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奥斯卡没有在a类电影节名单中?「曾经为什么这部奥斯卡获奖电影主角连名字都没有」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83更新:2023-04-15 09:10:35

电影,是用来干什么的?

还原历史?记录现实?幻想未来?

我认为这些都是,但最重要的一点:电影是用来讲故事的。

以往的电影,大多都是通过情节的跌宕、角色的演绎、特效、服装等方面来讲好一个故事。

可是触及灵魂的方式,从来就不止这一种选择。

音乐,同样是一种常用的方式。

而且音乐有着电影无法比拟的优势——音乐超越了语言的限制。

可以说,音乐是一门全球通用的语言,你无需明白具体歌词的意思,单从旋律和节奏就能获得一种难以言喻的明悟。

在以往的电影中,音乐只是作为配角而存在,而有一类电影,以音乐为题材,提高了音乐在电影中所占的比重。

我们把这类电影叫做音乐电影。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部电影名叫《Once》,中文翻译名为《曾经》,它就是一部音乐题材的电影。

这部电影在2007年上映,荣获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原创歌曲奖。

接下来我将以三个问题作为切入点,带你走近这部音乐电影《Once》。

为什么它能获得奥斯卡奖?

奥斯卡奖在电影界的分量不用多说,那么这部爱尔兰小制作电影又是如何摘得桂冠的呢?

这要从影片的创作背景来看:

影片的导演名为约翰·卡尼,与其他导演所不同的是,卡尼并非科班出身,而是半路出家。他在成为导演之前,曾是乐队“The Frames”的一名贝斯手。

卡尼在乐队的工作不仅仅只是参与演奏和录制,还负责为乐队制作演唱会录像和音乐录影带。这些音乐以外的工作让他逐渐对“影像”产生了兴趣。

于是他选择离开乐队,转而踏进了电影界。

在创作这部《Once》之前,卡尼已经拍摄了多部影视作品,口碑都非常不错。

在积累了不少经验和人脉以及粉丝人气之后,卡尼终于“想起来了”自己曾经是个搞音乐的。

于是卡尼找到了自己的好哥们,也就是曾经“The Frames”乐队的主唱——格伦·汉塞德,请他出演《Once》的男主角。

而本片的女主角玛可塔·伊尔格洛娃同样是一名音乐人,年仅13岁的时候就曾与汉塞德同台演出过。

所以这次卡尼说要拍电影,汉塞德大叔就直接把时年不满18岁的伊尔格洛娃“骗来”当影片的女主角了。

所以说《Once》这部电影,从骨子里就流淌着音乐的血液。

说完了影片的创作背景,我们再回到影片本身。

前文提到,作为一部音乐电影,故事的叙述更多的依赖于音乐,在这部电影中,所有的音乐都由汉塞德和伊尔格洛娃所创作,每一首曲子的出现,都表现了男女主人公当时的情感和心境。

从影片开头男主角在夜晚无人的街边嘶哑的呐喊,到男女主人公为了音乐而奋斗的欢快,再到对于过往的苦涩和无奈,所有的这一切都融入到了音乐里,浑然天成。

正是基于电影主创团队对于音乐的专业性,以及影片中音乐适时的出现和完美的情感表达,《Once》才能一举摘得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

为什么它在观众心中评价很高

《Once》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8.3分,好于85%的音乐片,好于92%的爱情片。为什么它能让观众留下这么高的评价呢?

因为它讲了一个足以撩拨到绝大部分观众的故事:

影片的故事其实很简单,落魄的爱尔兰街头歌手认识了远走他乡的捷克姑娘,他们对于音乐都有着自己的热爱,于是他们越走越近。

可是他们同样有着自己的负担,这使得他们只是有了一个微小而短暂的交集,便又从此再无瓜葛。

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却包含了一个亘古以来的话题:爱而不得。

这短短的四个字,是许多人一段时期乃至一生的遗憾,所以当影片中女主角用捷克语向男主表白完之后,却还是选择了离开时,观众们表面上是在替他们惋惜,其实看到的全是自己。

这是最真实的结果,但同时也是最好的结果。

正是因为他们最后没有走到一起,这部电影的评分才会高,如果他们真的选择了在一起,反而会让这段经历变了味,所谓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正是这个道理。

更何况他们也并不能做到放下一切和对方相濡以沫。

为什么男女主人公没有名字?

最后,这部电影还有一个格外引人注意的点:男女主人公没有名字。

在影片结束后的演员表里,也只是用“guy”和“girl”所代替。

这就回到了我在文章标题中提出的那个问题:为什么男女主人公都没有名字?

其实这个问题在第二部分中已经有所暗示了:

因为男女主人公的经历引起了无数观众的共鸣,所以这部电影的男女主人公其实就是观众自己。

看电影,也就是在看自己。

最后导演给了我们一个另一种意义上的“happy ending”,其实也就是在向观众传递一种信号:

生活就像一条道路,可能中途会有一些令人流连忘返的支路,但那终究不是属于你的道路,生活总是在继续,我们也得继续往前走。

我是@西木桃,一颗爱电影的桃子,欢迎关注交流和我一起聊聊电影的那些事~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