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兰之后再无李香兰「李香兰之后再无李香兰」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58更新:2023-04-13 21:36:44

大家好,我是古达。一如既往,和大家聊点舒服的事。

耳朵里面传来张学友的歌,《李香兰》,一遍又一遍,实在不忍去关掉。

如歌似泣,像是诗人在吟唱,像是信徒在祷告,更像是恋人的哀怨与悲戚,开篇即是高潮,这首歌,没有低潮和过渡。

1989年日本富士电视台与中国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了电视剧《再见李香兰》,日本著名音乐人玉置浩二为电视剧作曲并演唱主题曲《行かないで》,意为不要走。

1990年,香港著名填词人周礼茂为该主题曲重新填词,改编为粤语歌曲《李香兰》,同年由张学友演唱,并收录于其专辑《梦中的你》之中。《李香兰》当年推出后在香港并未获得任何奖项,甚至连劲歌金曲的季选歌曲都未能进入,相对同专辑中的冠军单曲《梦中的你》和《再度重遇你》,《李香兰》当时并未在香港传媒大众引起大的反响,但后来在香港成为经典,实属罕见。

1994年,影视大佬周星驰在其经典电影《国产零零柒》当中使用了该歌曲,周星驰在电影中原声献唱,临门一脚成功融化了杀手袁咏仪手中的那杆枪和她那颗柔软的芳心,成就了没羞没臊的猪肉王子。

1996年,张学友出道已经12年,时年35岁,不管是唱功还是演唱风格都已经炉火纯青,事业正值巅峰。这一年,张学友与罗美薇经过十年爱情长跑,二人终于步入婚姻的殿堂。

1986年,张学友参演电影《痴心的我》,与罗美薇相识并相恋。1988年,因为事业陷入低谷,张学友经常以酒浇愁,罗美薇苦劝无果,终于忍受不了,离他而去。分手之后,张学友终于痛定思痛,幡然醒悟,改掉了酗酒的毛病,鼓起信心很快走出事业低谷,也重新追回了罗美薇。

1996年,彼时的歌神,经历了事业的起起落落,爱妻的回心转意,去而复返,个中万千滋味,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不敢妄加评论的。

我们年轻的时候总是更喜欢《吻别》、《一千个伤心的理由》、《只想一生跟你走》,随时哼唱,从不厌倦。但是,时间在向前走,不知道哪一天突然就不唱了,因为恋人都要离别的时候了,真的还吻得下去吗?伤心的理由其实一个就够了。一生跟你走,为什么不是你跟我走?

当年龄越来越大的时候,这些歌好难再哼出口。

现在想来,那时候的年轻还是缺了点时间的味道,十几岁二十岁的年龄讲着天长地久,爱恨情仇,终归还是浮躁了许多,肤浅了许多。

也许,容易的快乐本来就是简单的、肤浅的、甚至是幼稚的,当你越来越所谓成熟的时候,戴着越来越厚重的面具,当然越来越难得容易的快乐。

有时候,对生活不太满意,但是生活总得要继续。

有时候,感觉很久没有笑过,可又不知道为什么。

有时候,对工作不太满意又不喜欢这里,但是又离不开这里。

生活好难啊!

所以啊!古达才会来跟你聊一些舒服的事情。

多年以后,蓦然回首,蒙尘的《李香兰》却独立于灯火阑珊处。就像一坛时间酝酿的美酒,不管凡人的你喝不喝酒,我自香彻天下。

此刻,她正独自在角落低唱浅吟,一颦一笑都显出了对凡夫俗子的蔑视,然而这并不能阻止我对你的膜拜。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天以百凶成一诗人。"真正的文艺大作,往往玉成于艰难困苦,其代价常常是作者不愿却又不得承受之艰辛磨难,屈辱困顿。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这一年,张学友在演唱会中再次演唱了这首《李香兰》。

"恼春风,恼春风"情感旋涡中的人果然是不可理喻,然而这不就是我们曾经的自己吗?

人去楼空,空留剪影,隔空追忆,迷离惝恍的情境,仿佛再也分不清现实与梦境,真实与幻象……

梧桐边,夜雨下,昏黄的路灯,霓虹闪烁,对面的繁华驱不走这孤独的背影,你故意将鞋踩得哐哐作响,然而又有谁人能够听得见?泪水还是止不住的往外涌,此刻,有谁能请你喝一杯酒,最烈的酒,将这全部的爱与恨都灌醉……

是谁让这双眼布满血丝?

