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索里尼 电影「墨索里尼的咆哮阻止不了这部电影名垂青史」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224更新:2023-04-12 10:31:26

本文首发于虹膜公众号(IrisMagazine)。

文 | magasa

维斯康蒂(Luchino Visconti)参与了The Story of Tosca的剧本写作,不过并没有署名,这部意大利电影由德国导演Carl Koch执导,幕后出力的还有维斯康蒂的老师让·雷诺阿(Jean Renoir)。那是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如火如荼,墨索里尼统治下的意大利梦想着疯狂扩张,可在北非战场溃不成军,进攻希腊也一无所获。

此时维斯康蒂正渴望着独立导演一部自己的电影。他和他的朋友Giuseppe De Santis、Pietro Ingrao以及Mario Alicata一起写了些剧本,其中一个是改编自维尔加的小说,但同当时大多数的剧本一样,在预审的时候就被审查机构枪毙了。第一页上用红墨水醒目地写着:「强盗片已经够多了!」

维斯康蒂

1936年拍A Day in the Country的时候,雷诺阿带给维斯康蒂最大的一份厚礼是向他提供了后来贯穿一生的创作中最具决定性的推动力,那是一部由打字机打出来的法文版小说——James M. Cain的《邮差总按两次铃》(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本来是Julien Duvivier送给雷诺阿的,而雷诺阿自己想过要拍。Duvivier还送了一份给Pierre Chenal,后者根据小说拍出了The Last Turn(1939)。

既然现有题材通不过审查,维斯康蒂于是翻出当初雷诺阿送给他的这本书,在Alicata、Puccini还有De Santis的帮助下,花了一年多时间把剧本写了出来。片名曾定为Paluda(Marsh),这次算是成功通过了预审,可能是因为这部计划中的情节剧传递了「犯罪并不划算」的信息罢。

几个编剧之间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并不一致,产生了很大分歧,所以《沉沦》中混杂体现了各人不同的思想,哪些才是维斯康蒂的本意至今还有很大争议。根据Alicata的说法,主要是他和De Santis还有Puccini发展出了剧本中几乎全部的政治暗示,维斯康蒂去掉了一部分。

其他编剧的意图是要将《沉沦》拍成比较隐晦的政治宣言,而掌舵者维斯康蒂的目标是一部当前社会背景下的情节剧,他对此坚定的决心和贵族出身使得他的同伴们的主意无功而返。

《沉沦》的男主角,维斯康蒂选了Massimo Girotti,在拍The Story of Tosca的时候,他就很喜欢他了。这个选择又和其他几个编剧不同,他们中意Andrea Girotti,认为这才是心目中理想的意大利落魄青年。女主角是Clara Calamai,以前多扮演上流社会的千金小姐,她看上去要比Girotti要老,实际年龄也是如此。

拍摄开始,人人都知道维斯康蒂做导演不过是个生瓜蛋,但他指挥起大牌明星来却毫不胆怯。Calamai后来说,维斯康蒂就像一个中世纪的王子挥舞着马鞭,命令所有人前进。他让一向端庄文雅的Calamai化装成蓬头垢面的农妇。

那时候两位主角Girotti和Calamai都是意大利影坛冉冉升起的新星,但他们都放下尊贵的架子和陈腔滥调的表扬模式,与导演通力合作,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演绎。令人称道的是维斯康蒂有能力精确捕捉Cain小说中的严酷本质,融入意大利的时代特征。

第一次手执导筒的维斯康蒂在片场独断专行,是个不折不扣的暴君,他牢牢地控制着拍摄主动权,这令剧组成员惊诧不已,第一次就这么厉害!尽管维斯康蒂在电影这一行没有什么正式的教育背景,也谈不上经验丰富,只是跟着雷诺阿在法国混了几年而已,但他判断构图、机位、镜头长短没有丝毫犹豫,显得十分的驾轻就熟。

他甚至对片场布景都说得头头是道——从此这成了他电影中的一大特点。后来伴随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成长的剪辑师Mario Serandrei对维斯康蒂追求的风格不太理解,把握不好镜头长度与节奏的关系,因为那和当时意大利电影的常规大相径庭,他不知道怎么剪,维斯康蒂毫不含糊,亲自上阵,他以前从没干过这个,居然也像模像样地剪了出来。

在影片拍摄期间,受到的政治压力愈来愈强。1942年12月,Alicata和Gianni Puccini及他的兄弟Dario被捕。维斯康蒂和整个剧组也被监视,但他们不为所动,并没有停止工作。

1943年5月《沉沦》在墨索里尼的长子维托里奥·墨索里尼举办的一个电影节上首映。维斯康蒂期望这次的放映能够作为一个官方许可,使得他能够巧妙避开官僚机构的审查。De Santis说,影片在知识分子中取得成功,他们接踵而至,反响热烈。观众们对影片报以热烈掌声,但维托里奥·墨索里尼咆哮道:「这拍的不是意大利!」

影评人们也多持正面意见,大多数人都认为影片抓住了意大利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真实。甚至法西斯杂志Primi piani也不得不承认电影在某些方面准确再现了国民情绪。至少我们可以认为,Cain小说的意大利化已经取得成功。但小墨索里尼的不快,显然预示着这部电影接下来将会遇到麻烦。

在最初放映的几个城市中,《沉沦》相继遭到强烈阻挠。法西斯当局拒绝接受影片所描写的不道德与贫穷。影片的社会现实主义立场,尤其是明显的悲观主义情绪,与法西斯宣传片大肆鼓吹的乐观精神截然对立。

虽然影片没有被直接封杀,但一些机构仍然以各种借口阻碍发行。有些放映的地方请来当地的大主教对影片进行祝福仪式以洗净其「污秽」。

罗马第一次公开放映《沉沦》得等到1945年5月,之前只是在1943年6月有过一次小规模的特映,当时还没开始放,警察就冲进来阻止,并记下了每个观众的名字。不久后,法西斯没收了底片,送到位于威尼斯的一家制片厂,他们将之剪成一个仅40分钟的「洁本」。

后来原始底片鬼使神差地搞丢了,或者干脆就是被毁掉了。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沉沦》复制自导演自己保存的一个拷贝,维斯康蒂自己说这个版本并不完整,1943年的原版长度在140分钟,而后来的复制版最长只有135分钟。

本文参考了Visconti: Explorations of Beauty and Decay一书。

广而告之:虹膜开设有多个读者微信群,每天都在热烈地讨论电影,希望加入的请先加微信个人服务号:hongmomgs。

往期精彩内容

他为《聂隐娘》描绘最快意的刀剑江湖

他助《海上花》还原最雅致的海上之城

他是世界上「动词用得最好的中文作家」

他的故事,侯孝贤拍不了,王朔写不出

听「最会讲故事的人」说故事邂逅32年之后不容错过的阿城

《阿城文集》七卷本精装函套版

长按二维码进入

虹膜专属通道

享受399元特价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