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影长度一般都是120分钟「科普贴为什么电影一般都是120分钟左右」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03更新:2023-04-12 04:11:29

本文作者:李啸天

闲来无事,回答了一个网络问题。后来想了下,干脆补充补充,扩成一篇文章吧。让大家奇怪的姿势再多一丢丢。

那么,为什么电影一般都是120分钟左右?

一、生理因素。

生理学上讲,一般人憋尿的时间一般也就两个小时。要不然,膀胱与肾受不了,容易生病。

至于印度宝莱坞,拍摄的影片动辄3个半小时,非常的非人类。印度之外的人都很易理解,宝莱坞为啥要这么干,把电影弄这么长,还充斥着大量歌舞,为啥呢?

那是因为印度人电影看的少,看一次电影当成过节一样,一定要充分享受了才行。这样,电影拍短了,观众不答应,觉得老子花了钱,你就得要排长点,老子要好好欣赏。

就这样,故事不够,歌舞来凑,片长非得拉到3小时以上。

可以,难得印度人的膀胱都超大吗?为啥他们就能做到超过3个小时不排尿的?

当然不是,他们当然也要在两个小时之内把膀胱积液,也就是尿放掉才行。所以,印度电影都有中场休息,专门让人去解决下生理问题,然后再回来接着看。

再想想国内各种大型论坛或者讲座,超过两个小时也会设置一下茶歇,就是要解决人的生理问题。

所以,拍电影的人还是要讲武德的,得为观众的健康着想。詹姆斯·卡梅隆这种动辄将片长拍到2小时半的电影疯子,毕竟是少数。

二、心理因素。

心理承受能力,其实也是一种生理反应,为了区分另算一种。

要知道,人类的专注力不是一致的,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波动。

根据早期Alstyne的研究发现,让112名学龄前儿童玩他们最喜欢的玩具时,注意力持续时间,年龄越大、越长:

✔2岁---> 6分钟

✔3岁---> 9分钟

✔4岁---> 12分钟

✔5岁---> 14分钟

另外,2岁以下的孩子,大约只能维持3分钟上下,所以真的是“3分钟热度型”。

所以,专门给儿童看的动画片,一集的片长一般是3分钟,或者是5分钟,就是这个原因。

即便是成年人,研究证实,高度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件简单枯燥的任务,也只能维持20分钟不出错,然后随着时长的增加就会出现错误。

所以,根据人类注意力的时长,幼儿园里一节课只有30分钟,小学生一节课40分钟,大学时一节课50分钟,这都是有科学依据的。

这也是,一部电影里,编剧会在故事的设定中,15分钟一个转折,或者来一个小高潮,好刺激一下即将要走神的观众,提醒下保持注意力。

是以,一部电影120分钟,基本上已是成年人心理承受的最大限度了。如果剧情拉胯,就压根看不下去,为啥,注意力天然如此!至于詹姆斯·卡梅隆将片长拖长的导演,是由于他极度自信,觉得观众能够继续承受他的故事,敢于挑战极限。

对大部分编导来说,必须要迎合大众的观影心理,不得肆意而为。尤其是商业片,为了抓住尽可能多的观众,必须要符合大众的承受能力,迎合市场需求。不给观众额外的压力,毕竟看电影更多是为了放松,而不是找堵。

尤其是现在,短视频的兴起,让观众的耐心进一步放低。《指环王》重映,不仅没有预期的热度,还迎来诸多差评,都是骂这片节奏太慢。这一届的观众,耐心真的是很低很低了。要想挣他们的钱,你能怎么办?

影视从业者,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粗剪本往往会是一个四五个小时的作品,然后为了达到120分的观影线,必须硬着头皮一点点去删减,将不影响主情节的旁枝末节一一剪去,这个过程往往很痛苦,因为拍出来的每一部分都是自己的心血,眼看着被剪没了,自然会很心疼。但是,你还是得迎合,还是得剪,没有办法。

当然,对于文艺片导演来说,这种痛苦会少一些。反正他们对于商业回报的要求会低很多,更多的是表达自我。所以,文艺片的成本都很低,没有那个投资人敢于拿钱给你白霍霍,能止损就止损。对于整个片厂来说,失之东隅不是还可以收之桑榆嘛,一部文艺片亏了,在其他商业片上赚回来就是。之所以投文艺片,是希望能够获奖,为自家公司提升逼格,这是金钱之外的事,另说。

三、技术原因。

过去拍摄电影都是使用的胶片,而一卷胶片拍摄的最长时长就是15分钟。

为了有效利用胶片,各大导演们都充分将15分钟的胶片用到极致。所以,15的倍数决定了影片的长度。

现在的电影片长是120分钟上下,但在百余年的电影发展史上,15分钟,30分钟,45分钟,60分钟,90分钟,120分钟的片长,都曾经有过,也出现过个别4个小时甚至到6个小时的这种电影的长度。但最终,从业者摸索出了规律,就是90-120分钟是最佳的长度。这个长度对故事的叙事性可以从容调度,而且符合观影心理。

