,这三年来,我们在大银幕上见到了不少青春题材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同桌的你》、《青春派》、《怒放之青春再见》、《匆匆那年》、《青春期》

大家发现了这些电影的共同点了吗?对!就是上面提到的那种套路——看,逆光;看,校园,看,白球鞋,看,傻逼的男女主角谈恋爱。

可是,青春真的是这个样子吗?青春在我们国产导演的眼里,就只能这个样子吗?

今天,就接着《匆匆那年》的腐朽味道,说一说被乱拍的青春片!

(这里插播二手玫瑰《青春啊青春》歌曲:青春啊青春,你风华正茂,看避孕无套!)

一、欧美青春片:疯狂、欲望、无所顾忌!

青春片这个题材,在欧美其实很流行。早在60年代,一部讲述走出大学校门的小伙子如何面对社会与欲望诱惑的电影《毕业生》,就为青春片定下了一个伤感的基调。

设想啊,一个20出头的年轻小帅哥,被一个风韵犹存的熟女给看上,血气方刚的小帅哥如何抵挡得了熟女的诱惑?一来二去就开始滚床单;

对着男主角脱丝袜这一幕,也成了影史的经典镜头。

顺带着,也让当时还籍籍无名的男主角达斯汀·霍夫曼,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好莱坞大明星。而《毕业生》本身,也成了反映一代青年人现状的经典之作。

到了90年代,英国导演丹尼·博伊尔拍摄了一部《猜火车》。名字听上去让人摸不着头脑,我烂总来给大家讲讲故事。这部电影呢主要是讲当时还不出名的伊万·麦克格雷格如何吸大麻——和朋友一起吸大麻——和喜欢的姑娘一起吸大麻——和不认识的人一起吸大麻——和喜欢的姑娘搞——和不认识的姑娘搞——

和一群不认识的姑娘搞。看,《猜火车》就是这么一个故事!简单说,就是上床、吸大麻。看完之后不禁感叹:资本主义国家的年轻人,生活得竟然如此腐化!

这部电影把性与毒品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让人在大银幕上直面年轻人遇到的社会问题,影片后半段的故事急转直下,伊万饰演的雷登,和他的朋友们接二连三的遇到了属于自己的麻烦事,也给其他年轻人敲响了警钟。

《猜火车》在1996年公映,随即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还杀入了次年奥斯卡,成为90年代的青春片经典。

《毕业生》和《猜火车》为后来的欧美青春片奠定了大致的基调,反应着青春期男女们所面临的种种欲望诱惑。后来乔纳希尔与迈克尔·塞拉主演的《太坏了》、贾森·比格斯主演的《美国派》等等都离不开这个套路。

当然,如果真的只有上床和做违法乱纪活动这些事,那这些戏也未免太三观不正了。除了欲望诱惑,更重要的,电影通过这些男孩女孩所搞出来的荒唐事,归根结底,还是放在了友情与成长这个主题上。

比如《太坏了》,电影里这个小胖子想上漂亮姑娘,这个小瘦子也想上漂亮姑娘,就连警察都想栽赃陷害这俩倒霉蛋,两人最后还在这对破事里翻脸了。但到最后,他们还是非常充满基腐气息的抱在了一起;

又比如《欧洲性旅行》,一群美国年轻人去欧洲找真爱顺便也找艳遇,他们在英国找了这个姑娘、法国这个姑娘,连捷克都找了这么前凸后翘的姑娘⋯⋯但最后,这三个毛头小伙,在旅行里都成长了。有的找到了真爱,有的完成了自己的事业,有的⋯⋯当上了教皇。

二、港台青春片:清新、现实、奇幻穿越

港台的青春片,则走了和欧美青春片不一样的路数。毕竟我们这一块,吸毒这事还是非常不健康的行为,所以港台的青春片有着属于自己的风格。

台湾的《蓝色大门》,那基本就属于小清新的鼻祖,桂纶镁和陈柏霖这两位主角在电影里的形象,也已经深入人心;

黄真真导演,林嘉欣主演的《六楼后座》讲一群年轻人合租的故事,紧贴当下的社会热潮,对于刚刚毕业,在大城市生活的年轻人而言,这部电影还是可以看得很亲切的;

而尔冬升执导的《早熟》,讲一个年轻女孩和喜欢的男人相恋,结果意外怀孕,还得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坚持把孩子生下来的故事。这个题材更加有现实意义了,当年公映后十分轰动,也让主演房祖名和薛凯琪大红大紫;

至于我们的周董周杰伦执导的《不能说的秘密》,作为其自导自演的作品,演技什么先不提,但故事本身却有点意思。虽然还是找了桂纶镁来演女主角,还是校园恋爱的讨论,但故事后半段急转直下,却变成了一个奇幻穿越剧,悬念迭生,高潮连连,让人不得不对这部青春片刮目相看。

顺带一提,这部电影的编剧是杜致朗,当年写出这样的故事,着实令人惊艳。可后来⋯⋯她最新的编剧作品是《黄飞鸿之英雄有梦》。质量嘛⋯⋯呵呵,你们都懂的。

《那些年》所引起的轰动前所未有,就连九把刀自己也感到很意外。而男主角柯震东,原本籍籍无名,也因此一炮而红。当然,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九把刀和柯震东这二位自作孽,短时间内我们大概是见不到他们了⋯⋯

