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肯色州百科「阿肯色另辟蹊径的另类贩毒片平静生活纪录真实岁月」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66更新:2023-04-15 16:36:28

电影《阿肯色》是由80后新晋美国导演克拉克·杜克执导,利亚姆·海姆斯沃斯、文斯·沃恩主演的贩毒电影。该电影是克拉克·杜克从喜剧演员向导演转型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导演生涯的处女之作。

《阿肯色》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阿肯色州两名低级毒贩卡尔·里布(利亚姆·海姆斯沃斯)和斯温·霍恩(克拉克·杜克)以及他们的BOSS阿肯色州毒枭弗洛格(文斯·沃恩)的贩毒生活。

电影中80后新晋导演克拉克·杜克并没有走传统路线将《阿肯色》打造成观众熟悉的贩毒类型片电影。

没有剑拔弩张的警匪对抗,没有磨刀擦枪的黑道帮派,没有隐秘暗处的贩毒过程,更没有金三角那样的种植园和武装。

导演另辟蹊径从小人物着眼,通过两个底层毒贩的日常生活见闻及遭遇,将那个特殊时代下的真实面,用温和却直白的方式有形有色地真实呈现在银幕上。

下面我将从电影的命名、电影的视点选择和导演的隐喻表达三个方面解读这部另类的贩毒题材电影。

为什么用州名命名这部贩毒题材电影?

初看这部电影一定会疑惑,这部讲述毒贩贩毒的犯罪电影,为什么用阿肯色州的州名命名?

阿肯色州位于美国南部,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便是美国最贫困落后的三个州之一。由于经济落后再加上贫困和缺乏有效的管理,到20世纪80年代阿肯色州已经成为美国贩毒最猖獗的地方,是全球最大的毒品走私中心,有“机会之地”之称。

卡尔·里布(下文简称卡尔)是阿肯色州毒枭弗洛格手下的低层小毒贩,一直游走州外的贩毒生意。偶然的机遇让卡尔得到了“升职”的机会,来到了“机会之地”阿肯色州。

电影一开场,导演便通过卡尔的一段简短叙述,在对话中巧妙借用“升职”一词突出了“阿肯色”在当时毒贩心中的地位,呼应电影名“阿肯色”的同时,将电影接下来的叙事地点定在了阿肯色州。

我认为在这里“阿肯色”已经不是简单的州名或者地名,它如同当时毒贩眼中的“圣地”,象征着机会、财富、前途等。“阿肯色”的象征意义和心理意义大于名称,在毒贩中只有能力突出、被认可才能有机会到阿肯色。

导演克拉克·杜克从小在阿肯色州长大,作为一个80后小伙,他的童年成长正是在阿肯色州贩毒最猖獗的时代。他从小的生活环境以及在“机会之地”对毒贩贩毒的所见所闻,使他萌生并拍出了这部以“阿肯色”命名的电影。

在长达116分钟的电影中,导演没有展现任何阿肯色州的标志建筑,甚至连阿肯色州的任何地名都没有提及。电影从始至终展现出来的都是室内、超市、公路、酒吧、街道一角等没有标志性的地点,但是在电影开场卡尔的叙述中却明确的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就是阿肯色。

在我看来这正是导演的高明之处,在电影中他通过主角的叙述限定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却并没有将地点交代明确。室内、超市、酒吧、街道这些没有任何标志和命名的地方,可以是阿肯色州下属的某一个城镇,可以是某一个区域,也可以是整个阿肯色州。导演运用了以小见大,以点及面的手法,表面上是展现小毒贩的生活轨迹,实际上是将电影上升到了整个阿肯色州的高度,同时巧妙地迎合了电影名。

为什么电影要以小毒贩的生活为视点?

在《阿肯色》电影中导演克拉克没有走传统犯罪电影中贩毒类型的常规,他打破这类电影的节奏以及叙事风格。从小人物着眼,通过低层毒贩的日常生活见闻及遭遇,于现实生活的真实中,映射那个特殊年代下贩毒猖獗的另类阿肯色。

卡尔和斯温是低层小毒贩,虽然两人已经“升职”在阿肯色工作,但他们表面上只是两个不起眼的公园管理员。每天白天负责客流引导、收取管理费以及打扫卫生等杂事。没有昂贵的衣服、没有另类的造型、没有凶神恶煞的形容,如果不是他们的职业特殊,把两个人丢到人群中估计也没谁会注意到他们。

Boss弗洛格虽然是个毒枭,但是在电影中他却没有毒枭的样子。他们没有穿金戴银豪车别墅、没有保镖打手前呼后拥、更没有帮派集团雇佣兵,展示在观众面前的仅仅是一个公园一角小杂货铺的大叔。即便是弗洛格的前Boss,表面上也只是一个玩具店的小老板。

