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八十人回来八十一人「令人哭笑不得的国家打仗只派了80名士兵回来后却变成了81人」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313更新:2023-04-13 12:34:05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从古至今的战争总是残酷的,在战场上,枪炮不长眼,士兵们随时都有牺牲的危险,一场战争之后,士兵们死伤惨重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

很多时候,出征的士兵上一刻还是有说有笑的活生生的人,下一刻就会在一阵枪林弹雨之中变成孤魂野鬼,这也是一件让人非常无力的事情,打仗总会死人,总会消耗人口的。

但在19世纪的一场战争中,交战双方却是一个人的死伤都没有,战争结束后,一方竟然还打的“多”了一个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18世纪中叶的欧洲,如同一个火药桶,德意志民族的两个最强大王国,普鲁士王国和奥地利王国都早已按耐不住,准备一举击败对方,在德意志民族内确立自己的威信,成为德意志的领头羊,谁能胜利,谁就将决定德意志未来百年的走向。

1862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确立了自己的最佳拍档俾斯麦为首相,这位“铁血宰相”立刻着手准备推动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进程。

此时的普鲁士在实力方面自然是不能算弱,但国内人心涣散,很多人都对王国未来的走向漠不关心,以这种国民心态去对决奥地利,肯定胜算不大。

俾斯麦便决定先来一场小仗,给国民和士兵们“试试水”。

德意志的北边有一个“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这个州由“石”、“荷”两个公国组成,一直被丹麦占据,德意志民族一直想收回这个州,这种大事,自然还是落在了普鲁士和奥地利这两个德意志最强大的王国身上。

1864年,丹麦将“石国”从法理上规划到了自己境内,要分裂“石荷州”,德意志民族对此群情激愤,普鲁士趁机联合奥地利强行“逼宫”丹麦,要求丹麦撤离“石荷州”,在七天之内必须予以回应,但这种大事,怎么可能七天就商量好了呢,更何况丹麦也根本不想放弃这块土地。

果然,时间一到,普鲁士以丹麦拒不回应为理由,发动了进攻。

很快普丹战争就爆发了,这一战在俾斯麦的统领下,德意志获得了胜利,同时德意志人的民族意识也被唤起了,普鲁士和俾斯麦的声望一度高涨,几乎所有德意志人都觉得普鲁士就是德意志的“民族之光”。

但很快,普鲁士和奥地利的矛盾就来了,谁才是德意志最终的统治者呢?

在和丹麦签订了《维也纳和约》后,普鲁士就进入了紧张的备战阶段,经过近两年的准备,在1866年,普鲁士和奥地利开始了决定德意志命运的最终一战,此战亦被称为“七星期战争”、“兄弟之战”。

这一战中,普鲁士纠集了梅伦堡、奥尔登堡和北德意志的其他城邦,以及汉堡等一些中立城市,并且意大利由于城市威尼斯之前被奥地利占据了,所以也和普鲁士结成了盟友,想要双方攻击奥地利,胜利后自己只要威尼斯就够了。

就这样,普鲁士集结了总共63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奥地利杀来。

奥地利也不甘示弱,集合了萨克森、汉诺威、巴伐利亚等城邦,共58万大军,双方战争一触即发。

很快战争就打响了,整个战场分为“南、西、北”三线。

南线战场是意大利战场,作为普鲁士的盟友,意大利国王维克多一厄曼纽尔二世御驾亲征,他带着意大利人数最多、装备最先进的一支军队,大喊着“夺回威尼斯、统一意大利”的口号,对奥地利发起了进攻。

然后就被奥地利打的落花流水。

1866年6月,意大利和奥地利在库斯托查发生了第一次大型会战,也是最后一次大型会战,这一战中,意大利最精锐的部队被奥地利军队打的抱头鼠窜,几乎就是奥地利一个冲击,意大利的这支“御林军”就被冲击的溃不成军,然后分割包围,乱枪齐发,将一股股意大利部队给包了饺子。

意大利士兵也是着实不明白,奥地利的战斗节奏为何如此之快,连自己反应的时间都不给就动手,简直是“不讲武德”,很多将领象征性地挣扎了几下,见势不妙也是抛弃了自己的士兵扭头逃跑。

