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最早的电影院「这些老电影院藏着几代南京人的青春密码」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859更新:2023-04-12 12:23:39

要寻找几代南京人隐秘的情感密码,去老电影院便是。

银幕里上演的是虚构的故事,看电影的你,流走的却是真实人生。少年的新奇,约会的喜悦,以及一个人的独处。

《天堂电影院》结尾,老电影院拆毁时,小镇的老人们眼中隐隐有泪光。对他们来说,关于年轻时的一切联系都已消亡,老影院和他们的时代,都过去了。

城市里的老电影院,也是这样。在IMAX、环绕立体声的感官冲击下,那种单纯的光影记忆,高调地来,悄悄地走。

胜利电影院

很多南京人的学生时代,交织着胜利电影院的光影记忆。多少年过去,都不会忘记那里夏天冷气开放的味道。

胜利电影院建于1934年,鼎盛时期却在八十年代。那时真是一票难求,每天七个场次,场场爆满。没位子了,连水泥台阶上都坐满了人。

80年代,南京第一部使用立体声的电影《超人》在胜利电影院上映,竟然连续放了一个多月,那种视听震撼让南京人过足了瘾。98年,《泰坦尼克号》上映,散场了,灯光亮起来,许多人还坐在那里哭。

2004年,胜利电影院被拆,70年光与影,终归尘土。

十年之后,德基二期胜利电影院“门脸”回归。但对南京人来说,曾经的中山路82号是再也回不去了。

大华大戏院

1936年,大华大戏院开业。彼时,南京的中心已经悄然往新街口转移。大华大戏院紧挨着中央,一开业,几乎半个南京城的人都跑来围观。

奢华,走进大戏院的人发自内心地感慨。打上了杨廷宝的标签的大华,无比高大上。放映厅的座椅不再是那种硬邦邦的木质排椅了,而是用的软椅。呼啦啦的冷气一吹,心中就只剩两个字:惬意。

大华大戏院81岁了。90年代电影放映前,也会有5分钟广告时间。那时用幻灯片放广告,广告结束,一个大大的“静”一出来,影院顿时鸦雀无声。

南京长大的70后,曾经见证过大华的热闹。以前,大华引进过不少外国片子。对电影感兴趣的人,经常流连于此,买走一份大华出的四页纸“电影介绍”。上面有剧情介绍,还有剧照,那种特有的油墨味,分外难忘。

大华周围的楼越长越高,在高楼林立的新街口,它没有逃得过衰老。一度,它变成大卖场,卖大米、山寨品牌的服装,一度它做球迷生意,用大屏幕转播球赛。2013年,大华重新装修回归。

也许,承载着几代南京人影院记忆的它,还存活在新街口,本身就是对南京人最好的安慰吧。

金陵工人影城

拿着学校发的电影票的中学生,和同学们在大华组团刷片,约的碰面地点往往是旁边的新华书店。

南京曾经流行过通宵电影。工人影城也曾经放过通宵场。从晚上10点放到第二天早晨7点,四五部连着放,基本都是港片,枪战的武打的,偶尔也会有一些外国电影。难得看到一部好看的片子,必须回味许久。

工人影城的观影效果,如今已经算不上好。椅子高度落差不够,满眼都是前面人的后脑勺,荧幕不够夸大,幸好实惠的票价还能温暖人心。

下关电影院

老下关人的记忆里,宝善街的下关电影院是个特别的存在。

它最出风头的时候,在八十年代初。82年底,下关电影院改建为立体声电影院,第二年春节开业时,挂上了“下关立体电影院”的门头。

国产立体影片《欢欢笑笑》在那里首映,场面火爆,很多人在那里第一次体验了“气球伸手可得,竹竿戳到鼻尖”的真实感。去下关看《欢欢笑笑》《快乐的动物园》,成为那时南京的流行话题。

辉煌封存在八十年代,最终它成了李志歌里“纪念碑旁一家破旧的电影院”。

2000年,下关电影院关门歇业。2011年,拆字上了墙。

青春剧场

少年宫旁的青春电影院,青春电影院旁的少年宫,二者合在一起,构成了无数80后、90后的童年记忆。

周末上完少年宫的辅导课看个儿童剧再吃个肯德基,印象里都是忙碌的幸福。

作为小红花艺术团的根据地,小学时,没少在这看表演。上高中还在里面听过报告。大学时,外出玩的太晚了,回不了学校,去青春剧场看通宵电影吧。好在凭学生证可以半价,而且通宵电影超级划算,可以连续看5部电影。

