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拍的电影「1981年十多万拍出好电影险遭禁映但观众都爱看创下票房8000多万」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733更新:2023-04-11 15:21:00

很多事情,往往要在几十年之后回头再看,才会发现它的意义所在。

如果以现在观众的欣赏眼光来看,1981年7月上映的故事片《神秘的大佛》,的确算不上是一部“很精致”的影片。

然而它在中国电影史的发展历程上,却占据着非同一般的位置。

它不仅打破了中国电影的单一表现形式,实现了新中国“功夫片”零的突破。

而且对于开创新中国电影最早的商业模式,也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觉得张艺谋、陈凯歌、吴京等这些后辈电影人,都应该向创作出这部电影的前辈们,表达深深的敬意。

因为他们正享受着前人栽树的萌庇。

若没有前辈们在前面大胆探路,那么老谋子们的发展,也不会那么顺畅。

可是话说当初,这部电影的产生,却着实步履维艰。

它的诞生过程,甚至比电影本身,都更为曲折和艰难。

好像每一步都充满障碍,每个环节都饱含不易。

就连它上映之后,直到现在,也是褒贬不一。

一、孕育

一切得从1979年10月30日召开的中国第四次文代会开始说起。

这次会议,为全国文艺工作者迎来了崭新的春天。

它是文艺界“五代同堂”和“海内外共聚”的盛会,更是文艺界拨乱反正的里程碑。

老艺术家们有的坐着轮椅,有的拄着拐杖,都来了,年轻创作者们带着激情,带着憧憬,也来了。

全国的艺术家们,都通过这次文代会,看到了新的希望。

张华勋也不例外。

这一年,他摩拳擦掌,就想创作出一部与众不同的作品来。

然而具体是怎样的“与众不同”?他还没有完全考虑清楚,但他却提出了一个新鲜的创作理念,那就是“新、奇、怪”。

他想通过一种“全新”的形式,讲述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带有神秘惊险特色的“传奇”故事。

至于“怪”,那就是打破常规,着力突出作品的个性色彩。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开始着手《神秘的大佛》的剧本创作。

他想讲一个奇特的故事,他想拍一部观众爱看的、同时又富有个性的“新”电影。

《神秘的大佛》的创作灵感是如何诞生的?

这其实还要感谢张华勋的妻子杨从洁。

张华勋是四川成都人,而他的妻子杨从洁(电影编剧,曾创作《铸剑》等电影)则是四川乐山人,而且还在乐山大佛脚下的任家坝上过小学。

有一次,张华勋随夫人回乐山,在游览大佛时,突然就产生了一个想法:何不围绕“神秘的大佛”做点文章?

尤其是在听过有关乐山大佛的诸多传说之后,就更加坚定了张华勋的创作信心。

于是他和编剧谢洪、陆寿钧、祝鸿生一起,深入乐山地区搜集素材,收获颇丰。

他们在凌云山以及周围其他山头,发现了汉代时期的大小墓穴一万多个,而且其中有许多墓穴都被盗过。

然后唐朝海通禅师为保住修建大佛的费用“自剜双目”的传说,也令他们大受震动。

他们还从一些资料中得知,为了修建大佛,有许多石匠吃住都在凌云山上,甚至整整三代都从没下过山。

于是《神秘的大佛》的故事雏形,逐渐就明晰了起来。

二、剧本被上影厂和北影厂同时看好

其实张华勋最开始并没想过要拍一部“功夫片”。

但他想拍一部观众爱看的好电影。

为了追求“新、奇、怪”的效果,他和编剧们设计了很多个方案。

首先最传统也是最保守的方案是,以石匠老幺和女儿梦婕之间的悲欢离合,作为主线,来讲述乐山大佛的建造过程。

但这又有什么“新意”呢?

然后日本电影《追捕》的热映,令张华勋眼前一亮,如果在剧中增添一些推理的元素,会不会更受观众喜爱呢?

