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克cg「派克晚年出书自爆出轨艳星移情褒曼自揭老底儿为哪般」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749更新:2023-04-14 00:06:56

作者| 林小野

罗马假日 Roman Holiday (1953)

上次小编写《罗马假日》幕后花絮时提到,整个电影拍摄期间(1952年6月23日-10月11日),派克一直心神不宁。他终日想着如何体面地与妻子离婚,因为女方的吵闹不休。

剧中记者乔心怀鬼胎、惴惴不安的样子简直不用演,那一脸焦虑就是当时派克内心的真实写照。

那么大家可能会有疑问——派克的老婆为啥逮住老公死咬不放?大老远从美国飞到罗马与丈夫缠斗?有派克这样英俊多金的如意郎君,她还有什么不如意的?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事实上夫妻俩已经吵了一整年,闹得鸡飞狗跳、满城风雨,这一切都是因为派克的一桩出轨丑闻。

一、派克夫妻俩吵了一整年,因为一名艳星

派克的第一任妻子——格蕾塔·库科宁Greta Kukkonen(1911年1月25日- 2008年1月19日)

1942年10月4日(细想已是80年前)派克闪婚,娶了仅仅认识五个月的芬兰化妆师格蕾塔·库科宁。

这一年派克26岁,女方31岁。

据熟悉这对夫妻的朋友们说,格蕾塔本人十分漂亮,皮肤白皙,一双湛蓝色的眼睛晶莹剔透,而且性格开朗大方,温柔体贴,善解人意。

派克五岁时父母离异,一直由奶奶抚养长大,骨子里似乎带有某种恋母情结,对这种年长成熟的女性十分依恋。

幼年时代的格利高里·派克 Gregory Peck(1916年4月5日-2003年6月12日)

在朋友们看来,这一对相当般配。

热恋中的男女总是充满激情与冲动,因为格蕾塔恪守教义、拒绝婚前性行为,派克一气之下带着她跑去登记,正式结为夫妻。

格雷塔的旺夫运不错,自打二人成婚后,派克的电影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当时好莱坞一线明星比如詹姆斯·史都华、克拉克·盖博都已奔赴欧洲战场,但派克由于少年时代跳现代舞背部负伤,而被征兵部门拒之门外留在本土,从而冉冉升起,在好莱坞大放异采,迅速跻身一线明星!

大明星派克的片酬也是一流的,大致每部电影进账25W美元。而美国四十年代工薪阶层的平均年薪仅为956美元。

格蕾塔有个明星丈夫,又跟老公陆续生了三个宝贝儿子,过上了穿金戴银、豪宅宝马、人见人羡的上流社会生活。与同时代移民美国的芬兰姐妹们相比,她把自己活成了童话故事。

直到1951年夏天,杂志上出现的一桩八卦新闻,顷刻间打碎了她童话般的生活。

这一年派克刚刚拍完西部片《孤城英烈传》(Only the Valiant),据派克自己评价,他并不喜欢这部电影——“不论是演技还是演艺生涯这都是一种倒退!”

但电影公司倒退不起,他们要营销、要搞宣发,于是找来该片的女主演芭芭拉·佩顿接受媒体采访。这是当时好莱坞的顶流女星,一张嘴顶十万水军。

芭芭拉果然不负高层厚望,她起劲地向记者们吹嘘——在电影拍摄期间,派克曾向她一求欢好,面对高大英俊的派克她无力抵挡,只能双向奔赴,于是二人在化妆间里发生了第三类接触。

那么,这个芭芭拉·佩顿到底是个怎样的女人呢?她说的话到底可不可信呢?

关于此人简历,先给大家拓展阅读一下。

首先,几乎没有一个男影星愿意与她合作,甚至刻薄的同行引用一句欧洲谚语评价她——“跟狗一起躺下,带着一身跳蚤醒来。”

这个女人当时在好莱坞的形象,简直是烂到天际。一个金发碧眼的漂亮宝贝、可以分走梦露半壁江山前途无量的女星,生生将自己活成了好莱坞的反面典型。

每个刚刚踏入影坛的女演员,都会被自己的经纪公司告诫——“你可千万别学那个芭芭拉·佩顿!”

芭芭拉·佩顿 Barbara Payton(1927年11月16日-1967年5月8日)

芭芭拉·佩顿晚景十分凄凉,她经济拮据、三餐不继、无家可归,像条流浪狗一样,终日在日落大道上游荡,睡在街边的长椅上,没有一位朋友或同事向她施以援手。她曾被流浪汉打掉四颗门牙,由于无钱买醉她在街边拉客,却因年老色衰无人光顾。最后她只得在街边卖艺为生,变魔术,一次10美元。要知道,她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全盛时期的收入是周薪10000美元!

