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 窦骁「窦骁参完1921一场戏大家眼眶都红了丨角色」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836更新:2023-04-13 13:21:14

影片《1921》正在热映,窦骁在片中饰演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陈潭秋。导演黄建新告诉新京报记者,选择窦骁饰演陈潭秋,是一个极其恰当的选择。窦骁记得有一天黄建新跟他聊起《1921》的剧本,用两人的陕西家乡话说:“我有一个适合你的角色,一定要来。”因为一直都想和黄建新合作,再加上得知要扮演的是一大代表陈潭秋,他先是激动,紧接着压力也随之而来。他说:“这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先烈,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他与我之前饰演的其他角色不太一样。”窦骁记得,自己当时在一种紧张又荣幸的感觉中拿到一摞书,通过阅读以往的历史资料与书籍,他努力将文字转成影像:“这是一个很难的过程,你需要一边读一边想象这个人物是一个怎样的状态,我也会想象我演他会是怎样,如何模仿他的气质。”

窦骁在《1921》中饰演陈潭秋。

窦骁表示,这次表演带给他很多感悟,他要在未来进一步提升自己,去积累阅历,去不断探索:“对角色本身的理解与诠释是随着阅历积累,能够越挖越深。”

饰瞿秋白有经验,这次更多表达内心力量

此次窦骁饰演陈潭秋,相对有了一些经验,这要得益于多年前在电影《秋之白华》(2011年上映)中饰演瞿秋白的经历。那次表演,让他熟悉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对革命先烈的思想也有了很深层次的体会与研究。在准备饰演陈潭秋的过程中,窦骁一直思考,是什么样的历史经历造就了他们的人物性格,又是什么能够让这一拨新青年挥洒热血、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而这些也令他明确了自己的表演方向——要抓住陈潭秋内心的那股热情、那股劲儿。他阅读并翻看了大量陈潭秋写的文章,读的时候充满了对这位先烈的佩服与敬仰,但在演的时候他要将这些崇拜与担子卸掉,让自己以更平实、真挚的形象出现在银幕上,把自己交给了角色。

电影《1921》“同舟共济版”海报。

要说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戏,嘉兴南湖的红船群戏让窦骁至今记忆犹新。“我记得嘉兴南湖红船上的那场戏,大家都明白这场戏有多重要,整个氛围也非常紧张,导演组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他让我们知道究竟该怎么去表达情绪。当时黄建新导演就说你们是一群热血的青年,但更重要的是力量表达,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我们要学会怎么传递台词的力量感,即使声音小但心中的热血沸腾也要涌出来。”窦骁说,这种表演彰显了这个角色内心是有力的,不是靠声音与气势来支撑,而是真正发自于内心的呼唤,他记得,拍完这场戏,大家的眼眶都红了。

黄建新用家乡话讲戏“很亲近”

在《1921》剧组,窦骁被大家称为是“最暖男”的代表,拍摄十三位代表集中戏份时是在酷暑时节,无论是长衫和西服都捂得严严实实的,一场戏下来大家经常汗水浸透了衣服,窦骁经常自费为全组人准备冰镇西瓜、冰咖啡,他说尽管片场整体的拍摄氛围比较轻松活泼,一旦开机大家就能投入剧情里需要的状态:“尽管群戏比较多,但我们总在探讨该如何把角色演绎到最好,也时刻保持着角色身上的那份沉稳,因为这些青年在非常年轻的时期就选择为祖国的命运努力,这是一份不属于他们当时年纪的沉稳,这需要我们把它根植在自己身上。与其说是创作,更多是一种贴近,去还原当时他们的勇敢、坚持,以及对革命的热情。”另外,让窦骁印象最深刻还有与老乡黄建新导演此次的深入合作,他也真正看到了什么叫做片场“超人”:“黄导总是会用陕西家乡话跟我讲戏,对我来说很亲近,对演员来说是种福利,黄导似乎永远不觉得累,总在想方设法精益求精把戏拍到最好。就像有一场在博文女校的戏,当时在场有五六个演员谈理想,旋转式的镜头一点点升起来后,有一个360度的拍摄,每个人都有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绪,光是这个镜头就拍了不止八九次,要配合摄影、配合当时的光线,但没有人抱怨,大家都有个共同目标就是一直不断拍,拍到最好。”

