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瓦舍全集「瓦舍江湖从得福瓦舍说德云社的影视版图」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43更新:2023-04-12 13:29:04

德云社擅出烂片,老郭擅拍烂片,多年来初心不改、孜孜不倦,烂也拍,拍还烂,持之以恒,绝不停手。

皇天不负小黑胖子,2022年播出的《瓦舍江湖》,总算给老郭挣回了一点儿脸面,德云社还是能拍出个好剧的。

《瓦舍江湖》不错。

《瓦舍江湖》原本叫“德云瓦舍”,到播出前改成了“瓦舍江湖”。

“瓦舍江湖”比“德云瓦舍”好,没必要德云社出的什么都带上“德云”。尤其是影视剧,可以把“德云”两字稍微放下那么一会儿。

不带“德云”,它也是德云社的。

带上“德云”指向性太强,古装戏剧情和现实的德云社对不上,反而跳戏。

真正的“德云瓦舍”,比《瓦舍江湖》里那个得福瓦舍大很多。

瓦舍也叫瓦子、瓦肆,是宋朝出现的群众市场,卖药、卖估衣、拆字算卦、剃头修脚应有尽有。

瓦舍是市场,勾栏才是艺人的演出场所。所谓勾栏,是指用栏杆围起来的舞台。

一个瓦舍里可以有十几个、几十个勾栏,不同的勾栏表演不同节目,其中商谜、合生、说诨话、说诨经、像生、杂技等都有滑稽表演的内容。

比起瓦舍的规模,剧中的得福瓦舍只有一个舞台一个角儿,难怪掌柜要发愁,生意是不行啊。

得福瓦舍好歹有自己的地盘,演出场所固定。

当初的德云社比这个惨多啦,好不容易在一个小剧场聚集了一点人气,剧场要么提高租金,要么直接不让做了,老郭只能带着一帮人再找地方。

原来积累的观众就此失散,能不能再见全靠缘。

一直到网络兴起,德云社才算有了根据地,还是虚拟的。

德云社初期演的节目不全是相声,偶尔会唱个大鼓,相对固定的还有张云雷的太平歌词。

太平歌词是相声本功的唱,旋律简单,一般作为开门柳招徕客人用。

宋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记载说“唱赚在京师日,有缠令、缠达,有引子、尾声者为缠令,引子后只以两腔互迎循环间用者为缠达。”

缠达这种唱,两个腔来回倒,一个上句一个下句,其中有四支叫《太平令》。

又是太平,又是两腔互迎循环,很有可能缠达就是太平歌词的祖宗。

我们的娱乐文化就是这样不断演变,延续至今。

宋朝的瓦舍是大市场,清末的全堂八角鼓是综艺晚会,如今的德云社影视、综艺、鼓曲均有涉猎。

大可不必说德云社不务正业、不好好说相声,只要满足群众的文娱需要,不管什么形式、什么演出场所,都是德云社的正业。

就像勾栏的表演要带动瓦舍的生意,德云社的演出也要带动周边商圈的人流,自古皆然。

德云社拍影视剧不是罪,只要别像资本那样只割韭菜不管品质就好。

好在,《瓦舍江湖》拍得很用心。

《瓦舍江湖》的人物设定有史可证、有迹可循。

黄半斤既是九五之尊,又是瓦舍碎催,一边是至尊至贵,一边是至低至贱,身份的极大差势把黄半斤的喜剧空间拉到最大,既有大人物出小事的手忙脚乱,又有小人物出大事的无可奈何。

小皇帝爱瓦舍,不奇怪。

瓦舍出现时,宋儒理学气氛严肃,要求存天理灭人欲,然而要求得越高,人们的欲望就越需要宣泄。

去逛瓦舍的贵族子弟不少,《梦梁录》中记载,瓦舍“甚为士庶放荡不羁之所,亦为子弟流连破坏之门”。

这里的破坏不是指破坏东西,而是站在文人理学的高度,认为贵族子弟流连瓦舍,破坏了道德修养。

人欲是灭不了的,压抑得越狠,反弹得越强。

《瓦舍江湖》中偷修密道的先皇,私往瓦舍听戏的太后,流连勾栏的大臣,他们和喜爱得福瓦舍的小皇帝一样,都为民间的勃勃生机吸引。

天潢贵胄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普罗大众?

