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战聚合支付银联再祭新招的背后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460更新:2023-04-16 12:15:23

小新按:

移动支付在中国正迎来“黄金时代”。其中,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几乎占据了全国90%的移动支付份额,然而,我们还应看到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推动者,那便是聚合支付。近日,银联宣布携手银行推出二维码聚合支付。正所谓“登高一呼,众山响应”,作为曾经的王者,或者说今天仍然尚未谢幕,银联此举能否得到各大银行的回应?从去年底的“补课”二维码支付到如今推出聚合支付,银联到底是如何考虑?而网联可能推出的二维码支付标准又将掀起什么风暴,究竟谁能笑到最后?

1

聚合支付真能把银联和银行“聚合”起来?

银行响应迅速,四大行中已有三家有所动作。农行河北分行率先在邢台地区投产商用银联二维码聚合支付业务,实现了银行、银联、微信、支付宝、京东等条码产品的聚合支付。建行、工行则在此前各有动作。

所谓聚合支付,也称“融合支付”,其实现了“多个通道,一个入口”,是将其他支付通道整合到一起的支付服务。在聚合支付出现之前,收款机构只能支持单一的收款通道,不同收款通道之间不能兼容。聚合支付则为这种不便提供了收款的解决方案,通过聚合微信、支付宝、百度钱包、京东钱包等,把银行、非银行机构的通道进行融合,并通过技术实现收款通道兼容。

由于此前部分聚合支付服务商存在“二清”违规行为,有专家认为,技术提供 传统银行清算的模式在聚合支付的后续发展中将占据主流。而随着扫码付对线下场景的加速渗透,收单市场与互联网支付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但在微信和支付宝作为主流支付方式的背景下,此前从事收单业务的银行想占据聚合支付的一席之地,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这也是银联能和银行迅速“聚合”的重要原因。

2

银联的进击:从二维码支付到聚合支付

2014年3月,央行以二维码支付安全性存疑,需要等待安全验证为由,联合工信部暂停线下二维码支付服务。在过去的三年里,银联方面只好大胆探索、谨慎开展二维码支付创新,而支付宝、微信支付却早已攻城掠寨般覆盖商超、餐饮等线下高频支付场景。原先银联对线下移动支付布局的是NFC支付,然而市场数据最终证明,银联的NFC支付叫好不叫座:商户需要升级支持NFC功能的POS机,硬件成本较高,同时NFC的用户端体验繁琐,市场难以打开。

也就是说,曾经寄予厚望的云闪付NFC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是银联此后大力推动云闪付二维码支付的重要原因。但比较尴尬的是,此时银行却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他们自身已经在尝试扫码支付,工行、建行、招行均在2016年就推出了二维码产品。去年年底银联推出扫码支付功能,他们与其开展合作只是借银联的东风培养用户对本行APP的粘性。此外,银行们也和金融科技巨头加强了合作,今年3月,建行就与蚂蚁金服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

因此,银联只能再出发,这次他瞄准了聚合支付。从农行此次推出的聚合支付产品来看,银联二维码聚合支付产品是将银联条码作为聚合主码,实现农行掌银,银联条码,他行条码受理,并以此聚合微信和支付宝条码。不过,银联当前的聚合支付方案仅适用于银行类收单机构、第三方收单机构及服务商生成银联标准码聚合支付方案,非银联标准码还在研究探讨中。也就是说,银联的聚合码是银联合作的收单机构按照银联标准生成的二维码,既支持银联标准二维码APP扫码支付,又支持微信、支付宝进行扫码支付。反之,支付宝、微信铺设的二维码聚合支付尚不能完成银联二维码聚合。

相比于银行卡时代的“银联POS”,聚合支付的核心优势在于“数据化”,整合了用户的流量和商户的交易数据,在合规框架内,扩大和利用这些数据是聚合支付的核心商业模式。除了收集和利用数据可能带来商业利益,银联同样对增值收益的聚合支付服务进行收费,且模式和此前的POS差不多——根据用户的交易金额收取一定的手续费,然后和接入方共同分润。

3

“超级聚合支付平台”网联蓄势待发,谁能笑到最后?

