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人民追着飞机跑「炮火40年地狱在人间追风筝的人阿富汗人民告诉世界真相」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31更新:2023-04-15 15:48:43

我们年轻时的阿富汗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片土地的善良消失殆尽,杀戮无从避免。我希望真主能指引我们一条明路,我希望我的儿子能成为一个好人,一个自由的人,一个重要的人。我希望花儿能再次在街头怒放,希望音乐能再次在茶房中响起,我希望风筝能再次飞上蓝天,希望有朝一日您能回到喀布尔,重游我们儿时这片土地。

这是电影《追风筝的人》哈桑写给阿米尔的信,每次看到都让我泪流满面。这个善良、勇敢、忠诚的阿富汗少年致死守护友谊,令人心碎。我们也看到了政权更迭、社会动荡下阿富汗人民的苦难和对曾经美好生活的期待。战乱、爆炸、死亡 、难民,提起阿富汗我们能想到的是这些恐怖的字眼。这个在战争泥潭中苦苦挣扎了41年的中东国家,早已忘记了曾经的和平繁荣。谁能想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阿富汗也是开放、现代化的国家,因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有着“中东小瑞士”的美名。自从1979年苏军入侵,塔利班恐怖主义横行让阿富汗支离破碎、满目疮痍,社会倒退成为人间炼狱。

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追风筝的人》讲述了两个阿富汗少年从亲密—背叛—抛弃—救赎—和解的故事,2007年拍成电影上映。电影中那个帮阿米尔追风筝的少年哈桑说“为你千千万万遍”感动了无数人。他为了夺得朋友的荣誉被欺辱,再被阿米尔背叛抛弃,最后因守护家园牺牲。移民美国后的阿米尔内心愧疚煎熬,最终鼓起勇气战胜了懦弱,在忏悔中冒着生命危险回到被塔利班占领的喀布尔去解救哈桑的儿子。

再次回到故国的阿米尔却发现自己像旅客,饱受战争摧残的阿富汗再也没有人放风筝,到处是持枪的武装分子以及断臂残肢的人民、流离失所的孤儿。正如哈桑信中所说“ 我们年轻时的阿富汗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在九死一生中阿米尔找到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并带回来了美国。

影片中放风筝的情节让大家了两个少年纯真的友谊以及战前阿富汗的平静美好。身为普什图族人的阿米尔一家与哈扎拉人哈桑家人是主仆也是朋友,和平共处。但是战乱爆发破坏了一切,作为精英阶层的阿米尔一家逃亡美国避难,哈扎拉人哈桑则成为战争的牺牲品,被残忍杀害,直到阿米尔得知哈桑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才返回阿富汗找回侄子。两个少年的关系隐喻了阿富汗内部的种族矛盾、阶级问题,到最后身份的真相也表明了两个民族的兄弟关系,并努力和解。

影片的最后,阿米尔带着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在美国放起了象征自由的风筝露出了笑容,其政治寓意不言自明。这依然是美国输出价值观的电影。电影中家人团聚,民族和解,但现实中阿富汗战争还在继续,还有上千万的善良的哈桑和索拉博们在炮火焦土上挣扎求生。

枪响之下没有赢家,苏军、美军相继陷入战争的泥潭拖垮了自己,阿富汗更是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经济跌落全球最低,巴米扬大佛被毁,文明倒退,宗教极端势力盛行、军阀割据、无辜平民伤亡不断。事实上,即使美国撤军,基于阿富汗内部复杂的政治局势,和平之路依旧渺茫。阿富汗的困局还将继续,谁能拯救受苦受难的普通民众?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