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值得铭记的故事「攀登者值得铭记」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46更新:2023-04-12 18:31:38

作者|电影夫人(头条号签约作者)

今年国庆档,《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的上映可以说是三强争霸。

毕竟早在预售期间,三部电影就已先后票房破亿,观众也是期待值满满。

据猫眼电影数据显示,三大影片30日首映排片场次占比达99.2%,而其中排片场次最多的莫过于最受欢迎的《攀登者》。

这部改编自上个世纪珠峰登山队的真实故事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同类创作领域经验的匮乏、制作时间紧迫等难题;

作为一部献礼祖国七十华诞的重大影片,如何让影片能够代表中国电影的真正实力、如何在当今拍出华语主旋律大片的新高度,这些都是创作团队面临的挑战。

挑战越大,成功越难,但观众期待值越高。

特别是最让人担心的香港导演李仁港,前作是豆瓣4.7的《盗墓笔记》,这一次究竟能不能有所突破?

观众也担心电影口碑崩盘,早早看了点映的夫人,觉得这部电影确实有一些小的槽点,但影片总体看来,夫人还是可以跟你保证:稳了!

登顶之难

1960年,初代珠峰登山队临危受命,攀登珠峰。

在当时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的环境下,登上珠峰到底有多难?

这在当时是不敢想象的,尼泊尔是从他们的国家南面登上的,而我们要从中国北面登顶。

这里有多险?

珠峰北坡,天气极寒,坡地极陡,也被称为“死亡之路”。

登顶珠峰的路,最大风力可达每小时189千米,气温可达零下73摄氏度,氧气含量也仅有海平面的三分之二。

还有不可预知的狂风、雪崩和雪难。

即使在现代高科技设备发达的今天,每年也依旧有人丧命在珠峰上。

一具具尸体更像是一个个路标,时刻提醒着攀登者们:

要永远保持对世界之巅的敬畏。

登顶难吗?我们用一组数据来看。

海拔6500。

这里有一处被称为“魔鬼营地”的地方,三面环山,氧气异常稀少,导致很大部分登山队员在此休整期间,因为强烈的高原反应止步于此。

海拔6700-7028。

传说中的“北坳大冰壁”,高度在300米到400米左右,整个冰壁坡度在45°到90°之间,不少地方形成亮冰,稍不留神就会丧命。

海拔7500。

这里是“大风口”,山脊上最大风力超过12级,可以轻轻松松把人吹跑,呼出的气瞬间会变成白霜。

海拔8400-8600。

这里有一个“横切黄带”,横切黄带最可怕的是滑坠。横切路面冰雪覆盖,下面是万丈深渊,还有高空风的干扰,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滑坠。

海拔8650-8700。

在这里有一段近乎直立6米到8米左右的峭壁,这也是当时登顶珠峰唯一的线路,没有攀登点,也叫第二台阶。

这里的每一段路,都相当于一道鬼门关。

有幸通过这一关,却永远不知道能不能走到下一关。

1922年,英国探险家马洛里首次从北坡挑战珠穆朗玛峰,以失败告终。

2年后与队友安德鲁·欧文再度尝试登顶,最终一去不复返。

而有关两人死前是否曾经登顶的争议也成为登山历史上著名的“马欧之谜”。

如果能够证明两人生前确曾登顶,则将改变珠峰的历史,这次攀登也将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次征服珠穆朗玛峰。

但,没有人能证明。

36年后,同样的悲剧也发生在中国。

1960年王富洲、屈银华、贡布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将五星红旗插上了世界之巅。

这一消息几乎轰动了全中国,当举国陷入登顶成功的兴奋时,国际登山协会却因登山队遗失摄影机,没有留下影像证据为理由否认这一事实。

15年后,中国重新组建登山队,准备第二次登顶。有国人疑惑:“人为什么攀登珠穆朗玛峰?登山能解决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吗?”

当时的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还没解决,为什么还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攀登一座无法解决经济问题的高峰?

这真的有意义吗?

答案当然是:有。

01 于国家

作为一部基于真实历史改编的影片,《攀登者》离不开历史原型的支撑。

在当时的大背景下,中国和邻国尼泊尔就领土划分的问题展开讨论。

但在一个区域却一直无法达成共识,那就是珠穆朗玛峰的归属权。

尼泊尔政府表示,珠穆朗玛峰是属于他们的领土,和中国毫无关系,并多次挑衅:“你们连珠峰都没登上去过,凭什么说它是你们的?”

当时新中国刚刚建立,科技、经济、人才都远远落后于别人。

苏联说愿意出100名登山队员帮助中国,可是到了最后又背信弃义。

外媒记者叫嚣着:“你为什么不自己登上去?”

全世界的人都在看中国的笑话,如果想夺回主权,只有一条路:依靠自己的力量登顶。

因此,周总理下达指示:一定要登上珠穆朗玛峰,并组建中国登山队。

严格筛选出了将近200人后,开始训练攀登珠峰。

在到达海拔8680米处的“第二台阶”时,200人的队伍仅仅剩下了4个人。

情急之下没有任何办法,最后4人只好搭成人梯,一个人踩另外一个人,用肉体把对方送上珠峰。

为队友做人梯的刘连满,最终放弃了登顶珠峰的机会,把氧气和食物都留给了队友。

山再高,也总要在攀登者脚下,路再险,也总要被开拓者跨越。

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队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终于从珠穆朗玛峰北坡登顶,将五星红旗插上了世界之巅。

中国终于成功登顶!

