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钟 中国电影「一秒钟说说中国电影」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705更新:2023-04-13 05:03:29

中国电影《一秒钟》,于2020年上映,由张艺谋导演,由演员张译、刘浩存、范伟主演。讲述了没赶上电影场次的张九声与刘闺女因一场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的故事。故事灵感来源于张艺谋导演早期经历,是其一贯对文化展开追忆和寻根的风格。。

125年前,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阴暗潮湿的地下室放映的一场电影中,一辆火车从屏幕上缓缓开来,今日已司空见惯的画面在当时却吓人不轻。再慢的火车也让前排的观众下意识低下头甚至惊慌逃跑,当年的黑白默片愣是看出了今天蓝光3D的效果,这便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的电影播放现场。125年来,电影从地下市井把戏到第七艺术与商业宠儿的融合体,是因为电影吸引了越来越多想体验这种情不自禁把头低下来的感觉的观众,甚至愈发享受这种体验带来的快感。用镜像理论来看,电影是人类历史上最完美的镜子,光影幻象的演绎如同马良手中的神笔,它可以照画出每个人愿意看到的过去、可以共鸣的现在和似乎成真的未来,总之在里面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并为之感动。

电影这一面大镜子照耀出了镜像中的彼此,他们相互认可,相互吸引,于是成就了今天的电影。在这125年的电影史大半段时间里,美国好莱坞在科技与商业的发展道路中一骑绝尘,欧洲的艺术与人文主义探索充当意识先锋,而中国电影似乎永远是被甩在身后不见身影的落后选手。起步晚了10年,而后因动荡与战争迟迟难以发展,能够维系两代导演实属不易。新中国后十七年三代导演从简单稚嫩到百花齐放,已让人看到追赶的曙光。然而一张大字报几乎让一切回到解放前,让十七年电影成为了十七年,让百花齐放成了一段未完成的高潮。十年浩劫又经四代导演的铺垫,中国终于等来了能让中国电影在世界影坛绽放盛开的一批电影人,我们习惯称其为五代导演。这其中领军人物就是张艺谋,

1988年正是他的《红高粱》斩获柏林金熊,让中国电影在世界影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因而张艺谋说《一秒钟》是他准备了50年拍的一部片子,我们是有理由相信的。经历过政治风波、经济贫瘠与文化,在中国或许没有人比他们这代人更懂得电影的意味。《一秒钟》就是张艺谋写给电影的情书。万人空巷、人声鼎沸、万众瞩目、众志成城,在张艺谋的壮阔经历中,配得上以上形容词的场面,一是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二或许就是小时候看电影的情景。数字化时代和电影娱乐属性不断放大让年轻观众对胶片感到陌生与距离感,殊不知胶片时代迷人的感光度与踏实的质感才是令电影人魂牵梦萦的电影美学。

张艺谋在《一秒钟》中毫不掩饰对胶片的神圣定义,亲情、生活、生命,皆源于此,胶片是全片的中心。当胶片被拉成“驴肠”,一场貌似以失望收尾而散的盛会,百十名群众硬是通过床单被罩、蒸馏水、钢丝、毛巾、扇子这些仅有的物质条件洗去了附着的尘土,干满农活的双手抚平了胶片的曲折。胶片抢救过程是《一秒钟》最美的段落:铁丝悬挂的胶片带有滴滴水渍,在灯光的照耀下透出黑白影像的高贵华丽,它是洗涤群众身披的最美盛装。象征技术的胶片与辛日劳作的群众融为一体,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在此刻相处地无比融洽、自然,绘制出一幅美不胜收的光影铅华,它美得足矣令人忘却时间和目的,沉浸在满是期待与希望的胶片世界中。

可是胶片的美弥补不了故事的硬伤。抽丝剥茧,电影无非就是一个劳改父亲看女儿和贫穷姐姐爱护弟弟的故事,这种亲情悲惨剧设定俗套又无聊,无聊到以至于即使在特殊年代都救不活这个俗套设置,其质量连“文革”这一大背锅侠也带不动,完全不够借吸引舆论评论火力。张九声和刘闺女在善心与恶念之间无缝来回跳切,包括保卫科干事在一阵舞棍弄棒之后也沉入观影的世界,这种风格突转的强硬煽情根本带不动观众的感情,只有尴尬和乏味。纵使张艺谋钟情于“文革”片,这段历史也的确是值得批判反思千遍万次的,但也并不意味着只要带上它就能掩盖设计和表演的缺陷,毕竟“文革”不是“向我开炮”的王成。你开与不开,它就在那里。剧中人物与电影本身的关系并不大,

其实《一秒钟》讲的是两件事,一件是张艺谋写给电影的情书,一件是张艺谋对“文革”题材的又一次创作。二者的割裂感很强。反倒是范电影用几句台词勾勒的儿子往事触动泪点的亲之殇,范电影的风光与背后的辛酸的对比,为电影增添了几分留白的苦涩。而范伟式寓庄于谐也成为全片仅次于抢救胶片的精彩之处。若把抢救胶片段落比作日月光辉,那范伟就是繁星白云,共同托起了《一秒钟》的深邃天空。其实,上面提到的故事槽点与总局裁剪也不无关系,也有众多材料对《一秒钟》删减部分进行补充,通过文字做了一次修复胶片的群众。

电影之所以迷人,就是人们能在银幕中看到某个自己。换个角度看,你我所处的世界与电影世界并无两样,只是形式有所变化,大家都是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影像力量可以对人生进行复制与再现,更可以达到预测和指示的效果,也因为此,才会有了总局裁剪,古今中外皆如此,只是不同时代过度的都有不同的尺度。不过,各式各样的尺度共同造成了风格各异的电影环境和风格,才使得电影世界如万花筒般绽放。既然都是影中人,何必执念剧外本。很多时候在想,那些优秀的电视剧作品若改编成电影,会怎么改?

一部电视剧动辄数十集,其时间长度绝非一部电影装得下。在不分系列或123部的前提下,同是影视作品,将几十小时压缩成两小时,必然会作出大量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删减,仅保留主线,讲好一个故事。想到这里,电视剧在人生面前,又如寸马豆人。加上电视剧这一参照物,前段所讲的人生与电影的关系似乎又要打破了,每每想到如此,故事索然无味。缩影、片段、幻象、真实、映射、对比、暗示、预示……这所有的关系在不同时空不同环境不同人物下错综复杂地放置于二者之间产生的无数种排列组合,这种对不确定性的期待和寻找的乐趣或许才是观众沉沦于电影的原因。简单来讲,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部电影。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