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共马派毛派大分裂游击队占领4成土地革命为何还未成功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795更新:2023-04-14 14:03:32

大家好,欢迎关注九变调研室。上次英国共产党的视频里就答应大家要做一期印度共产党的,所以今天我来还债啦。印共可比英共牛逼多了,堪称资本主义世界最强的共产党。不过印共讲起来有点复杂,因为这世上曾有几十个印度共产党,一不小心就容易搞错。

资料看多了,就总结出一个区分方法:那就是分为“求和”和“不求和”两种,其中“求和”的代表有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简称印共马,如今已经是印度第三大党,是很多地方邦的执政党;“不求和”的代表是印度共产党(毛主义),因为他们第一场起义的地方在西孟加拉邦大吉岭县的纳萨尔地区,所以又称纳萨尔派。

外网的新闻里,这两个共产党的画风截然不同。印共马是到处游行示威,今天在这个乡抗议化肥涨价,明天去那个村抗议土地兼并。纳萨尔则是天天被“剿灭”,今天这里丢一个据点,明天那边投降一个领导人,可持续剿灭20年却都死不了的那种。

他们俩谁能先革命成功呢?这还真不好说。大家先别因为印共马走议会路线就贬低他,人家真的有地盘,可以有效推动土改和各种政策;也别因为纳萨尔的理论路线就看好他,他们如今生存也不容易。这两派,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所以我们就先从历史开始说起吧。

印度共产党成立

1925年12月26日,原始版的印度共产党成立。和俄共颇为类似的是,印共成立当天就分裂成两派,双方爆发了激烈的争吵,而且吵得是最基本的指导思想、纲领路线。一派以丹吉为代表,承认国大党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主张无限制的赞同、支持国大党的政治决策。另一派以孙达拉雅为代表,认为“印度社会是一种占支配地位的垄断资本主义与种姓、教派、部落制度的特殊混合体,是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统治工具”,认为“印度革命应当是人民民主革命,最终要实现社会主义”。

他俩唯一的共识,就是不能武装革命,要走议会斗争路线。1951年10月,印度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决定终止农民武装斗争,改用和平方式,以一个“议会党”和宪法规定的“反对党”的身份进行斗争。

到中苏论战时,印度共产党内的两派分歧己达到白热化的程度,丹吉派向来跟着国大党政府挺苏的路线走,孙达拉雅派则选了另一边。最终,两派在1964年4月的印度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彻底分裂,以丹吉为首的一派继续沿用“印度共产党”的名称,孙达拉雅派则另外建立了自己的组织,在1966年改名为“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今天的印共马。

印度共产党至此彻底分家。

我们常说印度的很多东西不能用规律来解释,印共马也是这样。绝大多数共产党经过分裂后肯定是越来越衰弱,可印共马却在分裂之后变强了,党员人数一直不断的增长。特别是苏东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运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陷入极端严峻的困境。有的党垮掉,有的党自行解散,有的党改换门庭,有的党“变性异质”,可以说是状况惨烈。但也有几个共产党不仅抵住了压力,反而逆势崛起了,印共马和南非共产党就是杰出代表。有机会我们再加一期南非共产党,想听的朋友弹幕扣1。

印共马在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奇迹。印共马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政党,不仅发展为本国内的第三大党,仅次于目前执政的人民党和老牌的国大党,也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党员人数最多的共产党,目前拥有110多万党员。

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共产党,印度共产党(马)领导的左翼阵线联盟在西孟加拉邦、喀拉拉邦和特里普拉邦长期或间歇多次执政,推行土地革命,消灭地主阶级、高利贷剥削、种姓和性别压迫,堪称在印度实现了一国两制。这在世界范围内都属罕见现象。

虽然2011年以后印共马相继失去了对西孟加拉邦和特里普拉邦的执政权,但目前还保留了喀拉拉邦以及其他几个小邦的执政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印共马的基本盘,未来卷土重来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印共马是如何做到的。

先说说印度的特殊国情。比起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印度的确算得上独立自主了,没有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跳舞。印共刚刚诞生的年代,印度还因为巴基斯坦和美国有不小的矛盾,加上印度一直自称是个社会主义国家,早期的国大党领导人甘地、尼赫鲁甚至支持印度共产主义运动,这就给共产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空间。