正在这时,上影厂拍摄的一部风光片《庐山恋》横空出世,这部原本并不被大家所看好的电影,上映后却引发观影热潮,就包括张瑜究竟换了多少次服装,都成为影迷热议的话题。

这也让张华勋得到启发,如果在影片中加入乐山秀美的风光,也一定能令观众流连忘返。

不过张华勋最大胆的设想,还是在影片中加入“武术”的元素。

1979年,他应邀去上影厂为《白莲花》这部电影修改剧本时,看到了成龙主演的一部内部片《醉拳》,大受震动。

据说这部电影在上影厂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仅容纳400人的放映厅,竟挤满了上影厂上千名员工。连大明星赵丹看过电影之后都兴致勃勃地说“我还年轻,我也要拍一部这样的电影”。

但是在这之前,在新中国的电影史上,却从未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武术片”。

张华勋决定试一试。

这是一个非常冒险的想法。

可是在张华勋看来,中国武术,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广泛影响,自有它的魅力所在。

他想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就这样,一部融合了惊险、推理、风光、武打和民间传说等诸多元素的电影剧本《神秘的大佛》,很快就诞生了。

其实首先想拍这部电影的,是上影厂。

张华勋在上影厂修改《白莲花》剧本期间,就向时任上影厂创作领导的石方禹聊起过自己的想法。石方禹当即表示大力支持,并安排年轻编剧谢洪等人,和张华勋一起,前往四川,进行创作。

当时,石方禹的创作理念和张华勋不谋而合,那就是要“出新”,要回避“主流”,在“娱乐片”领域,做一次大胆的尝试。

1979年11月,剧本就出来了,石方禹看后大喜过望,认为这必将是一部“好看”的电影。

可这个时候,张华勋和石方禹之间的“矛盾”,就产生了。

因为在这之前,张华勋曾向石方禹提出过一个条件,那就是自己要独立执导这部影片。

这几乎是张华勋埋藏多年的一个心愿。

张华勋的从影之路非常艰难。

他是苦孩子出身,小时候卖过菜,擦过皮鞋,15岁才进彭县一中学习,17岁参军。然后在当海军的时候,他迷上了电影,并于22岁那年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北影厂,成为了著名导演崔嵬的助手,参与了《小兵张嘎》等电影的创作。

张华勋做梦都想独立执导一部自己电影。

所以他对《神秘的大佛》寄予了厚望。

然而石方禹看到这个剧本后,却爱不释手,认为“好剧本还是应该本厂的导演拍”,毕竟张华勋是北影厂的人嘛。

这让张华勋颇为失落。他连夜喊来好朋友王火、毕必成等跟他一起抄写剧本,然后第二天就带着剧本返回了北京,并在第一时间找到了厂长汪洋。

汪洋听了张华勋的介绍后非常重视,待副厂长马德波审核过剧本并给予高度评价后,他当即表示,这部电影,由北影厂投拍,并破例提拔副导演张华勋担任导演。剩下的事情,就由他出面与上影厂进行协调和沟通。

最终,汪洋提出将北影厂正在筹拍的电影《子夜》的剧本与上影厂进行交换,上影厂似乎求之不得,马上欣然同意。

1980年2月21日,北影厂集体讨论《神秘的大佛》,一致同意投入拍摄。

1980年4月10日,电影《神秘的大佛》摄制组正式成立,汪洋厂长讲话,号召大家“把全国第一个风光武术片拍好”。

三、“步步惊心”的拍摄过程

《神秘的大佛》的演员阵容,称得上是非常强大。

女主角梦婕的扮演者,是汪洋厂长亲自指定的,那就是由刘晓庆来扮演。

当时争演梦婕这个角色的女演员比较多,导演也考虑过北影花旦李秀明,以及刚刚在长影厂演完《幽谷恋歌》的林芳兵等演员。但汪洋更看好刘晓庆,因为她“不仅漂亮,而且有气质”。

