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电影观看主题「电影1921的历史细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0更新:2023-04-13 22:57:11

最新上映的影片《1921》,描述了公元1921年,我党建立与一大召开的详细过程,将这一整年发生的众多历史事件,呈现在137分钟的电影中。

因此,影片截选出席一大的诸位代表,毛润之、何叔衡等人,负责会务工作的李达、王会悟夫妇,用他们作为主视角,串起了一条故事主线。

同时,为了烘托此次开会的重大意义,加上了两条副线:

其一,是波澜壮阔的国际共运,马林和尼克尔斯基这两位共产国际代表,从接受委派,到一路和中外反动势力斗智斗勇,协助了会议的顺利召开,体现了国际共运对中国革命的有力支持。

其二,是风起云涌的国内工人运动,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们,在各个城市深入与发动群众,高喊“劳工万岁”口号,无惧反动当局与资方的镇压,切实改善了工人兄弟的生活条件。

通过两条副线对国际国内的局势背景的铺垫,三条线齐行并进,最后汇总为一,

虽然影片时长终究还是太短,但还是通过各种别具匠心的细节,尽可能触及到登场的众多历史人物,特别是与会代表们的内心思想和行事动机,让影片不至于浅尝即止,流于表面。

完全契合真实历史的重点细节:

陈独秀在北京新世界游艺场,身着西装白帽,散洒传单,宣传革命,被北洋军阀逮捕。

陈独秀出狱后,李大钊用马车送他出京,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此后在各大城市与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了最早一批党组织。

李大钊领导北京八校教工讨薪,被反动军警殴打,一度昏迷。

陈独秀应孙中山邀请,担任广州政府教育委员长,为讨要经费,创办新学,怼上孙中山的得力大将陈炯明。

马林由莫斯科途经欧洲来华,在维也纳被当地警察局拘捕,虽经营救获释,得以前往上海,但因此被各国政府视为“赤色分子”,互相通报,严密监视其行踪。

李达、李汉俊作为上海党组织的负责人,负责本次会议的会务安排。李达的妻子王会悟,安排各地代表们,伪装成北大师生,以暑期考察团的名义,住进了博文女校。会议地点则定在李汉俊兄长的住宅。

马林和尼克尔斯基,一到上海,就被法租界巡捕盯上,追捕他们的,就是黄金荣的属下程子卿。他们虽然一路摆脱追捕,但是两个外国人目标太大,还是导致会议中途,被敌人发现了会场,于是,代表们果断撤离。

精通英法日三国语言的李汉俊,从容不迫,和闯进会场的程子卿交涉。在王会悟建议下,会议改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召开。

王会悟坐在船头望风,看见有巡逻船过来就提醒。代表们在桌上摆放了麻将牌,情况一不对就藏起会议文件,假装是打麻将。

会议结束后,代表们先是背诵起《共产党宣言》,然后又唱起了《国际歌》。此时的《国际歌》,还不是现在的通行译本,这点在影片中也体现了。

1922年的二大,就是在李达王会悟家中召开的,陈独秀出席并主持。王会悟抱着刚出世不久的孩子,在门口放哨。

等等等……

正如《国际歌》所唱,“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革命征程,如大浪淘沙。

十三位一大代表中,有革命斗争中牺牲的五位烈士:邓恩铭、陈潭秋被敌人逮捕杀害;何叔衡宁死不屈,跳崖牺牲。王尽美为党工作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李汉俊脱离了和组织的联系,但坚持革命活动,被敌人逮捕杀害。

李达也曾一度脱离和组织的联系,一直坚持宣传马克思主义,从事革命理论工作,建国后重新入党。

刘仁静和包惠僧,脱党后一度为国民党政府效力,到革命胜利后才迷途知返,留在大陆。

叛变革命的有三人: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陈公博、周佛海更叛国投敌,成了汪伪政权的首脑,遗臭万年的大汉奸。

毛润之、董必武两人一直坚定不移地参与革命,并最终领导革命走向了胜利。

《1921》影片中,对陈公博、周佛海两人的刻画,同样别具匠心:

陈公博作为广东代表,带着妻子来开会,不和大家同住一起,而住在了豪华酒店的包房。周佛海和女友约会,一起贪吃冰淇淋,闹了肚子,便在会议途中,说不开就不开了。

而陈公博更是胆怯如鼠,因为会场被巡捕房发现,又听到酒店隔房枪响,便声称自己妻子受了惊吓,连夜带着她回广东,连南湖的后续会议也不开了。

单看这两人与其妻子/女友的妆扮,便是一副民国上流社会的阔气少爷与小姐模样,比起开会,更热衷于吃喝玩乐,约会购物,完全不具备任何革命者的素质。

显而易见,他们当时仅仅将参加共产主义活动,当做了一件“赶时髦”的稀罕趣事,其他代表热情讨论议程时,他们也是明显地心不在焉,仿佛在过家家酒。而一旦稍有危险,便立马打了退堂鼓。

