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石麟与电影「在战乱结束后早期电影人朱石麟对于电影文化的选择」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89更新:2023-04-11 15:31:30

上海战乱后,电影工作者中的一部分西上川汉,另一部分留在“孤岛”。“去”是热心,但“留”的不一定是冷血。目前上海电影演员还有英茵、谈瑛、吴湄、陆露明、顾梦鹤、陈燕燕、夏霞、童月娟等人。

电影及戏剧导演还有欧阳予倩、许幸之、尤竞等人。孤岛上的这些剧作家和电影工作者,总体上都是贫困的(但有些人出乎意料地富有)。电影业恢复不见了,许多电影从业人员转向剧社活动,朱石麟就是其中一个。

联华公司在战火中倒闭后,许多电影艺术家如蔡楚生、史东山等纷纷赴内地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朱石麟因患腿疾,未能离开“孤岛”,他就应周信芳之邀,担任“移风社”的特约编辑,先后为周信芳编写宣扬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的京剧在上海租界演出。

1938年末,朱石麟编写的连台本戏《文素臣》,由周信芳演出,在上海轰动一时。“这部连台本戏共六本,从1938年12月首演一本,到1941年1月演至六本,前后跨越两年多时间。

头本公演之夕,有‘万人空巷来观’之说,连满三月,被称为独标风格的新型平剧。1939年续演二、三、四本,观者愈众,申曲、电影、弹词等竞相仿演,时人称为‘文素臣’年。由此可见当时盛况之一斑。”

唯我认为:《文素臣》是本年度剧坛的奇迹,也可以说是艺人周信芳,从事戏剧数十年来最大的收获。

《文素臣》曾经连续几十场满堂,不知吸引了多少观众,真有‘不看《文素臣》,不是上海人’之慨。就是接二连三南来的京朝派名角,也都争先往观,《文素臣》可以算是1939年最红的戏了。

随着电影复业,同时京剧《文素臣》演出爆红。管理卡尔登戏院的昌兴公司,决定以《文素臣》搬上荧幕,公司名称为了避免与卡尔登方面混淆,另拟招牌,称为合众影片公司,朱石麟担任导演。

然而,《文素臣》在摄制的当初,若干文化人曾向该片导演朱石麟及合众当局是联名劝告过的。

“据说《文素臣》也将上荧幕,有点感到遗憾,理由并不以为《文素臣》的内容比目下市面上的电影剧本更要不得,反之,它并不荒诞不经,只是强调着儿女私情,至少,比《火烧红莲寺》倒要更胜一筹。

我不反对平剧,而我希望目下的大部分平剧(连《文素臣》在内)最好不要把观众的圈子拓展开去,而只让旧有的我们这些‘识货的朋友’欣赏欣赏,单纯地欣赏旧的技巧。而电影,它需要深入各阶层,所以希望能现实一点刺激一点。”

如今,《文素臣》搬上荧幕,已经着手进行,看光景,荧幕上的《文素臣》卖钱是大抵颇有把握的。

不过,影片之“优秀”与“卖钱”不一定是并行的。再说,一个剧本是否有搬上荧幕的价值与卖钱也不一定是并行的。

如今,从这两点来研究《文素臣》的电影化问题,若是搬上荧幕的《文素臣》还是根据舞台上的这条线来发展,那么前途是未许乐观的。

平心一想,今日的影片,比《文素臣》恶劣几倍的比比皆是,特意指出《文素臣》,是为了爱护朱石麟先生。

众人的消极态度不是来源朱石麟的拍摄技巧、手法等,而是担心荧幕上的《文素臣》会忽略电影的本质作用。

三四十年代,电影是一种崭新的大众的娱乐品,同时也是传播思想文化、教育大众的利器。

电影该是紧跟时代的进展,传播先进思想。“从事电影者若不是钱迷心窍,当承认自己责任的重大,所以当局可能地想办法,使自己的制作品多少对观众有点益处。文素臣这种人物在平剧观众之间介绍的已经够了,何必更深入到民间去?若说文素臣是风化的维持者,毋庸置疑是封建意识的发扬者,风化是需要维持的,但不是文素臣这种人物。”

对于众人的担心和怀疑,朱石麟作了回应:“电影里的文素臣和舞台上的文素臣是不同的,不像舞台里那样相公书生才子佳人了,在电影里文素臣是一个有思想有作为的青年,很合乎时代的。”

影片的确做了改动,前两集上映后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朱石麟的作品,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便是对于社会现状不满的地方往往予以无情的打击,和大胆地揭露。虽然他暴露的不一定正确,打击也不一定合理,可是他这种勇敢的制作姿态,是值得我们所称道的。

《人海遗珠》《慈母曲》《新时代》等,都是具有时代精神的。

在“孤岛”时期,《野花那有家花香》《海上大观园》《夫妇之爱》等都能明显领略到这种特点。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