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星星拍摄方法「拍摄手法堪称艺术的电影地球上的星星」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23更新:2023-04-12 15:43:04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下“关注”,方便与您讨论分享,也能及时观看下一篇精彩文章。非常感谢您的关注!】

在《地球上的星星》中,伊桑虽有充足的物质生活保障,但他却渐渐失去了孩子本该有的笑容。

《地球上的星星》是印度2008年放映的一部关于孩子教育和爱的影片,一经放映便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获得了宝莱坞奥斯卡电影奖的青睐。

影片用两个半小时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伊桑(达席尔·萨法瑞饰)是一个患有阅读障碍的八岁小男孩,在他的世界里允满了别人不以为然的惊奇:游弋的鱼儿,欢快的小狗,飘逸的风筝。

他用心地观察着一切,体会着一切。

可这些美好在大人们的世界中并不重要,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家庭作业、分数和乖巧懂事,而伊桑却很难达到这些要求,于是老师的斥责、爸爸的打骂接踵而来。活泼开朗的伊桑渐渐沉默不语,纯真的眼神也被恐惧孤寂取代。

直到有一天,代课老师拉姆(阿米尔·汉饰)来了。通过老师对伊桑的关怀揭开了事实真相。拉姆老师发现了伊桑的特别之处,并用耐心,细心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帮伊桑找到了自己独属于他的快乐。

这种关于孩子教育问题的电影可以说是数不胜数,那么是什么支撑着这部影片获得这份奖项呢?

而这部电影最成功的,无意识拍摄角度的运用。

01拍摄角度

《地球上的星星》的俯拍镜头,给人压抑的感觉,让观众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觉心理。

仰拍镜头则更加高大、威严,观众会产生一种压抑感或者崇敬感,也可以用来创造一种悲壮和崇高的效果。

在《地球上的星星》中,当拍摄孩子和其他人关系的时候,导演充分利用了俯仰镜头来演示剧情,从而引起观众的心理认同。

俯拍一:和朋友的关系。

兰继特让伊桑去捡球,伊桑却因为自身身体缺陷,无法做到。这时,个头大他很多的兰继特走到他面前,摄影机也同时移到了兰继特的后面。镜头采用过肩俯拍伊桑,兰继特不停地用力推他。他忍无可忍开始反抗,于是,友谊就在这俯拍中蒸发,烟消云散。

俯拍二:和爸爸的关系。

伊桑在迫不得已和兰继特打架之后,兰继特的妈妈带着孩子找上门来痛斥伊桑的父母,这时伊桑站在爸爸面前。镜头采用过肩镜头,越过爸爸的肩俯拍他,使他显得那么可怜和无助。

他不断地偷瞄爸爸,眼神里满含着祈求和委屈,可爸爸却无视这些眼神,狠狠地甩给他一个耳光。这时镜头转化为伊桑的视点,仰拍中的爸爸、妈妈、哥哥 因为无法沟通而与伊桑显得那么的遥远,俯仰间亲情被疏远,这些至亲却自始至终都没有问:“孩子,你是怎么想的?”

俯拍三:和老师的关系

在课堂上,老师让伊桑读课文,当他战战兢兢地说出字母在跳舞的事实时,老师在学生的哄堂大笑中被彻底惹怒了,认为他是在故意捣乱,所以大喊着把他轰出了教室。镜头依然跨过老师的肩膀来俯拍他,当伊桑走过老师的时候镜头移到他背后以他的视点看老师,不可置疑的师尊高度悬隔了师生情。

俯仰之间,孩子的无助无辜、大人的无知无能被推到观众面前,让我们深省。孩子们被称为掌上明珠、怀中至宝,被高高地供奉着,而影片中大量的俯拍则惊醒了芸芸众生,原来孩子需要的不是供奉,而是真正倾听他们心声的耳朵。

俯拍之下的镜头语言充分传达了压抑的控诉,在由成人主宰的世界里孩子失去话语权,成为漂泊无依的失语者。

02拍摄景别

影片中不仅俯拍镜头充满寓意,近景镜头的应用也别有意味。

妈妈在伊桑挨了兰继特、爸爸的打后走到伊桑面前蹲了下来。这场戏选用近景的机位,拍他们的侧面,她查看孩子伤到哪里,轻轻的用手绢擦着孩子额头的伤,眼神罩溢满心疼。

“我早和你说过了,不要去惹兰继特。”“可是妈妈……” “去洗个澡,我去给你拿点药。”伊桑无奈地走开了。

这是影片第一次让一个成人和孩子处在相同的高度上,不再是俯视的角度,妈妈平视孩子的眼睛,这意味着她把孩子视为平等的生命来尊重,当然到这里为止,也只有妈妈平视了。

拉姆老师的出现打破了伊桑的长久沉默。拉姆老师给学生们讲述了名人曾经也患有读写障碍,之后她一直关注着伊桑,并走到他面前,弯下腰,看着伊桑。

这时摄影机慢慢推进,当从中景推为近景的时候,拉姆老师蹲下来。

摄影机移到了伊桑的身后,采用过肩镜头,越过伊桑的镜头来俯拍拉姆老师,这是影片中第一次有人选取了比伊桑低的位置来看他,而不再是高高在上,高不可攀。

老师一直仰头看着伊桑的眼睛,对伊桑说:“我小时候和你一样,我父亲从来都不理解我,他觉得我很调皮,想尽各种理由逃避学习。他对我不抱任何希望,他觉得,一个白痴怎么会成功呢?可是现在,我却站在这。”

