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竺小招莫愁女选段「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说竺小招的越剧电影莫愁女」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346更新:2023-04-14 19:24:13

这回说一出不是王派的戏吧!竺派,竺小招和林婷婷两位老师合作的越剧电影《莫愁女》。

这戏,我小时候在电影院里看过,但早忘了是家中哪位有闲情逸致的长辈带我去看的——其实我家除我外,并无一个越剧迷。这也从侧面说明:在上世纪的80年代,越剧是名副其实的大众娱乐,用我一朋友的话形容:“是江浙一代可以称王称霸的主流民间文艺形式”。不需要多么热爱,你也愿意加入观众行列。老觉得那时越韵悠扬,岁月静好。我虽年幼,也能自娱自乐地用有限的理解力独自琢磨戏里美丑,善恶间的颉颃……

《莫愁女》是非常清新凄美的一部爱情悲剧,也是留给我浓重童年阴影的一部越剧电影。饰演剧中男主徐澄的演员是竺小招老师,1983年拍摄该片时,她正处于艺术的成熟期。小招老师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她是那种非常具有少年感的女小生。这种感觉我一直觉得是演员与生俱来的,和年龄关系不大。有的演员有,有的没有。且有便有,没有便没有。训练、培养、模仿,几无用处。女主莫愁的饰演者林婷婷老师宗王派,但在该片中由姜佩东老师配唱。

南京,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家,既有风华绝代的盛世王朝,也有鲜血淋漓的炼狱战争。各种故事,一抓一大把。《莫愁女》借着历史遗迹,民间传说改编而来(具体我也没翻史书去考证)。话说徐澄之先祖乃明史上威名赫赫的开国元勋徐达,他南征北战,为朱明王朝的立下了不世功勋。民间有说徐达最后是被朱元璋用烧鹅毒死的,纯粹瞎掰。戏中徐达被封“中山王”确是真的——乱世当中,小人物的阶层跃升之烈往往令人瞠目结舌——总之:朱重八成了洪武帝,徐大爷成了徐王爷。此乃题外话。

青春慕少艾,徐澄是个多情公子,他对莫愁的爱,看眼神就知道了。他的每一句唱词也都在赞美、欣赏、维护着莫愁,表白更是掏心掏肺。为了莫愁,他情愿“弃功名,绝尘俗”“不做王孙作农人”。以前看该片,觉得,啊啊,这男的,好浪漫啊,好痴情啊!现在再看该片,啧啧,这孩子,慧极必伤,情深不寿!这出戏里,我最喜欢的唱腔是小招老师的,我最喜欢的人物则是莫愁。原因简单:莫愁的爱,更胜徐澄。她不是徐澄那种“我就不喜欢相府小姐,我就喜欢莫愁”的不管不顾的爱。而是,投之木瓜,报以琼琚,是理性思量后彻底的付出。

莫愁,本少卿之女。“少卿”是“大理寺少卿”的简称,等同于今天最高人民法院的副院长。当官有风险,尤其在朱明王朝。朱元璋杀起人来,基本五位数起步。残酷的株连让莫愁从闺阁千金沦为烧火丫鬟。年纪轻轻的她看透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她一出场就是“满面愁容”,一脸的“我对人性不抱任何幻想”的表情。徐澄彬彬有礼地还她扇子时,两人有一段尽管简短,却颇藏机锋的对话:“妙笔丹青,姑娘高手”“信笔涂来,公子见笑”“香扇扇火,岂非可惜”“明珠暗投,世间常情”。这里谁也没点破,但显而易见,明是议扇,实是论人。莫愁的清醒初露端倪。她必是读过史书的,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等的话,我相信她太明白了。而且莫愁的这份清醒自始自终。然而,这清醒超越了她的年龄,在我看来,并不是什么好事——她本不该过早地经历人生太多的苦难。没有笑容的她,心,原是冷的。

