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生命之歌「每周荐片|伤痕背后的生命之歌」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859更新:2023-01-03 09:41:27

我想对你说

我是你的好朋友

我会给你讲故事

我有很多好故事

我的故事比蜜还甜

这是纪录片《伤痕》的最后一幕,一群阿富汗女孩重返校园,围坐在尚未修复的残破校舍里,跟着老师学习普什图语诗歌。

△纪录片《伤痕》截图

△纪录片《伤痕》海报

不在现场的拍摄

“美军撤军的时候,我们看到从阿富汗离开的飞机上有几个阿富汗人,当时扒在飞机上,从飞机上掉了下来。那一刻我们就突然觉得,有些事情并不会因为他们的离去而不再发生,或者说他们的离去肯定会带来很多遗留的问题。我们就一直想做这样的议题。”纪录片缘于深刻的战争反思和对进行时的故事的好奇,然而据康成业导演介绍,这部纪录片的拍摄,他并没能亲临现场。

问:纪录片《伤痕》的现场拍摄都是由阿富汗当地的摄制团队来完成的,是吗?

康成业:对,是这样的。阿富汗那边最开始是帮助我们收集各种各样的素材和故事。我们要选择故事,还要完成当地团队的组建。因为阿富汗刚刚重新开始建立他们的社会,在这个状况下,他们的器材可能都不是特别标准,我们要帮助他们进行拍摄的培训和器材的选择。中国导演这边主要负责的就是定影片的调性,定结构和选故事,实际的现场拍摄是阿富汗当地团队配合完成的。我们的制片人曹俊龙就负责和阿富汗当地的制片人进行沟通和协调。很遗憾我们没有到现场去,事后我在想,如果我们到现场去是否会比现在拍得更好。我觉得在视觉上可能会超过目前的效果,但是在内容上不见得。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语言不通,和当地人建立信任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拍摄巴拉卡图拉的故事

问:您在拍摄过程中无法跟被拍摄对象进行直接的沟通,而是通过阿富汗电视台或者当地团队来进行协调,通过他们跟拍摄对象来建立信任,拍摄过程中有遇到什么困难?如何解决的?

康成业:建立信任是靠阿富汗当地团队,拍摄时候,我们是用远程视频的方式去监看。所以我们跟被拍摄者有一种很奇妙的关系,被拍摄者其实是不知道我们的,而我们知道他们。这倒是一个挺有意思的事情。有的故事,因为当地信号覆盖没那么好,素材发回来我们就要重新看,之后再去补拍,而有的在现场能解决的,我们就会现场沟通。这也是导致最后故事回来之后,有的故事相对好,有的补拍几次之后,也只能被拿掉。

△父子俩走在“死亡公路”上

△拍摄修路者的故事

这样特殊的拍摄方式,实际上给国际制片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制片人曹俊龙也说,与阿富汗当地的沟通和合作是一大难题。最终能够建立信任,尊重文化和价值理念上的差异是关键。

问:从国际制片的角度来说,这次与阿富汗电视台合作,以及拍摄和制作过程来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曹俊龙:第一印象是他们的影视工作人员是非常努力和勤奋的,他们也非常渴望被尊重和认可。第二,他们非常谦虚,也非常渴求来向我们学习。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到,影片是从2021年开始拍摄的,一直到2022年上线前,能清晰地看到他们在内容品质把控上进步。具体到细节上,我们在制作的时候会尊重他们的习俗,追求求同存异的原则。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共通性讲述

纪录片《伤痕》通过讲述四个孩子的故事,真实记录了美军撤离一年后的阿富汗生活:16岁少年巴拉卡图拉,在美军空袭中失去家人,只能辍学照顾幼小的妹妹;穆罕默德·安瓦尔带着儿子,用最原始的方式修补破损的“死亡公路”,憧憬着儿子日后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在巴格兰省偏远地区拉伊卡,由于美军空袭破坏了基础设施,取水成为瘦小的穆罕穆杜拉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在瓦尔达克省,古尔·穆罕默德为让村里的女童走进学校而不断努力。

△天还未亮孩子们就要骑驴去取水

问:纪录片在前期故事选择方面有什么考量?

康成业:我们觉得最有效的传播就是尽量避免我们因认知上的差异而造成对内容的影响。讲孩子的故事,是一个尽可能获得理解的很重要的点,所以我们首先在年龄层上进行了选择。第二是怎样去消除差异,就是选择故事的情感。我们去掉跟分歧相关的东西,讲全人类共通的情感,那就是亲情、友情和爱情。

△失去父母的少年独自照顾妹妹

问:实际上拍了11个故事,但是最后为什么只选了4个故事?

康成业:我们拍了一些很有冲击力但会产生绝望感的故事,我们感觉如果把这样的内容放进片子里的话,虽然会让片子看起来有更深层的警醒性,但是会对人们的感情造成伤害。这也是我们团队在创作时候的一个理念,就是当你去面对一个沉重的议题时,分寸到底在哪里?如果这个内容要做大众传播的话,我们还是希望它是可以给人们正向的能量。

△《伤痕》在阿富汗举办首映式

2022年8月14日,阿富汗STRnews电视台等6家电视台为《伤痕》举行了首播仪式,许多现场观众在观看影片时深受触动留下了眼泪。据制片人曹俊龙介绍,看到影片中取水的故事后,阿富汗当地政府采取了相应措施来解决居民的水源问题。影片的播出带来了很多正向的回应,让一些政府还没来得及处理或者还没意识到的问题得到了重视和解决。

不说战争的生命之歌

对于制作团队来说,制作这部影片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反战。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战争带来的创伤,很多人可能无法真切感受到战争到底给当地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多么巨大的破坏。

康成业导演说:“我们全程没有去拍战争,但是我们讲的每一个故事都跟战争留下的伤痕有关,这也是为什么这部片子要叫《伤痕》。”这些故事背后的思考才是影片真正想要触及人心的地方。

纪录片播出后,阿富汗STR广播电视台台长瓦赫杜拉·纳斯里致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向他表达了对中国媒体和中国人民的感谢,愿阿中两国友谊长存。之后慎海雄台长亦予以回信。

△阿富汗STR广播电视台台长致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

问:您觉得是什么打动了阿富汗电视台的台长?

康成业:很多国际媒体去阿富汗拍摄的时候,都选择直戳战争本身,这是把别人的伤疤给揭出来再不断地摆在观众面前。我们拍的这个片子,虽然主人公是普通人,讲的是悲伤的故事,但可以看到每个人都在努力让生活变好,在积极让他们所处的环境变好,你会看到人民的坚强。我相信是这一点打动了他。

△拍摄校长的故事

问:制作一部这样题材的作品,对您个人而言最大的触动是什么呢?

问:通过这部作品,您希望向观众传达什么信息?

曹俊龙:希望观众能在看纪录片的时候,看到“伤痕”愈合过程中,所有人体现出的这种坚韧的力量、爱与希望。

康成业:希望借由这部片子去传递我们对生命的感受,看到每一个微小生命的力量。在这个地球上,个体是非常微小的,但是每一个个体在面对挫折、渴望新生的时候,产生的巨大力量都是值得尊重的。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面对的困难可能远超于我们现在生活当中面对的困境,他们都可以去克服,都可以去解决,我们为什么不可以?

△纪录片《伤痕》结尾画面

解读中国工作室制片人祝伊杰

ID:jrtt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