是谁让这双肩瑟瑟发抖,寒彻长夜?……

很多人认为96这个版本的《李香兰》是最经典的,无法超越,也无人能够超越。

九十年代是整个香港影视娱乐的黄金年代,就歌曲而言,产生了太多的经典,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亦有许多流水线产品。张学友用他无可挑剔的歌喉,丰富的感染力,将一首首原本会很快淹没于时代潮流的口水歌曲唱成了经典的"张氏情歌"。

以至于有人说,张学友的歌好难模仿,当然,歌神不是谁都能模仿的。

说到《李香兰》,不得不说日本著名音乐人玉置浩二,他是被香港明星们翻唱得最多的日本歌手之一,这首歌既是张学友翻唱自玉置浩二。

原唱版本中,玉置浩二以日语演唱,整首歌曲大篇幅的低吟,声线绵邈,情感丰富,以慢板带出的既痴情又忧伤的氛围。仿佛一个男人低沉的嗓音在柔软的心里,在灵魂深处吟唱,直击灵魂。苦苦的哀求,淡淡的幽怨,无不令人心酸落泪,悲伤不已。而这一传统的女性视角放到了男人的身上,更加强化了这种效果。日版实在是不宜在孤独的夜晚来听,太催泪了。

两种版本实在分不清孰高孰低,只是感觉风格不同而已,我个人偏向更喜欢歌神的一点。

不管是玉置浩二的《行かないで》,还是张学友的《李香兰》,其实都是指向了一个真实的人,她的中文名字就叫李香兰。

李香兰,这是一个传奇的名字!

李香兰原名山口淑子,日本人,1920年2月12日出生于中国辽宁省,1932年一家迁居沈阳,在抚顺开往沈阳的火车上,山口淑子结识了一个同龄的俄罗斯犹太裔少女柳芭。柳芭引荐山口淑子拜苏联著名的歌剧演员波多列索夫夫人为师,从此走上了歌唱的道路。

1933年,山口淑子认了其父亲的中国同学李际春为养父,因此得名李香兰。

1934年,李香兰来到北平,以"潘淑华"这个名字在北平翊教女中念书。

1938年,她的艺术天分和特殊出身很快就被日本在中国操纵策划的伪"满洲电影协会"相中并动员她入会,将她大力包装,作为中国歌星推出,在日本奉天广播电台新节目《满洲新歌曲》中演唱了《渔家女》《昭君怨》《孟姜女》等中国歌曲,更以一曲《夜来香》声名大噪。于是"歌星李香兰"就这样被推上前台,并且迅速在歌坛和影坛被大众所熟知。

1942年,山口淑子到上海发展,以李香兰的名字登上舞台,成为与周璇、白虹、龚秋霞、姚莉、白光和吴莺音齐名的上海滩"七大歌后"之一。

彼时的上海自清政府1842年与英国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已经过去了100年。100年的时间,当年的小渔村早已变成了中国最大、最繁华的商埠。帝国主义列强纷纷侵入上海,他们在上海竞相设立租界,划定势力范围,倾销商品,推行文化殖民,蜂拥而至的舶来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新生的本土文化都在这里产生剧烈的冲击和碰撞。

进入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上海作为中国近代影视娱乐和流行音乐的发源地,在十里洋场的上海滩,产生了中国近代第一批影视明星,当时称为上海滩七大歌后,周璇、白虹、龚秋霞、姚莉、白光、李香兰(山口淑子)和吴莺音。这七人是我国第一代流行天后,岁月流金,经典永流传,她们的歌声和青春影像成为了中国流行音乐史上永恒的印记。

1945年,李香兰在上海大光明大戏院举行了个人演唱会"夜来香幻想曲"。同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满洲国解散,李香兰被控以汉奸罪罪名被中华民国政府逮捕。之后,因证明了其为日本人而非中国人的身份,而得以无罪释放,遣返回日本。1946年2月李香兰回到日本。

1946年,李香兰被遣送回日本并改名为山口淑子,回国后跨入日本影坛,后随夫姓取名为大鹰淑子。

1969年,已近50岁的大鹰淑子当起了富士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采访过阿拉法特、曼德拉等风云人物。

1972年田中角荣出任日本首相,在中日民间和官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双方实现邦交正常化。

1974年,频频在电视上出镜的大鹰淑子在首相田中角荣的劝说下竞选当了18年的参议院议员。

1975年,已是国会议员的大鹰淑子因外出访问,路经北京时,受到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的接待。1978年,她再次访问了北京、上海、哈尔滨和长春等地。

1989年,以大鹰淑子亲身经历为原型,中日联合拍摄了电视剧《再见李香兰》。

1992年,大鹰淑子从参议院退休。

2005年,已经85岁高龄的大鹰淑子公开发表一篇长文,劝诫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要参拜供奉有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原因是"那会深深伤害中国人的心"。

2014年9月7日,大鹰淑子逝世,终年94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李香兰女士战后支持和参与中日友好事业,为此作出积极贡献,我们对她的逝世表示哀悼。"

一首歌,一个人,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致敬经典,艺术没有国界,艺术家是有国界的。

勿忘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朋友们点赞评论。谢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秒删。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