其实,回不了学校只是借口。现在,青春剧场还在,青春没了,通宵电影也没了。

偶尔也会有几个排片,但看人越来越少了,时代在变,破旧的设施再难重聚当年的人气。

和平影院

提到和平影院,脑海里自动弹出的位置就是军人俱乐部的斜对面。

在和平最鼎盛的时期,这里一度是中学生聚会的大本营。捏着去军人俱乐部买书剩下的十几块钱,再喊上三五个同学,就能愉快地看一场爆米花电影。就这样边看边吃,边吃边胖。

后来的和平,经历过一次停业整修,改进了购票区和楼上的观影等待区。引进了全景声超幕,音效效果是好,可惜了内场前三排的观众,在强烈眩晕感的冲击下,头能被震得两个大。

撇开设备不说,暗藏在和平影院内的一个观影bug就是:前排座椅高过了后排,后排看不见。但好在价格亲民,团购的爆米花分量超足。

曙光电影院

80年代南京流行过两句改编歌谣:胜利在新街口,曙光在鼓楼。

曙光电影院原先在鼓楼广场西南角,是全省第一个宽荧幕电影院。踏入影院内厅,两面墙壁上挂着许多幅电影明星的照片,虽是黑白照片,却有种说不出的光彩。

八十年代看电影,紫红色的丝绒帷幕拉开,灯一黑,大家就会鼓掌。那时曙光放《甲午风云》,影片中的邓大人出场时,全场掌声雷动,这是在为邓小平复出欢呼。高潮处鼓掌,精彩对白鼓掌,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朴素至此,全是沉浸式观影。

98年,曙光装潢重开,增加了70毫米胶片,成为超宽银幕电影院,轰动一时。

2002年,因为鼓楼改造和地铁工程需要,曙光被拆除。旧址上紫峰大厦拔地而起,旧时的光影记忆散了场。

大光明影剧院

南京最老的影剧院,是曾位于夫子庙的大光明。它建于20年代,名字改了又改,但无论哪个年代,南京人还是习惯称之为“大光明”。

大光明有过自己的荣光,1929年第一次改造后 ,专映美国环球影片公司出品的电影,成为南京史上最早的“院线制”影院。

80年代的大光明,特别受工薪阶层和年轻学生的喜爱。它主营“二轮电影”,相比首轮影院,低廉的票价总是带来很高的上座率。

九十年代末,电影业集体滑坡,大光明没能幸免。09年8月,大光明倒在挖掘机的铁臂之下。废墟中,唯剩那数十根碗口粗的香樟木柱,还在诉说遥远的荣光。

解放电影院

小时候住在贡院街周边的孩子,到了暑假,总要把解放电影院的暑期学生排片表研究好几遍。定上至少20场,光影中的假期过得飞快。

那时的解放还没有冷气,夏天,头顶的吊扇呼啦啦转个不停,那画面留在许多人的记忆里。

追溯到1931年,解放电影院还叫“首都大戏院”。开业之时,《中央日报》刊发的广告写道“首都最堂皇的剧场,东方最富丽的天国”。

05年,解放电影院停业,放映大厅楼下租给了夫子庙小商品市场。“天国”沦落人间。

解放的命运要好一些,它逃过拆除的命运,最终成了锁住旧时南京光影的博物馆。

秦淮剧场

和解放电影院相隔20米,就是秦淮剧场。

老城南人年轻时候看电影,经常从一家电影院出来,就直奔另外一家。因为那时电影院只有一个厅,一家只能放一部电影。

那一片长大的孩子,在秦淮第一次看了南京白局。学校每个月也会组织去那,《孔繁森》《一个都不能少》,许多记不清名字的电影,都是在那里看的。除了这些,夏天晚上路过,剧场里面总会传来乡村摇滚的音乐,门口穿着性感的姑娘在表演,重口味的记忆也变得鲜明。

13年,秦淮剧场围挡拆迁。秦淮剧场看演出,解放电影院看电影,永和园办婚宴,一代老城南人的生活,渐行渐远。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