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电影有哪些震撼你的话「电影1921中哪些台词和细节让你扎心了会看的人看细节」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04更新:2023-04-13 13:11:53

文|非朱非墨

当年我反对袁世凯,抵制日货,组织了救国团,我冲在第一个,但是当我划着火柴的时候,我发现竟然是日本制造。我们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

这是黄轩扮演的李达,和妻子王会悟在夜晚繁星点点的阳台上的对话。

当时新婚不久的王会悟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给丈夫送上来,本想安抚一下他忧国忧民的心,没想到,李达端起来放到嘴边又放下,国家一日不宁,这些抗日斗士们一日不得安宁。

这个扎心的细节,当时深深地震撼了我。

时年李达31岁,他与13名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热血青年,组成了第一届不成规模、却对救国有着绝对信念的志同道合之士,在上海相聚了。

办大事无需多言,有志之士一言以蔽之。

电影《1921》是给建党100周年的献礼,因此这部片子万众瞩目,说句实话聚光灯下的聚焦,真心不好拍。

大家对什么期望越高,失望就会越大。作为接了这个热山芋的导演黄建新,也感觉身负重任,压力山大。

因此从哪里入手,成了黄建新的突破口。在当今,人人都纠结着要不要干脆跟着时髦顺势“躺平”时代,在那遥远的100年前,却有这样一批年轻人,他们最小的17岁,最大的43岁,为家国命运、民族危亡,为青春的理想与信念,为全中国人民能永远的“站起来”,在枪口刀尖上奔走呼号。

有人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是多么神圣的时刻,而这条主线却给了李达的妻子,王会悟太多的戏份。

本应是第一主角的毛润之,却只有寥寥数语。

比如毛泽东和李达见面后,去他家吃饭,因为李达为工作熬坏了胃,满桌没有一个辣菜,王会悟不让他吃辣。

青年毛泽东就调侃“湖南完喽”。

这句话让我想起最近上映的电视剧《大决战》,毛泽东与蒋介石的那场会面。

毛泽东带来一罐湖南小米辣,让同为湘潭老乡的蒋委员长尝尝,蒋介石却刻意说出:“汝之蜜糖,彼之砒霜。”这么尖锐的话来。

因此,黄建新的表现手法是对伟人惜字如金的超然,有时往往一句话就能烘托出一个人的境界和格局,必是不同于常人的。

当然李达也非常人,其妻王会悟更是女中豪杰,只有这样志同道合的才能在一起生活、共事,在理想与信仰中达成共识!

其中还有一个细节:毛泽东欠李达书费,写了张欠条,李达拿过来一把撕掉说:“我供货,你分销,我们就像开公司。”还说,“新公司要开张了,这是天大的好事。”

这段细节演绎的既生动,又真实。“开公司”这句对白,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真实经得起推敲的。

这是源于二十多年后毛泽东致信李达去解放区工作的一段话:“吾兄系本公司发起人之一,现公司生意兴隆,望速前来参与经营”。

在这个细节中,黄轩、倪妮、王仁君演绎就即兴又自然,把几个有着共同理想,共同信念的人物心理,入木三分的演活了。你分明好像就坐在他们身边,感受着那一字一句的铿锵。

因此王会悟的存在,是自然而温情的,革命并不是我们想象的热血沸腾,头脑一热,而是融入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如涓涓细流,顺势而为自然发生的。

某些重大事情的发生,看似离我们很远,实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通过“家庭主妇”王会悟的点滴生活细节,烘托出伟大的事业就在人民的生活中诞生,孕育在某一特定时空的街头巷尾。

