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说香港电影「从大上海看王晶试图回到港片最好时代王晶出品必属烂品」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734更新:2023-04-11 04:42:07

假如回到九十年代初,春节档有成龙、周润发电影上映,肯定群情汹涌。周润发拍过荷里活片,回流拍华语合拍片,但我们都知道,最好看的还是港产片时代的周润发。

王晶的《大上海》便尝试把这个黄金时代给拉回来。

《大上海》最大的惊喜,就是不当大哥很多年的发哥,带着他的枪和标志性的微笑回来了。

片中英雄救美、力挽狂澜,尤其是挥枪的动作让人很容易想到《英雄本色》。难怪主创们坦承,有了发哥,才称得上“大上海”。

片中两场感情戏让人赞不绝口,一是他在电梯里与已嫁作他人妇的恋人袁泉重逢,表面淡定但胸中已经是波澜万丈;另一场戏,是他不得不与妻子分别,坐在两人结缘的长凳上,失声痛哭,让观众都为之动容。

周润发拍《大上海》,演出一代枭雄传奇,令人回想到他在电视成名作《上海滩》。

电视剧中他主演的角色许文强,是在民国初期善良的知识分子,为世所迫辗转变成上海黑帮头目,后来因势力过大,被法租界当局派来的杀手乱枪射死一幕,到今天有不少人仍然记忆犹新。

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尔虞我诈。这是我脑海中“民国时期旧上海”的形象。

一言以蔽之,旧上海是冒险者的天堂。然而,大部分冒险者在这畸形、动荡的社会污流中变得扭曲、破碎,纵有残肢断臂,已然没了人形。

《大上海》试图扒开那些已经被后来者定了性的年代和群体,掘出埋落在岁月风尘中被人少识的“真我性情”。

1、王晶是否为烂片之王

首先说《大上海》时,先来聊一聊导演王晶。

稍微的浏览了下王晶导演作品的评分,几乎可以算得上都是差评,7分以上就算是凤毛麟角。面对一派凄凉之景,我心中总不是滋味,倒不是我很喜欢王胖子,只是我发现当初让我迷恋,让我魂回梦牵,伴我成长,真正带我走进电影世界的启蒙,原来是这样一个结果。

回顾王晶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创作第一部电影剧本《鬼马狂潮》到现在,王晶在三十年的电影生涯中,制作了300多部电影,导演的作品近100部,写了拍摄完成的电影剧本170多部,监制作品160多部,还有超过1000时长的电视剧。

他的电影破过两次香港票房纪录,也许是二十年来香港累计票房总收入最高的导演。被称为香港电影之王。

300多部作品是一个令人惊叹的纪录。这个纪录也见证了香港电影在华语电影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辉煌。王晶将他生命中最令人感慨和称道的勤奋与天马行空化作“300”这个数字,诠释了一个“鬼才”是如何一步一步呕心沥血,穿越时空,超越天才的。

他用300多部电影,娱乐了芸芸众生,写尽了市井百态,抚摸了苦乐人生。王晶以他生命的燃烧,见证着华语电影从过去走向未来的风雨历程。

我不是想为那些本身就很俗气的电影正名,我只是想说,有多少电影,它可以触动人心,却因为豆瓣评分被埋没。

王晶的电影并不缺乏精品,只是他的纯商业烂片太多,被刻意给忽略掉了而已。

一个导演获得高票房,一次两次还可以说是运气,但十次八次就是本事了,所以王晶其实是很牛逼的导演。另一方面,香港电影协会会长吴思远说起王晶,他如此评价:

“90年代后香港电影逐渐没落,特别是97之后惨淡的不行,有点本事的人都想别的出路,只有王晶坚守香港,什么烂片都接,不敢说大赚,至少回本,你们觉得没什么,可他养活了多少没工开的香港电影人?你们光觉得《无间道》救市,实际真正救市的是王晶。不是他保留了香港电影的一些种子,现在香港电影怕是早就完蛋了。这对香港电影是多大的贡献啊。”

王晶尚且承认自己俗,若人俗到不知道自己俗气,那大概也无药可救了。

王晶的电影充斥金钱和情色,他晓得人的人性与欲望,这也许是他票房猛高的原因之一。我们得承认,看他电影时体会到的那种空洞但是轻松的快乐。

王晶与王家卫在香港电影界共存,正如我们心中高雅与庸俗共存。我们原谅王晶,正如原谅我们的庸俗;我们厌恶王晶,正如厌恶我们的庸俗;我们批判王晶,正如评判憎恨我们的庸俗。因为人之所以为人,终究因为向尙、向善。

