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一镜到底「1917一镜到底并不是简单地炫技但它确实也限制了故事」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756更新:2023-04-13 22:13:09

​谈起《1917》,总难免会提到一镜到底。顾名思义,一镜到底就是不需要任何的剪辑,一个镜头从头拍到底。

▲《1917》剧照

但显然《1917》并非是真的“一镜到底”,而是由多组长镜头组合拼接在一起,部分场景也并非实拍,比如士兵跳到河里去的那个镜头。

▲《俄罗斯方舟》剧照

2002年的《俄罗斯方舟》才是真正的一镜到底,影片一共拍了四次,最后一次才算是拍摄成功,也没有太多的穿帮。

《俄罗斯方舟》讲的是电影人跟随外交官在圣彼得堡宫殿的一次艺术之旅。而《1917》讲的是两个士兵在一战中的一次送信之旅。

▲《俄罗斯方舟》剧照

如果说《俄罗斯方舟》是对一个镜头进行时间深度的尝试,是对人类未来的探索,那么《1917》更像是对一个镜头对空间广度的尝试,是对人类战争的思考。

一镜到底并不简单

虽然《1917》不是真的一镜到底,但其制作难度不亚于真的一镜到底。

《1917》的一镜到底使得战场非常真实,跟随着两个士兵的视角,我们慢慢地了解到战争的全貌,也感到战争的恐怖。

▲《1917》剧照

尽管我们始终无法忽略摄像机的存在,但我们却能够在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也许你以为不就是一镜到底嘛,拍摄起来很简单,无非就是紧随着主角即可。但实际上,越是看起来简单的手法,做起来却极其地麻烦和复杂。

▲《1917》拍摄花絮

首先,拍摄需要天时。

一镜到底对天气和光线等条件要求更高更严苛,如果天气是大晴天的话,那么就无法完成拍摄,因为都是户外,会有各种影子啥的,一旦不小心加入各种人影,整个拍摄就要考虑重新来过。

这或许就是骨诺米牌效应,一处出错,处处都是错了。

《1917》的幕后花絮,就说了不少关于影片的拍摄难度。例如拍摄需要阴天,至少不能是大太阳,趁着有云遮挡的时候就赶紧拍摄,当然,下雨天也会是挺麻烦。

其次,拍摄需要地利。

跟《俄罗斯方舟》不一样,拍摄的场景已经有了,而《1917》的布景不只是一两栋建筑,面对的是一个大型战场,场景的搭建和设计都要十分地详尽。布景不仅要遵循史实,还要足够真实,包括一些假肢的分布,摆放等。

▲《1917》拍摄花絮

这是个大工程,更有难度的是,这些场景里还加入了许多设计,如炸药、地雷、飞机、流弹等,以及老鼠、乌鸦等动物,给整个拍摄加入很多的变量。

随便举个例子,比如影片中那只扯了地雷线的老鼠,就让整个地下道土崩瓦解。一个小的失误就可以让整个镜头重来。

最后,拍摄需要人和。

人还是一镜到底最大的变量,专业演员的话还好一些,能够完成指定的动作,最怕的就是群众演员,一个不小心就穿帮了。

本片的演员除了专业演技之外,还要讲状态和运气的,比如影片中有些危险动作如果演员做得不到位就得重来,动作表情稍有不慎也得重来。

▲《1917》经典片段

影片中最经典的一幕莫过于开战时主角向摄影机奔跑过来的长镜头,如果你看得足够仔细就会发现,演员在奔跑过程中不慎跟其他人撞到摔倒了,这本来不是在设计当中的。

然而,演员非常敬业和顺利地完成这个镜头的拍摄。有趣的是,这个镜头不但没有减分,反而是画龙点睛的一笔,更加增添了影片的真实性。

此外,说一镜到底并不简单,是因为除了真实性和沉浸感和技术难度外,还需要兼顾艺术上的美感,且不会让人感觉到晕眩和混乱,这点也是极其难的。

▲《1917》十字架

影片中夜晚时分男主角醒来,独自站在燃烧的建筑物面前那一幕特别地美,我仿佛看到了末世下人性的光辉,看到了耶稣的现身。

这一幕跟《银翼杀手2049》里的一个镜头风格特别地像,了解之后才知道原来是同一个摄影师罗杰·狄金斯。他不仅拍了《银翼杀手2049》,也拍了很多经典电影,像《肖申克的救赎》、《朗读者》、《美丽心灵》等。

