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女皇历史题材电影「立德人物从丑八怪到好莱坞电影女皇她是人人敬畏的传奇」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30更新:2023-04-14 22:22:12

如果你还在为自己的容貌感到焦虑,那么你真该看看她的故事,被人谩骂“丑八怪”却成为了无人替代的电影女皇,她到底是如何做的?

她是80年代美国演员们口中的传奇和劲敌,演谁像谁的“恐怖”存在。今天想跟你分享的这位立德人物,上至18岁少女,下至80岁老妪,她都能演绎得炉火纯青,堪称教科书级别。

所塑造的角色就如同一本“20世纪女性百科全书”,让后来居上的后辈们人人敬畏。

她就是电影女皇:梅丽尔·斯特里普。

她的一生获奖无数,据不完全统计,她家里有160多座奖杯,共获得奥斯卡女主角提名21次,拿到3次奖杯,两次获得奥斯卡影后桂冠;33次金球奖提名,9次奖杯;16次英国电影与电视学院奖提名,拿奖3次;戛纳国际电影节影后;柏林国际电影节影后以及终身成就奖;美国AFI电影协会终身成就奖;肯尼迪中心特别荣誉奖;法国凯撒电影特别荣誉奖……

即便在今年73岁的高龄,她仍然以每两年刷新一次自己创下的奥斯卡记录成为很多女演员一辈子想要赶超的对象,她的演技就像一座无法跨越的天堑和鸿沟,就连奥巴马都疯狂称赞。

她曾经说:“一个演员的唯一职责就是进入另一个人的生活,并让观众感同身受。”在她所有塑造的角色中,凝结了女性所有错综复杂的情感,痛苦快乐、生离死别、爱恨情仇。

她用对生活的感悟和智慧,赋予了每一个角色鲜活的灵魂。

46岁的她可以在《廊桥遗梦》对得不到的爱人诉说属于那一代女性的柔情;57岁的她还可以在《穿普拉达的女王》里把登顶时尚的女性主义精英诠释得光芒万丈;63岁的她仍旧可以在《撒切尔夫人》里将霸气的女性政治家刻画地入木三分……

常言道: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她从踏入演艺圈开始,就一直在证明:只要演技过硬,配角也能有属于自己的剧本。

1949年,她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萨米特。父亲喜欢弹钢琴,是位制药公司的主管;母亲喜欢演唱,是位艺术家。

小小年纪的她就展现出强烈的表现欲望,喜欢在孩子们中间做个“小leader”,出尽风头。因为受到艺术家母亲的熏陶,她在12岁就开始学习演唱,擅长花腔女高音,励志于做一个出色的歌剧演唱家。

在瓦萨中学学习音乐的时候,对戏剧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加入到戏剧小组,并且参加了学校很多次的演出。

她渐渐发现,自己在表演上原来有如此大的天赋!

后来她进入到耶鲁大学学习戏剧表演,热情洋溢地在校园中活跃着,打理社团、编辑校报和年鉴,马不停蹄地参加各种演出,一边学习一边尝试各种角色。

三年间她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把莎士比亚的大部头作品都演了一遍,为她之后极为多彩的演艺生涯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不仅如此,她还是学霸,是学校的啦啦队队长和“返校节女王”。

但是这样优秀的女孩,也有自己的烦恼。

她说自己曾经是“卷发尖鼻子的笨小孩”,一直对自己过尖的鼻子感到不满意。确实,在尤物成群的好莱坞红毯上,她的确不算美艳惊人,但就是这样的外貌演绎出的嬉笑怒骂,却是无数人无法复刻的神级演技教科书模版。

她曾说:“让你与众不同甚至让你古怪的东西,就是你的长处。每个人都想变成标准美人,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但事实是,那些长得有特点的人才会被选中。我过去很讨厌自己的鼻子,现在不了。”

