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是宋代唯一的草书大家吗「黄庭坚一个人挑起了宋代的草书大旗」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27更新:2023-04-15 15:07:21

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今江西修水县人

文 | 一痴 书法网总编辑

每每来看黄庭坚的书法便不由的要想到《三国演义》里的常山赵云赵子龙来。长坂坡下,单枪匹马,七进七出,杀将无数,救出后主阿斗,跃马而去…

黄庭坚的书法便是有这样的气势,以如椽之笔化作长枪大戟,纵横捭阖,在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黄庭坚是以书法最终实现了自己人生的突围!

单枪匹马,四面受敌,唯“天下一人”赞之!

黄庭坚的书法是让与他同朝书家亦惊亦忌!

宋四家之首,与黄庭坚亦师亦友的苏东坡曾半谐半揶的评价其书如“树梢挂蛇”,黄庭坚也毫不客气,当即刚了回去:那你老人家的字便是“石压蛤蟆”了。

宋四家排在黄庭坚后面的米芾也来含沙射影: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张颠(癫)俗子,变乱古法,惊诸凡夫,自有识者。怀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时代压之,不能高古。高闲而下,但可悬之酒肆。訾光尤可憎恶也。

米芾草书《论草书帖》

到了南宋和元朝之时,山谷已做千古,评者更不再顾忌了:

南宋姜夔《续书谱》有论及黄庭坚的草书:流至于今,不可复观!元人书家鲜于枢则更是言之狠狠:草书笔法至山谷乃大坏!不复理!

实际在有宋元以来,对黄庭坚书法持肯定者屈指可数,但就在这屈指可数的人当中却有一个“天下一人”对山谷书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便是爱江山更爱书画的宋徽宗,其评曰:“如抱道足学之士,坐高车驷马之上,横斜高下无不如意”。

宋徽宗 草书 《千字文》其一

宋徽宗 《草书千字文》其二

何以宋元诸多书家对山谷书法皆不重?窃以为,一者或为文人相轻之陋习,二者或为眼光境界不到所致。而何以宋徽宗能独具慧眼?原委也或为二,一者是徽宗确实是有高顶的审美眼界,二者也是身为天子之身自是有天子之胸襟,非一般文人之心胸可以比较。发此议论,以为同道一哂,或可笑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人不夸我,我自夸,“山谷”自信走向“山峰”!

黄庭坚的自信放到整个书法史上也是罕见的!如下文摘可见一斑:

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 但弄笔左右缠绕 遂号为草书耳, 不知与蝌蚪、篆、隶同法。数百年来,惟张长史、永州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耳。——《跋此君轩诗》此书惊蛇入草,书成不知绝倒。自疑怀素前身,今生笔法更老。———《墨蛇颂》如此草字,他日上天玉楼中乃可再得耳! ……书尾小字,唯余与永州醉僧能之,若亚栖辈见,当羞死。———《李致尧乞书卷后》

这样的话还有不少,这里不再一一列举,这样的话就算放到现在来讲也是要让人惊讶其自大而狂妄,何况是放到崇尚理学的北宋。而以史记之山谷言行来看,其人以品行笃实,严于律己而著称,这些话难于让人相信是自山谷之口所出,然有图有真相,有文有真相。有论者以为山谷以禅学开悟书法,其自夸之语或可做“狂禅”之语看。此或可以作为一种解释,但是以其对自己早年的书法作品的不足处亦曾有过非常直白而勇敢的剖析,反观这些自夸之语又多为其对己暮年草书的评语来看,我以为或许是山谷老人至暮年确实是对自己的草书的一种自信,自重,自爱!这种“人不夸我,我自夸”的夫子自道之精神!或许正是其从“山谷”最终走向书法史上“山峰”的动力所在?!

黄庭坚《诸上座帖》选页

联手另一位天才,走出高峰林立的故乡!

如果要问当代的文人:你最向往,或者最想回到哪个历史朝代?我想很多的人大概都会说:梦回宋朝!两宋风雅三百年,那是一个让天下文人所向往的年代!也许有人会问,为何不是魏晋呢?当然不会是魏晋!一个“生命朝不保夕”的朝代与一个“不杀天下士”的朝代当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两宋是风雅,魏晋是风度与风骨,风雅是用来享受的,风度与风骨是要来承受的!

