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次离别电影「第一次的离别为何选择在影院复工首日上映专访制片人」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67更新:2023-04-10 01:22:05

7月24日,歇业183天的北京首都电影院西单店,在10时30分迎来了复工后的首批观众,放映的新片是《第一次的离别》。这场电影是在22日下午开启线上预售的,影院严格按照30%的上座率等相关规定进行售票,1个小时后34张票售罄,这场电影也成为北京影院复工后迎来的第一个“满场”。

影片24日上午开映时,《第一次的离别》监制、制片人秦晓宇也出现在了影院大厅。这大概是他经历的最特殊的首映式了——严格的入场检查、全程佩戴口罩、影厅里即便满场也显得空荡荡的观众席……即便是电影主创,秦晓宇也没能抢到《第一次的离别》在首都电影院的首场放映电影票,只能站在场外“以最简陋的方式”接受采访,并调侃没有票意味着没有进入影厅资格的自己,像“吃瓜群众”一样在影厅外围溜达。

7月24日上午的首都电影院西单店。

随着国内影院的复工,老片新片陆续登场,这些影片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第一次的离别》。它受关注的原因之一,是在国内影院复工还没有确切消息的时候,即官宣“定档”,称影院何时复工,它何时上映。7月20日影院复工当天,影片如约登陆全国影院,成为这天唯一一部上映的新片。它也得到了影院方面的“力挺”,上映首日给出了高达27.1%的排片比,更独占全天43%的票房——作为一部文艺片,这个成绩在大片云集的日常条件下是几乎不可能的。

秦晓宇,受访者供图

秦晓宇昨天在北京接受了南方日报、南方 记者的专访,还原《第一次的离别》选择在影院复工首日上映的始末,及他的心路历程。

做出了承诺,就要兑现

南方 :这几天的心情怎么样?

秦晓宇:到现在我的心情一直都挺好,因为我觉得从化危为机、险中取胜的角度来说,我们也是做出了一个经典的案例。像我们这样的品质还不错的文艺电影的宣发,其实不是用大体量的资金来推,只能够运用你的策划能力,对形势的判断力、洞察力来进行推动,做到“四两拨千斤”。我们的宣发经费非常有限,所以我们只能够都用在刀刃上。

南方 :所以这次应该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秦晓宇:对,有人衡量过,如果把我们所有的资源和宣传的力度折算成钱的话,需要两三千万的相关费用。我们因为档期的选择成了全国的焦点,随之而来的是很多相关资源,这不是商业行为的结果,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南方 :《第一次的离别》7月13日官宣“定档”后,多家影管公司、院线发公开信响应,你当时是什么感觉?

秦晓宇:那天好多影院的公号都转发了飞跃(大象点映创始人)的那封关于定档的长信……我估计他们公号已经好久不运营了,因为我看点赞的没几个。大家都在等待着、等待着,终于有一个消息,能给大家一些信心和希望,也让大家觉得好像电影要快回来了。

紧接就有影院说“你们敢定档,我们就敢排片”。从复工首日给一部中小成本的文艺片那么高的排片就已经说明这一点,不然的话大家都排一些更稳的,比如经典复映的老片子。但我们这个片子在中国电影史上应该是文艺片首日排片率最高的。

南方 :7月16日,国家电影局发布低风险地区影院可有序开放的通知,那天你的电话得打爆了吧?

秦晓宇:那天对我们来说也特别仓促,(影院复工)比我们本来预计的时间要至少提前了一周。我们是7月13号定档的,国家电影局7月16号宣布20号复映,留给我们的准备时间特别紧张。为了履行在影院复工的第一天就上映的承诺,所有的硬盘不能按照常规的途径来走,都是发快递,要增加额外的几十万的快递费用,但你做出了这样的承诺,就要赶到这一天去放。

《第一次的离别》

南方 :《第一次的离别》也是16号那天最快发布上映海报的新片。

秦晓宇:我们海报都来不及改,就在之前的海报基础上稍微修改一下,加个数字,就推了。从国家电影局宣布电影院复业的消息出来以后,整个大象纪录、大象点映的小伙伴都在连轴转,从晚上的策划会到早晨的晨会,每天都是高强度高密度的工作。

就像嫁姑娘定日子一样,我们经过了慎重讨论

南方 :《第一次的离别》定档时,称这是一个“艰难而又坚决”的决定,你们内部是否经过长时间的讨论?

