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库还是藩篱从简爱出发分析文学作品影视化改编得与失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62更新:2023-04-14 00:26:26

改编或原创,什么才是电影的正确打开方式?

夏洛蒂与狄更断、萨克雷三位并列,马克思称其为英国光辉一派的小说家,认为他们“向世界揭示了政治和社会的真理,比起政治家、政论家和道德家合起来所作的还多”。

她的代表作《简爱》,是一部以自身经历为素材,具有自传体性质的长篇小说。它发布至今,差不多有170多年了。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小说多次重版,被译成多国文字。此外,它被改编成了电影,多达18次,可以说是文学史上触电最多的作品。基本每隔10年,都会被人搬上荧幕。基于《简爱》小说改编的舞台剧、歌剧、话剧等,也有洋洋洒洒几十部之多。

文学史上触电最多的作品《简爱》

为何大家对这部小说的电影改编如此频繁?文学与电影究竟是一个什么关系?本文试图以《简爱》为出发点,从小说到电影,分析文学作品影视化改编背后的得与失。

一、来自缪斯女神的文学金钥匙,打开了光与影的宝库世界

电影在诞生初期,严格遵循着纪实的准则。世界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表现了当时法国里昂卢米埃尔工厂放工时的情景。沿着这部电影开创的传统,以卢米埃尔为代表的电影创作者们,忠实贯彻着准确记录生活,不得主观创作的理念。直到梅里爱的《灰姑娘》上映,受到观众的好评后,电影才开始与文学联姻,并相得彰益,大放异彩。

《简爱》作为文学史上的经典小说,对其进行影视化改编也就很理所当然了。文学是人学,这是文学理论中颠扑不破的真理。同样,电影也是关于人性的艺术。二者共同的审美基础,即对人性的审视,让它们拥有相同的主题。

众多同名电影中,大家公认最符合原著小说的,当属1944版。它对小说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做了很好的影像呈现。

1943版《简爱》电影海报

一是成长主线。扛过了命运的电闪雷鸣,才能享受人生的鸟语花香。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成长是很重要的内容。电影运用丰富的视听语言,对此作了很好的阐述。既有简从幼稚孩童到大方姑娘的容颜变化,也有郁郁寡欢的弃儿到成熟独立的女性心路历程。

电影中,从光线暗淡的姨妈家开始,简就不是命运的宠儿。她失去了父母,也没有美丽的容颜。她只是一个无人关注的灰姑娘,也从未拥有那双美丽的水晶鞋与南瓜马车。不过简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提升自己。小时候,简的朋友患病死后,她伤心不已。镜头下的她,在朋友坟前,痛声大哭。她恨孤儿院,恨那里非人的制度与冷酷的人。但最终,她还是听从医生的劝解,回到了孤儿院。其实,从来都没有急转直下的灰姑娘逆袭童话,有的只是忍辱负重的默默付出与改变。

在离开姨妈家的时候,是一个乌云密布的晚上。预示她在孤儿院的生活将会非常压抑。而她离开孤儿院的时候,却是光线充足的白天。这表明了她独立向往的社会生活,将会翻开崭新的一页。

导演甚至特意打了一个高光在简脸上

离别时的黑暗

二是女性意识。小说出版的19世纪40年代末,英国刚刚结束工业革命。处在维多利亚时代,整个经济领域正经历一场日新月异的变革。但思想领域,仍充满了各种保守。英国还是个传统的男权国家,女性没有社会地位,无法实现经济独立。很多女性一生的理想,就是凭借自己的美貌和学识,嫁入豪门。这是当时女性最好的选择。

随着社会分工扩大,女性开始走出家庭,走入社会。很多女性的自主意识开始觉醒,比如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她通过写作,获得了经济上的独立与思想上的解放。为了勇敢地发出属于女性的时代呐喊,她把自己的想法诉之于笔端,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温柔,创作了这部经典之作《简爱》。

在电影拍摄的今天,即使在男女平等口号已深入人心,甚至女权主义也有不少拥趸。简的女性形象仍有很大的时代意义。电影与小说一样,也给予了很好的呈现。

简爱说:我越是孤独,越是没有朋友,越是没有支持,我就得越尊重我自己。

精神上的独立,赋予了简在自我判断上的果敢与坚定。毕业前夕,她拒绝了院长名为帮忙,实则剥削的留校施舍。通过一组特写镜头,将院长的盛气凌人,表现的非常到位。从院长惊奇的眼神可以看出,这是很多孤儿院长大孩子的最好归宿。但简凭借自信,勇敢地迈出了独立的人生之路。

