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途征「心理影评万里归途隐瞒VS诚实面具戴久了真长脸上了」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89更新:2023-04-11 17:41:48

今年国庆档电影市场偏冷,唯有电影《万里归途》火了。

豆瓣评分7.4,目前累计票房已突破12亿。我也趁热看了这部影片,只能说,好评绝不会让人失望。

同样以国家民族做背景,《万里归途》的好,不似《战狼》的个人英雄主义,恰是它的人性真实面,深刻打动了你我。

真实让人共鸣

整部影片中的主要人物,几乎都是不完美的角色,就是这种不完美,跟我们特别靠近。

主角宗大伟作为一名外交官,面对妻子即将临盆生产,他表现出一个丈夫,一个爸爸对家人的牵挂。在异国工作中,不是道德至上,一开始他更关心的就是自己如何能更快的回家。

这是不是很像爱岗敬业的你,听说家里有事,就想早点下班回家。

剧情中宗大伟两次与叛军左轮手枪赌命时,他没有个人英雄般的主角光环,而是展现了人性的真实。

他犹豫,他恐惧,他拿着枪颤抖,害怕到干呕,开枪那一刻,脸本能的向一边侧倾。

在观影的你,恐怕也被他的真实代入。

可能你在内心会惊呼:这真的太现实了,就应该是这样的!

真实是直击人心的,是最容易让我们有共鸣的力量。

这部影片的真实,如果你觉得它跟诚实有什么关系,那你肯定误会了真实。

剧情的真实在于,刻画了普通的人性。而诚实与谎言就是它的两面。

谎言更需要勇气。

在努米亚内乱后,外交官宗大伟和成朗找到了被困战区的125名同胞。而此时,他们失去了跟外部的联系,不知道下一步生死何往。

宗大伟做出了前往“迪拉特”的决定,并向大伙宣称,到了迪拉特外交部就会有人接应。

另外一名年轻的外交官成朗,不赞同宗大伟的做法。他认为应该对大家诚实以告,至少让大家知道实情,万一到了迪拉特没有救援,也有个心理准备。

影片中,成朗对大伟的做法很不满,一度商量劝说无果,最后气愤得要站出去跟大家讲明事实真相。

在成朗心里,大伟这样的做法,是没有勇气,没有力量的自私。

面对这个重大冲突,如果你是,会怎么选?

你赞同宗大伟的做法,善意的谎言,保持希望,先带大家走出去再说。

还是你更认同成朗的看法,每个人都有知情权,人们需要真相。

冲突背后是个人投射

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我不评断关于哪种选择更好更对!

我更关心的是,冲突的背后:是什么激发了一个人的情绪,又是什么引发了一个人的行为。

显然,年轻的成朗跟宗大伟的矛盾,像极了他和他的父亲。

成朗受伤后,跟照顾她的冉冉有一段小对话。冉冉说,“你年纪这么小,受伤了,父母一定会很心疼!”

成朗说,“我的父亲是一名军人,比起我这些伤,他更关心他的奖章。”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成朗对宗大伟愤怒的第一个部分。他对宗大伟愤怒的说:

面具戴久了,真成你脸了!

在他的心里,他看到的宗大伟就是一个不关心他的提议,只在乎自己名誉的人。这正是他眼中的父亲呀!

冉冉又说,“那你妈妈呢?”

“我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死了,当初我的爸爸骗我,过了好久才告诉我。所以我很痛恨那些撒谎的人。”

在这里,我想你已经发现:

成朗是真把宗大伟看成自己爸爸了!

我们会无意识把原生家庭关系,投射到其他关系中

成朗的成长故事是伤感的,也是遗憾的:

他渴望他的爸爸关心他,而不是关心荣誉。

他希望他的爸爸尊重他,诚实待他,让他有个心理准备去接受妈妈的离开。而不是隐瞒事实,让他有一天要突然面对丧母。

这份未和解之伤,是成朗一生的痛。

以至于,在后来的人生中,他会不自觉的在其他人身上投射出内心的这种诉求和情绪。

这正是他跟宗大伟之间的矛盾核心所在。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发现呢?

自己对一些人和事的反应,很可能也来自于原生家庭的故事。

有一位女性来访者。

小满。(化名)

在小满成长中,因为家境平凡,父母观念保守,她从来没有穿过自己喜欢的衣服,大多数都是姐姐留下来的。每次她提出买新衣服,父母常说,小孩子不用穿那些花哨的,不好看,姐姐的衣服还很新。

长大以后,这位小满在工作中每提出新方案,碰到想节约成本的说法,就本能很生气。常常会不理性的提高预算。

在有了女儿后,她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给孩子买新衣服,好看的衣服。但她的女儿并不买账。因为衣服并不是女儿真正的需求。

正是那句话: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和解需要一个新的视角

站在童年成朗的角度而言,他的需求当然是合理。一个小孩子渴望父爱,渴望连接母亲。

他对爸爸的愤怒,也是合情的。因为是爸爸的隐瞒,让他错失了跟妈妈的告别,当真相被揭穿,对他来说太残忍了。

但是。

如果只能活在孩子的视角,你就会带着隐痛生活,很可能变得自以为是。

影片中冉冉这个小配角,在剧中起到了“心理咨询”的作用。

她关心成朗,认真聆听他的故事,跟他从心连接。也在成朗最矛盾的点上,回应了一句转化视角的话:

选择隐瞒的人,或许要承担更大的压力。

就是这句话,给了困境中的成朗一个窗口,他开始看见宗大伟这个选择背后,可能不是为了面子,而是将压力都扛在了自己身上,去担起大家的希望。

因为有了这个视角,和解的道路就此打开了。

成朗从这里开始,不再挣扎,而是越来越坚定有力量,最终把大家带到了安全区。

后来他跟宗大伟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我甚至会想象,借由后天的这样一种修复,他和父亲的关系,也有了更多的希望。

和解需要什么?这一句话就搞定了吗?