秦晓宇:一部电影的定档,那就跟结婚嫁姑娘要选个大日子一样,肯定要特别慎重地讨论。有时上映日期是直接决定影片的“生死”的。我们是经过挺长时间的讨论,这个想法也不是我提出的,是我的搭档、大象点映的创始人吴飞跃,我们都觉得是挺好的选择。

24日下午,腾讯影业和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组织的《第一次的离别》院线复工特别观影活动中,秦晓宇感慨说,“我们其实看不到对方的面孔,但是我们知道这场放映意义重大。”

南方 :为什么觉得是很好的选择?

秦晓宇: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第一,电影行业是受疫情影响很大的行业之一,我们应该为恢复行业的信心、恢复行业的活力,做一点事;第二,影片的本身的特质很契合,它以离别为主题,同时呈现了比较美好的童年的状态,应该能给人一种相对治愈的感觉;第三,从文艺片的市场境遇来看,过去往往在没办法让更多人了解知道你的影片,以及影院没办法给出足够排片率的情况下,就下架了,影院复工初期,很多制作成本很高的大片没法选择在这个档期放映,而我们在这时上映也能处于一个竞争压力相对较小的环境。

电影剧照

南方 :当时你最大的担心是什么?

秦晓宇:不知道第一天复工有多少影院开张,大家会怎么排片,所有的因素都不清楚。但我们应该跟电影院站在一起,大家一起扛过所有的艰难,这个行业的恢复总要有人走出第一步,第一步来得越早,后面走得越好、越稳。

并非纯粹的商业选择,定档的意义大于票房

《第一次的离别》

南方 :我看到有专家称,从《第一次的离别》首日排片、票房占比来看,它应该是一个化危为机的经典发行案例,你觉得可以这么定义吗?

秦晓宇:我一方面觉得是一个化危为机的案例,另一方面,其实你看到我们这次也调动了很多的资源,汪涵老师是这部电影的总策划,他的顶级流量弟弟王一博发了微博,“乘风破浪的姐姐们”、芒果的“四小花”也都在力挺。有这样的宣传资源,假如在没有疫情、大盘比较大的日常条件下,我们这个片子的排片哪怕只有4%、5%,我想票房应该也比这次首日的一百多万要高,但从对行业的意义,以及给大家生活慢慢恢复的信心等角度看,其意义远不如这次的定档。

秦晓宇也希望这部治愈系的影片能给大家带来温暖

南方 :所以对你来说,意义、信心是大于票房的?

秦晓宇:我觉得这次的定档是一种综合选择,不是纯粹的商业选择。我们会很看重社会意义本身,这也是我们做文艺片的初衷……不然我们就拍一些商业味道更浓的影片去了。

南方 :什么时候你觉得对于影片上映后的效果稍微松了口气呢?

秦晓宇:首日排片和上座率出来后,让我松了一口气,比我预期的还要好。其实到现在为止,我们影片的上座率是偏低的,文艺片在中国找到合适的群体,一定要走长线放映。它不像商业大片,大家呼啦一下子涌进影院,排上个10天、20天就结束了,文艺片的发行是一个细水长流、静水流深的事情,所以需要不断去找到你的观众,甚至还要有电影放映之外的互动。

北京影院24日复工首日,影院严格遵守相关防疫规定,观众都是隔座就座

南方 :《第一次的离别》上映几天后,排片率一直在下滑,到了24日有两部好莱坞新片的情况下,它的排片压到不足5%了。

秦晓宇:我们也还是要继续走下去,我们没有放弃,这才走完了第一步。说白了我们做的这些事情也是希望能够探索出一条相对稳健的良性循环的道路。

南方 :不断有新片定档,作为制片人,你会有一种矛盾心理吗?既希望有更多影片一起把市场做热,又担心自己的片子排片受影响?

秦晓宇:没有,我们已经进入历史了。在影院复业的第一天,有这样的一部影片上映,我想这已经刻在了历史的书写当中,所以我没有遗憾。

【记者】刘长欣

【实习生】谭海燕

【作者】 刘长欣

一面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