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出没系列票房最高的电影「请来4位影帝排片却仅有熊出没一半这部电影被严重低估」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439更新:2023-04-11 14:09:34

春节档的电影,还在厮杀,半路却加入了一个搅局者。

由郭富城和梁朝伟主演的新片《风再起时》,最近上映了。

这是郭富城和梁朝伟出道40多年来,首次合作大银幕,本片去年曾代表中国香港角逐奥斯卡金像奖。

按理说,《风再起时》应该是万众瞩目才对。

可事实上,《风再起时》的关注度低得可怜。

票房数字上体现得最明显。

《风再起时》的首日票房只有1485万,位居当日第6。

上映第2天,又暴跌到420万。

上映第3天,排片率已经降到3.6%了,刚好是《熊出没》的一半。

照这样发展,别说票房大卖了,连回本都是个问题。

背后的原因有三。

其一,新片“不新”。

《风再起时》早在2017年就开拍了,汇集了四位影帝(郭富城、梁朝伟、许冠文、谢君豪),2018年就杀青了,之后因为某些问题一直无法上映,雪藏到现在。

一部6年前拍摄的“新片”,很难对观众产生太大的吸引力。

对片方来说,本片能上映已经可喜可贺了,就不是冲着卖钱的,是冲着回点儿血的。

影片片名也很复古。

《风再起时》是张国荣的一首歌,一般以歌曲名字为题的电影口碑都一言难尽,比如《栀子花开》《为你写诗》《大约在冬季》。

其二,本片其实是plan B。

2016年,《时尚先生》发表了一篇特稿《太平洋大逃杀亲历者自述》,讲述了“鲁荣渔2682号”渔船上11位船员杀害22名同伴的故事。

乐视影业花了百万买来了拍摄权,并且找来香港导演翁子光指导。

翁子光给该片起名《海祭》,但是这个故事太过血腥残酷,他先后写了10稿剧本,都没有通过审核,只能放弃。

《海祭》失败后,为了弥补损失,翁子光立刻召集郭富城和梁朝伟拍摄了《风再起时》,还请来许冠文救场。

尽管有众多巨星加盟,但作为一个Plan B,想要完美几乎不可能。

翁子光自己也坦言,“没觉得《风再起时》拍得多好,也不可能太火爆。”

其三,故事拍“腻歪”了,观众已经被驯化了

如果看了故事简介,估计很多人会皱起眉头。

《风再起时》讲的是香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四大探长”中两位探长的故事。

在过去30多年里,四大探长和跛豪的故事已经被拍了几十次了。

我们熟悉的就有《跛豪》《雷洛传》《追龙》等,一个故事翻来覆去拍,观众早已腻歪了。

而且港片这几年拍片,就像流水线产品一样。

大量情节雷同的《XX风云》《XX风暴》《XX帝国》系列片,轮番轰炸影院,观众已经被驯化到,一看到片名,就能猜出大概剧情。

为了给大家“排雷”,皮哥第一时间去看了影片。

简单来说,《风再起时》给我的感觉和古天乐的《明日战记》类似,是一部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的作品。

影片拍得很有质感,处处能看到创作者的诚意,可惜也有无法挽回的硬伤与遗憾。

整部电影,我们可以浓缩成三个关键词。

看懂了这三个关键词,这部电影的好与不好,也就一览无遗了。

01、

一封“情书”

