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背后的艰辛「流浪地球2观后感危难当头唯有责任灵魂台词因为爱」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721更新:2023-04-11 18:56:32

时隔四年,去看了《流浪地球2》,再次感受到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高度,硬核科幻元素配上恢宏的场面,震撼的特效,以及吴京、刘德华、李雪健等精彩出演,确实是一部高水准的科幻影片,观影体验非常好。

影片中有一句台词,让我印象最深刻,震耳发聩,那就是剧中灵魂人物李雪健说的一句话:危难当头,唯有责任。

这让我觉得《流浪地球2》不仅仅是一部科幻片,更是在探讨有关于人类命运生存问题的影片。为此,我特意脑补了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这不仅解决了我的疑惑,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的意义。(仅是个人感悟,如有不正确,请批评指正哈。)

首先,我去读了刘慈欣《流浪地球》的原著。因为我一直有个疑惑,好好的地球为什么要去宇宙流浪,还带着一群担惊受怕的人类,多遭罪啊。看完了原著,我基本弄明白了。

原来故事将发生在我们以后的四个世纪中,算一下大概是以后的四百年里吧,到那时我们早就不存在了。

那时候的天体物理学家们预测太阳将要发生爆发(也就是太阳氦闪)。这个后果很严重,因为高温会导致地球气化,就是连球带人类全部融化了。而且太阳氦闪在一段时间内会反复发生,人类在太阳系中就无法生存了,唯一的生路是向外太空离地球最近的恒星际比邻星移民。

经研究,人类建造了地球发动机,安装在亚洲和美洲大陆,因为这两个大陆板块完整结实,能承受发动机对地球的巨大推力。地球发动机一共有一万二千台。

地球发动机的作用主要分五步:第一步,先让地球刹车,停止自转;第二步,再全功率开动,使地球加速逃逸,飞出太阳系;第三步,到了外太空后继续加速,飞向比邻星;第四步,使地球重新自转,并且开始减速;最后,让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这颗恒星的行星。同时地球发动机还要维持地球的静止状态,并适时地进行一些姿态调整。

整个移民过程将延续两千五百年时间,一百代人。

地球发动机发出蓝白色的强光,把整个北半球照得通明。同时发动机工作带来的酷热,使户外温度高达七八十度,外出必须穿冷却服,否则会被高温灼伤。

因此地球的表面也被折腾的面目全非,千疮百孔,触目惊心了,地球表面变成了一片荒漠。

在这个时代,死亡的威胁和逃生的欲望压倒了一切,人类在心理状态和精神生活上,都变得麻木不仁。

为躲避高温人类又建造了地下城,全部转入地下生活。还成立了联合政府统一管理地球事务。

人类所做的这一切,是为了什么呢,就是为了逃离太阳系,逃离太阳氦闪带来的灭顶之灾。

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一个个类似“大吊车”的庞然大物,就是地球发动机,而电影里讲述的一个个有关勇气、责任、亲情、爱情的感人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危机重重的生存环境中。

其次,我又去看了一遍《流浪地球1》,弄明白了1和2的关系。实际上《流浪地球2》是《流浪地球1》的前奏,大概发生在《流浪地球1》之前30年。

《流浪地球2》的故事讲述了,人类预测到太阳最终会发生氦闪,于是开始造地球发动机,想让地球停止自转,为逃逸太阳系做准备。而《流浪地球1》的故事发生在地球逃逸太阳系过程中,最后逃逸成功,开始了流浪。

当然不管是准备让地球流浪还是后来的已经开始流浪,宇宙还发生了很多危机,如“月亮危机”,导致了月亮大爆炸;“木星危机”,导致了巨大的木星因地球引力作用而伤痕累累。

因太阳发生氦闪,太阳系的其他行星如水星、金星、火星都在上亿度的辐射中化为一缕轻烟。而到那时地球载着我们人类已经逃出了太阳系,开始了真正的流浪,去寻找自己的安身之处。

而这时太阳系已化作了乌有,消失在了浩渺的宇宙之中。

讲了这么多,应该大概明白了,为什么地球要去流浪。当然要全部搞清楚,可能还要发挥你无尽的丰富的想象力,这真的很烧脑呀。

最后,当我弄明白了这些故事的发生背景后,让我感慨万千,我希望这一切永远要发生。

地球,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当地球面对危机、灾难时,我们人类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家园不受侵害。我想就如剧中李雪健的一句话:危难当头,唯有责任。

人类是具有情感的动物,因为爱让人类繁衍生息,绵延不断,如剧中刘培强在危机中的浪漫爱情,又如剧中刘德华的父爱如山,让我们动容,更让我们感动。

也因为爱,当地球在面对危难时,为了子孙后代,人类要负起保护地球的责任,如剧中沙溢演的宇航员们,是他们义无反顾的牺牲,才让人类文明得以保存。

我想人类所做的这一切,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能生活在蓝蓝的天空下,沐浴在温暖的光芒下,有绿色的草原,清澈的河流……,每天生活在轻松安全,美好快乐之中。

但我还是希望“流浪地球“永远不要发生,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在我们的地球家园安居乐业,幸福生活。我想你肯定也是这么想的吧。

(文中所有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