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欣赏电影作品(怎样欣赏电影的角度和方法)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69更新:2023-04-16 23:59:56

文艺片:文学艺术影片的简称。文学性和艺术性并存,区别于商业电影。有人说最成功的文艺片就是商业电影,电影是第七艺术,集合了文字、图像与声音三种文学表现形式,所以欣赏电影要求有很高的审美性。

王家卫的电影是讲孤独的,人类永恒的孤独,不管在什么时代,什么样的两个人或者几个人,不过是演绎孤独的若干种形态。如果你自诩为文艺青年,大神王家卫的经典文艺片自然不容错过。后现代的画风,意识流的技法,浑然天成的配乐,匠心独具的色调,见微知着的细节,寓意悠远的对白或旁白,交织成人生、情欲与回忆的不二光影。

如果按照学电影的来说。第一个视听语言,包括镜头,画面构图,声音,色彩第二剧情,就是剧本的合理性,人物关系,人物设置,情节的设置,第三,主题,电影有多重主题,主题无大小之分。第四,剪辑,每个镜头的衔接,快慢,节奏。

电影的特点是“形式大于内容”,欣赏电影就是欣赏电影的形式系统。真的想欣赏电影或者说欣赏电影的形式系统,专业点说用解构主义,通俗点说就是“拆”,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怎么“拆”~在此不讲类型片哦,也不主要评价选用例子的优劣。还有就是书里主要讲的是怎么拍,我讲的是怎么看,除了理论基础之外没有使用书本内容。(所有剧照、截图等来自豆瓣电影。)

制作电影的使用的语言是“视听语言”(学电影的请无视这一段)主要由视觉元素与听觉元素组成。还有了解一个概念,组成一部电影的基本单位是一个个镜头。啥是镜头?人的眼睛眨巴两下,这两下之间就是个镜头。

视觉元素:1.人物(表演、台词以及服装等):感觉这个不用讲了,演技如何欣赏大家都懂。在口碑建立起来之前,观众愿意去电影院看电影,无非就是看见海报上有大明星或者是熟悉的演员,根本不管剧情如何,先去看了再说呗。一般观众最喜欢的就是看演员和演员的表演,欣赏的层次一般也就停留在这个水平上了。的确,演员的表演是推动电影叙事的一部分,但也只是整个形式系统下的一个元素罢了,过多地夸大其中某个元素的作用,基本上不能算好的电影。越文艺化的电影,演员的作用越大,也就越没有欣赏价值,某时代大家都懂得。还有漫威电影,堆砌明星是漫威超级大片吸引票房的主要手段,并不是说漫威电影不好,只是作为好莱坞标准化流程走下来的超级大片,好不到哪里去也差不到哪里去。这一条不贴图举例子啦。

2.场景(道具、布景以及特效等):除演员以外的内容都包括在这里。实际上1&2可以统称为“场面调度”,并且场面调度还包括了镜头的运动,这个词太专业啦,是用来考验导演功力的所以不用过多解释。同样有着推动叙事的作用,但是场景能表现的东西更多,这不仅仅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可以说是整个电影的世界观。尤其是年代戏或者是科幻片,场景的设计是成败的关键。年代戏,举个例《安娜·卡列尼娜》(2012)剧情改编得不怎么样,但是服装和场景十分考究,也算是还原了沙皇时代风貌。年代戏推荐《辛德勒的名单》《赎罪》《莎翁情史》《国王的演讲》《霸王别姬》

科幻片举个例《饥饿游戏3:嘲笑鸟》 13区的设定不觉得很带感吗?!反正我是这么觉得...科幻片看得不多,不过推荐诺兰的所有电影,值得二刷三刷的乃至N刷的好导演。

3.景别:这是个比较专业的概念,简单点来讲是“大小”,画框不变,画框内部的元素大小比例的变化,也就是摄影机到被摄的人物或者物体的距离呈现。一旦讲景别就一定会讲到《巴顿将军》的开场是如何运用景别切换来突出人物身份blahblah,找段视频吧:巴顿将军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g3ODc5NDE2.html 大全景(摄影机离将军很远很远)营造气势,大特写(摄影机离将军很近很近)突显细节,有点像阅读理解,慢慢品味。要是想装X,分析景别是一个不错的突破点。景别的变化实际上是用来丰富画面语言的,一般的观众可能感受不到景别的变化,因为这个并不显而易见,只是电影的表现手法之一。景别毫无变化其实是很无聊的,比如杨德昌的《一一》还有一些台湾文艺电影,大量的长镜头,景别还没有变化,这别怪观众不懂欣赏了,确实是比较乏味。有个对景别印象特别深刻的片子,《阿黛尔的生活》几乎全程脸部大特写,看得我很是焦虑,还好演员颜值高。

4.光&色:电影的发展离不开光学理论的完善,从胶片时代到现在的数码时代,光始终是一切的基础,没有光怎么成像怎么拍摄呢?至于色呢,在彩色电影诞生之前,毫无存在感,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色彩已经是最为普遍的元素之一啦。不过这里说的光与色就不是基础的光线和色彩啦,是指能够增强感官刺激的光线与色彩设计。能够达到欣赏这二者层次的观众,已经算得上专业级别的啦,因为这需要相当大的阅片量,以及比较高的审美能力才能掌握。举个喜闻乐见的例子,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全片几乎都是这种亮得发蒙的日光,暖得发痒的色调,满满的荷尔蒙气息。据说为了加强室内光线的效果,还使用了烟雾来增强丁达尔效应。再举一个我个人非常喜欢的法国导演,让-皮埃尔 热内,最有名的是那部《天使爱美丽》。撇开他拍的商业片,其他的片子都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他喜欢用那种糖浆一般甜腻的色调,极度偏暖,但是和上一个例子的暖色调作用完全不同。这是《尽情游戏》

这是《黑店狂想曲》

这是《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

这是《天使爱美丽》

从一定程度上说,这就是因突出形式系统中某一元素而形成的电影的风格啦,感受到了吗?

