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识女人人生必看的电影之一不要被片名误导了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5更新:2023-04-16 14:24:24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下“关注”,方便与您讨论分享,也能及时观看下一篇精彩文章。非常感谢您的关注!】

1992年马丁·布莱斯执导的电影《闻香识女人》在美国上映,随即风靡全球,获得第6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及最佳改编四项提名。

电影改编自意大利导演迪诺·莱希1974年执导的《女人香》,而马丁·布莱斯独辟蹊径地采用多维度、多层次、或明或暗、或重或轻的“对比”艺术表现手法。

使电影人物、故事情节、电影节奏、情感表达等彰显巨大“张力”,形成强烈的戏剧冲突,具有浓郁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感染力。

《女人香》主要讲述了一位双目失明的退役军官凄凉的晚年生活故事; 《闻香识女人》在改编时增加一条主线:一个善良正直的少年如何抉择人生道路的故事。

01青春与沧桑

影片伊始,导演马丁·布莱斯采用三组纵向对比镜头,交代主人公查理的生活背景和性格特点。

第一组镜头是在学校的公示栏前,查理在翻找感恩节期间是否有兼职的工作,以赚取圣诞节回家的机票费用;

第二组镜头是校园贵族哈瑞正在查看信件,筹划感恩节到何处去度假;

第三组镜头是攀附哈瑞的吉米和博德,被哈瑞呵斥连旅游度假区的地名发音都不标准,愚蠢无知。

首先,马丁·布莱斯通过人物所处环境、待人言行等因素的对比镜头,勾勒出查理的生活背景——纵向对比查理与哈瑞在感恩节期间的不同安排,交代查理就读的拜尔德中学是美国知名学府,学生间有较大的原生家庭的贫富差距和社会地位的差别。

查理的妈妈和养父在家乡经营便利店维持生活,家境贫寒,家庭背景简单。

其次,在查理和吉米、博德对待富家子弟哈瑞态度的对比镜头中,立体呈现出查理的品格特征———成绩优异;

生活简朴,靠勤工俭学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

不攀附贵族同学,面对挑衅不卑不亢,沉稳朴实。

查理身上散发着积极、美好的,充满无限希望的蓬勃青春气息。弗兰克中校可谓“未见其人,先观其境”。

导演马丁·布莱斯用环境对比镜头铺垫即将现身的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查理应聘而来,推开门看到两个孩子高兴地坐在地板上玩玩具的温情画面,充满童趣欢乐与生命活力。

查理跟随雇主从后门走出,镜头中呈现的是后院满地的落叶随萧瑟的秋风而起,一个挡着窗帘的看不到一丝光亮的小木屋孤寂地矗立在那里。除了落叶的沙沙声,没有任何声响,没有一丝生气,人们仿佛可以透过厚厚的窗帘感受到屋内人的孤独与沧桑。

这组环境对比镜头,产生强烈的审美弹性张力,观众的情绪从幸福的云端坠入孤独的幽谷。

其次,马丁·布莱斯用语言对比镜头正面展现弗兰克中校的形象。

查理言谈温和、有礼貌,希望建立与中校的友好关系; 而中校却用粗俗、狂躁、蔑视的命令式语言,嘲讽查理的幼稚、无知与家庭的卑微。

通过环境与语言两组对比镜头,弗兰克中校的生活现状和性格特征被鲜明而简要地描述出来:双目失明的退役军官; 无所依靠,寄居在侄女家中; 性格自大狂妄、蛮横无礼、喜怒无常。

他历尽世事沧桑,对生活无所追求,对生命无所依恋。

马丁·布莱斯将两种相反的力量———查理的蓬勃青春朝气和弗兰克中校的落寞沧桑沉沦,放置于同一时空维度,在青春与沧桑多角度、多层次的纵向对比中,彰显影片的艺术张力。

02隐忍与绝望

感恩节旅行中,弗兰克中校不请自来闯入哥哥的家庭聚会,是他在绝望中将活下去的最后希望寄托到了亲人身上。

但面对中校的粗俗无礼、蛮横霸道,哥哥对查理直言不讳不欢迎他们的到来; 而侄子则将他失明的事故、事业的滑铁卢等往事当作笑话调侃,甚至残忍地拿生理缺陷嘲讽他不可一世的傲慢。

中校起初只是用“哦……哦……”回应来自亲人的冷漠态度和言语暴力,直至最后忍无可忍地爆发。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毫无血缘关系的查理的态度。面对弗兰克中校刻薄尖酸的语言、出尔反尔的行径、高高在上的傲慢,他却是一再忍让。

探究内因,是他善良、温润的本性。他同情中校离开他就不能走出房门,更不可能完成感恩节美好计划的现实; 他用心体会到了中校隐藏在强硬外表下的脆弱、无助与绝望,所以他不断隐忍。

查理太年轻,他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只希望能够通过陪伴帮助中校面对困境。当查理碰巧发现中校准备开枪自杀时,他在惊慌、恐惧中鼓足勇气面对处于崩溃边缘的中校,面对射杀警告,他坚决不退缩,更是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作为赌注,拯救与他毫无关联的陌生人———弗兰克中校。

在马丁·布莱斯的叙事镜头中,同样是面对弗兰克中校嚣张无礼的行径,中校的亲人与查理形成鲜明的纵向对比。

哥哥一家人对中校的情感是冷漠与放逐,没人愿意悉心感受他粗鲁行径下隐藏的对亲情的渴望,只有多年来逐渐形成的失望、放弃,甚至是厌恶。作为路人的查理则展现出对孤独无助的陌生人的一再隐忍,因为善良而隐忍,因为对生命的敬畏与捍卫。