战后,很多意大利军队都再难恢复编制,俾斯麦看到意大利如此令人难以入目的表现,顿时感觉头皮发麻,气的火冒三丈。

因为原本在俾斯麦的构想中,意大利就算打不过奥地利,也是可以拖住他的,可以让南线的奥地利部队无法及时支援另外两线,那自己就可以以优势兵力击溃另外两线的部队。

但意大利败的是这么快,以至于奥地利有了大量的剩余部队,去支援西、北两线的战场。

果然奥地利军队没有被击败意大利的胜利冲昏头脑,他们直接只留少量军队驻守威尼斯,将大量兵力调到了多瑙河,以此来给紧张的北线战场送去了一股有生力量。

北线战场便是波西米亚战场,这是普奥战争的主战场,在这个战场上,普鲁士和奥地利都打出来了真火,双方以大军团作战,杀了个天昏地暗。

而被奥地利打败了意大利,则只能是在南线战场上继续打打酱油,此时普鲁士和奥地利也都没有心思再理会意大利这个战场气氛组了,普鲁士更是只让他在南线战场上“防守偷袭”,显然就是已经对他无话可说了。

但就是被敌我双方都“放养”了的意大利,却又在战场上遇到了他的“大敌”,后来竟然和对方你来我往的“激烈对抗”到了战争结束。

列支敦士登,是德意志联邦内的一个主权国家,一向保持中立,但在普奥战争这场决定德意志未来命运的战争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能够置身事外的,列支敦士登也被迫做出了选择,他选择了跟随奥地利。

奥地利也逼迫列支敦士登派出士兵参加,出多少兵力不在乎,关键是要列支敦士登表明自己的立场。

列支敦士登见实在躲不过去,也就凑了点人来捧个人场,派出了一支80人的军队,投入了南线战场之中,奥地利见状也很无奈,把这支军队派到了一处阵地上防守已经被打败了的意大利,也不求扩大战果,只要监视着不让他们打过来就行。

按照“兵对兵、将对将”来看,对面的意大利自然也是不可能派出千军万马,来欺负这支只有80人的军队,果然也只留下了百十人的队伍,来防备列支敦士登军队不会发动“奇袭”。

就这样,两支军队一交战便开始了防守策略,每天都是趴在战壕里看着对方,大眼瞪小眼,一看一整天,实在闲的无聊的时候,也会开两枪,这可不是朝对方开,而是向天放枪示警,对方听到了,也会朝着天空开两枪表示回应。

过了不久,这两支军队竟然就开始靠的枪声交流起来,如此佛系的“摸鱼作战”,当真是战场上的一道奇景。

渐渐的,两方人马彼此之间都早已没有了杀心,最终竟然还派出使者进行交涉,双方达成一致,趁着一个晚上,直接在战场上摆开了两张桌子,开了一个阵前派对。

一场酩酊大醉之后,这两支本该刀兵相见的军队,竟然就此化敌为友,毕竟这些底层的士兵都知道,他们只不过是战场上的消耗品,是战场上的炮灰,最终结果怎么样,还要看普鲁士和奥地利这两方大人物的意思。

近七个星期之后,决战开始了。

7月,普鲁士国王威廉带着两个军团共12万人,在萨瓦多郊区和奥地利共20万大军狭路相逢,而且奥地利后方还有缓缓过河赶来的炮兵部队,两翼也分别有两支骑兵部队包抄掩护,按照正常道理来讲,这场遭遇战普鲁士军队从人数到火力再到布局,都绝对没有一丝胜算,搞不好这12万人和威廉就要全部交代在这了。

但威廉没有选择逃跑,而是把指挥权交给了毛奇,准备背水一战。

毛奇也是率先发动了攻击,两个师的普鲁士士兵不计代价地向着奥地利的炮兵冲锋,终于奇迹性的一幕出现了——他们竟然冲进了奥地利炮兵的“最近射程”范围。

大炮有最远射程,同样也有最近射程啊,超出了这个范围的攻击,都是“无效攻击”,而普鲁士士兵已经冲过了最近射程,大量的炮弹从他们头顶呼啸而过,就是打不着他们,顿时奥地利炮兵都傻了眼,一下子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没有了炮兵的支援,奥地利军队就如同被拔了牙的老虎,只能被迫和普鲁士军队开枪对射,双方绕着防御工事几度攻防易形,一打就是一个上午,一场遭遇战,硬是被普鲁士打成了攻防战,结果转机就这么被普鲁士拖出来了。