我们为什么觉得王晶这么俗?因为他看到我们需要,但难以启齿的活生生的庸俗。

我喜欢王晶,也爱王家卫,不认为这跟艺术有什么冲突,那些随意批评的人才是最不懂电影的,因为从根本上就忽略了电影的意义。

借用王晶常说的一句话,“我一点都不介意别人说我是‘烂片导演’,中国宋代政权起初不也不认可苏东坡吗?那是因为有王安石在。我相信也许50年以后,我的电影也会被人们认为是艺术。”

《大上海》绝对可以算是王晶的逆袭,影片之精彩出人意料。《大上海》可谓是一部无尿点的黑帮、爱情、动作大片。剧情故事发展条理清晰圆满有序,青年成大器和中年成大器交叉出现,却丝毫不会让人产生违和凌乱之感,反而这种倒序式的叙述法更吸引观众。全片节奏缓急结合,场面宏大,可见用心。

好了,有点扯远了,再回到电影本身。

2、王晶用杜月笙作蓝本

旧上海和杜月笙,其实本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起的。

在那个动荡的上海年代,有不少类似《上海滩》的真实人物和故事,其中以买卖毒品成为上海大亨的杜月笙,他的事迹便经常被转述,甚至歌颂,及改编拍成电影。

杜月笙以帮会头目身分,在战争时期动员门生积极参与抗日,又协助官方策划暗杀汉奸行动。后来上海沦陷,杜月笙逃到香港,结婚定居终老。这个人物一生经历大起大落,充满丰富的戏剧材料,更何况他5次结婚,纠缠在多段感情关系之中。假如莎士比亚仍然在生,也会对他的史诗人生感到兴趣。

杜月笙成为了「上海枭雄」的原型,造就了电视剧《上海滩》,亦启发了由王晶《大上海》的人物和故事蓝本。

众所周知,麦家班是擅长于拍摄黑帮人物传记的,《跛豪》便是引领风潮之作。

练家子用《上海皇帝》拍杜月笙,都洋洋洒洒用了两部电影的篇幅,王晶想用一部电影就成就史诗,可想而知王晶想把那个港片黄金时代给拉回来是个多大的挑战。

《大上海》的主角叫成大器,片中描写成大器整个人生,包括了由年轻到发迹及身处战争爆发的三个时期,是枭雄的诞生,也是枭雄的陨落。

背景年代跟杜月笙的历史相似,由民国立国后一直发展到二次大战前夕,年轻到发迹时期由黄晓明来演,战争爆发上海沦陷的时期则由周润发来演,过去与现在的戏分大约各占一半。

故事铺排由现在的成大器、即周润发独坐房间开始,其实这时候正是他因政治理由被迫离开之后重临上海,他正要向日军策动大反击,但片首剧情未有明确说明,要一直发展至中后段,故事才回到这个起点,然后便推向剧情高潮。

成大器在行动前夕,回忆年轻的生活和爱恋的时光,于是画面便带观众回到他的年轻岁月。

3、穿插新古典主义戏剧结构

影片从中年的时空出发,回忆穿插,时空跳跃但平均发展,从黄晓明主演的回忆片段回到周润发的现实,但回到的又是较现实早一点的时间,并不是影片开首的时空,形成了多重空间。

《大上海》的剧本,是新古典主义戏剧结构的良好示范,结构严密,肌理分明,就好像希腊戏剧与亚里士多德在2000多年前已经确定的时地人三一律及五幕剧。时空虽然跳跃,但交代清楚,而且环环紧扣。

同时王晶也善用了史诗悲剧的精髓,由寂寂无闻的年轻小子,道出非池中物的人生。

再到一代枭雄面对时代的困局,人物与时代共鸣,节奏明快,就像一列高速驶向未知未来的列车。

影片的结构可以看成是以古代版《伊底帕斯王》的骨干,渗糅莎士比亚式史诗悲剧,再以现代电影蒙太奇式时空呈现。

我们在短短的个多小时中,见尽成大器不断凭睿智与气量,化险为夷,转危为机。

这部分的戏,大多落在黄晓明饰演的成大器青年时期身上。

他的样子其实带点狡黠,但胜在剧本写得好,特别是其中一场当师父洪寿亭被军方捉拿,他便独闯军营,与将军之子交锋,他甘愿接受对方的酷刑,但其实是以小亏借机提出共享银行生意的利益来诱使对方放人。