同一时间空间点,有的人向左,有的人向右。

1921年的上海,表面上声色犬马,灯火辉煌。

实际上各国势力聚集于此,在这个泱泱大国局势混乱之际,各列强国家都盯着这块大蛋糕,想要切一刀走。

于是各种势力在暗涌中形成。

在一辆有轨电车上,年轻的润之身边坐着一个光头高瘦的年轻人。他们都若有所思的看向车窗外。

突然到站停车,这位光头年轻人一股脑和陈果夫呼啸而下,很快他们就到了上海金融交易中心,蒋中正霸气出手豪掷千金。

另一个细节就是周佛海和陈公博,两位衣着光鲜的翩翩公子在夜上海,琳琅满目的橱窗前,在两位夫人的对服饰珠宝的追求下,不期而遇的场面。

这个细节,深思会发现,周佛海后来的叛变,也许离不开他枕边人的影响。

而李达的妻子王会悟,朴素单纯,对李达和革命信仰坚贞不移。为此她和李达的思想才能珠联璧合,达成共识。

我想这也是导演特意突出的两种女性。一种是精神上的灵魂伴侣,一种是物质上的生活女眷。

她们终究也代表了男人灵魂深处的选择。周佛海叛变是早有端倪的,他的信仰不够纯正,渴望的是仕途上升官发财。

所以这场电影的深度,需要有思想境界,略懂历史的人才能品味出细思极恐的镜头感。

与周佛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达为了一篇撰文奔向印刷厂的情节,他坚持把“百姓”一定要改成“人民”再发表。

一开始他的这种“难为人”不被理解,李达说:人民是可以做主的,而百姓不行!

印刷厂的同志们听了,内心澎湃不已,表示排除万难,也要改成“人民”。李达表示:百姓,是泛指,而人民,则是国家的主人!

影片中这个细节,勾勒出来的是时代认知。

在此之前,中国民众向来被视为一盘散沙,视为只有义务而没有权利的“臣民”。

只有在1921年这个特殊的年代,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中国的人民,才在政治上被赋予了权利,赋予了国家主体的认知意义。

还有一个让人动容的细节:毛泽东在上海的街头奔跑,这个热血青年,他跑出了中国少年对世态不公的愤怒!跑出了热血青年面对升起的烟火,回忆少年时的种种,而迸发出的思绪万千。

“为什么要自强”的精神瞬间传递到观众的心里,要反抗,要救国,要挥洒热血,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再不被他国强权欺凌!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的确在这部电影里,更加突出了女性的伟大。我们通过王会悟的主线,还看到了陈独秀的妻子高君曼。

李达和王会悟不得不搬离陈家时,高君曼问二人夫妻关系如何?王会悟甜蜜的说,自己是李达闻得见看不见的香气。

此时高君曼生出羡慕而寂寥的微笑。她不由得说起这个家就是陈独秀的旅馆。

说来,革命夫妻也是夫妻,女人该有的柔情,男人该有的眷恋,他们都有。

但整场电影下来,我们单独看到了陈独秀怒发冲冠怼孙中山,看到了他临危不惧面对牺牲,唯独没看到他与妻子高君曼的重逢。

这是一个遗憾,是导演特意留下的一笔。

同时,毛泽东与杨开慧临行前的依依不舍,与后来杨开慧一个人孤勇的倒在刑场,也都在昭示了,这群热血青年,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普通人。

但在民族大义面前,他们选择了大义,选择了个人牺牲,选择了为自由。

他们为了真理抛却小家,舍弃小我,成全大家!

这正是当代青年人所缺乏的品质!

最后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去,我们享受着当初这些热血青年创造来的幸福,却口口声声想要“躺平”。

经历了去年的疫情,更多的产业从线下消失,线上营业成了时下新风,这使得更多的青年人,“宅”出了理由,“宅”出了情怀。

有多少人不愿迈出这一步,有多少人认为这个社会,与我无关,我把自己高高挂起,比出去互相伤害要好?

如果真是如此,那你七月的第一件事,应该是走出家门去看一看《1921》,看看当初这些青年人,他们为什么而奔走呼号,为什么而牺牲流血,又为了什么抛家舍业,奔赴理想!

#电影1921#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