当时刘晓庆还并没有成为北影厂的演员,也还没有获得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配角奖。但她凭借在《小花》、《瞧这一家子》等电影中的精彩表现,却已经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电影明星,并成为了汪洋厂长心中“北影三花”中的一员。

张华勋来到成都后,便将剧本送到了刘晓庆家。刘晓庆也很兴奋,因为她又有机会勇夺第一名了,那就是“第一个在武术片中扮演女主角的女演员”。

片中的另外几个角色,分别由经验丰富的北影厂老演员出演,如葛存壮扮演沙舵爷,管宗祥 扮演海能法师,江庚辰扮演翁剑鸣,李连生扮演小和尚,封顺扮演赖猴等。

而男主角司徒骏的扮演者,张华勋则选择了来自中央芭蕾舞团的舞蹈演员张顺胜出演。

1980年4月,《神秘的大佛》摄制组,来到春暖花开的四川乐山,将秀美的风光收入镜中。

张华勋先请来了武术处处长成传锐和专业武术运动员王金宝担任武打设计,并为剧组演员进行武术培训和担任替身。全国武术冠军赵长军也参加了拍摄。

刘晓庆、葛存壮、管宗祥等演员都练得辛苦又认真。

别看葛存壮当年已经52岁、管宗祥已经53岁了,然而他们练起武术来,还像年轻小伙子一样身手敏捷。

刘晓庆为了练好梦婕使用的绳鞭,她无论走到哪儿都带着一根鞭子,一有功夫就甩打起来。

最终她呈现到银幕上的效果,也是像模像样。

然而观众所不知道的是,为了演好梦婕,她曾受过很多次伤,但是她却从未有过任何抱怨。

摄制组的其他工作人员,也都非常投入。

可是正当影片如火如荼地加紧拍摄时,摄制组突然出现了《神秘的大佛》即将停拍的传言。

原因是好几位工作人员,都接到了家里的来信,说上面有意见,不让继续拍摄《神秘的大佛》了。

是的,当时汪洋厂长的日子也不好过。因为他的确听到了各方非议,针对《神秘的大佛》提出了很多问题,如虚假、刻意制造恐怖效果、艺术格调不够高等。

有人说,《神秘的大佛》是在刻意模仿《火烧红莲寺》,是一种倒退的表现。

又有人说,《神秘的大佛》一味迎合大众口味,是要犯严重错误的。

当时协助张华勋拍摄电影的峨影厂工作人员,也向剧组反映,电影局已经叫停了好几部戏,其中就包括《神秘的大佛》。

这让张华勋心急如焚。

他连忙与汪洋厂长取得了联系。汪洋厂长间接承认了传闻的存在,但他说“不要管传闻,认真把戏拍好,一天也不能停,哪怕一天拍几个空镜头,也不能停”。

他还是那句话,剩下的事情,我去办。

不得不说,张华勋真是遇到了一个好领导啊。

实际上,他不仅遇到了好领导,而且四川方面的各部门,也给予了他无私的支持。需要群众演员,当地的老百姓会自愿加入,分文不取,若拍摄需要场地、道具,当地也是要啥给啥。

张华勋感动得无以复加。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仍在接二连三地发生。

这不,正当大家登上峨眉山金顶进行拍摄时,剧组又接到了新通知,说剧本要大改。

张华勋的心里一下子就没了底。因为电影在拍摄的过程中,如果剧本要进行大面积修改,那就意味着原先已经拍下的素材,都成了“废料”。而且如果修改不符合要求的话,那电影是否还会继续拍,也是个疑问。

所以当时剧组流传着一句话,说拍《神秘的大佛》,就如同走蜀道,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然而大家同时又很有信心将电影拍好,所以又传出了一句顺口溜:金顶就在峨眉山,就看你是否敢登攀。

1980年8月,《神秘的大佛》的外景拍摄工作基本完成,至此,剧组的花费,竟然还不到十万元。

回到北京后,补拍内景镜头和制作后期,直到影片完成,所花费的钱,也不过十几万而已。

与如今动辄几千万上亿元的投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年12月,张华勋请电影局和北影厂的领导审片,反响很好,审核顺利通过。

张华勋兴奋极了。

他从1979年的夏天,一直忙到1980年的冬天,一年多的时间,他辛苦孕育着一部电影的诞生。就像一个十月怀胎的母亲,眼看着孩子就要落地与大家见面了,你说他能不高兴吗?

