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十年的新中国是闭关锁国吗看前三十年三次技术设备引进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19更新:2023-04-13 09:58:27

众所周知,中国近年成功发展建基于“改革开放”。谈论“改革开放”的历史,似乎没有什么人会想到前三十年的历史贡献。“毛时代”在大部份人眼中代表的是“自力更生”,“闭关自守”,和“改革开放”完全对立,更有甚者把前三十年所取得的工业建设成就称为“破铜烂铁”。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156个工业项目

抗战结束时,偌大的中国除了东北地区和西南大后方有部分工业基础外,整个国家几乎一穷二白,工业产值甚至不如二战之前。据统计,在1945年日本战败时,东三省的GDP居然是整个关内的十倍,工业产值是关内的几十倍!解放战争中,解放军解放了东北地区,就是以这里的工业基地为大后方,打败了蒋氏政府。

可在1949新中国成立时,我国还是个农业大国,但新中国用了短短十几年就建立起了一套完备的现代工业体系,从战前连火柴都不能造的农业国,一跃成为可以生产飞机、坦克、货轮的工业化强国。

新中国的这种飞跃堪称“奇迹”,但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早期在北方“老大哥”苏联的助推下实现的。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曾帮助了中国的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

这156个项目中包括1950年斯大林同意帮助建设的141项重点工程,及1954年赫鲁晓夫又追加15项并提升质量,成为奠定中国工业化基础的著名的“156项”;后来进行核对时,发现有2个项目重复计算,实际为154项,最后来落实的工程共150项。

这其中包括民用企业106个,军工企业44个(航空工业12个、电子工业10个、兵器工业16个、航天工业2个、船舶工业4个),囊括了陆海空三军各种主战装备的制造厂,仅飞机制造厂、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和机载设备制造厂就占了13项,成为新中国航空工业的第一批骨干企业。此外还有冶金企业20个(钢铁工业7个、有色金属工业13个),化工企业7个,机械加工企业24个,能源企业52个,轻工业和医药工业3个。这样,在不到十年时间内,中国以几十亿人民币费用就建立起配套的国防工业基础,在世界近现代历史上创造了成本最低和规模速度空前的纪录。

六十年代引进西方技术

1964年至1965年期间,中国一共向国外询价和签订合同的项目共计184项,所费外汇约3亿3千万美元(分年偿付),其中:计划引进成套设备项目63项(不包括1962年已经批准进口的14项),单项设备项目50项,购买技术资料项目70项。

这批项目涉及的领域涵盖石油化学、交通、农业、冶金、精密机械、仪器仪表、电子工业等各方面。项目的主要内容有:

1、冶金方面:进口氧气顶吹转炉、大型炼钢电炉、特殊钢厂的关键设备;如冷轧带钢、冷轧矽钢片、合金钢挤压机、大口径钢管扩管机等,记忆硅的冶炼及提纯、稀有金属的冶炼及加工、法国的电解铝、瑞典的铁矿开采和铜矿开采等先进的设备工艺,金额约1亿1千万美元。

2、机械、仪器仪表工业方面:进口生产仪器、仪表的材料和元件、液压机械、精密测试仪器、精密轴承、重型汽车、大功率内燃机车和燃气轮发电机、真空设备、大型空气分离机等设备和工艺,金额约5千1百万美元。

3、电子工业方面:进口制造硅、锗半导体器件,以及为制造远程雷达、导弹、飞机、电子计算机、自动化和控制设备所需的各种新型电子器材和元件的设备和工艺,金额约3万千美元。

4、石油化工方面:进口新型深井钻机;新型测井仪和地震仪,一种新型炼油方法(加氢异构裂解),制造一些新型油品的添加剂、溶剂、催化剂的设备和工艺,金额约3千万美元。

5、化学、轻工、纺织和非金属材料工业方面:进口生产尿素、高能燃料、化学纤维浆粕等设备和工艺,以及一些轻工、纺织工业的样机和小型样板厂,金额约6千万美元。

6.国防工业方面:引进直升飞机金属机翼的设备和制造技术、制造导弹精密部件的防尘厂房、装甲车辆发动机的制造设备和工艺,以及胶纸炸药原料的喷射法硝化甘油设备。

从1963年6月开始,中国陆续签订了7个进口项目,包括:与日本仓敷公司签订购买维尼龙设备合同、与英国汉弗瑞斯格拉斯哥公司签订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设备合同、与荷兰大陆工程公司签订全循环法尿素设备、与意大利蒙特卡提尼集团签订的转口阿尔巴尼亚的合成氨设备、与意大利蒙特卡提尼集团签订的重油气化合成气车间和合成塔内件合同、与意大利斯纳姆公司签订的催化重整联合装置、与法国麦尔和斯贝西姆公司签订丁醇、辛醇设备合同。

除这7个项目以外计划在1964年进口的项目还有13个,包括:石油裂解设备、聚丙烯厂、丙烯晴厂、聚丙烯晴纤维厂、高压聚乙烯设备、第二套维尼龙设备、乙炔提浓设备、延迟焦化装置、硝酸磷肥设备、泡沫塑料设备、粉煤气化炉、环氧乙烷及乙二醇设备等。此后这20个项目中推迟和撤销6项,到1964年9月为止,确定为14个项目。期间各部还陆续提出个别批准7个项目,其中包括无线电金属材料厂;半导体金属材料厂;无线电器件厂;半导体厂;干式乙炔发生器。

四三方案

随着197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迎来了建交高峰,迅速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及泰国、马来西亚等亲西方国家建交,获得了广泛的外交承认,打破了1949年以来以西方世界为首的对中国的不承认、不接触、不来往的外交与经贸封锁。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开始了持续17年的外交蜜月期。

1973年1月,国家计委向国务院建议在3至5年内引进价值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通称“四三方案”,之后在这个方案的基础上又追加了一批项目,计划总额51.4亿美元。这是中国继1950年代引进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之后,第二次大规模的技术引进。中国利用“四三方案”引进的设备,结合国产设备配套,兴建了26个大型工业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人民币,至1982年全部投产,成为19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结论

前三十年的我国工业建设取得的成就,为改革开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三方案”中所有生产线最终于1982年投产,使我国的化肥产量增加了1200余万吨,按70-80年代1吨化肥增产5吨,粮食的效率计算,粮食产量可增加六千万吨左右,加上杂交水稻等改良种的使用,我国的粮食问题得到了广泛解决。

在引进的生产线中,还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化纤基地。由于“三五计划”完成后,我国的石油生产过剩。大量的石油原料作为原料进入工厂,进一步扩大了化纤工业的规模。生产棉制品的同时,我国的纺织工厂也开始生产化纤制品,八十年代盛行的“的确良”就是其中之一。1984年,废除了布票,这标志着我国人民“穿暖”的需求也得到了基本满足。

在历次工业引进中我们都坚持了自主设计、建造的原则,独立建设工厂以及配套设施,对许多设备图纸都提出了修改意见并得以实施,掌握了主动权,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对外国的依赖。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技术骨干,他们用所学到的管理经验、技术知识为“改革开放”中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怎么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筹措资金,怎样引进软件,怎样开展更高层次的合作问题等。参与改革开放后技术引进的骨干人员,有许多都是从这次培养的技术人员中调去的。

前三十年建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也为后三十年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奠定了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既是后三十年赖以发展的基础,也是改革开放的基础。我们不能以后三十年取得的成就,去否定前三十年!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