若说老境颓唐也不尽然,毕竟她只活了四十岁,英年早逝。

那么,芭芭拉是如何将自己活活玩死、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毁灭的呢?

芭芭拉·佩顿1927年11月16日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她的父母都是在逼仄车间里挥泪如雨的蓝领阶层,除了遗传给女儿绝世美貌,余下乏善可陈,更没一丝好家风。

缺乏为人处世经验的芭芭拉居然天真地以为,与各路电影公司老板、高层“零距离接触”,可以提升自己的演艺事业;要想一夜成名,最好是与已婚男影星、男老板频传绯闻,才能轰动半北球、爬上报刊头条。

SO,在同行眼里,这个成功的女人背后躺着无数成功的男人。

当时曾有两位男影星为了抢夺芭芭拉大打出手,差点闹出人命。芭芭拉却不以为然,沾沾自喜,最后还嫁给了获胜的男方。不出三个月,她又觉着差点被打死的那一方好可怜啊,于是断然离婚,转身又嫁给了躺在病床上伤筋动骨一百天的倒霉蛋儿。

她的作风就是这么随便,为人就是这么自我,终于在藏污纳垢的好莱坞活成了鄙视链的最下端。

SO,当芭芭拉·佩顿向媒体大爆特爆“她与派克的恋情”时,好莱坞同行们都选择装聋作哑,熟视无睹——“呵呵,你看那个芭芭拉·佩顿又开始碰瓷了,这次居然碰到派克头上了耶。”

但是,对于派克的妻子而言,这条新闻无异一颗重磅炸弹!是年已是41岁的格蕾塔,面对这个小自己十六岁的当红艳星,内心的自卑和焦虑是不言而喻的。

派克当时既没承认,也没否认,格蕾塔只能自己孤身上阵,自己解套,面对丈夫的花边新闻,她只回应了一句:“呵呵,我似乎忘了,电影明星是不应该有妻子的。”

格蕾塔内心可没有表面上那么洒脱,从那以后她开始粘着老公,去各种剧组探班,哪怕已有婚约在身与派克合演《罗马假日》的少女赫本,都成了格蕾塔的监视目标。

虽然活得很累,但格蕾塔却甘之如饴,乐此不疲。甚至派克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格蕾塔也要盯梢,在一旁作陪,尤其是女记者在场时。

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许多年后,派克娶了这位法国女记者。

派克的第二任妻子-薇罗克妮·派克Veronique Peck( 1932 年2月5日-2012年8月17日)

1955年12月30,在经过漫长的诉讼官司和精神折磨后,派克给了格蕾塔一大笔赡养费,终于离婚成功恢复单身,第二天也就是1955年12月31日,派克转身娶了小自己十六岁的法国女记者薇罗克妮。

此后漫漫人生,二人伉俪情深,生了一儿一女,白头偕老,直到2003年6月12日派克去世。

这期间关于他与芭芭拉的风流往事,无人想起,更无人提及。

非常诡异的是,九十年代中期,派克在自己的自传中大大方方承认——当年与芭芭拉·佩顿在片场偷情,确有其事。

派克这一番神勇操作彻底让人看不懂了,如果老爷子三缄其口,他完全可以将白璧无瑕的好名声带进棺材、带上天堂,干嘛下此狠手,将自己打进无间道?

在影迷们记忆里,这已经是派克第二次自毁形象!早在1987年,也就是英格丽·褒曼刚刚去世五年之后,派克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承认了他与褒曼的绯闻。

在熟悉褒曼的同行朋友、家人眼里,这是不可能的!甚至是滑稽可笑的!褒曼虽然浪漫多情,为人感性,甚至婚内出轨,但她从没爱过派克。

虽说1945年二人合作过《爱德华大夫》,但褒曼当时的情人另有其人,也并非众所周知、日后的导演罗伯特·罗西里尼。

二、英格丽·褒曼的婚外恋,情人是谁你们压根猜不到

英格丽·褒曼 Ingrid Bergman( 1915年8月29日-1982年8月29日)

褒曼在刚到好莱坞时风评极好,人们不吝赞美之词,热烈追捧,认为她就是圣女贞德的化身。

《乱世佳人》、《蝴蝶梦》的制片人著名的大卫·塞尔兹尼克评价她说:“好莱坞仅有七位明星,只要提他们的名字就能拿到银行贷款,而褒曼是其中一位。不过,任何金钱都收买不了她那高贵的灵魂。”