而且孩子的第一声鸣叫,就引起了众多人的注意。

1981年1月,电影《神秘的大佛》先在四川试映,观众喜欢得不得了。而且全国各省市得到反馈信息后,也纷纷打电话向电影发行公司和北影厂发起预约,电影还未上市,但拷贝却已经被定下200多个。

这让张华勋欢喜得不得了。因为这部电影的总投入只有十几万元,而卖出这么多拷贝,无疑能给北影厂带来不菲的经济效益。

然而他没想到,他高兴得还是太早了点。

四、上映风波

1981年2月,《神秘的大佛》还未在全国正式公映呢,便有一家报社,刊登了一篇文章,炮轰包括《神秘的大佛》在内的一些电影“单纯追求票房价值”,并指出《神秘的大佛》是“用离奇的情节吸引观众,用庸俗的形象败坏大家的胃口”。

这在当时,可是不小的“罪名”啊。

结果,刚刚独立完成第一部电影的张华勋,自然成了“众矢之的”,遭到口诛笔伐。

他很想不通,据理力争,称《神秘的大佛》不是“发霉的食物”,更不是“低级趣味”的作品。

然而他的声音,并没有被更多人所听到。

而且这时社会上关于《神秘的大佛》将被禁映的消息也被传得此起彼伏,甚至有人说电影公司已经停止了对《神秘的大佛》的拷贝制作。

为此,参与《神秘的大佛》这部电影创作的许多工作人员,联名写文章给那家报社,希望为电影正名,然而那家报社拒绝发表。

刘晓庆当时接受采访,也提到了自己所参演的这部新片。但文章见报时,她发现所有涉及到《神秘的大佛》的内容,全部都被删除得干干净净。

正当张华勋等人一筹莫展之际,又是那个善于“解决问题”的厂长汪洋,亲自出面,与有关领导辩论了好几天,认为影片描写民众爱国,保护文物,立意很好。又将电影《神秘的大佛》推荐给了众多媒体,才赢得了在社会上展开对《神秘的大佛》进行大讨论的机会。

这才为险遭禁映的《神秘的大佛》,争取到了上映的机会。

事实上,媒体对《神秘的大佛》的评价,也并非全都是负面的。

有看过试映的观众认为,该片无论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两方面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而且电影市场也应该允许电影多样化的存在。

我觉得,这部电影的面市,它更大的意义在于,它为国产“娱乐片”的诞生,探出了一条路来。

最终,在1981年7月,《神秘的大佛》在经过多次修改之后,终于得以正式上映。

并且在这之前,多家媒体对这部影片进行了重点宣传,表示“这是一部具有我国民族传统武打场面的影片,表现了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

结果,令张华勋怎么也没想到的是,电影一上映,便观者如潮。

有一组数据,非常惊人,《神秘的大佛》最终卖出的拷贝接近440个,短短一年时间,累计观影人数超过3亿多,其票房收入更是高到令人咂舌。

据当年的媒体报道,《神秘的大佛》在上海放映5天,场场爆满,甚至催生了“黄牛”的产生,原本两毛五一张的电影票,在黄牛手中,竟然炒到两块五一张,价格翻了十倍,但仍是供不应求——没办法,观众就是都爱看。

有人算了一笔账,就按当时的电影票平均两毛五一张,那么3亿多观众的票房就达到了8000多万元。

当年的8000万元,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如果按如今35元的平均票价来计算的话,那就是100多亿元。比现在的任何一部票房冠军还要多。