印共马党旗

其次,印度是个散装国家,比江苏更散100倍的那种。印度实行联邦制,全国划分为 28个邦、7个联邦直辖区。印度宪法对联邦政府和邦政府的权限进行了明确的划分。根据宪法,邦政府拥有包括公共秩序、警察、公共卫生、农业、林业、渔业、教育、地方工业等方面的6 6项职权。另外邦政府还与联邦政府共享包括刑事、劳工福利、劳资纠纷、报纸、物价管理、电力等 47项职权。 由此可见,邦政府拥有较大的自主权。这就给印共马很大的发挥空间了。

1967年,印共马刚刚自立门户才三年,就赢得了西孟加拉邦的选举,在1967年到1977年间先后在西孟加拉邦、喀拉拉邦执政三次。1977年的印度大选,印度共产党(马)凭借着自身完善的政治基础和得民心的政策,获得西孟加拉邦穷苦大众的支持,一举获取在该邦的执政权,并在后来的34年里连续执政。

那为什么是西孟加拉邦呢?因为这里是印度非常重要的产业中心,著名的纺织之城加尔各答就是西孟加拉邦的首府。20世纪初印度的反英起义便诞生于西孟加拉邦,这里是印度文化复兴、民族觉醒、农民起义以及工人起义的起始点,而这些也正是共产主义发展的根基所在。早在印度独立前,共产党人就活跃在该地区的革命团体和地下组织。

印度独立后,正是因为这里经济发达、工人队伍强大、思想开明,所以该邦的政治氛围远比印度其他地方要激进的多。而国大党反对农民运动的态度,也让西孟加拉邦的农民对国大党深恶痛绝。那么当时能选的,就只有坚决推行土改的印共马了。

西孟加拉邦人口近9000万,大部分人依然还是农民。印度政府其实是有一部《土地最高限额法》的,然而全国只有印共马在认真执行。他们收回了超过土地持有最高限额的大地主土地,把这些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低种姓农民。西孟加拉邦土改完成后,贫下中农拥有全邦84%的土地。同时印共马也在政策上给予相应的倾斜,比如向农民提供贷款,为农民减免税租,发展农村手工业作坊经济和小型企业,对农业实行最低工资标准等措施。种种举措,使该地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显著增长,粮食产量年均增长6.5%,是全国水平的两倍。

印共马还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自治体制,又称潘查雅特制,以保障农民的基本权利。村潘查亚特制度是最底层的机构,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印共马在这里划了硬杠杠:本来完全没有话语权的妇女,必须占有1/3的席位;低种姓弱势群体代表,至少要保留1/5的席位。这么一来,彻底打破了地方贵族和宗教神棍的权力垄断,农民政治的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广大农民能够真正当家做主了。

农村搞定后,作为一个共产党,印共马怎么可能忽视工业化呢?西孟加拉邦的新工业政策,始终在全力推动公有制经济、实现工业国有化,同时也鼓励私营中小企业发挥自己的优势。然而,正是工业化政策让印共马最后丢了西孟加拉邦,因为发展工业需要土地。西孟加拉邦9000万人口,根本就没有多余的土地。于是印共马不得不征地,加上财政紧张没办法给太多征地费。这就触犯了他们最坚定的拥护者——贫苦农民的利益,为此还爆发了农民与左翼政府的冲突。而印共马不共戴天的敌人——印共毛派,也就是纳萨尔派也乘机出手落井下石。他俩的矛盾这里先留个悬念,一会儿再说。结果就是,2011年选举中印共马失败下台。接替印共马上台的草根国大党也不敢再去动农民土地这条红线,西孟加拉邦的工业化进程就此中断,只能说很可惜了。

印共马的另一个治理典范就是喀拉拉邦。如果你去喀拉拉邦旅游,会怀疑这里根本不是印度。街道干净整洁,人民安居乐业,妇女出行安全,家家都有厕所。

喀拉拉邦如今正在执行第十三个五年计划,他们的目标是,建成印度第一个没有流浪汉的邦。现在该邦的经济可能还比西孟加拉邦差了一点,但还是取得了很多可观的成就,光人均GDP就比印度全国多了1300美元。

