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场美丽的挣扎「生命是一场盛大的幻觉逃不开的洛丽塔一树梨花压海棠」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414更新:2023-04-14 21:48:28

“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

我的欲念之火。

我的罪恶,我的灵魂。

洛—丽—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

洛。丽。塔。

在早晨,她就是洛,普普通通的洛,穿一只袜子,身高四尺十英寸。

穿上宽松裤时,她是洛拉。

在学校里她是多莉,

正式签名时她是德洛丽丝。

可在我的怀里,她永远是洛丽塔。”

——纳博科夫《洛丽塔》小说开篇

《洛丽塔》是我多年以前就开始了阅读,却至今没有卒读的小说。作为女性读者,对于纳博科夫优美的文字和这文字间营造的美丽不可抑制的喜欢,但是对于故事里中年男子对少女的痴迷是无力理解和欣赏的,尤其是男子对少女身体各处的意淫十分令人厌恶,所以也就没有坚持读完。

可想而知,这本书的出版也是历尽了磨难,出版后几次被禁,又几次被重新出版,也充分说明了社会对于这禁忌之作的基本态度。

电影《洛丽塔》1962版海报

而这样充满争议的作品依然受到了影视行业的追捧。于是有了1962和1997两个版本的电影。因为对原著作者纳博科夫的喜欢,这两个版本我都找来看了。如果说要我推荐,我还是要推荐97的这一版。毕竟1962年美国影视行业的分级尚未正式启动,鉴于题材的敏感,62版将故事的情节进行了大幅修改,在男女主的选角上也十分保守,破坏了纳博科夫营造的情色的意境,脱离了欲念的主题,终算不得上乘之作。

而97版明显脱离了分级前的困顿,在又纯又欲的方向上一路狂奔,这才有了完美还原了纳博科夫心中桃花源的97版《洛丽塔》,中文有译为《一树梨花压海棠》。

电影《洛丽塔》1997版海报

“一树梨花压海棠”一句,市面上多以苏轼调侃张先老夫少妻的婚配为出处,然实则非也。

我所看到的资料显示是广见于明代迄今笔记小说的民间段子。目前发现的最早版本出自明代蒋一葵的《尧山堂外纪》。之后如《北华月刊》、《寄庐茶座》、《拾慧篇》等书都收录有类似的段子,故事主人公和诗句各有不同,但都没说作者是苏轼,只说是民间“某翁”“浙江定海徐某”或者“沪上诗翁陈某”等所作。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苏轼写“一树梨花压海棠”调侃张先的说法。此说法系把民间故事与历史事实混为一谈。

苏轼的确曾因张先纳妾而相互和诗,苏轼写的是《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原诗含蓄打趣,却不见“一树梨花压海棠”的通解,显然是后世的张冠李戴。

然而,“一树梨花压海棠”这句俗语对于《洛丽塔》也并不见得是最佳的注释。显然,以礼道立念的邦国,对此也仅止步于老夫少妻。可成为妻,无论是心智上还是身体上都是相对成熟的,而《洛丽塔》显然是对于懵懂少女的憧憬和欲念,不但突破了道德的底线,甚至触碰到法律的底线。

若抛掉底线不言,这部97版的《洛丽塔》还是十分唯美的。亨伯特在自己少年的时候遇到了初长成的婷婷少女,然而初恋却在那个疾病频发的年代死于伤寒。中年的亨伯特虽然也经历了不少的感情,却始终无法忘记留在记忆里的那个女孩。

朋友介绍下,亨伯特住进了少妇夏洛特的房子。少妇失去了丈夫,朋友有心撮合,却无心成就了另一段姻缘。

午后的阳光铺在男人的心上,温暖的晕出黄色的光晕。后院的洒水器肆无忌惮的将水滴淋在少女的身上,躺在草地里的少女刚刚发育的身体在淋湿的衣服勾勒下,毫无掩饰地展现在亨伯特的眼前。

