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道临王文娟「孙道临王丹凤张瑞芳黄宗英的神仙颜值借修复版家与观众重逢」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13更新:2023-04-14 00:37:46

6月21日晚,由孙道临,王丹凤,张瑞芳,黄宗英主演的《家》2K修复版亮相上海影城。半个多世纪前,老一辈电影表演艺术家的“神仙颜值”隔着时间与今天的观众重逢。

2019年又恰逢巴金诞辰115周年,修复版《家》的放映,也是对这位文学大师最好的纪念。

该片是由爱奇艺和新派系文化传媒携手推出的“全球经典拷贝修复计划”中第二部与观众见面的重量级作品。去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该计划将其首部修复作品《护士日记》带到了大银幕上,是“向大师致敬”单元的一部作品。此后,修复版《护士日记》还在今年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戛纳经典”单元进行了放映,一度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

昨天的修复版《家》首映礼上,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一级导演江平,老艺术家张瑞芳的家人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长、中国著名导演朱枫和著名编剧何晴等嘉宾出席了映前活动。

1956年,著名导演陈西禾和叶明将巴金的名著小说《家》搬上大银幕,该片集结了孙道临、张瑞芳、王丹凤、黄宗英等老一辈艺术家深情演绎,自上映以来即广受读者以及观众好评,可谓是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标杆之作。

影片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讲述新旧社会力量的更迭和挤压下,每个家族成员的人生境遇。陈西禾曾在大学任教职,自1938年起开始了电影创作和批评生涯,陆续担任电影编剧、导演、评论者等工作。他曾应巴金委托而着手改编其小说《春》的话剧版,在对文字的理解和自身艺术素养方面都水平高超。他曾在1951年自编自导了著名的反映妇女解放的影片《姊姊妹妹站起来》,深刻揭示了新中国成立前北平底层妇女暗无天日的悲惨境遇,以及新中国对她们的救助和改造,具有厚重、深刻的社会价值。

1956年,陈西禾再次改编并执导巴金的小说作品《家》,这是巴金最富盛名的著作,书中描绘的社会巨变中的年轻人群像,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感染力。电影版的《家》,对原著的反映较为忠实,又格外渲染了压抑、苦闷、无从解脱的时代困境,从而强化“出走”“冲破”的迫切感。

昨晚的首映礼上还透露了一个消息,“全球经典拷贝修复计划”正加紧在全球范围内征集中国经典电影的拷贝,五部经典的中国老电影拷贝已进入了计划修复,新派系还在北美和东南亚设立专门的联络站,以便与世界各地的电影资料馆合作,更有效地从民间征集拷贝开展修复工作。

在《护士日记》和《家》之后,另一部由王丹凤和著名演员冯喆主演的《桃花扇》(1963年)也已接近修复完成。

活动当晚,新派系文化传媒筹备已久的“振兴中国戏曲计划”也宣布正式启动。该计划将首先在未来三年聚焦包括昆曲、越剧、川剧和黄梅戏在内的四个中国传统戏曲剧种,用影视作品的形式发掘传统戏曲这一蕴含丰富思想内涵和美学思想的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以当代人喜闻乐见的讲述方式将传统戏剧与当代生活相结合,以满怀文化自信的艺术创作反映当代生活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戏曲艺术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很多中华传统文化都凭借戏曲艺术得以代代相传,如何利用好这个巨大的文化宝藏,向当代年轻人说好“传承”二字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譬如越剧的女性创作、女性视角、女性叙事、女性表演和表达,传达出一个群体如何站起来用美的方式为自己发声,而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戏种;揉杂了杂技、杂耍等丰富表演样式的川剧,则如同川蜀一带的人文风俗般热情多元。”新派系文化传媒创始人唐丽君表示,来自不同地域的不同剧种是理解中国人文、文化的窗口,“从影视剧作的角度去展现地方戏曲所承载的文化多样性,使中国的文化符号在世界上的更加具象,生动,这也是启动‘振兴中国戏曲计划’的初心。”

据介绍,该计划将首先推出一部电视剧作品,并于今年年底开拍。剧中故事发生在苏州一个民间昆剧团,掌门人老李一心要让世代传承的昆曲艺术流传下去,然而事与愿违,儿子小李放弃昆曲专业不告而别,外出闯荡。几年后,当家里的昆剧团陷入危机时,儿子又回来与父亲携手振兴剧团。这部电视剧希望年轻一代能重新认识、了解中国艺术、历史和戏曲故事,从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目前,该剧各项前期工作正在紧张筹备阶段。编剧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昆曲延续几世纪的悠久历史、地域特色,及其背后的文化绮丽而细腻,而我们希望这部剧能够让这些元素更具象。”

“振兴中国戏曲计划”在吸引国内观众的同时,也着眼于吸引国际观众倾听来自中国传统戏曲的声音,尤其对年轻观众而言,将引领他们从不熟悉到欣赏,从欣赏到参与创作之中,进而找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新角度新方向。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