简的从容镇定

三是爱情主题。骄傲的简从来都不是别人的附属物,在自己深爱的罗彻斯特相处中,仍然如此。她不卑不亢,既不曲意奉承,也不放低身段。与那些围绕在罗彻斯特身边的各类女子相比,简是如此的清新与脱俗。她自信满满,从未想过成为一只栖上枝头的金丝雀,靠嫁给男人而飞黄腾达。

成为家庭教师后,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勇敢与独立。骄傲的简其实慢慢爱上了男主人,在被自己所爱的人无情嘲弄后。她讲出那段大放异彩的一席话:

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么?

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

如果上帝赐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使你难于离开我,就像现在我难于离开你。

上帝没有这么做,而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没有美丽的容颜,那就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弹琴、学语言、尝试写作等,让自己的气质变得与众不同。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难怪挑剔的罗彻斯特,会深深地爱上这个平凡的简。

二、电影与文学间的天然藩篱,造成了浮光掠影表述下的主题干瘪与内容骨感

在那个时代,观众还没有从小说体验审美模式中完全抽身。所以,导演尽可能消除二者之间的差异。通过各种手段,消除电影这一新的艺术带给大家的陌生感。

在电影开头,导演别具匠心将字幕写在一本打开的书本上,让观众通过熟悉的阅读仪式感,进入这个光与影的精彩世界。

此外,导演还主动选择了黑白片。电影拍摄40年代,而30年代就上映的《浮华世界》,已经是彩色片了。导演选择黑白片,更多是艺术上的追求,而不是技术上的局限。通过简单的黑白画面,更好渲染早已逝去的维多利亚时代复古特质。

但导演的各种煞费苦心,还是不能掩盖一个事实。即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与文学天然存在差异。

在1944版《简爱》电影中,主要体现在情节的完整度和主题纵深度。

一方面是略显骨感的情节。导演很努力,尽力尊重了原著小说的主体情节。但电影90分钟的时间内,不可能把原著的情节事无巨细的呈现出来。这不是导演功力问题,而是影视艺术的先天不足。即使在2006年BBC推出的4集迷你剧,也无法在内容上面面俱到。

BBC4集迷你剧《简爱》

所以对情节有所舍弃也是必然的。从该片看,至少有2大部分情节被省略了。

一是叔叔的遗产。原著中简继承了来自叔叔的遗产,并乐于好施地分给了自己的亲人。后来结尾中,还对这几位亲人的结局做了交代,他们都过着幸福的生活。

二是与圣约翰的感情纠葛。原著小说中关于这一情节的表述,共计有8章,130多页。

另外,很多情节只是草草搭骨架,没有很好展开。如简离开罗彻斯特后的生活,小说中花费大量篇幅,描写简在社会上的处处碰壁。而电影中只给了不到8分钟的时长,仅是浮光掠影般地地匆匆而过。

另一方面是干瘪单薄的主题。原著中,对于成长、爱情、女性这三大主题,作者勃朗特的描写详略得当,表现的很到位。而到了电影中,限于影片的篇幅,导演作了自己的掂量与取舍。

简从被关进舅妈家的小黑屋,再到离开舅妈的盖茨海德庄园,进入孤儿院,后到离开并前往桑菲尔德庄园。这是简的成长中的一段关键历程,但影片只给了不到20分钟时长。这使电影与小说相比,严重失色不少。

与表哥圣约翰的无疾而终感情戏缺失,也影响了主题的纵深度。这段感情纠葛,对于简的形象塑造有很大作用。表哥是一个虔诚的传教士,他之所以想同简爱结婚,纯属因为简能很好胜任妻子这个角色,可以帮助传教。在当时,冒着侵犯上帝的危险而拒绝一位传教士的爱,需要非常大的勇气,更何况当时的简经济困难。即使很多现代女性,也常常因为彼此合适而凑合结婚。那个时代的简,该是多么的清醒和独立。

