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相随与妻书背后的伉俪情深是什么歌「生死相随与妻书背后的伉俪情深」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855更新:2023-04-13 00:54:16

“大清索我的命,我诛大清的心。”电影《辛亥革命》中胡歌扮演的林觉民说完后英勇就义,借此有着“第一情书”之称的《与妻书》更是得以广为流传。这封绝笔信情真意切,字字泣血,从小家到大家,写尽了对爱妻的深情与不舍,写满了对清政府腐败无能的痛恨。时过一百年,这一千三百余字所呈现的为国捐躯的大义与对爱妻的深情仍令人感奋、落泪,这种“宁汝先我而死”的真情与“以天下人为念”的革命者觉悟将伴随《与妻书》一起,流芳百世、名垂千古。

林觉民于1887年出生在福州三坊七巷。幼年时过继给叔父林孝颖为子,其嗣父是个饱学多才的廪生,以诗文闻名于时;嗣母是个生性善良仁爱,典型的贤妻良母。林觉民天性聪慧,读书过目不忘,深得嗣父的喜爱,自幼就由嗣父亲自教导读书。嗣父对林觉民寄予厚望,希望他可以在仕途上达到自己无法企及的人生高度,为林家光宗耀祖。但林觉民却十分厌恶封建科举考试,在他13岁的时候,参加了科举考试。他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后,掷笔离开了考场,惊呆了考官和同学。

林觉民15岁的时候遇到一个人生中比较重要的人,他考入了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在家乡兴办的新学堂:全闽大学堂(今福州一中),而陈宝琛有一个侄子叫陈元凯,陈元凯的女儿陈意映就是林觉民的妻子。林觉民在全闽大学堂学习期间,接触了西方的“民主”、“平等”、“自由”的先进思想,还常常与同学一起讨论时局,并且认为“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校长在他的父亲面前夸奖他,“是儿不凡,曷少假宽,以养其刚大浩然之气。”林觉民的思想越来越成熟,不仅加入学生爱国组织,还与友人创建进步报刊,发表演讲。一次,林觉民在城内七星庙作“挽救垂亡之中国”的演讲时,在场一位学监听了他的讲演,惊呼:“亡清者,必此辈也!”

林觉民的行为让林孝颖深感担忧,一面希望儿子成才,又不希望他走革命的道路,怕日后有危险傍身。于是乎,他做了一个决定,让林觉民娶妻成家。

1905年,林觉民在林孝颖的安排下,返回家乡迎娶陈氏名门闺秀陈意映。出生在诗书礼义俱全家庭的陈意映,容貌温婉姣好,幼年受庭训,耽诗书好吟咏,尝著《红楼梦》人物诗一卷。两人虽然是媒妁之言,但一见钟情、相见如故,仿佛命中注定一般。婚后两人感情融洽,恩爱有加。后来林觉民在《与妻书》中回忆,两人住在双栖楼,并肩携手,赏花赏月,没有什么感情不诉说。

有虽然有个相亲相爱的妻子,但是林觉民并没有像林孝颖期盼的那样沉浸在温柔乡里。他在家中办女学,动员妻子陈意映、堂妹林孟瑜等亲友10余人入学。他亲授国文课程,抨击封建礼教,并介绍欧美先进国家的社会制度和男女平等情况。在他的劝导下,家中一众女眷纷纷放脚,还有人进入福州女子师范求学,成为该校第一届毕业生。

为了找到救国救民的道路,林觉民决心出国学习,深明大义的陈意映并没有阻拦,在1907年,林觉民在妻子的支持下离开了家乡,东渡日本,开始了留学的日子。林觉民学习日语和哲学,同时还学习多门语言,学习进步的思想。孤身在外学习的日子是苦闷的,林觉民忍不住对爱妻的思念,提笔写了情书给陈意映,“吾妻性癖好尚,与君绝同,天真烂漫真女子也。”