所以,《神秘的大佛》成为了1981年当之无愧的票房冠军。

张华勋也因此声名鹊起。

紧接着,他在执导“武术片”的路上愈走愈远,又接连拍出了《武林志》、《瀚海潮》、《白衣侠女》、《铸剑》等作品,其中《武林志》还被评为了文化部颁发的1983年度优秀影片二等奖。

这之后,随着《少林寺》、《武当》、《自古英雄出少年》等影片的纷至沓来,武侠片成为了观众的新宠,都收获了不俗的票房佳绩。然而在这之前的探路者,却是张华勋和他执导的《神秘的大佛》。

五、《神秘的大佛》至少创造了三个方面的傲人成绩

第一个成绩就是我们前面所说到的票房。

第二个成绩,是它带动了四川乐山的旅游业发展。

正如《庐山恋》使得庐山成为中国人必到的景区之外,《神秘的大佛》也将乐山大佛推到了广大旅游爱好者的面前。

在电影上映之前,到乐山旅游的人数并不很多,然而电影上映后,却迅速掀起了一股旅游热潮,使得到四川乐山的旅游人数成倍增长。为此,张华勋还获得了“乐山市荣誉市民”的称号。

第三个成绩,是它开启了新中国电影的商业模式。

这一点非常了不起。

在当时来说,无论是观众还是电影从业者,其实很多人都处于思想保守的状态,所以《神秘的大佛》出炉后,会遭到那么多人的反对,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华勋、石方禹、汪洋等人还是冒着风险,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就充分说明了他们的开拓意识。

他们都想多拍一些观众爱看的电影。

而且他们相信,这必将成为新的潮流。

事实上,这之后,真正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比如李谷一演唱的《乡恋》虽然也一度遭到“禁唱”,然而却依然无法阻止流行音乐的蓬勃兴起。

比如虽然“朦胧诗”、“现代派文学”等都曾经遭到过批判,然而我们还是迎来了文学创作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中国的第五代导演,也正是在愈发开明的创作环境中,接连制作出了《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红高粱》、《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那山那人那狗》等作品。

第六代导演更是在第五代导演的基础上,获得了更多机遇。其中张华勋的儿子张扬、管宗祥的儿子管虎分别执导了《洗澡》、《冈仁波齐》、《我和我的祖国》等电影。

所以哪怕《神秘的大佛》的确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武打场面缺乏美感,影片镜头比较凌乱,演员表演显得虚假(毕竟不是专业武术运动员)、画面表现也缺乏张力等,但它却为中国的“娱乐片”,打开了一扇窗。

尽管在拍片之初,张华勋并未想过要拍一部“娱乐片”。

他只想拍一部观众喜欢看的电影而已。

然而从影片所呈现的结果来看,他在娱乐片领域所做出的尝试,在电影商业化方面所进行的探索,都为后辈电影人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

如今,哪部电影不追求票房?也许高票房的电影,不一定都是好电影,但没人爱看的电影,就一定不是好作品,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

事实上,电影《神秘的大佛》剧组还挑战了当时的人事制度。因为当时的刘晓庆还是成都的一名演员,成都方面提出如果要请刘晓庆,就必须拿出7万元的劳务费,结果汪洋一锤定音“给8万,让他们没话说”。豪迈之气,可见一斑。

还有一个大家所不知道的情况是,虽然《神秘的大佛》获得了那么好的票房成绩,为北影厂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等作为导演、编剧等工作人员,所拿到的分镜头费用,却只有500元而已。

这与如今电影大腕们的巨额收入,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今,张华勋老爷子86岁高龄,但谈起当年创造《神秘的大佛》时的情景依然感慨万千。

我想,我们都能理解他的心情,毕竟,在41年前,要拍这样的一部影片,是多么需要勇气的一件事情啊。

那么,请问各位当年有没有看过这部《神秘的大佛》呢?当年在看电影的时候,又是否知道这部电影的幕后故事呢?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区,与更多网友进行互动。

文/DJ雅清编辑部:阿杰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DJ雅清(yaqngzhuli99)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