电影在纵向对比中形成激烈的戏剧冲突,凸显出故事情节的强大张力。

查理对待弗兰克中校的态度变化至此形成阶梯式横向对比: 从最初因生活所迫不得不屈服于弗兰克中校的淫威; 到悉心感受中校内心的孤独与无助,发自内心的同情、宽容和体谅; 再到勇敢坚定地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作为赌注,真心捍卫中校的生命。

通过对比,查理越来越立体化、多维化,人物形象的张力渐渐被无形拉伸——年轻单纯的查理,本性正直、善良、美好; 性格温润、悉心、隐忍; 待人真诚、宽容、大度; 为捍卫生命可勇敢而无畏。

弗兰克中校对生命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黑暗与绝望。马丁·布莱斯用人物自身经历的横向对比,揭示了中校性格形成的原因。弗兰克曾是叱咤战场、刚强不屈的中校军官;他曾是美国林登·贝恩斯·约翰逊总统的幕僚,是手段强硬的政治风云人物; 他曾是高大威武、英俊潇洒的风流人物。

而经历变故后,他陷入永远令人窒息的黑暗; 他被困于侄女家后院的小木屋中,整日坐在沙发上消耗生命,等待死亡的到来; 他无法接受现实,因为残酷的现实要他低下高贵的头颅,弯下傲骨,成为他人帮助的弱势群体中的一员。

这些是中校至死也无法接受的耻辱。生命巨变的反差,令他措手不及,跌入无尽的深渊,看不到一丝希望的曙光。绝望中他放弃了救赎,灵魂渐渐陷入黑暗。

通过弗兰克中校性格变化的横向对比,观众情感张力呈现拉伸状态,既有对中校粗鄙言行的厌恶,又有对他不幸命运的惋惜与遗憾,凸显情感矛盾统一的张力美。

马丁·布莱斯通过多角度或明或暗的横向、纵向对比的艺术表现手法,将查理的善良隐忍与弗兰克中校的绝望沉沦一步步鲜活展现在观众眼前,凝聚成故事情节的张力和艺术审美的张力。

03听命与回击

感恩节旅程中,查理始终困扰于可能改变其一生命运的艰难抉择。他和乔治偶然目击了一场针对校长的恶作剧,被愚弄的校长气急败坏地逼问他们始作俑者是谁,并恐吓他们将在学校大会公开查办此事。

私下校长利用职权威逼利诱查理:或供出搞恶作剧的同学,保送到知名大学; 或被学校开除。面对校长的恐吓,富二代的乔治优哉游哉,他知道父亲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且是校董事会成员,能为他解除所有的难题和威胁。

而查理很清楚自己没有任何依靠,他的母亲和继父人微言轻,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实力和能力帮助他。且年轻的生命使他没有足够的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对抗校长的卑鄙要挟。

查理懵懂地认知到这件事情可能引发的后果———若被学校开除,他或许只能回到父母所在小镇的便利店工作。他一直以来的勤奋、坚持、梦想都将化为乌有,这是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的查理无法承受的巨大打击。

而另一方面,查理善良、正直的品性,使他不能容忍出卖同学、谋求私利的行径。因为那是违背道义的,是他所不耻的,是他绝对不能容忍的灵魂的背叛。

查理无法拨开云雾看到命运最终的方向,他无从选择,恐惧选择,逃避选择,彷徨无助中的查理最后选择听天由命。

从表面上看,无助听命的查理很懦弱、可悲,但是把人物放在特定环境中进行纵向对比,查理的人物形象却凸显出温暖人心的高尚品格———乔治在父亲的高压下最终违背原则出卖同学,躲到了父亲的羽翼下; 而查理虽然无助,但他从未妥协接受校长的威胁与贿赂。

虽然查理自己深陷困境自顾不暇,但是当他看到在绝望中渐渐沉沦的弗兰克中校时,将自己的烦恼暂放一边,伸出诚挚温暖的双手,努力帮助中校找到活下去的动力,甚至不惜用年轻宝贵的生命阻止中校疯狂的自杀行为。

查理的善良、真诚,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让中校感受到爱、温暖和希望。中校绝对不容许任何人、任何势力将查理高贵的灵魂打入黑暗之中,他要帮助查理绝地反击!

这就有了这部电影中最后的直抵灵魂的激昂演讲:“你们泯灭的是他的灵魂! 但我可以告诉你们,他不会为了自己的前途而出卖任何人。朋友们!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正直,这就是勇气,这才是未来领袖所具有的品质……”

纵向对比弗兰克中校前后的言行,横向对比校长为发泄私愤而威逼利诱一个无辜青年的卑鄙无耻的行径,中校的形象被彻底颠覆。

他从一个粗鄙、自大、颓废、令人厌恶、自暴自弃的老人形象,转变为看透世事苍凉后迸发出正义、智慧、直抵灵魂力量的高大军人形象。

弗兰克中校身上蕴藏的超大能量在最后的演讲中彻底爆发,他的见识、阅历、辉煌、坎坷,使他睿智、犀利而拥有令人折服的强悍力量。

演讲结束后礼堂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生活委员会当场宣布查理无过错。这时候的查理如释重负,而中校也重拾生活的希望。可以说,查理与中校完成了灵魂的相互救赎!

结语

马丁·布莱斯执导的电影《闻香识女人》中,纵横相间、或明或暗、或轻或重的对比手法的运用,是这部电影非常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

这种艺术表现手法使电影在有形无形中彰显出强大的艺术张力——故事结构张弛有度的节奏张力、人物形象颠覆性变化的艺术张力,以及直击观众内心情感的审美张力。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