留学不久之后,林觉民便加入了同盟会,开始从事反清革命活动。他每年暑假都会返回家乡探望妻子和父亲,顺便与福州其他同盟会成员秘密相会。久而久之,陈意映便发现了丈夫的秘密,深明大义的她非但没阻止丈夫,反而在同盟会密会的时候主动帮丈夫放风。后来经过多次参与,陈意映明白了其中的危险性,于是哭着对林觉民说,“希望今后要远走,一定把这事告诉我,我愿随着你远行。”

1910年11月,孙中山召集黄兴、赵声等同盟会骨干举行会议,决定向海外华侨募捐钱款购置武器,在广州再举义事。

林觉民于是就离开了日本到达了香港,黄兴看到林觉民的到来,十分高兴,说:“天助我也,运筹帷幄,何可一日无君”,于是,黄兴就派林觉民离开香港先回福建组织一批革命义士后再共聚广州。

林觉民回到福建家中后,以学校放樱花假由在福州停留了10余天,期间,他在福州动员了数十名青年义士。当时,林觉民还承担着向广州运输一批炸药的任务,他原打算让陈意映扮为孀妇,用出殡的方式把炸药藏到棺木中运出。由于陈意映当时已经怀孕八个月了,也不能长途跋涉,只好改由方声洞的姐姐方君瑛等人担任。陈意映虽然极力想和丈夫同行,但因为怀孕在身,林觉民坚持不让,让她乖乖在家等待,却不曾想竟天人永隔。

1911年4月24日深夜,广州起义前夕,林觉民在香港滨江楼想起了远在家乡的妻子和家人,也想到了即将到来的起义胜负难料,生死未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最终彻夜疾书,分别在白巾上给自己的妻子和父亲写下了诀别书。给妻子的那封便是举世闻名的“百年情书”。

1911年4月27日,林觉民参加了广州起义,和同盟会的人一起进攻总督衙门,而这场起义无疑又是失败的,众多仁人志士死在了敌人的圈套里,林觉民也负伤被捕。被俘后的林觉民拒绝投降,慷慨就义。

林觉民一共准备了三块白巾,分别给妻子、父亲和友人沈仲英,他牺牲后,他的诀别书经同仁阿三之手转交给在清朝任职的好友沈仲英,沈仲英打开给自己的那份信,读完后直接焚毁。另外两封信,沈仲英让自己的管家趁天黑时从福州早题巷林家的门缝中塞了进去。

广州起义失败之后,林家人躲避到了乡下,整日担惊受怕,陈意映更是担心丈夫的安危,夜夜难以入睡,这个时候他们还不知道林觉民已经英勇就义,只是整天祷告着,他能够平安回家,全家人能够团聚,以后再也不分开。收到丈夫的《与妻书》,知道丈夫已经不在人世,陈意映犹如晴天霹雳一般,瞬间瘫软在地,自己恨不能马上就去死,这样自己便能和丈夫永远地在一起,只是自己怀有身孕,在公婆的劝说下,陈意映才逐渐稳定,只是,丈夫的死因为她悲伤过度,已经成了自己的一块心病,也因为如此,她早产了,林觉民死后不到一个月,陈意映生下了孩子,陈意映给孩子其名为仲新,取改天换日,迎来新中国之意,这便是林觉民的志向所在。生完孩子以后的陈意映仿佛完成了丈夫生前的遗愿,只是自己仍旧沉浸在丈夫去世的悲伤中,身体也愈发虚弱,两年后,陈意映紧随丈夫而去。

纵观林觉民的一生,他对得起天下人,唯独对不起妻子一人。我们通过《与妻书》可以看出,哪怕是面临死亡,林觉民都不曾惧怕,唯独放不下妻子。他把自己的身躯交给了国家,把自己的灵魂留给妻子,而妻子的追随丈夫的果决,造就了他们动人的故事。他们的名字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他们的爱情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后记:部分资料来源网络,侵删。有喜欢他们故事的朋友建议阅读《与妻书》原文,感人至深;喜欢影视的朋友推荐《辛亥革命》、《百年情书》;喜欢歌曲的朋友推荐齐豫的《觉》,这是一首以陈意映角度写的歌。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