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演员廖有梁的情况「第一代青春偶像明星廖有梁和发生在宝应水乡的柳堡的故事」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44更新:2023-04-16 22:20:38

今年的4月23日是廖有梁去世20周年,当年舞蹈演员出身、一脸英气的他在《柳堡的故事》中成功塑造了副班长李进的角色,赢得万千观众的喜爱,被誉为新中国第一代青春偶像明星。

虽然在电影里廖有梁有着美好的爱情结局,但现实生活里他的妻儿却离他而去,晚年孤单凄凉,终因肝癌而在1999年4月23日离世,终年62岁。

1957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柳堡的故事》是有着8年军龄的廖有梁第一次上银幕,该片根据胡石言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新四军某连进入柳堡村整训过程中,四班副李进与房东的女儿二妹子相互产生好感,并在革命胜利后重回柳堡与已经成为妇女干部的二妹子重聚的故事。该片是新中国影坛罕见的描写爱情与战争的影片,可谓打破了当时的禁区。导演王苹以女性化的视听语言,述说了一段军民之间的情感经历,从而使人们对战争历史的追忆平添出一份浪漫和温馨。

饰演二妹子的陶玉玲比廖有梁大3岁,也是第一次演电影,正是凭借他们的青春气息和清纯气质支撑起了这个东方式的委婉爱情故事,全片没有一处谈情说爱,却充溢着副班长李进和二妹子纯洁真挚的浓情爱意,这些感情通过细腻的人物神情及细节动作含蓄地表达出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柳堡的故事》不仅塑造了优美的人物形象,也突出了苏北水乡的风车、杨柳、板桥、轻舟的优美画面。影片外景地选在江苏扬州宝应县的柳堡乡。柳堡乡原叫留宝垛、留宝头,传说有位状元南下赴任,因大运河上匪夷为患,改走东荡,行至此地突遇风雨,便在岸边插下宝剑系船,雨后开船把宝剑忘在岸上了,故名留宝。

1943年,作为新四军1师3旅7团《战斗报》主编的胡石言随部队驻扎在此时,这里已改名刘坝头,胡石言在创作小说时为体现既是战争又是抒情的风格,遂将刘坝头改成了柳堡,因“柳”字多情,“堡”有兵味,况且刘坝头那里也确实长了许多大柳树。《柳堡的故事》上映后刘坝头也就改叫柳堡了。

当年,导演王苹带摄制组来到柳堡,她安排演员与老乡们生活在一起,以体验自己所演的角色。陶玉玲与饰演“我爹”的康天生一起跟老乡学划船,跟姑娘们割麦子,还利用业余时间帮姑娘们学文化。其他演员也和陶玉玲一样,和老乡们打成一片。

进入实拍阶段,为追求和体现影片特有的浓郁而又委婉的抒情基调,王苹采取外景实地拍摄与棚内搭建布景相结合的方法,营造与之相适应的环境空间。她精心选取潺潺的流水,悠悠的风车、轻拂的杨柳、飘荡的小船、错落的板桥等极具苏北水乡地区特征的景物,通过构图、角度、节奏等富于变化而又相得益彰的镜头运动,再配以由民歌小调演绎而成的清新优美插曲的反复咏唱,以及问或传来的布谷声声等音响映衬,为所描写的既定战争背景下的男女主人公所经历的情感波折,构置诗情画意般的浪漫氛围。

《柳堡的故事》在宝应外景地拍摄了两个月之后回到北京,接着又在京津两地补拍了两场戏。其中,二妹子躲在水塘里的那场戏是在北京莲花池拍摄的;而片尾处已经当上民兵队长的二妹子与副班长告别的戏则是在天津东丽区四合庄中学旁的河边拍摄的。

《柳堡的故事》除了留下了新中国军事战争电影里第一次出现爱情元素的记录以外,还留下了这首历经几代人传唱仍经久不衰的插曲《九九艳阳天》。

《九九艳阳天》是作曲家高如星24岁那年的作品,令人玩味的是,这首带有浓郁苏北风味的民歌居然是他这个山西人创作的。高如星出生于山西吕梁兴县,他还为《回民支队》、《野火春风斗古城》等多部影片创作了插曲。

今天我们能找到大部分的音频是来自黑鸭子组合、刀郎等人的翻唱版本,再往前还有王洁实和谢莉斯、张振富和;耿莲凤等人的版本,以至于很多印象模糊和年轻一点的观众已经难以知道真正的原唱者。其实在电影《柳堡的故事》里的插曲唱段主要是由当时八一厂的几位演员禹鼎、潘文林、呼延生、孙佩华领唱的,其中的呼延生就是歌唱明星屠洪刚的母亲。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