《风再起时》是一部人物传记片,给人的第一观感极佳,有点王家卫《一代宗师》的感觉,能看出导演翁子光是倾注了巨大心血的。

翁子光在采访时就谈到,他拍本片的原因有二。

其一,他在和郭富城合作《踏雪寻梅》时被郭富城精致的外表吸引,他觉得郭富城酷似好莱坞的小李子,他想为郭富城拍一部香港黑帮电影。

其二,翁子光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他很喜欢四大探长和跛豪的故事。

尽管已经有《雷洛传》和《跛豪》珠玉在前,他要拍一部属于翁子光的,这是写给香港的一封情书。

《踏雪寻梅》拍完后引发了业内轰动,在金像奖上拿到了五项大奖,翁子光也获得了一大笔投资。

他正是用这笔钱请来了郭富城、梁朝伟以及金像奖第一届影帝许冠文,要拍一部真正的香港史诗。

翁子光的野心极大,《风再起时》不同于之前任何的同题材作品。

它不局限于一个时代和一个事件,而是以双雄探长磊乐与南江为视角,借他们的起起伏伏,描绘了香港从1940年到2000年近60年的风云变幻。

本片第一版剪了6个小时,第二版剪了4个小时,直到第三版才剪成最终的144分钟(内地版143分钟)。

内部看片会上,大家的反馈是,影片品质不错,但是怕三四线城市的人看不明白。

翁子光的选择是坚持,他说《风再起时》是一部既传统又很新的电影,他无法保证五六七八线城市的人能看懂,他只能保证品质。

影片就如同一幅恢弘的画卷,徐徐铺展开。

上世纪40年代,香港沦陷,两位主角也开始了迥异的人生路线。

郭富城饰演的磊乐,以四大探长中的吕乐为原型。

他出身贫寒之家,战乱时流离失所,最后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然后成为一名警察,一步步登上了权力巅峰。

梁朝伟饰演的南江,以四大探长之一的蓝刚为原型。

他出身富贵之家,成年后,父亲让他在打字机和手枪之间二选一,他选择了后者,用手枪书写自己的辉煌。

进入50年代,两人都成为香港警司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同事,是好友,同时也是情敌。

穷小子磊乐,意外战胜了富公子南江,赢得了美女蔡真(杜鹃 饰)的芳心。

60年代,磊乐与南江合伙建立了香港警察贪污制度,本意是为警局创收,却催生出了跛豪(许君豪 饰)这样的大毒枭,两个风云人物,也在正邪之间的抉择中渐行渐远。

磊乐婚后邂逅曾经的患难之交小愉,还给自己的亲生女儿起名叫念愉。

老婆知道后暴怒,暗中买通中医给小愉开毒药,使得小愉服药堕胎后一命呜呼,临死前靠吸食鸦片缓解痛苦。

磊乐在陪伴小愉的过程中也染上了鸦片,腐化的警长背后是腐化的制度,警司内部已经分成两派,磊乐与南江终于反目成仇,在暴雨天里兵戈相见。

到了70年代,香港廉政公署成立。

调查主任李子超(许冠文 饰)开始对贪污探长进行调查,两位显赫一时的探长,就此告别了属于他们的大时代。

南江带着妻子跑去了泰国,于1989年去世。

磊乐则和妻子冰释前嫌,一直活到了千禧年之后。

影片的时间跨度长达60年,在2个小时里浮光掠影地回溯了香港在殖民时代落幕前的社会篇章,是港片中少见的“大格局电影”。

02、

“形式上很美”

但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

导演想拍史诗,效仿的还是《美国往事》。

影片中磊乐初遇小愉时的相濡以沫,弥留之际吸食鸦片时的放浪形骸,都能让我们联想起《美国往事》里类似的画面。

可惜的是,香港的历史内涵,完全撑不起一部史诗的重量。

比如40年代,内地正在抗战,我们能从太多的抗战影片里看到家国情怀。

和香港类似的上海正处于“孤岛时期”,我们也从《兰心大剧院》《无名》里看到笼罩在时代天空上的波诡云谲。

但《风再起时》中同时期的香港,警察磊乐因为不收保护费被暴打,故事太小了,等于是搭了个巨大的时代背景,讲的还是港片里的职场霸凌。

比如50、60年代,美国正在经历垮掉的一代和嬉皮士文化,《阿甘正传》这样解构历史的电影就很有深度;

中国内地正在经历社会巨变,直接催生出了80年代的伤痕文学,第五代导演的创作素材也多来源于此。

但《风再起时》中同时期的香港,却在讲述探长与跛豪之间的相互勾结,看似是宏大叙事,其实讲的还是港片里讲过无数遍的街头巷战。

导演又想拍出文化,可是香港是缺乏文化底蕴的。

这话是翁子光自己说的。

他说:

“香港人没有很强烈的乡愁、苦难,没有经历过文化的冲击,他们一直在一个很强的安全线上面。很多时候都是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什么尽皆癫狂,尽皆过火。这些都是哄香港电影人的,硬要给香港电影赋予意义。”

经典的史诗电影,都是把文化渗透进电影里,《风再起时》则像是电影套了一层文化保鲜膜,不撕掉时,我们和故事像隔了一层东西,撕掉以后故事迅速枯萎。

比如影片整体的构图、运镜、调度都特别讲究,最经典的是110分钟左右的枪战戏,两大探长带着小弟相互激战。

拍摄地点在广东的一个影城,和周星驰的《功夫》、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同款拍摄地,导演用了各种手法表现双雄对决。