这场博弈,就像两军兵法的较量,对方人多凶恶,己方人少力薄,不能力敌,就要智取。剧本刻划年轻的成大器,思想老练,有智有谋,清楚目的是救人,而不是意气之争。

这场戏是把成大器和将军之子两个年纪相若的人物来一次较量,以将军之子的幼稚狂莽,拱起成大器的高瞻远瞩。戏剧动机明显收到良好效果。不少改编历史故事的古装大片,尤其是取材三国时代的角力,都很强调敌我之间斗智与斗力的冲突,而斗智与斗力一直是中国孙子兵法的精髓。

其实在这一点上又特别像《英雄本色》

4、选角十分恰当

影片给予周润发和黄晓明同等机会发挥,周润发经历了许多中美合拍大片之后,《大上海》的演出尤其得心应手,发乎体肤,令人感动。

好莱坞《血仍未冷》 或《再战边缘》把周润发塑造成硬汉或悍警一度让我们不是很适应。

发哥的表演应该就是《大上海》中一样,刚中带柔,甚至是以柔制刚,才是他的拿手戏。

中后年的成大器,写和演都比年青时更柔情和更重情,他在旧爱与新欢两者之间抉择,虽然心系旧爱,但也没有辜负新欢。

写情的戏,毫不逊色于跟日军及汉奸对抗的场面。

戏中成大器绝不会因恐惧而流泪,却会因为爱人而哭。其中周润发重遇已婚的旧爱叶知秋,叶知秋离开前叫他不要再记挂往昔的感情,镜头由右至左特写捕捉周润发的反应,他由强颜欢笑到潸然泪下,短短一个镜头,周润发完全把握了。

不得不说,《大上海》的演员,每一个都发挥了自己的水准,人物个个出彩,每个角色都有值得观众深思、挖掘的地方。

茅载这样的反派,吴镇宇也是相当拿手。一句“我就是你生命中的魔鬼”,狠毒阴鸷,让人不寒而栗。

全片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则是黄晓明和高虎两位青岛小哥。

高虎饰演的林坏,刚开始给我的感觉是一个比青年成大器稍微高端点的混混,一把蝴蝶刀耍得虎虎生威。一场街头百人斩后,林坏成为了成大器的手下,从此忠心耿耿,不离左右。而最后,林坏一把推开成大器,自己则与日本人同归于尽。这一瞬间,令人唏嘘不已。

不得不说,黄教主此次的表现,比我想象中的更好,更让人惊喜。

黄晓明自己也说过,相比天狼,成大器这个角色,他演得更顺手些。

果不其然,从刚开场青涩稚嫩的成大器,到街头百人斩中凶狠无畏的成大器,再到仓库里跪玻璃救师父的成大器,黄晓明把每一场戏都拿捏得恰到好处,收放自如。

其中,教堂枪战和跪玻璃救师这两场戏,更是让人拍案叫绝。

三个女人一台戏。《大上海》可圈可点之处,不在于“流氓黑帮”的民族大义,也不在于江湖的血雨腥风,恰恰是貌美女子与流氓大亨的儿女情长。

袁泉在电影里有一个十分重要又很特殊的角色叶知秋,袁泉表演的成功在于她的角色在戏里随时都牵动着男主角的心,她的举手投足也同样能够牵动观众的心。

我对王晶的趣味还是了解的,阿宝身上也许有着一些人的影子——《马永贞》的周嘉玲,《真心英雄》的梁艺龄和蒙嘉慧,《江湖告急》的吴君如,《上海皇帝》的刘嘉玲...

童菲则展现了另一种单纯和勇敢,成大器闯荡上海滩伊始,阿宝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他的空虚。童菲把阿宝对成大器不加掩饰、勇敢但是又略带卑微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偶尔展现的一点二劲更是徒增可爱。

袁立还是给凌沪生这个角色赋予了可信度。上海滩老大的女人、新老大的师娘,还是把那个气质那个气场都表现了出来,同时又展现了女人更多的唏嘘与无奈。

我怎么还是从《铁齿铜牙纪晓岚》的小月走不出她的影子。

4、《上海滩》与《大上海》比较

多多少少,凡是看过《上海滩》的观众,都会在观赏《大上海》之前带有几分恋旧的猜测:这又是讲许文强和冯程程那样的故事么?