最重要的是,印度穷人,在这里真的活得像个人了。该邦的人口非正常死亡率很低,出生率、自杀率全印度最低,甚至低于美国;产妇在医院分娩率达到100%,人均寿命全印度最高,接近美国和西欧水平。

喀拉拉邦也是印度最“科学”的一个邦,整个邦有图书馆5000多座,占全国图书馆的1/5;出版3000多份报纸杂志,每个乡还有自己的报纸,派发到每家每户。整个邦的所有居民,包括女性,识字率高达95%,而印度妇女总识字率只有39.42%。

在很多印度人眼里,喀拉拉邦几乎就是天堂。

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喀拉拉邦拉响全国第一例病例的警报,第一个进入一级警戒状态;以印度各邦中排名第13的人口数量,确诊病例却排名全印第二,这可不是坏事,反而能说明他们该查的都查了。而且喀拉拉邦还是印度唯一一个氧气自给自足还能支援邻居的邦。隔壁的印度人民党议员在干嘛呢?喝牛尿,牛粪扫地涂身子。当然后者听起来确实更像印度。

毫无疑问,印共(马)的执政能力,秒杀现在的印度人民党中央政府,而且他们还是印度政坛少有的亲华友好力量。

2020年毛主席诞辰日,印共(马)发表推文纪念,赵立坚转发

但是呢,印共马这几年日子过得也不容易,被奉行极端宗教主义的人民党疯狂针对,甚至不惜动用暴力殴打、纵火、谋杀、暗害这样的手段。不过印共马也不是吃素的,相信以他们丰富的经验,能够应对未来的挑战。

前面提到了两个共产党的矛盾,这个其实并不奇怪,纵观国际左翼运动,因为路线不同互开左籍是基本操作,异端才是最大的敌人。

印共马和纳萨尔的分歧,就是一个不想打仗,一个认为不打没有出路。印共马刚刚从老印共分家出来的时候,党内就开始吵了,焦点聚集在,是否需要发动农民武装起义的问题上。以南布迪里巴德为主要代表的党中央群体认为,不需要发动农民武装起义,主张采取议会路线作为主要的斗争方式,而以中央委员查鲁·马宗达为首的部分党员则认为议会斗争是“一条毁灭的道路”,最终两派人员谁都无法说服对方,分裂之势己如弦上之箭。在此情况之下,部分“主战”的党员开始追随查鲁·马宗达,在党内组建起了一支秘密小组。

1967年,印度发生经济危机,大量农民失去土地,许多破产的农民自杀了。查鲁·马宗达决定,就在印共马刚刚选举胜利的西孟加拉邦大吉岭县的纳萨尔巴里地区动武装起义。这次起义虽然没成功,但印度各地的革命者看到了旗帜,纷纷投向查鲁·马宗达。1967年11月,己经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查鲁·马宗达在追随者的拥护下,宣布成立“革命派全印协调委员会”。随后,安得拉邦斯里卡库兰县、比哈尔邦穆札法普尔县穆沙哈里地区及其他邦部分地区,相继在该委员会领导下爆发农民起义,这就是印度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有名的“纳萨尔巴里运动”。

1969年4月22日,查鲁·马宗达见时机成熟,便带领追随者正式脱离印共马,宣布成立印度共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印共马列。查鲁·马宗达对教员思想极度推崇,始终坚定地的认为只有坚持用教员思想武装头脑,才能取得印度革命的最终胜利。很快教员思想就在印共马列内部的影响力日渐强烈,由此培养出了一大批信仰教员思想的党员,此后更是对印度的共产主义革命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查鲁·马宗达

当然了,正如中国驻印度大使所说的,虽然他们的信仰来自中国,但我们真的和他们没有联系,是他们自己拿着中共党史和毛选自学的。毕竟,马克思主义是献给世界上所有被压迫、被剥削的人的;毛泽东思想虽然诞生在中国,也一样属于全人类。