之后中国便和尼泊尔签订领土协定,确定了我国在珠穆朗玛峰上国家的主权,维护了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但国际登山界的不承认却让这几个人永远难以抬头。

02 于个人

十五年后,风云变换。

曾经震惊全国的登山英雄,却一个个成了为生活挣扎的小人物。

方五洲(吴京 饰)。

身为两次登顶行动的队长,他可以说是整个中国登山队形象的集中投射——够血性、够勇敢。

动作戏还是那么精彩,有许多高难度动作,但他的力量和速度都比常人要强上许多。

跳跃冰裂缝、徒手攀爬崖壁、雪山翻滚救人、强风中架梯等等,都是本片精彩的看点。

在经历过第一次登顶的喜悦后,也默默承受着登顶事实遭到否认带来的打击。

被下放做工人的那几年,他遭遇过不少嘲讽、也学会了隐忍。

直到第二次登顶,他才终于重拾了往日的热情和不曾放下的登山梦。

其间的变奏,赋予了他一条肉眼可见的成长曲线。

电影中,吴京与章子怡含蓄内敛的感情戏,在惊险刺激的登峰过程中倒是显得温情脉脉。

无论是五洲成功登上珠峰归来,一跃爬上工厂的废旧厂房表白,还是两人并肩战斗,他难掩激动的抱起徐缨喊“胖妞”,都十分甜蜜,CP感十足。

曲松林(张译 饰)。

从登山队解散之后,失落的留在原单位。

到后来重新组建登山队,一直对当年方五洲为了救他而扔掉相机十分痛恨。

再到迫不及待想要达成登峰目的变身“魔鬼”教练。

最后却因为策略失误导致最好的“年轻队长”死亡时,才恍然发现“人命关天”时的悔恨。

这一连串情绪的释放,让曲松林成为片中最丰满的人物。

而张译饰演的人物原型:屈银华。

在首次登山到达北坡海拔8680米处的“第二台阶”时,6、7米高的冰川峭壁,根本无法找到攀登的支点,只能用“人梯”。

为了减轻重量,他主动脱下4公斤重的长靴,赤脚上阵。

最后,双脚冻坏,下山之后半个脚掌被截肢,从此,后半生都只能瘸着走。

这是英雄们的无畏献身。

徐缨(章子怡 饰)。

作为一位气象专家兼气象组的负责人,徐缨与方五洲率领的1975年“二代攀登者”,一同向珠峰朗玛峰进发。

气象组的任务,就是随时观察珠峰上的天气变化,并及时通知给登山组。

章子怡在其中饰演的徐缨既柔软又果敢,承担了本片的泪点。

在五洲被人瞧不起的时候,她的哭戏里饱含着心疼和愤怒。

在担心五洲时,申请气象组和突击队一起出发,她一个体弱的女孩子敢登上六千米的高峰。

而在方五洲生死未卜的时候,她的哭戏又是那么的撕心裂肺,让人绝望。

杨光(胡歌饰)和李国梁(井柏然饰)的戏份虽少,却也在小人物群像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杨光的父亲因为马凡综合症而去世,这个病又有几率会遗传。

他一度被遗传学划到“不宜登山”人群,又在千帆过尽后发出“不放弃”的心声。

本来杨光应该更加注意自己的身体,却在暴风雪来临的时候把睡袋给了队友,自己的腿却被冻伤,导致他无法登上峰顶。

杨光的原型是夏伯渝,2018年5月,年近70的他登顶,成为用义肢登上珠峰的中国“第一人”。

而李国梁为了保护相机,留下登顶珠穆朗玛峰的证据,同样可以选择牺牲自己,这和上一代负责拿相机的曲松林一样,就像一种精神的传承,不变的是为国争光的信念。

英雄,并不总是伴随着光环。

很多队员虽然身体没有登顶珠穆朗玛峰,但是他们的精神,早就随着队友屹立在珠穆朗玛峰之巅。

影片当中出现的每一位登山英雄都是普通人,但是因为对于梦想的执着和祖国的热爱,让他们被历史所铭记。

现实生活中,也正是这样一个又一个小人物的集聚,我们的祖国才越发强大。

就像《攀登者》的监制徐克说的那样,珠峰精神就是中国精神,现在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傲立世界,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像登顶队员这样强大的灵魂支撑。

我想,《攀登者》之所以不叫《登峰者》,也正是如此。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推荐阅读

纯净少年彭昱畅:能让他火的,绝不仅仅是演技

捧红赵薇林心如范冰冰的《还珠格格》,当初竟然没有明星愿意演?

冷清秋与金燕西:一眼万年的爱情,为何逃不过曲终人散的命运?

冯远征:因“暴打”梅婷成为“过街老鼠”,生活中却是绝世好丈夫

黄磊:油腻、自负、爱圈钱?曾经的文艺男神真的变成了油腻大叔?

作者简介:电影夫人,独立影评人,头条号签约作者。希望在电影的世界里,遇见你和美好。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