距离产生美,历史也许因为有了比较,才有时代好坏之分。

对于活在北宋巅峰时期的黄庭坚而言则正如英国的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他的的《双城记》中所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因为黄庭坚是一位天才的文人与书法家!天才要从“天生之才”最终成为“天下之才”,其中之艰辛,恐不为外人所道,因为这一切只有天才独自去面对和经历。

黄庭坚出生之地便是高峰林立。这就注定他这一生都要从从山谷翻越山峰才能走出来。这样说不仅仅指的是黄庭坚所出生的故乡所在地,江西九江修水县双井村的地理风貌,当然这里确实也是高峰林立,这里所指的是在北宋时期同为江西同乡的人文人物之高峰林立。往前看,有写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临川人,富贵宰相晏殊;又有两宋文坛领袖,祖籍江西庐陵的欧阳修。往同代看,则又有临川的王安石,曾巩……这几个名单一列,任何一个想要在仕途功名与文章学问上有所成就的,甚或生出超越之想的同代同乡都一定有着高山仰止的压迫感,甚至是绝望!然而作为天才的黄庭坚当然不会就此束手就擒和甘愿匍匐其下。于是他要突围!他寻找到另外一位天才来联手,里应外合!这样他才有可能实现走出故乡的高峰林立,这个天才便是与江西隔了千山万水的四川眉山之苏东坡。

此时的苏东坡名满天下。一般的凡夫俗子当然不在眼中,但是当他读罢黄庭坚在元丰元年的投书以及同信附寄的《古风二首》后,一时惊为天人!马上言辞恳切的回信致意。惺惺相惜,两位天才联手成功!而也正因为有了苏东坡的提携与看重,黄庭坚之名方为天下士族所知、所重,黄庭坚终是由此从家乡的高峰林立中走出来。

黄庭坚《跋东坡书寒食诗帖》

突围苏东坡,天下从此称“苏黄”。

其实选择一位朋友的同时也是选择了一位对手!因为朋友是对等的,而要对等,便要有对等的资格与能力,否则最终不是成为主仆就是成为敌人!

黄庭坚与苏东坡的关系历来称之为亦师亦友,师是黄庭坚对苏东坡的知遇提携的感恩尊称,而友才是两人的真正关系,这一点可以从两人之间的信札跋语里可以一目了然。

黄庭坚最终要突围的便是他的这位亦师亦友的苏东坡!没有办法,这便是一位真正天才的宿命。一位真正的天才是绝对不可能永远匍匐在另外一位天才的阴影里的,而要实现对另一位天才的突围,唯一的办法便是要找到这位天才的弱项并由此发起攻击,方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幸运的是黄庭坚找到了!

这便是——草书!

对,草书!

这不仅是苏东坡一个人的弱项,甚至可以说是整个有宋以来一个时代的弱项!这个弱项被黄庭坚天才一般的发现并天才一般的攻克了!草书,或言大草、狂草在唐代达到鼎盛,而到了宋代则已然式微,以苏东坡、米芾为主的宋代书家以为唐草已经是穷途末路,没有什么可以学习和发扬的了,他们极力想要通过复兴魏晋的小草来实现对唐代大草的超越,实际这是一出关公战秦琼的荒诞剧,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而黄庭坚却独具慧眼的看到了唐草还大有可为,于是他决定:一个人挑起宋代的草书大旗!

邱振中先生曾有平价:“宋代在草书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更加特殊的是,这种地位几乎由一个人以一己之力造成,他就是黄庭坚。”实际在黄庭坚选择继承唐草的时候便是正式的向苏东坡宣告了突围之战开始了!如下两段文字摘录可以明证:

颠张醉素两秃翁, 追逐世好称书工。何曾梦见王与钟, 妄自粉饰欺盲聋。有如市娼抹青红, 妖歌嫚舞眩儿童。……——苏东坡《题王逸少帖》 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黄庭坚《山谷自论》

泾渭分明,态度迥异,这样的对比文字还可以找到一些。黄庭坚最终以草书突围苏东坡成功,然而,君子和而不同,从此天下有了“苏黄”之称!

唐 张旭 草书 《古诗四帖》

唐 怀素 草书 《自叙帖》

后记:舞罢则又萧然矣。

每年的春节正月里,我都要陪妻回她的故乡修水去拜年、省亲,这便有缘每年可以往修水双井村的山谷陵园去做祭拜,陵园就在与现在的双井村只隔一条村路的茶园里,陵园由一圆形的砖墙围成,占地也就几十平米,前有一小广场,陵园名为当代书坛泰斗沈鹏先生题写,陵墓碑前有一山谷先生的雕像。先生之陵一如平常百姓之墓,静寂安详,此或正合先生之本意:

老夫之书,但观世间万缘,如蚊纳聚散,未尝一事横于心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譬如木人,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又萧然矣。

江西 修水双井村 黄庭坚墓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