听到这里,你可能以为,印度革命的高潮要来了。结果让人跌破眼镜,印共马列学到了教员的斗争思想,却没学会团结同志、统一战线和持久战。刚刚成立才一年,党内部又开始争吵,一部分党员认为查鲁·马宗达在政治上独断专行,急躁冒进,只强调武装运动,漠视统战问题的重要性,只搞残酷斗争的“歼灭运动”,勿视了利用敌人内部矛盾争取多数的做法,犯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违反了人民战争是持久性路线的基本规律。由于两派分歧尖锐,加之查鲁·马宗达在1972年7月被捕遇害,印共马列很快就分裂了。而这之后的整个七八十年代,印共马列都处在不断地自我分裂当中,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组织搞得支离破碎,印度革命也随之走入低谷。

到了90年代,以印共马列为母体分裂出来的大小党派和组织数量多达几十个,其中最大的,就时候组成后来印度共产党(毛主义)的四个源头分支,分别是比哈尔邦的毛主义共产主义中心、印度革命共产主义中心、安得拉邦的印度共产党(人民战争集团)、印共马列(纳萨尔巴里)。

说实话,光是看名字都要晕了。好不容易到了2004年,这四大金刚终于决定不内斗,联合成立了新的党——印度共产党(毛主义),又称纳萨尔派。2007年,纳萨尔派通过了新党章,正式确立了党指挥枪的纲领,以推翻印度政府为己任,解放没有土地的贫农和低种姓阶层。从此他们开始了和印度当局漫长而又艰难的军事斗争。由于纳萨尔的活动过于秘密,很多资料中都无法查阅到关于其现状的准确信息,但我们只能从印度政府发布的“大胜新闻”里,侧面描绘大致的轮廓。

在纳萨尔最鼎盛的2009年,活动范围已经蔓延到22个邦,根据地从印度和尼泊尔边境,延伸到印度西海岸,形成了一条从东北到西南的红色走廊,占据印度近40%土地范围,影响了印度三分之一的人口。

印度当政者看着地图上这红彤彤的一大片,能不心梗吗?

纳萨尔武装刚刚成立,印度当局就将其列为恐怖组织,并出动军队全力围剿。印度总理从辛格到莫迪,均多次强调,纳萨尔是印度社会稳定的最大挑战,是印度国内最大的威胁,比其他所有恐怖主义、分离主义武装的威胁都要大。

从2009年至今,印度政府己经对纳萨尔发动了三个阶段的围剿战争,这场战争实际上就是美国“低烈度战争”的翻版。一是动用强大的国家资源,从军事、社会、政治、经济、舆论等各个方面进行战争消耗,直至拖垮对方;二是运用攻心战术,扰乱对象的内部思想,破坏内部向心力,使其从内部瓦解;三是利用巨大经济优势对其进行经济封锁,切断经济来源和战争供给,断其粮草,使其不攻自破;四是采取斩首行动,暗杀其领导阶层,迫使其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中,比如纳萨尔中央军委委员纳温和妻子、区委委员卡鲁娜,就是被捕后遭到严刑拷打,最后惨遭杀害的。

印度“纳萨尔”武装

而纳萨尔在重重包围下,越来越艰难。首先,纳萨尔没有外国势力的支持,所有支撑战斗的物资,比如武器弹药、食物药品等,全靠他们自己筹集起来。其次,他们没有党内同志的帮助,印共马明明是地方执政党,但根本不用指望他们帮忙,两党之间长年互相敌视互相拆台甚至互相袭击,实在是把路子走窄了。最后,大家可能很难想到的是,纳萨尔得不到群众的帮助。用某人的话来说,印度人脸上挂着平和的笑容。印度民族性格中似乎缺少了点反抗的基因,如果在“推倒重来”和“得过且过”中做选择,绝大多数印度人民会选择苟活下去,这是毫无疑问的。而纳萨尔的武装革命斗争路线,决定了它只能采取以破坏交通、摧毁基建、袭击政府、打杀军警等暴力手段来达到政治目的。某种程度上讲,这种斗争与长期被印度教洗脑的印度文化是格格不入的,但凡生活还能继续的印度人民,对纳萨尔绝不会有好感,加之印度政府强有力的宣传手段,更是成功引导了国内外舆论,让纳萨尔革命队伍的形象在舆论漩涡中逐渐演变成为了恐怖主义势力。

莫迪上台后,纳萨尔的处境越发艰难,从2015年到2018年,根据地从75个县降到10个县。2018年4月下旬的一次合围行动中,总书记贾纳帕蒂差点被捕,游击队兵力也下降到6000人。但是,印度当局始终无法将纳萨尔斩草除根,消灭干净。