导演这种头重脚轻的情节剪辑,让原本应该是一部反映女性成长的小说,变成了一部深情款款的爱情电影。我们暂且不论这种取舍的优劣,但至少从还原原著角度出发,这部电影的改编仍有值得改进的空间。

三、宝库还是藩篱?电影对文学的拥抱与突围

文学是电影的良好伴侣,所以优秀的作品,读者喜欢阅读,导演也往往热衷影视化改编。据《从小说到电影》一书统计,共有25部改编自文学的电影,拿走了奥斯卡的最佳影片。

而且,即使是那些平庸之作,也能在电影的神奇的魔力下,被映照得闪闪发光。世界影史上的经典影片《关山飞渡》,就是根据《去罗斯特堡的驿车》改编。该小说很多地方模仿了《羊脂球》,原著口碑不佳。但编剧高手达•尼科尔斯将其大动手术,最终成就了电影《关山飞渡》的经典。

改编远高于原著的经典电影《关山飞渡》

但是,文学对电影这种魔力也会失效。

有人问制片人爱莉森·欧文,是什么促使您又要在2011年重新拍摄一部《简·爱》呢?

爱莉森·欧文说:“如果你去问一个人,哪个版本的《简·爱》最完整、最可信、最忠实于原著,我想恐怕没有人会给你什么所谓的答案。那么我在想,为什么我们在拍了这么多版本的《简·爱》之后,却没有一个能让众人认可的版本呢?”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简爱》小说所拥有的庞大读者群,都深深为小说的魅力所折服。这些作者透过文字所形成的人物形象,都不尽相同。但电影影像却是唯一的,当然很难让读者满意。

在小说中,简是一个相貌平凡的女孩。但在电影中,这一点似乎被无意忽略了。在1944年版的电影中,琼·芳登饰演的简美丽大方,简直就是那种一眼就能让人喜欢的女子。所以简说出自己“穷、低微、不美”的时候,我只能告诫自己,这是导演为了表现简的谦虚。

可这样一来,却很难让观众再有感同身受的共鸣了,毕竟有着闪耀公主梦的屏幕外女孩儿们,大部分都是平常的灰姑娘。

文学与电影这对情侣,有甜蜜的拥抱,更有决绝的分离。因为很多时候,文学变成了电影的藩篱。

一直致力于对经典童话进行改编的迪士尼电影公司,推出了很多优秀的改编动画和真人电影,比如《白雪公主》、《小飞象》、《花木兰》等。但我们必须看到,迪士尼在公司创立之初,却是以唐老鸭和米奇这两个原创动画形象享誉业内外,并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创是流在迪士尼电影血液中的原始基因,既有《玩具总动员》、《驯龙高手》、《冰雪奇缘》这样优秀的原创IP,也有《飞屋环游记》、《寻梦环游记》、《疯狂动物城》优秀的独立原创电影。

《玩具总动员》系列电影

原创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

所以今年的奥斯卡评选中,既有《乔乔的异想世界》这样的最佳改编影片,也有《寄生虫》这样的最佳原创影片。在电影创作中。改编固然必要,但原创更不可少。

当然,适度对原著进行改编,持续挖掘IP潜力,这都无可厚非。但事过犹不及,《简爱》高达18次之多的电影改编次数,数量上的高产也带来了质量上的荒芜,各版本改编《简爱》同名电影良莠不齐。《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为系列电影的终章。但高额的制作成本,并没有带来高票房。伴随这个知名IP系列电影终结的,不只有内容,还有票房。

内容的终章,票房的终结

彼之蜜糖,现之毒药。这种对原著或系列IP持续炒冷饭,消耗了观众耐心,也影响了电影艺术生命。

结语:

鲁迅先生曾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有了路。

但在艺术创作上这条路上,却是走的人多了,便也没了路。电影创作与创新之路上的艰辛,不代表我们只能躺在原有的天地里裹足不前。

正因为艰辛,才愈发显得电影与文学决裂后,一往无前突围的可贵。让电影回归电影本身,为大家带来更多更好原创作品。这应该是所有电影人的高度创作自觉,唯有如此,它才能更好承担人类梦工厂的责任和使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种骄傲的独立,才是电影艺术征途的星辰大海!

电影的星辰大海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