可以追求雅,但是不必唾弃俗。

阳春白雪固然美,下里巴人不见得就是丑。

历数我国戏剧曲艺发展历史,宋元杂剧、百戏杂陈、十样杂耍、昆乱不挡……频繁出现的“杂”“乱”“十”“百”,清晰地传达着艺术的包容和开放。

雅要雅得那么俗,俗要俗得那么雅。

雅得俗,才能有受众。俗得雅,才能上品。

《瓦舍江湖》中,兰陵本是当红艺人,因为骂皇叔的藏头诗触怒皇叔,被脱掉裤子打了屁股,从此落下了晕台的毛病。

历史上,有这样悲惨遭遇的艺人数不胜数。

光绪年间,位列同光十三绝的丑角儿刘赶三进宫演出,扮演鸨母。

当时的妓女以排行相呼,在座听戏的三位王爷惇、恭、醇排行是五、六、七。刘赶三现场抓哏,高叫“老五、老六、老七,出来见客啦!”

恭亲王哈哈大笑,醇亲王不高兴但没说话,惇亲王则勃然大怒,命人重打了刘赶三四十杖。

这是艺人的错还是观众的错?

如果说这是艺人的错,为什么有的观众笑了?

如果说这是观众的错,可观众的确感觉受到了冒犯。

说到底是艺人和观众的审美有悖,取向不同,他们就不该出现在同一个场所。就像不爱吃辣的人应该去试试淮扬菜,而不是辣了嘴巴以后打川菜厨子,花钱也不行。

放到现在,道理一样。

喜欢什么艺术形式,就去找那种艺术形式。喜欢什么风格,就去找那种风格的演出。

认清自己的审美,也尊重别人的审美。

喜欢高雅的观众可以去看XX、XXX,把俗气的德云社留给俗气的我们就好,我们喜欢。

又不喜欢又要关注,那只能说德云社真好蹭,实在舍不得放弃骂德云社蹭来的那仨瓜俩枣。

辛抱恙是个编剧。历史上,这种给勾栏瓦舍写剧本、话本的人被称为书会先生、京师老郎。

他们愿意虚心研究观众的口味,本身的审美和文学素养又能保证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不全是直白的感官刺激。

《瓦舍江湖》好还是不好,要看用什么标准衡量。

对标《武林外传》,《瓦舍江湖》不好。对标现在的很多流量剧,《瓦舍江湖》简直好得不得了。

如今的影视大环境,有演技的接不到好本子,接到好本子的有些演员连词儿都说不清楚,甚至压根不用说词儿,说数字就行。

演员、不,他们不配叫演员,他们只配叫来影视剧里挣钱的人。

买卖越来越好干,观众越来越没的看。

《瓦舍江湖》能做到剧情清晰逻辑在线,演员能做到用原声把词儿说清,就值得点赞。

更何况,秦霄贤、尚筱菊、杨九郎、樊霄堂这几个年轻人演得还相当不错。

不是《瓦舍江湖》多好,实在是全靠同行衬托。

一个说相声的文化有限的公司,能把情景喜剧拍到这个程度不错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不过,要是德云社真能攒出个自行车,甚至是摩托车、汽车,那可就太好了。

老郭一直想把相声的历史做成剧,他以前主演的《窦天宝传奇》原名叫《相声演义》,后来又排过话剧《中国相声史》。

《窦天宝传奇》娱乐性强,艺人的苦辣酸甜展现得少,和妹子的情感纠葛设计得太多。

《中国相声史》力求写实,没有一以贯之的人物,非但没能激发起观众的情感,反倒招来一片嘘声。

就宣传相声历史来看,这两部都不算成功。

相声值得爱它的人去了解和感受,这种感受需要从业者给与观众情感上的触动和知识的传递,观众才能被打动。

相声演员敬重祖师爷,什么时候、什么事情、哪些节点感受到祖师爷的存在、体会到祖师爷的重要?

相声演员讲究基本功,基本功包括哪些,怎么练、练多久?

想让观众知道说相声难,需要拿出一个动人的作品来展示相声有多难,而不是只说一句“你知道孩子底下受多大罪”,那不够。

《瓦舍江湖》第一季也好,也不好。

说它好,剧本相对严谨,戏剧冲突够劲。

说它不好,一是故事没说完整,二是相声演员演戏,多少差点儿意思。

希望第二季快快来,更希望第二季,演员能有长足进步。

要是什么时候,德云社能把曲艺的历史、相声的甘苦拍成动人的作品,那就更好啦。

#德云社##瓦舍江湖##郭德纲##秦霄贤#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