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电影《突破口》「电影突破口邓州人该要知道的」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462更新:2023-04-12 21:01:59

《突破口》拍摄置景地

听说邓州市在拍电影!拍摄地点涉及邓州市区、桑庄、刘集、小杨营、赵集等多个乡镇,这让幸运的邓州的老百姓实实在在过把瘾。他们不单能亲临现场观看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弄不好还能混一个群众演员当当。前几天和孟鑫哥亲临拍摄过的场地,一起搜寻那曾经的历史痕迹。

位于邓州市小杨营胡堰村摄影基地

关于“邓县”的电影早就有了

电影《突破口》讲述的是1948年5月,为挫败国民党军对大别山的围攻,扩大解放区,刘邓大军麾下第十纵队为开辟桐柏解放区而解放邓县的故事。其实以解放邓县为题材的电影早已问世,当年以刘晓庆、陈冲、唐国强主演,由小说《桐柏英雄》改编的电影《小花》早已家喻户晓。特别是“妹妹找哥泪花流......”这曲主题歌,曾经传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由于受当时传播手段限制,没有手机、电视、电脑,更别提微信、QQ等媒体工具,以致于人们只记得小花,而对邓县印象始终不深。

《小花》电影剧照

“突破口”在哪里?

今天,在邓州市城区英雄广场对面的土城墙上,突破口纪念碑默默地挺立着,向世人诉说着当年解放邓县那一场血与火的历史。

1948年1月9日至16日,桐柏军区发起邓县战役,以丁叔恒为首的地方武装盘踞邓县县城,凭借城高水深,负隅顽抗。1月15日17时,攻城部队发起总攻,解放军攻入内城。此役共歼敌11个团、1个直属大队计6900余人,邓县首次解放。毛泽东主席闻讯,以中共中央名义致电刘(伯承)、邓(小平)、李(达):“庆祝你们攻克邓县,歼敌6000余”。

为纪念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战斗中牺牲的烈士,邓州市人民政府将此处辟为纪念地,并确定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解放邓县”邓州突破口纪念碑

1948年的邓县城是什么样子?

一说起解放邓县这场战役,当地人们都知道,称“打邓县”。为什么打邓县如此让人们记忆犹新?因为邓县在当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处宛西军事要地,是国民党南阳、襄阳两大军事重镇之间的连络点,又是襄阳康泽15绥靖区、信阳张轸5绥靖区,南阳王凌云13绥靖区,三大军事防御集团之间的重镇。邓县城又是内外两城相套连环,内外两道城墙宽厚高大,内外两道护城河又宽又深。加之国民党守军精心设计策划,修筑的各城门吊桥、瓮城、城顶炮楼、城墙四周布满明碉暗堡、地雷、鹿岩、拦马墙等防御工事,即所谓的“固若金汤”、“万无一失”。这在中原乃至全国的解放战场上绝无仅有。邓县民团司令丁叔恒,外号丁大牙;副司令卢肇瑞,外号卢大牙,在邓县经营反动武装二十多年,称得起反共老手。其所配置的12个地方民团,13000余人,大多出身惯匪、地霸、恶棍、其反共历史深久,盘根错节,爪牙密布,心狠手辣,杀人如麻,形成一个庞大的独裁恐怖统治网。如此顽固而又凶狠的敌人加上固若金汤的防卫设施,想攻下邓县难度可想而知。

位于邓州刘集镇齐集村丁营的邓县城炮楼(拍摄置景)

第一次攻打邓县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为了祖国的美好明天。解放邓县,势在必行。第一次攻克邓县城以攻外城为中坚战,自1948年元月9日至16日上午,直打8天7夜才结束战斗。1948年元月上中旬,以桐柏军区司令员王宏坤为总指挥,在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张廷发的率领下,军区野战部队于元月12日夜晚,在我军炮火掩护下,水手班全体成员强忍冰水刺骨,身扛炸药潜游水闸跟。于翌日凌晨4时35分,只听一声震天响,城河里的水如雄师怒吼一般,向小草河顺流倾泻,势不可挡。城内民团听到响声,立即乱作一团。第一次攻克了县城,解放了邓县。第一次攻克邓县城后,为了避免敌机轰炸县城,伤害群众,解放军主动撤离。逃匿于内乡的邓县民团司令丁书恒于1948年2月,在南阳第13绥靖区司令长官王凌云的鼓励和授意,并派兵护送下,杀气腾腾地返邓县,丁叔恒企图与解放军继续较量,派人仓促补修城防工事,又派出大量的清乡队、便衣队等特务暗杀人员,疯狂地进行阶级报复,破坏共产党的基层政权,杀害共产党的地方干部。一时间,邓县上空乌云笼罩,腥风血雨,杀气逼人。