至于两个日后的大汉奸,在街头相遇的第一次握手,影片这里特意打了个特写,这设计绝了,讽刺得意味深长。

片中的张国焘,违背此前共同约定,私下约见共产国际代表,引得李达大怒,两人激烈争执的情节,也呈现其人急于揽权,巧言令色的一面。

影片花了相当篇幅,描述日本特高课某特务,受命追踪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因此跟踪到李达夫妇,监视会议准备流程,最后被一位日共党员除掉的支线,令很多观众都大惑不解,为何在这个情节花这么多篇幅,甚至成为一条时间线完整的支线。

其实原因很简单,在影片在长达4年的筹备期,主创人员还花了大量时间,去全世界各地深入挖掘建党前后的珍贵史料。就是在日本警视厅的档案资料里,找到了日本特高课曾计划破坏一大会议;上海法租界工部局接到警戒,要监控来上海的共产国际代表等鲜为人知的记载。

因此,便首次将这些新发掘史料,呈现在影视剧中。

要知道,拍摄这部《1921》,绝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而是复原活生生的历史,除了影片本身职能外,还要全景呈现建党前后的相关历史背景。

短短2个多小时的时长里,影片还有那么多以微见大,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

两位共产国际代表,面临追捕时,利用公交车躲避,溜车钻小巷子,打时间差得以逃脱。

黄金荣这个上海滩黑帮大亨,法租界总华探长,主动想握法国上司的手,被其不屑一顾。走狗就是走狗,连敌人也看不起!

陈独秀偏激、冲动,喜怒形于色,酷爱说教、大家长做派的性格特质,全在其举手投足之中。

李达教妻子,用不停跑步,来练习撒谎,成功向博文女校的校长借来房舍,给代表们提供住宿。

毛润之与何叔衡乘坐上海公交车,何叔衡看着豪华街面,到处西装革履,低头抚摸自己的布鞋。

蒋介石从另一边下车,去了股票交易所,把孙中山交给的革命经费用来炒股,昭示其投机革命、未来注定背叛的本性。

刘仁静带着邓恩铭和王尽美,去逛上海滩夜市,去大世界看哈哈镜,三个少年玩得尽兴,最后翻墙才回到校舍。毕竟,他们只是一群未满20岁,带着朝气与稚气的年轻人。

毛润之则带着这群少年,主动给阿姨洗衣服,身体力行地参与劳动,自食其力。

李达在版刻文件时,坚持一定要把“群众”的译法改为“人民”。

王会悟对会议组织的巨大贡献:满街奔走预定旅馆,旅馆被警戒了,就找学校,想出伪装旅行团的名义,开会时切瓜送水,顺便警戒,南湖租船并在船头望风。这种忙前忙后的事务性工作很繁琐,但意义同样重大,作用同样重要。

尤其浓墨重彩的几个情节:

法国国庆日,旅欧共产小组的成员们,在法国本土对其支援北洋政府而坚决抗议。在上海法租界,法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庆祝他们的国庆,将中国人赶出公园。

慷慨激昂的《马赛曲》,原本是法国大革命时激励了无数人的战歌,此刻却变成了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的颂歌!

目睹这一切,愤激下的毛润之,一路奔跑在繁华的上海长街,回想起幼时自己也是这样一路奔跑在韶山乡间,反抗封建父权与家长制,坚定了打倒帝国主义,实现民族独立与共产主义的信念。

李达流着泪,说起从前参加抵制日货运动,点火焚烧日货时,却发现连火柴也是日本产的,泱泱大国竟什么工业品也不能自己造,

到最后完成了会议的组织工作,登上屋顶,面向阳光,心情一片喜悦安宁。

年龄最长的何叔衡,与会前,对军阀焚书痛心疾首;

在校舍天井窗边,对着一群少年人,讲述自己为何从一个前清秀才而毅然参加革命:要让读书人都抬起头来,此刻极富层次的眼神变化,自然而然的眼泪涌出,背身擦泪。

最后牺牲时,在敌人追捕下,一路奔逃到悬崖边,转过身来,张开双臂,含笑落崖。

邓恩铭牺牲时,被拷打得遍体鳞伤,还遭遇了老虎凳酷刑。

李大钊走上绞刑架,步履庄重,从容不迫……

影片结尾,是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三湾改编,古田会议,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三大战役,渡江战役……能辨析出多部八一厂出品的红色影片的经典镜头。

到最后,在大银幕上公映的【胶片修复彩色版】的开国大典真实纪录,主席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更直接将这部电影的情绪推向了最高潮,感受到了跨越历史时空的巨大震撼!

正如主席悼念诸位先烈的不朽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正是有这些慷慨捐躯,勇赴国难,视死如归的先烈们,才有今天的国家富强,国泰民安。他们每个人都值得被永远铭记。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