她看他,毛茸茸的眉眼里藏着小小的野兽。寒毛在阳光里变得透明,连嘴唇都是饱满的浆果。亨伯特只看了她一眼便知一生沦陷,她是房子主人夏洛特的女儿多莉。

一个四十几岁的成年男子,面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居然方寸大乱,亨伯特失去一贯的沉稳。 “他必须是个艺术家,是个疯子,是个充满羞愧、充满彷徨的人,才能够认出那个令人神魂颠倒的小妖精。”纳博科夫在剧本前言里这样定义亨伯特,所以书中的描写都是第一视角略显主观和文艺气息浓厚,而在电影中的呈现还带有神经质和脆弱。

女孩对于男人的迷恋感觉新鲜又充满了挑战。亨伯特认为这女孩是妖女,我的认知却并不尽然。少女对于性与爱的启蒙刚刚开始,她对于男人的挑逗既不是出于天真,也不能算是带有情欲的撩拨。

嘴里的糖果,迷离的眼神,微湿的头发,有意无意将腿搭在男人身上,天真无邪地坐在男人的怀里。她从男人热烈的目光中感觉到自己的魅力,这魅力就好像她的新的玩具,她喜欢看他因她小小的放荡惊慌失措,喜欢看他失控,她知道他的迷恋,并乐于将这迷恋玩弄于股掌之间。

女孩也知道妈妈夏洛特对于男人的喜欢。女人之间天性就是掠夺,她讨厌一切要介入她家庭的男人,又想要从妈妈手中抢走这些男人的喜爱。于是夏洛特把这个麻烦精送去了寄宿学校,而亨伯特为了长久的陪在女孩的身边,成为了她的继父。

他们分别的那一刻,多莉坐上汽车,而亨伯特在楼上不敢面对这样的分离。这时,女孩跳下了车,冲上二楼,抱住男人,给了他禁忌的一吻。

之后女孩不在的日子,男人用文字记录了对她的思念,然后,夏洛特发现了这一切。原来自己憧憬的爱情从来都是假象,她分不清自己的愤怒是源自嫉妒,还是男人对多莉的迷恋。那迷恋是世人唾弃的原始欲望的放逐。她发誓不会让这男人再见到多莉。

男人惊恐万分,然而他害怕的不是失去婚姻或者名誉,而是他可能再也见不到他的女孩。

所以,夏洛特出车祸的那一刻,他的内心恐怕是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解脱。终于,他可以带回他的女孩,他有了得到她的机会。他一秒都没有迟疑,开上了车子奔驰而去。

之后,他与女孩踏上一条不归路,他们终于没有了隔阂和阻挡。女孩对男人是侵略性的心态。对于性和爱她都不是第一次从男人身上得到,她只想从男人身上得到自由。

然而占有欲令亨伯特愈发得面目可憎。这个疯狂的男人甚至连女孩和别的男人说话都无法接受。他开始惊恐于失去,每一间motel中疯狂的占有,然后终日难安。

这样笼中鸟的生活并不是多莉想要的,她在一个娈童者奎尔蒂的诱拐下,离开了亨伯特,也一种决裂的方式结束了这段关系。

她不爱亨伯特,以至于多年以后,当她怀着别的男人的孩子求助于亨伯特,都无法编出爱他的谎言。

可是她永远是亨伯特心中的洛丽塔,以至于再见到怀孕的她,胖了,苍白,枯萎,他依然爱着她。

亨伯特在影片的最后将“诱拐者”奎尔蒂枪杀,自己一身血迹开车,安静的滑过起伏的绒绿的山坡。警车的追逐,和亨伯特的漫无目的地逃亡,在舒缓的音乐中,静谧地进行着。我们冷静地观看,仿佛看尽了这男人的一生。

原来这场轰轰烈烈的生,不过是自己盛大的幻觉而已。可是最后那一刻他是宁静而幸福的,因为这也是爱她的一生。

“我正在想欧洲的野牛和天使,

在想颜料持久的秘密,

预言家的十四行诗,

艺术的避难所。

这便是你与我能共享的唯一的永恒,

我的洛丽塔。”

——纳博科夫《洛丽塔》小说结语

方寸间感悟生命,痴嗔里皆是美好

更多精彩影评,请关注@莫莫影剧社

原创不易,若喜欢文章,

别忘了点赞、关注、评论和收藏哦~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