据多家媒体报道,网联也正在研究制定二维码支付标准,但目前仍处于讨论过程中,具体公示时间暂未明确。网联的创建,本身就是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和聚合支付机构提供统一、开放、公平的跨行资金转接清算服务,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超级聚合支付平台。按照网联的规划,9月底将完成9家支付公司和18家银行系统的接入,10月将完成200多家银行对网联的接入,年底完成40家支付公司的接入。因此,网联天然地具有线上连接的功能,那么从线上到线下,网联推出二维码支付是否能够一统支付江湖?

在相关报道中,据参与网联筹建的技术人士介绍称,银联二维码和国际标准EMV的技术框架接轨,采取token(支付标记化) 技术,使用数据签名密押方式认证,就本质而言依然是卡(银行卡)基的逻辑。包括支付宝、财付通在内的其余各家支付机构采取的二维码标准却有所不同,使用的是用户认证的逻辑,辅之以数字化技术。而网联则可能采取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统一的二维码标准。当然,“网联标准能否为各家支付机构所接受,技术并不是核心的关键,目前支付宝、财富通以及其他一些中小支付机构的二维码技术标准其实差不多,要打通技术环节并不是难事,真正重要的是利益分配的博弈。”这位技术人士表示,“网联的二维码应该会涉及到四个接口三种码:收款码、转账码和链接码。如果更换标准,二维码背后的很多数据格式都会发生变化,但主要的调整应该是在收款码和转账码上,聚合支付采用的链接码几乎不需要技术调整。”

此前,京东、百度、美团等各家互联网公司和建行、工行等银行都曾推出自己的二维码标准,在银联发布二维码标准之后,他们便陆续改换成了银联标准。一旦网联标准出炉,他们是否会重新选择有待观察。

有报道称,一位接近网联人士透露,“最大的影响,还是网联正在说服监管部门,由其指定二维码支付技术标准并纳入网联监管。”一旦相关政策最终敲定,目前占据第三方支付垄断地位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与银行针对存管、支付清算费率的议价筹码将被削弱。而银行则可能因为缺乏备付金沉淀而提高费率,支付机构只能将相关增加的成本转嫁到用户身上。更重要的是,通过网联平台,采用统一的技术方案和模式实现不同机构之间的业务互联互通,让过去很多没有机会参与扫码支付市场的中小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也有了进场的机会,某种程度来说也将给大型支付机构带来新的竞争压力。

对聚合支付企业来说,96费改后由政府定价转为收单机构市场化定价,价格空间的拓宽导致竞争加大,也使得本身盈利能力急剧下降,增值服务的价值开始凸显。2017年年初央行表示认可聚合支付价值,并督促各方不得碰资金和敏感数据,假如网联能在二维码支付标准和接口等方面取得统一,支付的准入门槛将进一步降低,那么支付机构就需要寻找并树立新的可盈利点,而对增值服务的拓展就是重要发展方向。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众多搅局者的加入,定会让这场支付大战越来越好看。

近期文章精选:(猛戳标题)

支付:

Fintech:

楼市:

研究院动态:

您的点赞和转发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认可

如需转载请直接留言

敬请长按识别文末二维码关注

小新在这里等你来撩!

新金融评论

聚焦新金融,独家、专业,尽在新金融评论。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hanghai Finance Institute,SFI)是一家非官方、非营利性的专业智库,致力于新金融和国际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研究院成立于2011年7月14日,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hina Finance 40 Forum,CF40)举办, 与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战略合作。研究院在国内率先提出新金融概念,并积极开展相关研究,逐渐形成了以新金融和国际金融为特色的研究道路。

此外,为纪念我国卓越的世界经济学家浦山先生,并推动我国国际金融与新金融的研究和发展,上海新金融研究院于2016年7月发起成立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并与中国世界经济学会战略合作,联合主办浦山奖。

小新欢迎您!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