为什么?印度有一部电影,叫《无法避免的战争》,强烈安利给大家。该片讲得就是印度农村的惨状,让原本卧底纳萨尔的警察反而加入纳萨尔,为革命献身。印度的土地改革,除了印共马执政的三个邦推行下去之外,其他全部失败了。每年都有无数农民活不下去而自杀,既然都到这个地步了,那为什么还不起来造反呢?这就是纳萨尔生存的空间。

此外,印度政府军在“剿匪”过程中,也干了很多颇具印度“风情”的事情。在游击队里,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女兵,她们要么是因为丈夫死于印军杀戮,要么是自己被印军士兵强暴,为了复仇加入纳萨尔。还有一些村庄,为了抵抗政府军的洗劫,把自己变成了“堡垒村”,时间久了,他们也变成了纳萨尔。

就这样,纳萨尔游击队顶住了压力活了下来。从2018年下半年起,纳萨尔经历了触底反弹,渐渐恢复元气。根据印度媒体的报道,2019年以来,本来没什么文化的纳萨尔游击队,也开始玩高科技了。他们学会了使用无人机来侦查军警营地,用平板电脑来做测绘、计算弹道,召开简单的网络电话会议,甚至还有自己的黑客和信息化部队,和政府军打起了信息战。在战术上,他们也学聪明了,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法,用小股部队,引诱印度军警追击,深入丛林中,最后的结局一般都是军警伤亡惨重,不得不撤退。

2019年以来,印度国内种种内忧外患。印度全境因《公民身份修正案》引发大规模骚乱,农业改革造成的农民示威,尤其是莫迪政府应对新冠不当,导致全国疫情彻底失控。各种社会矛盾,让纳萨尔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会。目前游击队的活动区域已经恢复到了90个县,直接覆盖范围近10万平方公里,辖区人口多达1.8亿。不过今年他们又打了几个败仗,丢了几块根据地,总体来说还活得下去。

那么,纳萨尔的革命到底能不能成功呢?

我们从客观理性出发来分析。单单从媒体披露的武装冲突规模上来看,都是几十人、几百人,最多上千人的战斗,所以目前纳萨尔的综合实力只能达到基本自保的一个状态,还不足以席卷整个印度,撼动莫迪政权。

游击队女兵

国内专家学者对纳萨尔的前景研究,主要分为悲观和乐观两种态度。悲观派的主要论点是:双方实力差距太大,莫迪政府如今又开始对纳萨尔采取了高压政策,一旦危及印度当局政权,印度政府极可能发动大军对其进行毁灭性围剿;二是纳萨尔很难得到外界支持援助,完全是处在孤立无援的境地,只能凭一己之力挑战整个印度国力;三是纳萨尔的兴起并没有改变印度农民运动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所以纳萨尔想要实现革命胜利,在可预见的未来几乎没有可能。

乐观派则是从对纳萨尔反围剿斗争实践经验和印度政府围剿手段措施的研究对比出发,认为纳萨尔己经度过了最危险的时期,印度政府的围剿不仅没有取得预期成效,反而让纳萨尔在反围剿斗争中积累了宝贵的斗争经验,甚至是越战越勇。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印度政府治国不利,导致国内贫困问题普遍存在,底层贫民举步维艰。而纳萨尔这边,得到了大量底层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派日渐成熟,不再分裂,己成崛起之势。印度政府很难用武力镇压的方式从根本上消灭他们了。

无路如何,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印共马和纳萨尔在他们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有着丰富的斗争经验。虽然想要夺取全国政权依然任重而道远,但任何革命胜利,都是一个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相对过程。对于印共马和纳萨尔来说,只要印度社会还存在阶级矛盾,他们就有胜利的希望。

好啦,那么今天就聊到这里,我们下期不见不散,祝福大家。

参考资料:

印度共产党(毛派)的现状与前景研究_王子豪

议会斗争给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带来的机遇和挑战_王元磊

印度纳萨尔运动早期斗争及其外部影响因素_王晴锋

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在部分邦长期执政研究_王镜娟

印共(毛)的生存现状与未来发展_张相英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