到了下午,普鲁士王子带着十万援军前来“救驾”,威廉顿时破局,下令全军进攻,最终溃败的奥地利军队只有突围逃跑,一直到了傍晚时分,战争才宣告结束。

在萨多瓦决战中,普鲁士军队大破奥地利军队,奥地利损失了4万余人,经此一战,就决定了奥地利败北的结局。

最终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出面调停,俾斯麦见战争已经引起了外国势力的注意,便也决定见好就收,毕竟奥地利也是德意志联邦的一部分,如果自己赶尽杀绝的话,那对统一德意志肯定没什么好处。

双方就此正式停战,列支敦士登也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和自己的“敌人”依依惜别后,便返回国内。

等回到国家后,列支敦士登的国王对这八十人军队的统帅做出了褒扬,因为他没有丧失一兵一卒。

但是在轻点军队时,国王却发现似乎有些不太对,一检查“1、2、3、4、…80、81”

嗯?怎还多了一个人?

这不少人自己就已经表扬他了,多了一个人,自己又该怎么奖赏他呢?

经过一番询问之后,众人才明白了原委,原来这多的一人,是一名奥地利的联络官,他和奥地利军队走散了,在路上遇到了列支敦士登的部队,被人家给“捡”回来了。

此话一出,当即令人是哭笑不得,而这件事情传到了普鲁士和奥地利的耳朵里,双方也都觉得,这两只军队的确实是太过“摸鱼”了,尤其是奥地利,觉得正是有了列支敦士登这样的盟友,自己才会惨败的。

但虽然有怨言,却也已经无关紧要了,因为俾斯麦已经加速了统一德意志的历程,战后普鲁士成立了北德意志联邦,俾斯麦并没有对战败的奥地利逼迫的太狠,这保护了奥地利人的民族感情,为日后普法战争中的“全民族同一战线”打下了基础。

但奥地利却明显不领这个情,战败的结果不仅让他在德意志民族内威望大减,也使得他对自己内部管理有了问题,匈牙利开始了独立运动,为了安抚匈牙利,奥地利干脆和匈牙利联合,成立了奥匈帝国,这才稳定了国家局势。

但奥地利对于战败的结果肯定还是有怨言的,很快他就把这股怨气撒在了列支敦士登身上,可列支敦士登也是直接躺平了,要啥给啥,反正自己打不过,那就享受呗。

于是列支敦士登和奥匈帝国签订了关税条约,一切条件都由奥匈帝国说了算。

看到列支敦士登这种态度,奥匈帝国也有了一拳砸在棉花上的感觉,而两国的关税条约一直到了1919年一战结束,奥匈帝国战败解体才算停止。

但列支敦士登议会发现,在自己的经济被奥匈帝国全面“托管”的情况下,这发展的居然还不错,那既然有别人愿意给自己管着,自己为什么还要费心呢?

于是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列支敦士登就又和瑞士签订了条约,自己的经济、外交、军事全都由瑞士来“托管”,双方结成中立联盟,从此不问世事,到了后来,两国甚至开放了边境,来去自由,货币也都统一为了瑞士法郎。

时至今日,列支敦士登渐渐成为了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而且他为了发展旅游业,甚至决定将整个国家出租。

从2011年开始,只要每天花费四万英镑,就可以成为列支敦士登的国王,掌控列支敦士登160平方平公里的国土,近4万人的人口,可以让全国100多名警察为自己服务,也算得上是一个相当奇葩的国家了。

回想起曾经的那一场大战,实力强大、对抗激烈的普奥双方都已经几经沉浮,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国家了,而实力弱小、在战场上“躺平摸鱼”的列支敦士登这日子却是过的有滋有味,也只能说是造化弄人了。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