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大都会「于处无声的震撼银幕解读之大都会」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58更新:2023-04-10 14:06:48

《大都会》是乌发电影公司(德国),派拉蒙影业(美国)发行的剧情类影片,由弗里茨·朗执导,阿弗莱德·阿贝尔、古斯塔夫·佛力施、布里吉特·赫尔姆等主演的。该片于1927年1月10日上映。

大都会简介:

在未来的大都会里社会分为两个阶层。建立并策划了整个城市赖以运转的庞大机器的是以强·弗莱德森为首的资本家,他们生活在富丽堂皇的摩天大厦之内;靠劳动以双手建立了机器并日夜维护的则是广大的工人团体,他们群居于黑暗的地下城。有一天,在弗莱德森为子女修建的美丽花园中,他的儿子弗雷德对工人之女玛丽娅一见钟情,追随她进入了地下工厂城,亲历机器事故。被悲惨景象惊呆的弗雷德决定追随玛丽娅;与此同时,对工人传单不解的弗莱德森则求助于过去的科学家对头洛特汪。洛特汪建造出一个以玛丽娅面目出现的机器人,试图煽动工人暴乱,彻底摧毁弗莱德森的机器世界……

本片是历史上造价最为昂贵的无声电影,在电影史上影响深远。其2001年的修复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世界文献遗产,终极修复版于2010年2月在柏林首映。

实在难以想象在那个电影发展还远未成熟的时代,竟然就有如此出色的作品了!整部影片蕴含着太多的隐喻和哲理,不同的人也都能看出完全不同的东西了。对我而言,它既描绘阶级对立导致的尖锐矛盾,但同时也抨击了暴力革命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可惜最后的“和谐”结尾有些过于乐观了。

八十多年前的电影,无论影史上给了它多高的评价,始终感觉怪怪的。

此片有浓厚的工业革命元素:机械化、工人与资本家等等。工业革命给科幻小说带来了创作源泉,随着电影的诞生,科幻从视觉的角度,通过电影得到了表达,《大都会》就是早期科幻电影的杰出代表。欧洲电影就是文艺,从一开始就是,就像《大都会》一样,其内核的思想深度勉强可以总结出非暴力马克思主义和一些比较混沌的人与机器关系的讨论。

历时两年,三万多人参与,耗资五百万马克,使投资商UFA几乎破产。不得不说,此片在当年提供的视觉震撼,今天《阿凡达》提供给我们的完全可以拿来进行对比。相对于《大都会》的叙事和内核,它的镜头感才是真正的遗产,尽管八十多年后的今天看起来也不咋地,因为我们看多了。但是,回想起《银翼杀手》、《巴西》、《第五元素》、《星球大战》等等电影中的一些片段,完全可以看出《大都会》给它们留下的烙印。此片是科幻电影鼻祖的说法,完全可以站住脚。

1927年的默片,基本见不到现代电影的剪辑手法,更像是舞台剧的纪录片,平视的镜头,特写时候人物表情也极尽夸张之能事。 但是很美,无论是场景设置还是画面结构,每一帧构图基本都可以拿来做平面构成的教科书。女神登场更是让人屏住呼吸,金属的冰冷和坚硬用来构造女性柔美的线条,大腿和肩部曲线很真实,希腊雕塑一般的面庞不知是否有模仿维纳斯。

虚拟的现实世界,形状诡异的楼宇和楼宇之间的路,阴暗的地下城,冒着热气的庞大机械,低头麻木行走的工人和趾高气昂的城市所有者。死神和七宗罪雕像,恐怖吃人的怪物。表现主义诞生于一战后二战前,对于蒸汽时代社会进程的反思,内在压抑逐步转化为外在呐喊呼叫,思想上的不统一也造成了形式上的各异。

导演用了这样一个恢弘庞大的世界观却其实在讲述一个资本家和工人达成和解的故事,也许不能怪导演,那个时候他也许感知到了被压迫和剥削,却不知如何解决,只能借用巴比塔的故事引喻,希望人与人之间达成心灵上的和解。

希特勒非常喜欢该片,多年后试图说服导演为纳粹效劳,但遭到拒绝。影片初映时遭到广泛排斥,其中一个原因是大萧条时期的德国最大的问题不是工人累死累活,而是找不到工作。该片是当年最庞大的电影制作,共拍摄两百万英尺胶卷,雇用25000名男演员、11000名女演员和750名儿童演员。

该片乃默片末期科幻片的经典之作,艺术价值非常之高。犀利的思想性和壮观的表现主义布景设计及特效,还有用人体组成的几何图形,使得影片成为德国电影黄金时代的代表作。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