徐澄恰相反。锦衣玉食,一呼百诺。在条件优渥的富贵家庭出生的孩子,若教育不好,会沦为纨绔,若教育好了,就是个暖男。很幸运,徐澄温文尔雅,知书达礼。对莫愁的爱,更是纤尘不染。但他太年轻,不知道怎样去保护自己所爱的姑娘。

首先,他自恃祖母宠爱,以为老人家万事都会答应自己,真的幼稚了。他提出自己要和莫愁成亲,老太君震怒,说地位悬殊,然后徐澄就开始自贬门第:“先祖投军征战日,不过是凤阳城外一农民……洪武帝,一统天下坐金殿,当初是,皇觉寺内烧火僧……”。这在君父为大的古代,算大逆不道。而且你这里唱得酣畅淋漓,一顿操作猛如虎,你祖母舍不得惩罚你,可不会舍不得惩罚莫愁——莫愁被关进了柴房——这就是徐澄的深情招致的反弹。

徐澄还是个没什么执行力的人。上次跟莫愁说“学一个文君司马,天长地久,相爱到白头”。可也没见他带着她逃呀。倒是一边生病,一边有精力和相府小姐怼。如果说他嘲讽邱彩云给的扇子“不过是攀龙附凤”,缘起于对方擅自拿了他爱如珠玉的莫愁赠扇。那么他把人家端给他的酒推掉,把人家逢迎他的扇子直接扔过去,确实显不出王府公子的教养。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那邱府小姐可不是什么好人,而且他父亲权势熏天,徐澄连个投鼠忌器的道理也不懂,一味由着自己的性子来。邱小姐说“烧火丫头有什么好?”好不好的,你自己明白不就得了,他倒好,抒发欲上来了:“百花难比她的貌,群星难比她的神,金玉难比她的质,冰雪难比她的魂。”唱到这里么,差不多就可以断了呀,谁知过门一拉,他还有画龙点睛的一句:“明眸透出这真情一片,情切切,意绵绵,暖我心间。”好,你爱她什么就毁什么!既然她一双瞳人剪秋水,那就夺她眼眸。

爱是有法则的。第一,以尊重为前提,没有尊重的所谓“爱”,俱是虚伪、自私。其二,爱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学会设身处地。说白了,你不能光想自己,你得想想,我这样做,会对我珍惜的那个人造成怎样的影响?总要为她好才是!但徐澄的情感,只有绵延和伸展,没有回环和收缩,反正无比任性,就如他扒着莫愁柴房的栏杆,唱的那样:“我只求今夜重相见,哪管明朝死与生!”大哥,你是猛的,但你这样会害死人的!相比之下,莫愁懂得真情不易,她违心劝徐澄:“相思应断还须断,莫为我薄命丫鬟丧名声。”自己都啥样了呀,还为他考虑呢!

但也是奇怪,即便这样,徐澄这傻不愣登的爱,依然令人动容。他的爱非常清澈,如冰心,在玉壶,如清溪,可见底。记得初见面,少年不知愁滋味的他一听对方还没有取名,急吼吼要求“我来给她取个名字”。他是那样挚情至意:“莫怨明珠偏暗投,莫叫愁雾遮双眸,送你此名应有意,但愿你,愁情愁绪抛东流。”这祝福既真且善又美好!还有书房作诗那一段戏里,夫子一走,徐澄提议去花园里走走?被莫愁婉拒。然后他又想到一起划船去采莲花,莫愁低首道:“婢子不会划桨。”徐澄想了想,没关系,你不会,我会呀。“我来划桨,你来采莲?”莫愁腼腆不语,徐澄超级温柔地带着疑问和祈怜问了一声:“啊?”这个细节太好了,恋爱中的男人,就这副样子:卑微,小心,疼惜,希冀。我都感觉徐澄对莫愁的那份温柔,不仅是出于爱,简直快出于条件反射了,演得真好!