当然不是。

我相信冉冉的这句话,作为旁观者的你,心中也懂。

但为何冉冉成功了?因为冉冉的个性,也因为时机。

这就像极了我们在心理治疗中的对话。

看似一句简单的回应,人人都懂的道理,但资深的老师说出来,就很有效果。而你讲出来,好似那惹人烦的说教。

这是因为冉冉这个小配角,看起来孱弱,实则温柔有力,并且非常善于倾听和看见他人。在她力挺病弱者那一幕,就清晰可见。

她像一束微光,不耀眼,也没有攻击性,给人非常好的温暖与抱持。

冉冉跟成朗的对话,给了成朗足够的关怀与接纳,也能在关键时刻,给出一句转化的语句。

她也是运用环境和时机的高手。

成朗受伤了,这时候的他,脆弱又无助,对宗大伟将他救下来有份感激。这时的他,内心产生了矛盾,不再像之前那样固执的看大伟。

冉冉正是运用自己的本能,恰当时机下,有效的完成了对成朗的“治愈”。简直就是咨询师体质!

讲到这里,你是否明白了,为何平常你给别人讲的话,有道理,但无效。

而咨询师讲的话,道理还是那个道理,就是爱听!

这个时机,真的特别关键。一个好的咨询师,知道什么时候做或不做什么。

这一点在电影中白婳那一段,又有了描绘。

且听我讲来!

忙碌是一种保护

如果你只看宗大伟哄骗妻子说自己在迪拜,假扮章宁欺骗边境官,隐瞒大伙去迪拉特的这些桥段。

你可能真的会以为大伟就是一个习惯“谎言”的人。

但,他真不是。

他非常诚实的把章宁的死告诉了白婳。可是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大伟就不那么机智有方法了,他平凡得就像是你见过的某位直男。傻愣愣的。

告诉白婳丈夫死亡的真相后,大伟其实有些担忧。但他唯一想到的办法就是,为她分担事情。这是不是大部分男人最习惯的方式?

大伟多次叫白婳去休息。

“这里需要我,我现在不需要休息,我也不想休息。”白婳说:

“如果我不做点事,我就会每时每刻都在想章宁,想我们最后一通电话说了什么,想我为什么生气,想我为什么挂电话。”

这是多么真实。

我欣赏她能这么清晰的把自己表达出来。

白婳心里明白,她是丧夫的妻子,也是华兴公司负责人。这一刻,她知道自己没有时间去脆弱,她选择隐藏悲伤,强忍泪水。

她用做事来保护自己,也担当起带领同胞回家的重任。

这一刻,她不需要休息,她需要坚强。

给悲伤一点时间

生命赋予了我们每个人面对艰难的资源和保护。

危机当前,我们保护自己;困难度过,我们爱护自己。

宗大伟没有选择隐瞒章宁的死,他担忧白婳,但在她表达了自己的诉求后,他没有再请她休息。因为懂了,他信任她可以。

在生活中,你一定也会发现:

平常忙忙碌碌,虽然累,但感觉一切正常。一旦真的空下来,其实你反而容易会变得脆弱迷茫。因为平常累积的身心压力,都会浮现上来。

宗大伟让白婳去休息,是他能想到的关心方式。白婳现在不要休息,是她找到的保护自己的方式。

那白婳有没有就此压抑自己呢?

令人庆幸。当“飞机进入中国领空”那一刻,众人喜极而泣的氛围之下,她怀里抱着沉重的骨灰盒,脸上是强忍不止的泪水......

她,安全了,终于可以好好哭一哭了。

给她一些信任,她会自我保护。给悲伤一些时间,她也会爱护那个失去丈夫的自己。

人生起伏中的你,也是一样呀:

坚强是好,但不需要一直坚强;脆弱也没问题,拥抱脆弱就是爱自己。

面具戴久了,真成你脸了。

电影中的名句。也是生活的警示语。

在生命成长中,面具既是我们的保护,也是我们的障碍。

你不会希望成朗一直带着受伤童年的面具,执着于开诚布公,对大伟充满偏见;

你也不会希望白婳一直带着坚强的面具,藏起自己的悲伤,假装没事,但心里流泪。

愿你:

有带上面具的智慧,适时保护自己;

也有摘下面具的勇气,活出真实的自己。

但请你,轻易不要揭开别人的面具。

因为每一张面具下面,都有一个脆弱的人,他们需要的是爱。不是需要揭露,因为那太疼了。

疼得会让人反弹,疼得会让人恨你。

电影中,那个真正带面具的叛军穆夫塔最后就展现了这种痛与恨。

最后:

感谢我的面具,也让我抱抱面具后面那个自己!

案例有修饰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推荐:

心理影评|《哥,你好》活在过去的人,没有未来

作者 | 许盛源

家庭关系与身心疗愈专长,成长导师,心理咨询师。致力于推动个人自我成长,活出生命的喜悦幸福!从业13 年,案例2000 。

原创 | 许盛源心理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