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炯明为什么背叛孙中山「陈炯明治理广东被称模范小中国一副挽联道破与孙中山的恩怨」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305更新:2023-04-13 22:18:55

文|黄金生

陈炯明坚持联省自治的政治主张因为与孙中山奉行的中央集权、不惜以武力征战谋求统一中国的政治纲领不合,致使两人摩擦不断升级。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部下叶举围攻总统府,炮轰孙中山寓所,制造“六一六兵变”,这一声炮响的背后,是孙、陈二人对“如何统一中国、如何治理中国”观念的巨大分歧的总爆发。事变后,由孙中山的支持者出版的《陈炯明叛国史》中所刻画的那个“革命叛徒、民国罪人”的形象几成为其盖棺论定之议。

1878年陈炯明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1908年以“最优等生”成绩毕业于广东法政学堂,次年回到家乡创办《海丰自治报》,自任主笔,鼓吹“自治”才是拯救中国的唯一良方。同年,他当选广东咨议局议员并加入同盟会,正式开始其政治生涯。辛亥革命时期,他追随孙中山南征北战,在随后的“二次革命”和“讨袁”“护法”斗争中屡建功勋,并出任援闽粤军总司令。

20世纪初,与陈炯明同唱“联省自治”论者,怀有不同的动机。军阀和依附他们的政客,标榜“联省自治”,实借此保存现有实力、地盘,巩固个人权力,再谋扩张势力,以获取更大范围的统治权。有学者认为,陈的实力不足问鼎中原,为帝不成而思王,据“联省自治”割据广东便是他的策略。这种推论当然也有道理,不过就现有史料来看,陈炯明似乎对“联省自治”的理念确实情有独钟。1918年12月,他率领援闽粤军进驻福建漳州后,两次电辞广州军政府给他的福建省省长的任命,坚持“以闽治闽”并称:“以省长而论,则炯主张以民治民,非唯今日宣言,抑亦平生之宗旨。区区之愚,既不敢以福建为割据之资,尤不敢以省长为酬庸之具。”而且,“炯主张以闽治闽,以民治民,盖地方分治之基,国家统一之法,悉原于是。”

陈炯明在闽南地区两年多,“刷新政治”,试行地方自治。美国驻厦门领事凯利顿在1920年8月31日发往华盛顿的一份报告中,高度称赞陈炯明在漳州的政绩,称之为“模范小中国”,并说,“陈氏……施行各种市政改革,他用的手段,近乎革命;但成效极佳,结果人民都感满意。” 短短两年,漳州在陈炯明的治理下焕然一新,一份德国报纸评价陈炯明为“东方一颗明星,正在发出光芒”。

1920年8月,陈炯明奉孙中山之命回师广东,驱逐盘踞广东的桂军,并于10月28日攻克广州。11月,陈炯明就任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1921年4月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后,任命陈炯明为陆军部长和内政部长。陈炯明主政后,在广东大力推行他所推崇的“联省自治”。1920年11月,陈炯明发布《告广东父老兄弟书》,宣称“今日以后,广东省者,广东人民共有之,广东人民共治之,广东人民共享之”。到1921年,全省92个县都推行了民选县长、议员。12月19日,广东省议会通过了具有鲜明自治色彩的《广东省宪法草案》,声明“人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规定对于中央政府的立法和行政,省政府拥有否决权和不承认权。1921年,陈炯明还创立中国第一个建制市广州。1922年5月,陈炯明发表《联省自治运动》一文,系统而完整地提出了“自治”“联省”“联邦”的政治纲领。

在陈炯明的广东新政令治下民众有耳目一新之感。经济方面,陈炯明鼓励兴办实业,并对民资企业大力扶持,广东成为当时全国经济发展最好的地区。教育方面,陈炯明更是具有其他政客所不能比肩的远见卓识:聘请新文化运动领袖陈独秀来广东主持公办教育,同时大力发展私人教育。

早年,陈炯明是跟随和拥护孙中山的,但随着革命的进行,两人渐生嫌隙。当孙中山规定中华革命党党员须向领袖宣誓效忠,绝对服从,还要打手模指印,陈以为有损人格,拒绝执行。1921年4月,200多名议员召开非常国会,在孙中山坚持实行记名投票要求下,表决通过了《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大纲规定大总统的产生和权限,却没有任期。一切政务、军务、内阁任免等均由大总统一人独断,孙中山被选举为非常大总统。此举遭到陈炯明的反对。陈认为,依总统选举法,总统应由两院联席选出,出席议员至少达到全部的2/3即580人,才能举行总统选举,此时广州旧国会议员只有200多人,还不够原众议院人数的一半,而且实行记名投票,陈炯明质疑:“这和之前北方毁法,又有什么本质不同?”陈炯明反对孙中山任职,拒绝参加就职典礼。自此,二人政见分歧开始明朗化。

孙中山和陈炯明的矛盾终于在坚持还是反对北伐的问题上总爆发。孙中山1925年逝世后,陈炯明亲拟了一副挽联致悼:“惟英雄能活人杀人,功罪是非,自有千秋青史在;与故交曾一战再战,公仇私谊,全凭一寸赤心知。” 挽联中表示,导致自己和孙中山一战再战的是“公仇”,而非个人恩怨。1933年8月22日,陈炯明病逝,据称其逝前索笔,口中还连呼“共和”等语。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