比如笼中受惊吓的鸟,天空中的阴雨绵绵,文艺感十足的配乐,穿梭在其中的小孩,从空中坠落,挡住子弹的八卦……

镜头有鸟瞰全景、仰拍脚印、主角特写等视角。

一切看上去美轮美奂,可故事却乏善可陈。

两个主角大打出手,最后全身而退,连我们熟悉的主角怒目而视、互相放狠话环节都没有,就全身而退了。

整体观感就是用《花样年华》的电影语言去拍《无间道》,你只记住了画面,记住了场景调度,记不住故事。

再比如影片中,处处可见的文艺镜头。

梁朝伟弹琴,郭富城跳舞,让人想到了《低俗小说》;

郭富城雨中求爱杜鹃,让人想到了《雨中曲》;

梁朝伟最后和杜鹃表明心意,一个人独舞,让人想到了《导火线》。

这些原本都是点到为止的致敬画面,导演却沉溺其中,用大段的慢镜头来表现,节奏感全被拖垮了。

很多观众吐槽,看到郭富城和杜鹃雨中起舞的慢镜头,仿佛在看某品牌巧克力的广告片。

最后,我们期待的是一部双雄电影。

可惜本片主角有真实的人物原型,创作上受到各方面掣肘,只能按照真实情况来拍,很难呈现出绝代双雄的那种戏剧冲突。

这使得,郭富城和梁朝伟在片中的对手戏远,没有想象得多,一起的戏份就是互相插科打诨,然后各自为战。

最大的问题是郭富城的角色。

他是底层出身,本该身上带着草根味儿,郭富城在《踏雪寻梅》《无双》里已经证明了,他是可以演屌丝,也可以演小弟的。

可是本片中他一出场就妆容精致,穿着紧身紧身职业装,梳着大背头,自带精英范儿,像是从《寒战》的片场赶过来的。

片中他追求杜鹃,原本是穷小子追富家女的逆袭,可观众都觉得是郭富城亏了。

再看,他和小愉的感情戏,是穷小子和苦命女的相濡以沫,但观众很难代入到这段感情里。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导演透露,小愉的扮演者只去片场拍摄了3天的戏,却剪出了20分钟的剧情。

这也侧面说明两位男神的对决,并没有想象中的精彩。

03、

一本香港电影的“启示录”

《风再起时》给人的感觉就是,导演把已经陈旧的食材,用最高级的配料和烹饪手法制作出来,并且配上精美的包装。

观众初看觉得惊艳,打开包装后也能闻到香气扑鼻,吃下一口后有些似曾相识,味道还算马马虎虎。

直到吃进嘴里后才忍不住惊叫,这肉我都吃怕了,怎么换了个马甲又端上桌了。

这种观感,像极了古天乐的《明日战记》。

翁子光和古天乐一样,在拍摄各自的作品时都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可他们感动了自己,却感动不了观众。

原因就是最初的方向就错了。

香港,外表看是国际化大都市,其实上是殖民统治下的弹丸之地,是西方文明和岭南文化碰撞的产物。

香港电影,适合拍摄“小而精”的东西,不适合拍“大而全”的史诗。

我们数一下近几年口碑和票房不错的佳作,全都是这个类型,比如《拆弹专家2》《无双》《怒火·重案》等。

古天乐和翁子光就是在这块土地上生长起来的电影人,他们的经验、视野、思维都受到了香港文化的影响。

当他们试图跨过自身的局限性拍摄“大电影”时,就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小孩儿穿大人衣服”的尴尬。

《明日战记》拍得不错,但和《流浪地球2》一对比,各方面都太小了,就是个穿了层科幻外衣的太空警匪片;

《风再起时》拍得也还行,但和《美国往事》一对比,也太单薄了,就是个套了件大时代外壳的警匪片集锦合集。

《明日战记》豆瓣评分6.1分,《风再起时》豆瓣开分6.6分,也基本佐证了皮哥的观点。

不过,两部影片虽然有着明显的硬伤和缺点,却是当下港片式微的两次勇敢的尝试。

希望香港的电影人不要气馁,内地广阔的市场给他们提供了足够多的试错空间,港片的荣光等着他们去重新点燃。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一粒鸡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