如此平和的叙事,如此低调的人物塑造,如此生活化的场景,导演只为将他从小目睹和耳中听得的见闻,用最真实可信的方式展现出来。他既是讲述自己曾经的所见所闻,也将观众带入到电影中的生活情境。观众仿佛置身其中又仿佛这一切就发生在现实中,发生在自己真实生活里。

在电影中导演克拉克·杜克并没有亲自主演这部电影,而是选择了利亚姆·海姆斯沃斯和文斯·沃恩主演。在我看来,一方面是导演对两位大咖演技的认可;另一方面他也有自己的考量。

毕竟20世纪80年代的阿肯色州,是克拉克的真实生活经历,对于那些眼中所见耳中听闻的毒贩生活和经历来说,他是一个客观的见证者而不是实际参与者。

若克拉克自己主演,那么这部电影便成了带有主观性质的自导自演,讲述的仅仅是克拉克的生活经历。如此一来,这部电影便由一个时代下的见证成为一个人的生活经历,整部电影的格局会被削弱,与电影名字《阿肯色》的立意也不符合。

电影《阿肯色》没有选择传统的贩毒电影的视角,没有警方的卧底,没有黑帮家族,几乎看不到隐秘的贩毒过程,以低层毒贩的小人物为视点。在我看来这是电影真实性的体现。

导演克拉克·杜克虽然从小生活在阿肯色州,但是作为普通老百姓的他只能见到电影中像卡尔和斯温这类低层的小毒贩,他看不到他们隐秘的贩毒过程,更见不到帮派火拼或者大毒枭出没。所以导演选择了遵从现实的真实,从小人物着手拍摄那个年代街头巷尾,能够看到的最底层小毒贩的样子。

导演在这部电影中有着怎样的隐含表达?

导演克拉克在电影《阿肯色》中用温和的手法叙述本该不温和的贩毒电影。

干净的街道、慵懒的阳光、安逸的生活、温馨的装潢……在电影《阿肯色》中这些本不该出现在贩毒类电影中的元素却都出现在了这部贩毒电影中。但是这本不该有的不合理,在这部电影中被导演塑造出了强烈反差的效果,映射了阿肯色贩毒的猖獗。

电影中的毒贩没有生活在阴暗中,而是站在了阳光下。他们不再是隐秘、颓废、见不得光,而是就像周围那些普通人一样,平静、平和、安逸的生活着,甚至他们比普通人还普通,引不起他人的注意。

两个小毒贩表面上是州公园的管理员,每天的工作是收停车费,管理疏导车辆,打理公园卫生等,斯温还与一个姑娘谈起了恋爱并且有了自己的孩子。他们的身份生活化,但是在生活的阳光下是他们不为人知的身份。

导演运用这种看似另类的表现方式,一方面表现出了毒贩贩毒的隐匿性,他们在阳光下有比普通人还低调普通的伪装,在整部电影中几乎看不到毒品和交易的过程;另一方面映射出在当时的阿肯色毒贩已经明目张胆走到了阳光下,毒贩白天可以开着满载毒品的卡车一边闲聊一边开着玩笑,谈“生意”拿货也有恃无恐在自己家里,整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没有看到一个警察的身影。这些看似不合理的另类表现,实际上反映的是当时贩毒的猖獗。

导演克拉克·杜克在电影中没有出演主角,但是却饰演了另外一个配角小毒贩,导演这个看似不合理的选择,在我看来别有深意。

导演以《阿肯色》命名这部电影,不仅指“阿肯色”在20世纪80年代的特殊性,也隐喻了所有阿肯色人。

阿肯色州成为全球最大的毒品交易中心,阿肯色州的居民也被打上了与“毒”相关的烙印,即便他们只是普通的老百姓。

从小在阿肯色州长大的克拉克自然也没少受到类似“歧视”,作为一个阿肯色人,作为那个特殊年代的见证者,导演克拉克在走出阿肯色州走向州外谋生时深有体会。正是这份烙印和曾经的经历,让克拉尔在执导这部电影时也参与到了其中,他饰演了一个“不聪明”的毒贩——斯温。

斯温在电影中是个滑稽的毒贩,他不遵守毒贩的规则,时常自嘲“我是笨蛋”却号称“犯罪大师”。

克拉克塑造的这个有些滑稽又与贩毒格格不入的毒贩,不是为了展现克拉克的喜剧功底,而是借这个角色表达他对“烙印”和“歧视”的嘲弄和不满。

总结一下:

导演克拉克·杜克没有将电影《阿肯色》打造成商业片、传记片或者艺术片,而是一部见证阿肯色州20世纪80年代的真实纪录片。在电影中有这位80后新晋导演对现实的思考和表达,值得观众在观看这部电影时仔细分析和深入思考。虽然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只有6.3,但这并不影响《阿肯色》是一部值得观看的优秀作品。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