事实上,很多见到片名带“上海”的观众都会不约而同的将思维嫁接到《上海滩》之上。

这当然是《上海滩》这部电影本身难以超越的经典。然而,《大上海》并不打算成为一个光靠傍大款名声立足于荧幕的作品。

尽管在故事背景,人物类型,甚至故事主题上,与《上海滩》有着近乎蒙纸画图的相似,也依然无法阻挡《大上海》成为诸多描述上海枪战故事的经典佳作。

就电影核心而言,这是一部难得的有情有义更有爱的民国上海电影。

《大上海》与《上海滩》主题颇为相似,都是讲情、义、爱于江湖打拼中,结兄弟情,赴时代义,述世纪爱。而让《大上海》得以另悬经典大匾的,是其于大情怀下的细真情。

成大器无疑凝结了一个普世价值下除职业之外都堪称男人楷模的所有要素。年轻时敢爱敢恨奋斗不息,求上进,担大勇;成熟后敢作敢为有情有义,沉于气,执于爱。

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无不令人顿生千转百回之感动:

叶知秋是埋在心里永不会消失的情; 凌沪生是溢于言表从不会掺假的义;阿宝是从生到死绝不会辜负的爱。

正如电影所讲述的那样,背景是宏大的,人物关系是庞大的,但情怀亦是博大的。而在一个宏大背景下恪守原则守护对道德的最小领地,在庞大人物关系下明辨是非关怀每一个有恩之人,在沧海桑田岁月下坚守内心最真实的爱,便是于大上海间留存的细真情。这种细腻,足以让浩荡的历史风云,为之悸动。

但实际上,《大上海》的问题依旧存在。

对于女性观众而言,看到成大器与袁泉扮演的叶知秋这个初恋情人,以及莫小棋扮演的阿宝这个结发妻子之间的纠葛是件好事。而且顺便提一句本片中的“晶女郎”童菲绝非绿叶,戏份不少之时被塑造的力度与男星平分秋色。

袁泉的泪眼凝望,与结尾的七年学戏积攒下的刀马旦京剧功底展示。莫小棋的跳出以往的花瓶之感,保留风韵之时,成大义引发眼泪。童菲的坚韧勇敢以及袁莉告诉大部分华语女星如何搞定“阿嫂”这种角色的气定神闲,都值得称赞。

但是,这种感情戏与女性角色的塑造对于不入戏的男观众而言会觉得稍显繁琐。

不过好在当下的观影方向多数是由女性群体所主导的。再一点不足也很明显,影片的结尾明显会让你顺着预期的猜测一直走下去。使得上海滩没有意外两个字。那个时代的枭雄是主角也不是主角,在国恨家仇面前,大时代的浪潮一卷,也只能灰飞烟灭。

这样使得影片看过后会觉得后劲儿大,三观正但是意外少。使用好转折在结尾出新,是杜琪峰为代表的一类港片导演的最爱。王晶在此刻保守了,也失去了一次出新意的机会。

但是整体上看毕竟瑕不掩瑜。因为影片能够兼顾两条线索已非易事,达到精彩更是不俗。

电影的结局,是悲的。

最后的最后,长枪短炮围绕,戏该落幕。成大器给兄弟做鬼脸,轻吻死去的爱妻,张学友的《定风波》响起,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人和事在他脑海中渐渐闪回。纵横家的征伐就要结束,就像当年登上权利顶峰受万众跪拜的那一刻,他笑得一样欣慰坦然。

而眼前永远是那年初见,衣衫单薄的女孩子羞涩而热切的回眸,一张板凳缚住了他和她都不长的一生。

如果不是这部《大上海》,很多人很难相信王晶“改邪归正”的决心。但是也正是这部《大上海》,成得其成为了一部有着特殊意义的王晶影片。

不要相忘于江湖,还是相濡以沫吧。

现如今港片能给的,显然已经不多。我们不妨乐观一点,可称后黄金时代,又或是一个新的开始呢。

所以说,《大上海》就是这么个故事,也是王晶一个将想要碎碎念的东西伪装得有理有据的过程。细数之余,不免为那个影像中的身影深深折服。都说港片不在了,但是它还在。都说江湖没有了,但是仍有传说。

不为别的,只为那个时代本身,我也期待着王晶接下来的“心血”作品...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