徐澄天性纯良,却是被宠大的孩子,所以他只会对自己心爱的人屈就。他对邱府小姐,那便全是厌弃。其实邱彩云本也是个受害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高高兴兴嫁过来,岂料丈夫一心只恋烧火丫鬟。邱彩云到这里,什么都没有做错,可徐澄不爱她,就是她的原罪。洞房一折中,徐澄唱“无端送来个邱氏女,美满姻缘被她搅”,拜托,不是她“无端”来的,是你祖母攀附权贵,上门求亲,巴结来的。而且即便没有邱氏女,也会有赵氏女、李氏女,总归不可能允许你和莫愁在一起。还有“她为何,端坐房中不出去?”哈哈,人家嫁过来了么,就是你家的人了呀,凭啥出去?

世界从来不曾在徐澄面前露出狰狞的面目,而莫愁则理解人间的种种蛮横与严酷。她早就知道这份情感最终很可能将沦为一种幻境,一张画饼,一个有着彩虹般色泽的肥皂泡。其实在两人游湖定情的时候,我以为与其说她是相信未来能和徐澄丝萝相依,不如说是被徐澄的真情深深感动了。“公子啊,你知遇之恩比山重,你相爱之情比海深,今生今世无以报,唯将薄命托郎君”,越剧里再常见不过的唱词吧,但要莫愁这样满心创伤的女孩说出来,很不易了。莫愁是遭遇过泼天劫难的人,经历过倾巢之下无完卵的抄家之痛,父母双亡失依傍的丧亲之苦。一般的灾难,震撼不到她的。饶是如此,当她在柴房中无意听到“公子结亲”的消息后,反应相当激烈,打算悬梁自尽。以前的莫愁心冷似灰,今天的她,是你在她心上加了一捧暖暖的炭火,然后又狠心浇灭,这样,伤害无疑更大,更致命。徐澄腿脚还算利索,从洞房逃出来,来柴房探望莫愁。莫愁知道徐澄来了,没有喜出望外,依然满面泪痕,惊讶是有,但兴奋谈不上。人来了,心也来了吗?人如旧,心还如昨吗?对着外面一面拍门一面急切表明身份的徐澄,她带着哭腔缓缓问出了一句:“你,还是以前的那个徐澄公子吗?”这话,外人听了都心碎!“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不是我不开门见你,也不是我不再爱你,而是你明明白白确实已经和别的女孩完成婚礼了啊。莫愁的这一问,叫我的心着实往下沉了沉。那时的编剧厉害啊,剧情完全从人物个性出发,情感逻辑无可挑剔。

徐澄的爱情难题是有解吗?我以为是无解的。在那个时代,一个王孙公子绝对不可能和一个烧火丫鬟结为夫妻——不要跟我说温莎公爵,人家本来啥身份呀,爱德华八世,有权利选择不要江山,而要辛普森夫人——门当户对的现象至今普遍存在。所以徐澄的爱,跟做春秋大梦似的。全片最具诗情画意的“游湖定情”一段中,他唱道:“我与你,诗画吟山水,丝竹寄风流,形影永相伴,深情永相酬。”徐澄一脸憧憬美好未来的样子,那水袖,哗哗的,恰似云舒云卷,全是竺派的看家本事,确实俊秀潇洒!他相信一切都会成真,标准恋爱脑。唯莫愁的欢颜十分短暂:身份地位的悬殊,高低贵贱的差别,这个冷漠世界里种种无情的法则,都将成为你和我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你的爱,美则美矣,但我够不到。够不到,就不够呗!莫愁不是。在最后那段“一面是金银珠宝,一面是假意虚情”的唱中,她回忆了自己原本绝望的人生,并感激徐澄给她带来暗夜明光般的温暖,为此,她甘愿为他付出珍贵的双眼。别看莫愁是一娇弱女流,她叫我想起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春秋侠士聂政。莫愁的身上,是有侠气的。

美好的东西,终于还是被撕碎了,然后拿出来给人看,哪怕你不忍卒看……

-END-

文 | 清宸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