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电影点映票房「点映票房超7000万100余位演员参演1921会成暑期爆款吗」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71更新:2023-04-13 22:20:37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影人也用自己的方式为建党百年献礼。

最受瞩目的莫过于电影《1921》。

建党历史,再次呈现,全明星阵容、集结几百位电影人、花费五年匠心打造...

上映前一周就开启了全国点映,累计票房便突破了7000万大关,在口碑上也获得了观众的一致认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1921》有望成暑期第一部爆款电影。

进入21世纪,主旋律电影逐渐褪去了曾经的刻板印象,走入大众,成为“主流”。其中最具转折性的作品莫过于“建字头三部曲”——《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

缔造这三部曲的就是导演、监制黄建新。

黄建新不仅是第五代的领军人物,而且诸多商业大片的操盘手,在电影界耕耘多年,让他练就了一身看家本领,足以平衡艺术、商业、观众期待与政策红线,在其中闪转腾挪达成平衡。

因此,在他主导下的献礼片,总能开风气之先。

《建国大业》172明星参演,开启了献礼片的新模式,故事内容关注解放战争、国共交锋,没有对历史人物作刻板描绘,而是让人物落地,尤其是对蒋氏父子的展现,让人印象深刻。

《建党伟业》以五四运动为主轴,写青春热血和知识分子的理想,重现了那个意气风发的年代,片中的许多细节更经得起人细琢磨,经典片段至今仍在B站上有很高热度,经典咏流传。

《建军大业》虽遭遇差评,但也敢为天下先,开启了“香港导演 主旋律”的模式,也就有了之后的《红海行动》、《中国机长》等作品。

到了《1921》这种锐意进取,敢为天下先的劲头还在,而创作者的野心也更大——要为下一个十年的主旋律创作指出一条新路。

《建党伟业》和《1921》同是“建党”故事,却截然不同,《建党伟业》聚焦的是五四运动,发生在北洋军阀治下北京,而《1921》讲的是“五四”之后,故事的背景是列强林立的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上世纪20年代的上海是远东第一大城市,华洋混杂、帮派林立,各方势力你争我夺,各种思潮在此汇聚,中共一大的先行者也将聚会于上海。

由此,影片展开了叙述,用一副大群像容纳了上百个人物。一线是国内线,讲的是革命先行者的起起伏伏,一线是国际线,讲的是中共建党的国际大背景。

国内线横贯整个中国,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来自湘潭的毛泽东、何叔衡,还有上海的李达、王会悟夫妇等人,也带出了正在广东的陈独秀,和李大钊的慷慨就义。

这些先行者来自五湖四海,电影中碎片化的方式呈现了各自的人生轨迹,又用革命理想把他们聚集起来,最后千头万绪汇聚到上海,汇聚到中共一大的会议上。这样的结构与《复联》系列的“英雄集结”非常类似。

另一线是国际线,分为两个视角,一是由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展开,二人从莫斯科远到巴黎,之后来到上海帮助筹建中国共产党。二是日本特高课对共产党的调查,派大川到上海,顺便寻找日本左翼人士近藤荣藏。

两个视角,带出了20年代暗流涌动的共产主义运动,帝国主义与共产国际此消彼长争夺“地盘”,而殖民地的上海正是短兵相接的所在。

两条线,一内,一外,一明,一暗,从革命理想的星星之火,到国际政治的大格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更牵动着整个世界的变化,《1921》让我们看到了新世界的建立,也让我们见证了旧世界的崩塌,如此格局在此前的主旋律作品中是不多见的。

而在强敌环伺的背景下,《1921》中的年轻人却有种天真的理想主义,可以说《1921》是一部非常“年轻”的作品。1921年的革命先行者就是一波年轻人,中共一大代表平均年龄只有28岁,最年轻的只有19岁。

因此,影片大量启用年轻演员,在片中他们有理想,富有朝气,天真烂漫又有些不切实际,在大上海这个花花世界有些“见花乱欲迷人眼”,周佛海、陈公博更有着奢靡的享乐主义气质。

而在这种布尔乔亚的世界里却孕育着心忧家国的生命力,这些不谙世事的年轻人即将踏上征途,而这征途却又非常崎岖、黑暗。

之后最早参与中共一大的十三代表走上了不同的人生。

当初参与一大的先行者,也许并没有想过未来竟如此残酷,他们将遭遇背叛、流亡、牺牲、酷刑,当下的他们怀揣的只有救国救民的理想,却对身边的危险浑然不知,如此单纯,如此天真。

《1921》是一部全新的主旋律电影,黄建新曾经历史人物放回人世间,现在又把他们还原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用他们的眼睛看这个世界。

国际化视野,年轻化呈现,《1921》交上一张完美的答卷,也指出了未来主旋律作品的一条新路。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