位于邓州刘集镇齐集村丁营的邓县城水闸(拍摄置景

第二次攻打邓县

内城最为顽固,第二次攻打邓县,自1948年5月2日至9日夜直打8天8夜。5月4日晚10点,攻城开始,炮火齐鸣,攻城战士打得英勇,用树干、木箱等可漂浮物掩体,很快冲过内城河,几架云梯在内城墙上竖起,但一攻上城头,就被敌人的火力压了下来。攻城部队连续组织了几次冲锋都未能攻上去,而且伤亡很大。在前沿指挥的28旅旅长杨秀昆、政委杨树根,立即研究向军区领导建议,暂停攻击内城。王宏坤司令员接受了来自前沿指挥所的建议,下令停止了攻击邓县内城的战斗。部队往后撤,从此陷入围而不打状态。

时间到9日下午5时,总攻开始。炮兵部队的几十门大炮一齐开火,几百发炮弹倾斜在内城南大门上,景色壮观。尤其从华野调来的迫击炮,更显神威,用迫击炮送炸药,把一束束绑着木棍的炸药定向送上南门和两侧敌人的火力点,既准确,威力又大,一时间满天飞舞着“带尾巴的炮弹,”把敌人吓破了胆。还没等他们反映过来,城头上和两侧及城下的碉堡、工事被炸毁,守工事的敌人大部分被炸死炸伤。几十个号兵集中在一起,一齐吹响冲锋号,响声惊天动地。激战到午夜时分,骄横的敌九师二二六团,终于被全歼,副团长宁林哲被击毙,战斗胜利结束。

“丁大牙、卢大牙,后面跟个孟继华。”

在邓县周边县区,人们常说的一句顺口溜是“丁大牙、卢大牙,后面跟个孟继华。”说的就是当时盘踞在邓县的几个主要匪首。

盘踞邓县的匪首头子丁书恒

丁大牙是丁叔恒的绰号,原名丁家光,(1892-1950),邓州市裴营乡东丁村人,和大丁营一个祖先。10岁入本村私塾就读。14岁跟随父亲到山东读书。父亲丁稚云,时任河南督军署军械处处长兼山东陆军小学教官。叔恒后转入开封甲种工业学校读书,1917年受族兄丁雄东(曾同周恩来,邓小平等留学法国,获法兰西文学博士)鼓励报考北京大学未被录取。遂改名叔恒,即下恒心读书之意。1919年考入北大预科班,读二年转入本科英语系。1923年受国会议员同乡万宏图之托组织一个叫“豫社"的政治团体,成员多为河南籍的北大学生。丁于1926年北大毕业投奔河南镇嵩军,加入国民党接连任陆军科长、处长,又先后任山东临清县、河南新乡县县长,并任《河南民报》社长等职。后曾一度进入教育界教书。

1937年抗战爆发,别廷芳留丁在家乡,先后任邓县四区(半点)、五区(张村)区长,继任邓县国民抗敌自卫团团长,少校副司令、国民党河南省执行委员,国大代表。

抗战胜利后,丁叔恒任镇平、内乡、淅川,邓县四县联防自卫副指挥官,邓县、新野联防自卫少将指挥官,并任郑州绥靖公署第三支队司令等。所谓联防是防共;所谓绥靖,是保持地方平静,实际是镇压人民的革命行动。丁叔恒自此走上了罪恶的道路。

邓州市小杨营乡胡堰村拍摄基地(解放军司令部)

卢肇瑞,绰号卢大牙(1905-1951),邓州城关一小东隔墙卢家巷人。曾先后在城关鸿文小学(后改新华小学,该校在尹巷街,为基督教信义会创办)、高等小学堂(一高中前身)、河南省宛南五中(今南阳市一高中)读书。

民国十八年(1929年)以后,卢曾先后任县立七小(王集)、镇平县立三小(贾宋)校长职务。1938年以后先后任邓县二区(急滩)、五区(彭桥)区长职务。在此期间办学校,兴修水利,颇有政绩。

抗战胜利后,卢綮瑞任邓县民众自卫队副总队长,即民团副司令,自此追随丁叔恒,走上了罪恶的道路。

孟继华,卢肇瑞第一次解放邓县时负伤,被河南省民政厅任命为新野县县长,到武汉养伤始终未到任,其职务邓县民众自卫总队副总队长,由孟接任。

电影《突破口》拍摄现场

丁叔恒野心勃勃,他们使用曾国藩和希特勒土洋结合的办法,对邓县进行了多年的苦心经营,团队里的团、营、连长,地方上的区、乡、保长,都经过严格甄别,挑选、训练,在邓县结成了铁板一块统治网络,根深蒂固,就这一点而言在全国也是罕见的。丁叔恒长期铸造的邓县地方民团,虽非正规军,战斗技能一般,但与地方共产党政权有血仇,又有广泛的地主,劣绅等社会基础,在当地情报灵通,地形熟悉,行动诡诈,其战斗作风较国民党一般正规部队顽强。尤其是有名的四个机动团,系丁叔恒的嫡系,装备和正规军差不多,曾对我军造成极大的威胁和伤害。

“桐柏英雄”是哪支部队?