窦骁在《1921》片场化妆。

练好“技术活”,想成为李雪健式的演员

窦骁这几年一直都在拍戏,虽然他出演的作品没有以往多了,但塑造的不少角色都获得观众的好评,他说现在这个阶段需要沉淀下来,进一步提升自己,去积累阅历,去不断探索:“我之前连着很多年都是连轴转,戏赶戏,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表演终究是一个多边缘、多层次的科学,它需要有一些技术,也需要情感的流露,我一直希望把这个技术活练好,怎么去和镜头交流,但同时对角色本身的理解与诠释是随着阅历积累,能够越挖越深,而不是只停留在靠拍很多戏来曝光的阶段。”窦骁认为,阅历深厚对表演有很大的反哺作用,于是这些年会多出去与人接触,去不同的环境,包括尝试户外求生等不同的体验,他希望能成为一位深挖角色、在表演上有所突破的演员。“我至今都记得拍摄《山楂树之恋》时,李雪健老师演村长,他需要穿着军大衣,手上拿一根5米长的竹竿,在大家看戏的时候‘管纪律’,谁要在旁边说两句话或者突然站起来提裤子,他就会拿竹竿敲打一下。他就为了这一个动作不断练习,当时我们拍戏正逢酷暑,每次拍完戏背心都可以拧出很多汗,但李雪健老师从来不脱戏服,一直拿着竿,无论何时都让自己沉浸在那个状态里,他们对这么几秒钟或是一分钟的戏付出了无数时间,是对表演真正的敬畏。”说到这里,窦骁眼神越发坚定:“我特别想成为像他一样的演员。”

【专访】

这是他们用血肉换来的祖国

新京报:饰演革命先烈很有挑战性,在网络时代,你很快就会知道观众的反馈,对你来说是压力多于动力吗?

窦骁:对革命先烈、历史人物的饰演,确实不像别的角色,你必须在饰演初始就融入他的基调、他的内心,因为他是一个真正的、有原型的人物,有发生在他身上特定的历史事件,必须用很谨慎的态度去处理,有时候饰演过程是需要不断调整的。这次饰演,我们现场都有专业的辅导、顾问、史学家,对我们饰演的角色,他们会提供提醒、建议与帮助。比如说饰演陈潭秋,我性格比较开朗,但他比较文艺,所以演的时候就需要把自己的性格收敛、压制一些,用比较克制的方法表演。

新京报:这次和黄建新导演合作有没有感受到他的“超能力”?

窦骁:是的,和他合作你不需要规定自己的想法或是束缚自己的表演,你觉得好的可以去给他展示,他会留下来。同时,他也会有很多新的想法,比如我们排戏是一回事,拍的时候是另一回事,拍到第二条他突然一琢磨,觉得你跟谁的位置调换一下画面感会强很多。另外他会很有心思地加入一些巧妙的小细节,让这个故事有很强的连续性,我觉得他是超人,对,是的。

窦骁认为饰演革命先烈,必须用很谨慎的态度去处理。

新京报:从黄建新导演身上还学到了什么?

窦骁:你想想,这么大的场面,这么多演员,他需要随时调度,我觉得这太难了。除了运筹帷幄,还有他带给我们的是不被框住的拍摄手法。当你面对实际人物、实际情况的时候,应该会有很多即兴的想法,对我来说可能以后演戏的时候,会更多地去了解人物,剧本对演员是一种辅助,更多地还是看自己如何挖掘出角色台词的潜台词,在真实交流过程中把角色的真实与共情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新京报:你先后饰演了瞿秋白和陈潭秋,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窦骁:其实这次扮演确实给我很大的感悟,陈潭秋经历的历史跨度很大,他们都是革命的先驱。我在饰演这些革命先辈的时候会有一个念头,就是在给观众展示的时候,观众应该用一个怎样的心情去看?我想长辈们应该是缅怀,我们这一辈应该是敬畏,每一代的观众看这部电影都会有自己的心情,我们确实应该看到,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为了民族的未来,这是他们用血肉换来的祖国。

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

编辑 黄嘉龄 校对 吴兴发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