所以姐妹们,如果你有容貌焦虑,那请看看梅丽尔·斯特里普。

1976年,27岁的她当时去了《金刚》剧组试镜,导演看到她时,转过头用意大利语对自己的儿子兼制片人说:“你怎么带了一个丑八怪来?”她听到后当场用意大利语进行还击:“对不起,我是不够漂亮,但以貌取人,说明你的电影也不过如此。”说完便扬长而去。

虽说是耶鲁大学的学霸和戏剧之星,但她和我们普通人一样,走出大学校园的象牙塔,还是会碰一鼻子灰。

她回忆起她的第一部电影《茱莉亚》,被各种各样看似无理的要求给“绑架”:“ 我被要求戴上愚蠢的假发。他们把我和简·方达对戏时说的话,嫁接到我在另一个场景的表演上。我想,我犯了一个可怕的错误。我再也不拍电影了,我讨厌这行。”

面对人生中参演的第一部电影,她就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但喜欢表演的那颗赤诚的心让她鼓起勇气接下了《克莱默夫妇》这部片子,这次她卯足了劲,用自己超越年龄的表演,拿下了人生中第一座小金人。

▲ 梅丽尔·斯特里普凭借《克莱默夫妇》获得第一座小金人

为了更好地将克莱默夫人的角色诠释好,她提前做了大量的社会调查,还主动修改剧本里的台词,这才有了剧中法庭上的经典场面。

初出茅庐的她和已经是大明星的达斯汀·霍夫曼搭档,为了更好的效果,她就修改剧本一事和霍夫曼吵了起来,结果证明梅丽尔说的都对。

这时候她已经30了,相较于其他好莱坞明星们十几岁就活跃在大荧屏,她26岁才开始进入演艺生涯,确实算非常晚了。

但她是人尽皆知的“方法派”演员,最注重的一点就是内心体验,这样才能由内到外爆发出强大的内心情感和感染力,将演员本身和角色完全融为一体。

演什么像什么,这大概是对一个演员给予的最好褒奖。也正是因为她对角色的深入理解和精准把控,让她从第一部作品开始,就和各种奖项紧密联系在一起。

1982年,她在《苏菲的抉择》中饰演一个面容枯槁的波兰女人,集中营的幸存者——苏菲,为了尽量贴近角色,她苦练波兰语,同时还学会了德语,减重6公斤。

没想到因为太贴角色,探班的儿子竟认不出自己的妈妈,坐在地上号啕大哭。她将苏菲矛盾、怀疑、不安、复杂的内心细腻地演绎出来了,也正是因为这部殿堂级的片子,让她斩获第5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1985年,为拍《走出非洲》,30多岁的她就能模仿80岁人的声音讲话;1994年的《廊桥遗梦》,她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生活的经验,给角色加入了自己的动作,开心时的小动作,不安时的小动作,这让整个角色更加饱满而鲜活;

在《紫苑草》里,为了达到真实的冻僵效果,自己要求在冰袋里躺半小时,差点冻到昏迷;1999年《弦动我心》里饰演小提琴教师,她逼着自己4个月学会小提琴,每天至少练上6个小时;2006年,她在《穿普拉达的女王》里,不到1分钟她就能将一位严苛上司的角色展现出来……

如今她在影坛驰骋40多年,被业界称为“变色龙”,影评人更是称她为“一代只出一个”的世界影坛常青树。已经73岁的她依旧活跃在银幕上,用实际行动打破了女演员40岁就走下坡路的定律。

被问到她能有如此成就的秘诀,她说:“我从一开始就是那种非常努力的女孩,有句话可以当我的墓志铭——‘她是真的努力在表演’。”

有人跟我说:“萌姐我好像一无所有,努力真的有用吗?“我想用一句很经典的话来回应你:“努力会说谎,但努力不会白费。”

点个赞,给2023年的自己一个小小的鼓励,最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新的一年,一起加油!

最后,小伙伴们有没有喜欢的立德人物推荐?欢迎你在评论区告诉萌姐❤️。你喜欢的她/他有机会出现在公众号推文中,让更多人领略这些优秀人物的人生故事,快来留言吧!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