再狡猾的敌人,在“桐柏英雄”们面前,也是手下败将。人们说,是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所辖的桐柏军区的部队,解放了邓县。这话说的太笼统,不确切,因那时还没有“第二野战军”的编制番号。要弄清事实真相,还得从根儿说起。1937年抗战爆发,国共实行了第二次合作。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辖三个师,其中刘伯承任师长,徐向前任副师长,邓小平任政委的129师于1937年冬进入太岳和太行山地区,深入发动群众,军民团结一心,在最艰苦岁月里开展游击战争,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沉重打击了日本鬼子的进攻。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合作破裂,内战开始,八路军从此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1945年冬,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个解放区的主力部队合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委,系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从这个时候起,人们称这支部队为“刘邓大军”。1947年6月30日起,刘邓大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1948年5月,晋冀鲁豫解放军改称为中原野战军。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又经整编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由此可知,打邓县的应该称中原野战军。桐柏军区的三个军分区分别其管辖范围地处豫鄂两省边境地区,地势险要,情况复杂,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边境地区地主、土匪等反动武装多,又有较深的社会基础,他们熟地形,行动诡秘。在无数的大大小小敌我斗争中,涌现并造就出出一大批机智勇猛,舍生忘死的桐柏英雄,他们的英勇顽强的对敌斗争事迹,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

打邓县牺牲了多少人?

1948年1月31日,毛泽东主席亲自以中共中央名义致电致刘伯承、邓小平、李达:“庆祝你们攻克邓县歼敌六千余。”后来党中央还来电表扬说,这不亚于消灭蒋介石一万正规军。

第一次攻克邓县城以攻外城为中坚战,自1948年元月9日至16日上午,直打8天7夜才结束战斗。内城最为顽固,第二次自1948年5月2日至9日夜直打8天8夜。攻城部队大多来自冀南豫北一带,又很少会水性,所以在攻城的激烈战斗中,伤亡惨重。有的在阵地当场倒下,有的伤势惨重,在战地医院抢治无效而牺牲。邓县地方党组织积极带领群众踊跃支援前线,组成担架队、救护队、服务队,冒着炮火弹雨支援攻城部队。当时豫鄂军政干校的师生们,纷纷成立招待股、埋葬股到战地服务,递水喂饭,擦洗脓血,护理伤员;登记、入殓、掩埋烈士尸体。

1958年邓县建立烈士陵园,将安葬在各地的烈士遗骨,均迁葬于陵园内,共13排673名烈士。这些烈士大多来自冀南邯郸地区。尽管当年作战勤工作的同志们特别认真、细心,把烈士们应该记录的内容全记下来,但那毕竟是战争年代,对大部分从前线抬下来的烈士不知姓名,有的虽知道姓名而不知其籍贯,所以被完全记录下来的很少。当年埋葬烈士的当事人以及地方群众目击者,或多或少记忆烈士的特征,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大多已不在世,即便有健在者,其记忆也泯灭。原来墓上挿牌记名,经1948年——1958年迁葬,10年间的风刮雨淋,也所剩无几,现今文字记载清楚的仅有36名。

“打七州,攻八县,没见过邓县真捣蛋!”

“邓县城高水深,工事一层又一层,十分坚固,又有十二个民团一万多人把守,只怕是解放军打不开吧!”确实,如邓县这样的城防工事,在中原乃至全国也是罕见的。所以当时解放军战士们有句顺口溜“打七州,攻八县,没见过邓县真捣蛋!”可想而知,当年解放军两次攻克邓县城,所付出的鲜血和生命代价是多么惨重阿!回想那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我们不能不对先烈们满怀敬意。

民心的“突破口”

12月18日上午,备受全市人民关注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突破口》在邓州市桑庄镇湖堰村举行开机仪式。电影《突破口》由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邓州远大广电融媒集团有限公司、秉德行远影视传媒(北京)有限公司联合摄制。该影片以特定的历史事件为背景,以解放战争为架构,以中国式的爱国情怀为依托,配以特色的叙事风格和整体质感,呈现一个经典的民族战争故事。电影《突破口》总制片人冯学良表示:“电影《突破口》能更好的弘扬邓州精神,传递邓州正能量,宣传邓州文化,讲好邓州故事”。电影《突破口》由原八一电影制片厂故事片部导演室主任、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员、著名导演张玉中执导。他的代表作品有《陈赓大将》《百团大战》《太行之脊》等,多次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金星奖、百合奖等诸多荣誉。张玉中表示:“我们的电影叫《突破口》,突破口有两层含义,当年解放邓县,军事上的突破口是第一层含义;民心的突破口是第二层含义。明年是建党一百年,我们需要《突破口》这部思想内涵精湛、艺术品格非常高的作品”。

电影《突破口》拍摄现场

除了高水平的主创、制作班底外,影片还邀请了娜仁花、何云龙、金池、康楷等众多实力派演员加入。演员金池告诉记者:“再次来到邓州这个地方非常亲切,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我们这部戏《突破口》拍好完成好”。

的确,改革开放以来,邓州和全国各地一样,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邓州市人民群众,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生活越过越好,正昂首阔步迈入新时代。他们不正期盼着需要突破自我,再向辉煌!

目前,电影《突破口》正在拍摄中,预计今年党的生日之时,将进行上映。期待中的观众,可通过微信、抖音等,及时打听拍摄时间及地点,抽时间前去参观拍摄,一饱眼福。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