指褒曼视金钱如粪土,不会因为巨额片酬乱接项目降低自己的演艺水准。

我们再来听听另一位孜孜不倦乐于对好莱坞女星品头论足的家伙是怎么说的,这人是《巴黎圣母院》卡西摩多的扮演者安东尼·奎恩。

安东尼·奎恩 Anthony Quinn(1915年4月21日-2001年6月3日)

这哥们儿很有意思,由于父亲是第一拨移民好莱坞的墨西哥籍摄影师,自幼家境富有,本人又生得浓眉大眼,英俊多情,所以在好莱坞一直是浪荡公子哥般的存在,光是老婆就娶了五届。依小编看来安东尼·奎恩的秉性更适合扮演《巴黎圣母院》中的“太阳神”。

这哥们儿跟当今的“撕葱哥”有得一比,一贯的大嘴巴,口无遮拦,最爱的勾当是公开评论好莱坞一众莺莺燕燕,比如他曾十分不屑地说道:“好莱坞美女太多了,不计其数,玛丽莲·梦露那都不算什么!”and so on诸如此类。

但是到了褒曼这里,安东尼·奎恩稍稍正经了一点,他对记者说道:“只要是在褒曼一公里之内的男人,没有不爱上她的。”

有意思的是,当时有个男影星的行为,马上就验证了这一点。

电影《美人计》Notorious(上映于1946年9月6日)

刚刚与英格丽·褒曼合作完《美人计》的加里·格兰特,就郑重地送给了褒曼一件礼物,这大概是希区柯克电影里最为有名的一件道具——《美人计》里这把刻着“UNICA”的钥匙。

心粗的朋友们大概没留意这个细节,“UNICA”是葡萄牙语,含意是“唯一”、“至爱”!加里·格兰特在片场偷偷顺走道具不说,还郑重其事地将这把钥匙赠给褒曼,是何用意不言自明。

不过褒曼也是挺对得起加里·格兰特的,她转身就将这把钥匙送给了导演希区柯克!而且还是在一个盛大的晚会现场,当众赠给导演,希区柯克当时惊喜不已。

希区柯克在他晚年时期也曾自爆,就在1944年拍摄《爱德华大夫》期间,某次他和太太举办家庭酒会,褒曼趁着醉意钻进了希区柯克的卧室,媚眼如丝,朱唇微启,主动向他示爱。

对此,希区柯克不无遗憾地表示,自己并没有这个色胆,毕竟当时太太就在楼下应酬。但过后太太对褒曼的意见很大,认为这个看上去温婉贤淑的北欧女人真的是假正经啊。

但了解褒曼的希区柯克不这么认为,悬疑片大导演毕竟是半个心理学家,他认为褒曼的荒腔走板都是因为她内心的极度焦虑、炼狱一般的煎熬,毕竟她当时的婚外恋情人远在欧洲战场,生死未卜。

这个男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

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1913年10月22日-1954年5月25日)

“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这句话听着耳熟吧?对喽,就是出自此君之口。

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战地记者,卡帕生性勇敢坚强,每每以身犯险,哪里的战场最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1938年,卡帕曾经到访中国,拍摄了著名的“血战台儿庄”!

国人非常熟悉的这张《抗日战争中的汉口士兵》,就出自罗伯特·卡帕之手——

1944年6月6日,正当褒曼与派克在《爱德华大夫》中卿卿我我之际,罗伯特·卡帕正操着他的莱卡相机,奋战在诺曼底奥马哈沙滩。

在这条八公里长的海滩上,盟军伤亡人数高达4700人,几乎每走一步就会踩到一具尸体。而罗伯特·卡帕居然得以幸存,并且拍到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用血肉之躯换取莱卡相机中的一格格底片。

这是卡帕职业生涯中最辉煌的一刻!

半个多世纪后,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在拍摄《拯救大兵瑞恩》时,还原奥巴哈海滩一役,参照的图片资料基本来源于罗伯特·卡帕的摄影、摄像作品!

正在拍摄《爱德华大夫》的褒曼时时为情郎担惊受怕,尽管她不好的预感直到十年后的1954年才被应验。

说到这里再给大家聊个冷知识,希区柯克的作品《后窗》,创作灵感正是来源于褒曼与卡帕的爱情故事——

只可惜卡帕无缘得见这个爱情故事,1954年8月1日《后窗》上映时,卡帕早在那三个月前的5月25日于越南触雷身亡,年仅41岁!