所以,他凭借《1917》拿到奥斯卡最佳摄影,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满足于炫技

《1917》一镜到底并不简单,但不满足于炫技,大家也别因为技术而忽略了故事。

实际上,一镜到底的手法还是很贴合影片要讲的故事,一个镜头,一个士兵,一封信,一次冒险之旅,一次奔跑。

在整个送信过程中,影片里也不乏让人对一战有许多的反思。

比如德国飞行员被击落,两个士兵拯救了他,但飞行员却把他们中的一个给刺死了。一切都是那么地突然,那么令人猝不及防,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足以让人看见战争和人性的可怕之处。

▲《1917》法国女人

比如男主角躲到一间屋子里,发现里面躲着一个法国女人,那个法国女人还捡了一个婴儿,婴儿嚎啕大哭,男主角哄他,法国女人说他需要喝牛奶,而碰巧的是,男主角最初在路上就装了一壶牛奶。

这一幕让我直接想到了耶稣,那个法国女人不就是圣母玛利亚吗?男主角像是获得了耶稣的感召,决定继续上路,毕竟他直接决定1600人的生命。

▲《1917》约旦河受洗画面

比如当男主角历经各种惊险终于到达了那片森林,在森林里的那首歌里唱的Jordan便是耶稣受洗处,男主角在河流中漂浮实际上是代替了耶稣受洗,代替了人类。

此外,影片中还有许多细节都是富有隐喻性的,像飘落的樱花,像大火旁的十字架建筑,像男主角在战场横向奔跑与冲锋的士兵所形成的“十字形状”等等,这些细节的设计都是值得你品,细细品。

总而言之,影片不仅以一镜到底的手法展现战争的残酷和恐怖,也通过男主角这一路的苦难带领我们去寻找救赎和希望。

▲《1917》首位呼应

除了讲人性和神性之外,影片其实也是富有诗意的,像结尾男主角又再次独自依靠着一棵树,与片头所对应,一切仿佛又都回到了原点。

故事可能性受限

尽管《1917》主要放在一镜到底的制作,也没有忘记故事的完整叙述和表达,但始终让人觉得所有的一切都是受限于一个框架,像戴着镣铐跳舞的士兵。

换言之,影片让我们直面战争和人性,但这些都是基于一镜到底的框架里,不仅缺乏节奏,也没有更多的突破。

▲《1917》剧照

一镜到底对于部分观众来说,就是一眼望到底的剧情,就是枯燥无味的推演,就是没有太多的层次感。

为了一镜到底,部分剧情的设计也是围绕着它而进行下去的,像飞机被击落恰好就冲向了两个士兵,而两个士兵逃跑的方式也是摄像头的方向,以及影片中一些士兵的到来也是显得特别地突兀,没有任何动静一样,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既定的轨迹中移动,没有意外,因为意外大都是早已设计好。

▲《1917》跳河一幕

就连影片中的男主角也不过是服务这一切的工具。男主角的形象离我们很远,我们看到了他整个跑酷过程,却始终没有能够进入他的内心。

只有当他终于停了下来,靠在树底下,我们似乎才发现原来这也是一个鲜活的人啊。

这或许就是部分观众认为《1917》比较做作的原因吧。

《1917》虽然最后没有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但也拿得最佳摄影和最佳视觉效果以及最佳混音三个奖,这已经足以证明影片在技术上的成功。

▲《1917》剧照

你也许会被《1917》的技术所震撼,但你可能会不太喜欢这样一个故事,甚至你可能都忘记了故事讲了什么。

如果说离奥斯卡最佳影片还差一步的话,那可能还是败在了故事主题上,不太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 往期回顾:

《半个喜剧》:人只有说真话,才能认真活下去

《肥龙过江》:我仿佛看了一部王晶拍的90年代喜剧动作港片

徐峥《囧妈》越来越囧,但让我对“子女劝说父母无效”有新的认识

《寄生虫》:奉俊昊这次终于成功逾越了界线

关注「电影观后感」,一个记录个人观影的地方,可能如实,也许主观,但一定不是影评。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