电影史上,早期很多电影都只有45分钟,或者是60分钟。影史上第一部剧情长片,《凯利帮的故事》上映于1906年,正式片长为66分钟。(我写过这个故事的影评,请看:影史第一部剧情片《凯利党的故事》的现代版,你应了解的那些事)

至于影史片长最长的影片《失眠妙方》,时长5220分钟。这是一部美国片,于1987年的1月31日到2月3日进行了全版本放映。影片主要内容是一个人在那里朗读诗歌,单调乏味。所以,能坚持看完的人,都不需要睡觉,片名很好地概括了观影状态。这种试验性质的影片,属于非常态,不能算。

100余年的摸索,各大制片商基于大量的数据与经验,摸索出来的片长长度就是90-120分钟是最佳的长度。

四、商业平衡。

电影不仅要拍,还有排。没有正式放映就等于白拍了。票房低都算是失败,电影毕竟是一种商品,要卖钱的。

所以,电影院在电影工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发言权,在票房分成上也要拿去很大的的比例。

反过来,电影院会对电影制作有要求。经过多年的博弈与摸索之后,发现90-120分钟的片长,有利于院线的排片,能够保证最大利润。超过120分钟的影片,一天轮播下来,多处的时间足够多排一场了。所以,电影院不欢迎片长过长,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利益平衡点。

有个很好的例子,是2019年春节档,可以来说明这件事。

2019年春节档,现在回头去看,最大的胜利者是《流浪地球》,总共拿下了46.88亿票房。这是最终的数据,回到2019那个春节,最初的表现可不是这样的。《流浪地球》的火,是后来居上的,是在春节假期后半程及假期结束后才开始发威的。在春节假期期间,尤其是初三之前,《流浪地球》的表现可谓是不瘟不火。

还有个数据,周星驰执导的《新喜剧之王》总票房为6.28亿。不过,在春节7天就占了5.33亿。

(数据来源:猫眼、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现在看《新喜剧之王》,会觉得非常差,是仓促推出的圈钱之作。但是在2019春节的前两三天,这片的排片率可不低。为啥?片长短呗。

《新喜剧之王》片长91分钟。《流浪地球》片长125分钟。后者比前者多出了34分钟。这意味着什么?

春节期间,电影院从早上8点开始营业,到晚上11点结束,营业时间大致有15个小时。一个放映厅用足了这15个小时,用来放映《新喜剧之王》,可以排接近10场。而用来放映《流浪地球》,则只能排7场。

看明白了吗?你《流浪地球》放一场就比《新喜剧之王》多34分钟,你排三场的时间,《新喜剧之王》就可以多排出一场来了。

春节档的电影票价格都差不多,同样是放电影,如果你是电影院经理,你也会选择多排《新喜剧之王》,白花花的银子,白捡一样,为啥不捡呢?

尤其是春节档,每个厅的观众都是满的,无论放啥大家都看,这种情况放入更愿意排《新喜剧之王》了。

这是充分竞争条件下的实际反映。同等情况下,片长短一点的会明显沾光。假设《新喜剧之王》不是烂片,而是一部《功夫》一样的经典,那么《流浪地球》无疑会输的很惨。《新喜剧之王》自己不给力,那就是另一番模样了。

最终,凭借过硬的品质,《流浪地球》后来居上。那是因为后期电影院里的竞争没那么严重了,影厅排片更从容一些了,《流浪地球》才得以脱颖而出的。

其实,说白了,不是《流浪地球》有多好,而是对手太孱弱。不仅《新喜剧之王》拉胯了,同期的《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神探蒲松龄》《廉政风云》都不堪打,市场自然会偏向给予《流浪地球》更多机会。

仅就前三天来说,在充分竞争的条件下,《新喜剧之王》凭借足够短的片长,收割了更多的票房。如果没有这三天,周星驰无疑会输的更惨。

五、最后,现在的影片不再严格保持90分钟或者120分钟了。

因为现在排片,大多数导演已不再使用胶片,这也就使得一卷胶卷15分钟片长的限制消失了。数字化拍摄,可以想多长就多长了,也不用使得片长非得保持整数。所以,现在的电影片长可以随意定为105分钟或者112分钟。

但总体上,片长依旧保持在90-120分钟之间,这就是多年市场形成的经验,各种平衡的结果,不是想任意就能任意玩的。

没有詹姆斯·卡梅隆那两把刷子,就不要轻易打破多人多年总结出来的规矩,非常会死得很惨。姜文,足够个性,拍片喜欢任性而为,只为自己高兴。姜文执导的《邪不压正》,时长137分钟。结果呢,真的就摔得很惨,结构不够紧致,超长的片长毫无意义。

好莱坞,除了詹姆斯·卡梅隆,克里斯托弗·诺兰与扎克·施奈德也喜欢将自己的电影片长搞得很长。但是,即便是诺兰,也不敢过于率性,《敦刻尔克》的片长就只有107分钟,没有为了长而长。

至于扎克·施耐德,他的风格过于明显,喜欢者恒喜欢,讨厌者就对他极其讨厌,他的电影片长两极分化,最终在好莱坞的影响力就明显不如他的老朋友诺兰。

就想到这里,打住了。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