三、华语青春片:校园、逆光、初恋失恋

最近几年,因为华语电影的蓬勃发展,拍惯了古装大片和各种武打动作恋爱喜剧的导演们突然意识到,诶,还有一种题材没怎么糟蹋,于是赶紧来补上。

如果你硬要说很多年前的那部《青春之歌》是青春片⋯⋯好吧,那也可以,勉强算得上是,红色主旋律,也可以很青春的嘛;但我相信,对于观众而言,真正让他们意识到青春片这三个字的,还是得看2011年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

《那些年》这么成功,当然我们的国产片导演们就开始跟风了。于是,接下来我们这几年在电影院里看过不少的青春片。比如赵薇的《致青春》,比如高晓松监制的《同桌的你》,比如《青春派》,比如水木年华的《怒放之青春再见》,比如正在上映的《匆匆那年》⋯⋯

这些电影除了男女主角不一样之外,有着大量同质化的内容,总结下来就是三板斧:校园、逆光、初恋失恋。

这些电影里,男女主角一定会在校园里相遇,然后来一场可能会轰轰烈烈的恋爱,这恋爱要么是骑着自行车,女主角靠在男主角背上逛校园;要么是站在宿舍外面谈情说爱;要么是教室里写个作业还眉来眼去⋯⋯

再然后男女主角的感情就会出问题,要么是毕业即失恋,男主角要去国外深造了;要么是中间有劈腿的,哎呀不得了了原来觉得那么清纯的女主角原来是个绿茶婊;要么就是男女主角产生误会了两人没头脑又不高兴反正难得解释分手就分手⋯⋯

再然后就光鲜亮丽的多年后重逢,反正有一方功成名就,反正看着现在想着过去,反正一定会有一场同学聚会两人尴尬的碰面⋯⋯

你看,把上面几部电影打乱了放在一起,竟然毫·无·违·和·感!它们虽然都不是一个妈生的,但竟然看起来那么的像失散多年的兄弟姐妹!

一开始看《致青春》,觉得赵薇能够以导演身份拍这个校园故事,虽然没什么惊喜,但中规中矩的发挥也不错,结尾也多多少少给人一些思考,比如说听山羊皮的都得死;但后来接二连三看到同样的故事被翻来覆去的拍,慢慢就开始有些不舒服了,直到正在上映的这部《匆匆那年》,我终于不得不说,开始感到恶心了。

导演张一白,当年靠《将爱情进行到底》,成功的抄袭《东京爱情故事》与《爱情白皮书》起家,而后拍过不少电影都没什么人看,后来又把《将爱》捡起来,靠情怀卖了两亿;接着《越来越好之村晚》展现了其导演的真实功底之后,又乖乖地回去继续拍校园爱情故事了。只是过了十多年,当初的情怀也早就变成精细的商业计算,这部《匆匆那年》从片名就开始学《那些年》,找小说改编学《致青春》,偶像人气明星来主演,又选在贺岁档上映,商业得不能再商业,利欲熏心之下,导演自己可能早就忘记了真正的校园是什么样子,也忘记了当年自己的《将爱》是怎么打动一代人。

所以,上映之后,我就这样送张一白一句影评:匆匆那年:这并不能称为一部电影,或许叫更年期土鳖导演意淫别人青春自high成瘾晚期之导演剪辑版修改5.0.mov。张一白这么多年不但没有长进反而暴露了导演手法的腐朽和完全不会塑造故事的短板。难道在这些老头导演眼中,女生一定要装婊男生一定要装?吗?青春有关元素机械重组,笨拙、愚蠢的平行叙事、跳戏突兀的情绪代入,混乱不堪、演员和导演看完连自己都觉得害臊了吧。这么廉价做作的情感观众怎么能入戏呢。青春系电影剩余价值被中国导演榨取的分文不值。面对这个烂片,我也评不出新意:比《致青春》差了100个《同桌的你》,年度十大烂片之一。

四、青春片未来:放肆、放肆、再放肆

从《致青春》到《匆匆那年》,国产青春片同质化严重到了不得不提醒大家的地步。其实,青春电影未必只有这一种故事可以说,《青春派》这部有点小众的电影,就在故事上开始做出了一点点突破。

上面提到了不少优秀的欧美青春片,他们绝大多数都脱离了“校园恋爱”这一个点,相反去讲的却是一个人在叛逆时期能够做多少荒唐事。这样的电影同样可以赢得观众共鸣,因为有的事情的确只能青春年少时去做,比如《太坏了》里两个好基友喝HIGH了飙警车,这事要成年了去干,那可是大罪;未成年人嘛,则可以在电影的虚构世界里疯狂一把。

至于吸毒和打炮这些事呢,那也是青春片里看着最刺激不过了⋯⋯

这些元素,有的国产片是没办法去做的,毕竟我们有伟大的广电总局,还有担心自己的小孩看一部电影就会被学坏的焦虑家长们。在这样的环境下,有些事,的确没办法在国产电影里展现。但是,其实归根结底,这些元素本身都是冲着“放肆”这一点去的。因为青春,可以放肆;青春,可以无所顾忌;青春,可以疯狂一回、两回、三回乃至更多回!

在《青春派》里,对这种放肆,导演刘杰就做出了自己的解读。他选择以对抗高考制度的方式来进行“放肆”,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评。

而我相信,将来的导演们,会在拍厌烦了校园恋爱之后,对青春片,有着更多属于自己的故事。

至我们可以放肆、放肆、再放肆的青春!

我的交流公众微信号:bbmovie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