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公民案件真相「随大流是社会的原罪低成本电影十二公民让我细思极恐」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54更新:2023-04-13 12:10:33

一个心理咨询匠带你进入自己内心的世界,喜欢的关注吧!

今天看了一部前些年拍的电影《十二公民》,这部片子总共也没几个场景,而且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个地方演绎。

但是就是这样一部低成本影片却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社会和群体心理现象。

影片讲的是:

暑期的一所政法大学内,未通过课程期末考试的学生迎来补考。他们组成模拟西方法庭,分别担任法官、律师、检察官等角色,审理的正是一桩社会上饱受争议的“20岁富二代弑父”案。

12位学生家长组成陪审团。这些人来自社会不同阶层,有医生、房地产商、保安、教授、司机等。他们在听取学生法庭审理后,将对本案做出最终“判决”。

投射——你眼中的世界就是你心中的世界

十二个人,每个人不同的身份在这场辩论中都参杂了自己的经历和情感。

他们自身过去的、现在的以及亲朋好友的经历都浮现出来,甚至这辈子从来没对身边人说的话却说给了这些不相干的陌生人。

9号老爷子,当8号“陪审员”认为老人说谎的时候,这位老爷子第一时间用自己的经历理解老爷子说谎的动机,虽然事实是什么不知道,可是老爷子是空巢老人,他用自己的人生经历理解对方的感觉完全就是心理学的投射心理。

老爷字讲述了自己小时候的经历。

投射指个人把自己的态度,愿望,情绪等影射于环境中的事物或他人的现象,换句话说投射是一个人将内在生命中的价值观与情感好恶影射到外界的人、事、物上,由此我们所感受到的客观现实往往受到我们内心活动的影响。

弗洛伊德最早提出了投射(Projection)的概念,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投射是防御机制的常见表现:

你无缘无故讨厌那个人,是因为你自己身上有和她一样的特质。但潜意识中,你认为那种特质是“不好的”。

而承认自己“不好”这种想法太痛苦,于是被压抑,取而代之的是把这种“不好”“投射”到其他人身上来缓解这种焦虑。

通过这样的操作,人们扔掉了自身讨厌的部分,保持了“我足够好”的自我感觉,并能通过抨击他人在内心里获得一种优越感。

移情——对号入座

其实看到影片最后,当证据一步步被质疑后我一直纳闷为何3号“陪审员”这个出租车大爷一直非要揪着那些不能说服别人的证据定义有罪。

后来看到他不由自主讲出了当年儿子与老婆离自己而去的事情后我才终于明白,原来犯罪嫌疑人“富二代”那句“我要杀了你”完全勾起了他这部分伤痛,在这个过程中他把过去的情结移情到了这场辩论。

3号公民也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他说:“我觉得那富二代的刀子是冲我来的,你们怎么都觉不出来,就我一个人觉出来了”这就是移情。

于是,在这个讨论里,大家激动的又是哭又是笑,动了感情动了手甚至动了刀子。

集体无意识下的“恶”

“大众都是卑鄙的,而无论其是一群人还是一支军队”——贝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

我们看到其实这十二个陪审员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往往选择的时候都是跟随大多数人的选择,我们称之为“随大流”。

可恰恰是随大流最容易造成错误,当如果一个群体只能出现一种声音时,肯定是有问题的。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们通过把客体归入不同的类别来组织世界(Macrae&Bodenhausen , 2000)。但归类的过程,以及社会地位和阶级的划分,又很容易让我们对某些群体产生“刻板印象”,例如本片中的:富二代、河南二道贩子、傍大款、资本家、蹲过大牢、不法商贩等。再加上稀缺资源竞争之下,遇到痛苦和挫折以后的“替代性攻击” (替罪羊理论),很容易非理性地将矛头指向某个群体,尤其是代表某个群体的个体,并对其进行“非人化”的对待。

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在1974年做过一个很著名的实验:请一批实验志愿者在一群实验组织者——心理学家们的监督下,考察一群被实验对象的单词记忆能力。每个实验对象的身体被联接到一根电击棒上,电击棒由志愿者们操控,被实验对象每次背错一个单词,志愿者就要对他进行电击一次,电压强度逐次提高15伏,最高达到300伏。

实验过程中,很多被实验对象在高压电流的刺激下,反复挣扎,发出惨叫,请求停止试验,当时情形如同梦魇,按照一般人的逻辑,目睹被实验对象的种种挣扎,很多志愿者会一定会停止电击,放弃实验。然而事实是,所有志愿者中只有很少的人停下来,其余全部完成了实验,也就是说,对被实验对象都实施了电击,最高达到450伏。也就是权威在场时,人们会服从权威,即使作恶,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心理不安。

如果我们在一个团体中,不能允许其他声音存在,很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灾难,这些就是我们集体无意识下造成的恶果,所有人面对质疑不敢出声,最终只能让真相离自己远去。

没有真相是完美的

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真相,就像没有绝对零度一样。依靠逻辑和理性,也不能保证升维后的真相是绝对完美无缺的。

人的知识不可能做到完美,而是像一条渐近线一样逼近它的虚极值,或者就像物体的速度可以永远逼近光速却永远达不到。

的确这个世界不存在绝对公平和绝对百分百确定的事情,就像在这场辩论中没人知道真相究竟是什么。而且有时候我们看到的世界也是如此,你根本没法相信它就是如它所呈现那样。

但这是否就说明,不完美的真相就不是真相,不值得相信吗?

我们不需要绝对真相,就像水至清则无鱼,我们也不可能做出100%纯净的水,在社会中你也不可能追求到绝对的公平。

知道自己永远也得不到完美真相,但依然寻求可靠真相。这本身就是一种高维逻辑。从自知无知开始,才能建立起对逻辑的信念。

不断思考和反复推敲这些所看到的事实,才是唯一可以依靠的灯塔,但在一个缺少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群中,大部分人已经放弃这个灯光,沉沦于自己的非理情绪和惯性囚笼。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优质心理学和心理成长社区,这里会每日分享优质心理学和精神卫生知识,大家一同成长讨论吧!)

所以越是这样,出现那些真正可以理性思考,质疑他人给你呈现的真相才变得弥足珍贵,这就是8号陪审员这类人在社会中的价值所在。

⭐️如果你有心理困惑,可以参考我的康复学习经验:

战胜焦虑症:记住“面对、接受、飘然、等待”这四个词

都知道在焦虑抑郁中接纳很重要,但是很多人做不到,这里几个故事启发你一下!

专业测试:心理健康VS心理不健康(含专业心理测评量表)

治愈强迫、焦虑、抑郁等神经症的5个关键因素

如何走出抑郁症(正念冥想方法引导)

学习接纳抑郁,发现抑郁带来的积极影响

如何在抑郁期间应对工作高压力

心理学讲解除痛苦要“接纳自己”,那么到底什么是接纳自我?

一位抑郁症患者的自救指南(细节指导,建议收藏)

焦虑症康复后,我发现这些真相

↙↙点击链接阅读更多文章,推倒阻碍改变内心的障碍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