自幼失怙的褒曼,在情感生活中择选男人的标准,带有一种很鲜明的“慕强心理”,她喜欢那种强势霸道、性格坚韧,具有大无畏勇气、古典英雄主义精神的男人!

英格丽·褒曼与罗伯特·卡帕的合影

所以说,不论派克,还是加里·格兰特,这种风度翩翩、润温如玉的谦谦君子,根本不入褒曼的法眼。她的瑞典医生老公彼得就是这种暖男类型,早已审美疲劳。

那么,拍摄《爱德华大夫》期间,派克与褒曼的绯闻从何而来,又是制片人的算计么?

不,这次不是,这次是一个多嘴的化妆师,为了显示自己正在跟一群好莱坞顶流混在一起,向媒体主动爆的料。

据这位化妆师所说,某天在片场大家齐齐就位,所有的工种都已到场,唯独不见男女主角。希区柯克刚要发火,只见派克和褒曼匆匆走入,慌慌张张,二人的发型和衣服都十分凌乱,于是在场工作人员互递眼色,默不作声,一时间场面尴尬。

褒曼对于跟派克的绯闻不屑一顾,当时有位自以为是的记者摸上门来,在采访过程中不停对褒曼进行“诱供”,问她:“在与您合作的男影星中,您最喜爱哪位?”

褒曼当然知道这位记者的潜台词是什么,真是来者不善,但她见招拆招,漫不经心答道:“所有跟我合作过的男影星中,我最喜欢加里·库珀,因为跟他在一起演戏可以不用穿平底鞋。”

褒曼身高1.78米、加里·库珀1.91米,而同样身材高大、1.89米的派克被褒曼一笔带过。此后人生,她也没在公开场合主动提及过派克。

1943年拍摄《战地钟声》时褒曼与加里·库珀在片场

看到这里大家会明白,流传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所谓“派克褒曼恋情”纯属子虚乌有,时间、地点、人物都对不上号,甚至可以说这一切都错乱的,派克对褒曼的爱慕顶多是单相思,为何被派克自己当成丑闻翻了旧帐?

当《时代周刊》登出这篇派克访谈时,就有明眼人断言,这一切都是派克的刻意安排,老爷子是别有用心。

三、派克自爆丑闻,一个自恋型人格的自毁

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欧美许多心理学专家在讲授“自恋型人格”的时候,总爱拿两个人做例子,一个是好莱坞军衔最高参加过二战的准将詹姆斯·史都华;另一个则是“好莱坞最后一位绅士”格里高利·派克。

论及“自恋型人格”,专家们的口径是——他们恪守道德规范并非出于高尚的情操和纯洁的心地,而是绝对不允许自己的形象受损。

当然,不论哪种人格,只要没严重到人格障碍,就等于人畜无害,专家无权深度受理。

当派克操起锤子,仿佛砸金蛋一样敲碎自己苦心经营的公众形象,其实是另一种“苦心经营”!专家对此评论说——“派克极有可能是为了拯救自己的小儿子!”

这个小儿子是指派克与现任薇罗妮克1956年所生的托尼·派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同为演员的托尼·派克每每出现在各大报刊,并非老子英雄儿好汉,托尼演了什么电影得了什么奥斯卡,而是铺天盖地大篇幅的负面丑闻,往往与以下关键词关联在一起——酗酒、醉驾、车祸、家暴等等等等。

某次,托尼失魂落魄地对记者哭诉道:“我一生下来什么都有了,比弗利山顶的花园别墅,我受到了美国顶尖学府的教育,小学时我跟摩纳哥王妃格蕾丝·凯利的女儿同班,成年后,我也成为了一名演员,又娶了一位世界名模做妻子,在世人眼里,我的人生完美无缺。可我时常问自己,这是为什么?我何德何能,可以一生下来就拥有这一切?我经常百思不得其解,觉着自己不配拥有眼前的一切。”

末了,托尼又补了一句令老爸着急上火的话:“如果不是怕父亲伤心,我或许早就跟大哥一起去了。”

托尼嘴里的这位大哥,是指早于1975年自杀身亡的派克与格蕾塔所生的长子乔纳森·派克!