老师说出了孩子的心声,就是一句简简单单的:“我小时候和你一样”。让孩子明白了原来不只有他迷茫困惑,不只有他痛苦挣扎。

可这句话被我们好多人都遗忘了,当我们用一大套法则来约束孩子的时候忘了我们也曾调皮捣蛋过,也曾反叛过老师顶撞过家长。

希望回忆起童年时,是更多的欢乐而不是压迫。

03主观镜头的稳定性构图

法国著名导演阿贝尔·冈斯曾经说过:“构成影片的不是画面,而是画面的灵魂”。

在《地球上的星星》这一影片中,导演巧妙地用伊桑的眼睛来看万千世界,以他的视点为依据来构筑一个又一个的画面,奏响一段又一段的旋律。

当他逃学一个人走在街上的时候,镜头采用跟拍的主观镜头,于是一个个镜头像一幅幅完满的印度风情画:颜色各异的小吃、展翅翱翔的鸽子、碧波荡漾的大海,一切显得那么平和而美好,单纯而快乐。

这就是孩子眼中的世界,连贫穷和劳动都显得那么富有诗意,被一层喜悦包围着。

朱光潜说:“经验日益丰富,视野也就日益狭隘。我们对于某种事物见得次数越多,所见到的也就越少。”

可当他被转到寄宿学校后,他眼中的风景完全变了。

在画面构图的时候,小伊桑只占画而的右侧,画而中间是远方的高山,右侧是日出,他孤孤单单地站在画面的左边,看着远方的景,镜头隐藏在他的身后, 用他的眼睛来看,一片迷蒙的蓝,这么美的风景因为无人赏析而显得孤独寂寥。

电影元素的成功运用造就了这部影片震撼的视听效果,让观众饱餐视听盛宴,从而打下了这部电影成功的坚实基座。

04影视地位

成功的商业运作

电影作为综合艺术型“文化产业”,与小说这类更依赖于个人创作的语言艺术品有所不同,要涉及最广大的公众群以及相应的社会机制、文化艺术机制。

电影需要观众,需要市场,更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地球上的星星》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电影元素与产业战略的双赢。

看到导演所花费的精力,相比于《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国内引起的声讨,《地球上的星星》获得的则是一致的赞誉。

借助小伊桑的眼睛所展示的印度民俗风情画、传统音乐和舞蹈的大量应用,鲜明亮丽的服装、妇女额头迷人的珠砂等等,无一不是印度民族的特写和缩影。

正是有打造民族品牌的正确定位,才会使这部影片得到国内人民的拥裁,并且也为印度打开的一扇方便之门。

05导演的金字招牌

这部影片由阿米尔·汉执导并参与演出,这也无疑成为另一块闪耀的金字招牌。阿米尔·汉是当今宝莱坞最火红的 “三K天干”(姓氏相同)之一,是名扬四海、炙手可热的人物。

取得众多赞誉的 《地球上的星星》是阿米尔·汉首度执导的电影处女作,也是他所监制的第二部电影,不得不令人惊讶于他挑选剧本的独特眼光。

他选取儿童的眼光来拍摄这部电影。

阿米尔·汉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他选择和孩子用同样的眼光看大千世界,脱去成人社会的外衣,去观察发现儿童的真善美,走进丰富敏感的儿童心灵世界。

英旧电影评论家雷纳逊说:“观众都希望看见自己身边和生活中碰到的那些引起他们快乐和痛苦的东西。”

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都有自己快乐和痛苦的回忆。因此,在凝眸注视孩子的时候,我们同样也是在找寻我们自己,和我们已经失去的天真、笨拙和稚气。

阿米尔 ·汉准确地把握住了观众的这一心理,用他独特的导演天赋带领观众一起走进了曾经的纯真美好,让观众在欣赏影片之余,不由得赞叹导演的独特眼光。

06演员的演出

达席尔·萨法瑞是导演阿米尔.汉在众多的面试者中一眼选中的,他就是小伊桑最佳的扮演者,达席尔·萨法瑞的不负众望用事实证明了导演的独具慧眼。

一个关于读写困难男孩的故事,在小演员无瑕的表演下,感动了所有人。达席尔·萨法瑞的表演也同样以添砖加瓦的方式铸成了影片的成功。

结束语

《地球上的星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它所担负起的教育角色都使这部影片以不容置疑的姿态踏入了经典的行列。

本文试着从电影元素、产业战略这两个方面的双赢来同答这些问题,通过这样的透视。影片的内在逻辑、运作机制便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从而为我们的借鉴开辟一条方便之道。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