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最佳影片「FIRST最佳电影骂观众不行」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80更新:2023-04-15 03:59:35

昨天FIRST影展获奖名单正式出炉,《最后的告别》荣获最佳剧情长片和最佳导演两项大奖。张中臣导演上台激动地说:“2011年开始学电影,10年我终于圆了电影梦。前几天映后上有个观众问我如果没有影像创作这个渠道,我会不会选择其他表达方式。我想如果没有影像创作的渠道,我的生命可能失去了意义。”

在8月1日映后的现场,却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现场有位观众对这部影片表达了自己批评的意见,而一位主创对那位观众说:你不该来看这个电影。随后那位观众被请了出去。主创人员之后也为此道了歉。

文:叭叭车司机

编辑:熊猫

责编:1900

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国内独立‘艺术电影'进入后毕赣时代以来,对于艺术电影元素的解构也发展到了高潮阶段,甚至已经出现內卷的势头。强调作者性,长镜头,大特写,诗电影,镜内蒙太奇,匹配剪辑,符号,嵌套结构,非线性叙事……

《最后的告别》有一个悬疑的开场,即由聋哑人主角离散多年的父亲犯下杀人案件带来的闪回,回到了父亲年轻时候教书的场景,中间甚至用了一头牛作为符号来表示时间,同时它也跟聋哑人构成一个两位一体,可以说信息量十足。

包括父亲的时代对应精神病,弑子情节所对应主角的失语。隐喻的所指可以说非常明确。梦境,不剪辑的转场,在略显沉闷的镜头下,其实是有着丰富的解构穿插。好在这里的语言和表达都还是凝聚的。

紧接着所有东西都被监控器视角所带来的‘破坏力’所毁坏,不但是如此,连视角都发生了错乱,原则上在监控器里的女主角可以作为聋哑主角的视角,但是不知为何他又开始会出现在监控中?以及出现在那个过肩景深中女主角表演式的徘徊,跟男主站桩式的表演。

片中大量运用了符号的对位以及错位,闪回的穿插;男主穿过一个隧道,妹妹掉进了井里;以及男主在雨中骑行,后景是汽车的大灯造成一种强大的压迫感。

导演说这个故事来自于他自己发小的经历,不去揣测导演的真诚与否,甚至可以把里面一些割裂的东西视作一种导演自身的内化呈现,比如那个导演也不知道原因的女主角特写流泪长镜头,姑且可以解释为导演无意识的表达,也可以理解为影片一种单纯的情绪宣泄时刻,尽管它缺乏现实逻辑。之后一个略显政治惊悚的佛像空景,让人打了一个哆嗦。其实都是一种视点的失焦,会带来一种混乱,也是一种表达的不明确。

我们可以宽容艺术电影不考虑轴线,不考虑视角,甚至在现实逻辑上的失真都可以宽容。但是不要忽略它其实只是一种比较隐晦的语言体系,它自有其法则,至少这种语言的统一需要得到保证。因此形容一部片子‘闷’其实并不构成批评它的理由。

只能说他不友好,所谓‘艺术电影’的目的其实并不是它故意去惹怒一般观众,它只是呈现出一种特别的语言,它其实也是在寻找一种观众。这种‘特别’应该被尊重。我们尤其要警惕被艺术性或者电影性所“利用”,对表达造成干扰;甚至去主动去“利用”所谓的艺术性来做表达之外的事。影片拆分开来看的话,其实许多桥段都非常好。

这次的映后出现了一个小插曲,一位观众在表达了他的不理解之后遭到了制片人的反驳,甚至引发了其他观众对那位不同意见者的讨伐,以及对导演‘坚持艺术’的声援。

独特的电影其实不需要去‘讨伐’那些不懂它的人,它只要去寻找那些懂它的人。同样好的作者也不需要‘谄媚’的鼓励。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