这个名字是老派克心头肉上的一颗刺,挑出来,会见血。小儿子托尼的这番话令耄耋之龄的派克忧心如焚,寝食难安,漫漫长夜两眼盯着天花板,前尘往事涌上心头。

长子乔纳森·派克出生于1944年7月20日,在次子斯蒂芬·派克出生之前,派克待这个孩子如珍似宝,对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1955年底,当他与前妻格蕾塔离异时,乔纳森也不过11岁年纪,尚无法接受父母分道扬镳各奔东西。从那以后,乔纳森变得孤僻内向,而忙于事业和组建新家庭的派克与前妻所生的三个儿子日渐疏离。

派克与长子乔纳森

乔纳森成年之后,先是打算子承父业,进入演艺圈成为一名演员,但他的演艺事业没有任何起色,三十岁那年,他选择进入一家电视台做摄影记者。

据这家电视台老板回忆,世上再没这么讨人喜欢的男孩儿了,他没有任何不良嗜好,教养良好,一心扑在工作上。而乔纳森的同事则对他另有评议,在同事们眼里,乔纳森细心敏感,自我意识很强,有着极其脆弱的自尊。

1975年6月26日上午10点左右,电视台老板接到了乔纳森一个电话,电话那一边说,自己由于找不到采访素材感觉很苦恼。那种语气透着自责和沮丧。

当时老板安慰他说,没关系,我有现成的素材发给你,你深挖一下就好。电话那边的乔纳森似乎如释重负,连说好的。老板以为这个男孩儿放下电话之后就回家搜集材料去了,未曾想,傍晚时分,老板接到了乔纳森的死讯。

乔纳森将自己反锁在公寓里,翻出不知哪里找来的一只左轮手枪,照着自己的太阳穴开了一枪!当场身亡,年仅三十一岁!

派克闻听儿子的死讯犹如晴天霹雳,随即整个人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三天之后,他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讣告——“……乔纳森因过度工作、失败的爱情和他的疾病——动脉硬化而感到沮丧……”

年轻人由于失恋做傻事并不是极端的例子,但派克一直执拗地认为,自己对儿子的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乔纳森最难过的时候,我居然不在他身边。”

为了摆脱丧子之痛,1976年,息影多年的派克重出江湖,接拍了一部有关父子关系的电影《凶兆》,这是一部不入流的恐怖片、爆米花电影,看不出任何得奖和票房大卖的征兆。

说起来可怜,派克只是想借这部电影重温父子之情,尽管这是个穷组,制片人只肯给他开出25W 票房毛额10%的报酬。

电影《凶兆》The Omen(1976年)

当时观众不知是出于同情还是怀旧,纷纷走进电影院一睹久未露面的派克,同时被派克深情演绎的父爱深深打动,这部投资280W的小成本恐怖片最后居然票房高达6000W!这大概是除了《爱情故事》上世纪七十年代投入产出比最高的电影了,也是派克平生最为赚钱的一部电影。

然而此时金钱对于派克来说已经毫无意义,此后派克不停地接戏,直到两年后六十二岁高龄仍要接拍动作片《海狼》。他不能让自己停下来,哪怕小憩片刻坐下来喝一杯咖啡,死去的儿子乔纳森那张年轻的脸庞就会浮现眼前……

不知不觉中二十年过去,到了九十年代中期,他的小儿子托尼·派克又出状况,这令派克重陷恐惧与绝望。因为自己与前妻离异,长子乔纳森有童年阴影尚可解释。可是,小儿子托尼可是从小父母双全,一直活在蜜罐里,为何也如此悲观厌世、寻死觅活呢?

托尼已经放弃了自己的婚姻,接下来,他还会放弃什么呢?

派克与小儿子托尼及小女儿塞西利亚

最后派克还是在这篇托克向记者哭诉的报道中找到了答案,文章末尾托尼这样说道——“父亲在我眼中太完美了,在我眼中,他就是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芬奇,而芬奇就是他,父亲是我一辈子难以启及的高度……”

半年后,派克出版了一本自传,名字就叫《格里高利·派克》。像本文开端提到的那样,派克在书里“公正客观”地回忆了自己的一生,这许多年下来自己走过的路、遇到的人、历经的事,尤其震裂眼球的是“派克与芭芭拉·佩顿有染”这种自降身价的“风流往事”。

派克想告诉自己的一众儿女,自己并非完人,自己也有道德上的瑕疵,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你们的父亲,并不是你们想像的那样是个神,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着七情六欲的凡人,他也有卑劣的一面。对于爸爸,你们尽管爱,但并不需要仰视和崇拜。

SO,派克是用自毁,修补儿女们的自信。所谓的父爱如山,无非就是这个样子吧。

正如派克在自传结尾的最后一句话:“我最想被世人铭记的形象是一个好丈夫和好父亲。”

(全文完)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