5.剪辑:剪辑之复杂,对电影本身之重要,值得单独拿出来开一个问题。不过从观众角度来说评价一部电影的剪辑如何,倒是很简单。一部剪辑优秀的电影,不会让你感受到剪辑的存在。看完一部电影,如果有哪怕一个地方你觉得很生硬,不自然,可以说这个剪辑就是不合格的(因为审查而被迫删剪得不算)。请不要一提到剪辑就说蒙太奇,并不能装X呢,除了学院派需要学电影史或者写电影理论论文之外,根本没有用(感觉蒙太奇理论就是在胶片时代和巴赞的长镜头理论撕X用的)。大部分电影的剪辑都是很优秀的,全片太长就不贴啦。然而最体现剪辑功力的,就是预告片,想最快感受到剪辑的魅力,多多关注预告片吧。推荐个网站,预告片世界 - 2015最新电影预告片网站贴一个《X战警 逆转未来》的中文预告吧,看在有范爷的份上...《X战警前传2》中文预告 豪华阵容范爷亮相 http://www.iqiyi.com/v_19rrh897rs.html 听觉元素:1.音响(包括自然声与音效等):音响最重要的就是要自然,尤其是动画片,全片的声音需要单独制作。有的声音不是录出来的而是要做出来的,恐怖片为了达到效果,有很多音效用的就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声音。这个其实和剪辑一样,做到自然流畅就很好了。顺便吐槽下,我恨译制片,尤其是CCTV6上播的那种。并不是认为配音演员配得差,而是译制片会影响影片原声,极其影响观影体验,还好现在引进片都是原声。2.音乐(主题曲是宣传品,不算在内):不管是主题音乐还是背景音乐,说白了还是为画面服务,起到渲染气氛与调动情绪的作用。试想一下坐在电影院,光看画面没有声音,肯定是看不下去的。常常大片会出现史诗般的电影配乐,给人极大的感官刺激,如《魔戒》《泰坦尼克号》《星际穿越》包括《狮子王》等(国产电影对配乐一向不怎么重视,还有就是缺乏顶级专业人才,只推荐《宝莲灯》),这些电影的配乐大师都是古典音乐的传承者,对电影主题把握非常之深刻,并且极善于用音乐来调动人的情绪。顶级电影配乐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和专业,尽管这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派别,但是制作体量已超过了许多其他的音乐门类。其实我很想吐槽的是,现在国内很多青春片,观众评论会说主题曲比电影本身好多了(例如《匆匆那年》有那请天后的资金还不如想着怎么把电影拍好点),OMG那根本都不能算作电影的一部分,主题曲的作用就是宣传,它是一个单独的作品。欣赏电影的音乐,更多地从主观入手,喜好由看官定夺。不过好的电影音乐肯定能让你在观影结束后仍然念念不忘,甚至时隔许久听到后就能立刻回忆起影片画面啦。

本着知乎精神来挖了个大坑,作为修过电影史和影视评论等课的学生,我感觉写得实在不够专业啊但是发给朋友她还是看不下去...悲剧了...观众看个电影确实是图个乐子,有必要这么认真吗?可是国内的现状是,不懂如何欣赏电影的观众,一边吐槽国产电影怎么就这么烂,一边还进电影院为烂片贡献票房。我真心地希望大家懂得如何欣赏电影的美,并且去支持好的电影。不是有了好电影才有好观众,而是有了好观众才有好电影。中国的院线电影中,为何(我觉得的)烂片票房这么好? 电影是文化产业,同样也是工业体系,观众对电影是工业体系这一事实好像不能理解。啥?拍个电影扯工业干嘛,电影不是艺术吗? 从创造这个层面来说,电影隶属艺术范畴,是团队合作把灵感转化为现实的产物;但是从制造这个层面来说,电影就是工业,需要一整套标准化规范化的流程体系,来支撑项目运作。说白了,这二者结合得好,就是好电影。国产电影现在的主要矛盾是:电影制作者先进的技术水平与观众落后的审美水平与观影能力之间的矛盾。

难道现在国产电影的制造水平,技术水平很差吗?一台顶级的摄影机上百万,顶级的灯光设备几十万,录音设备上万都是顶级了。各项技术指标都达到好莱坞级别,其实并不是难事。比起动辄上亿的投资,这些设备又算得了什么呢?现在很多国产片的画面拍得很美啊,打光布景的水平也很高啊,服装一个比一个华丽啊,但那仍然是烂片啊。这些上亿的投资去哪里了呢?成了明星的片酬,成了宣传费,成了打通审查的红包。

最后电影就变成了市场妥协的产物。

制作者——投资人——观众

难道电影从业者不想拍好片?做梦都想啊!谁喜欢被骂啊!但是现在能上院线的电影必须获得投资,国外很多独立电影想得到关注也需要投资。那投资人不傻啊,电影没人看就不赚钱啊,不赚钱的生意谁做呢?投资人大部分是土豪,没有观影品味,就喜欢迎合观众的口味,观众喜欢看什么就投什么呗,什么主题思想内涵三观都与我无关。最近很火的《大圣归来》为什么拖了那么多年?因为国产动漫没人看,没人看就没投资。我都可以想象导演兼编剧熬得多痛苦,其实有很多好片子就是因为熬不过,被烂片抢掉了投资,所以最终观众都看不到。

我发现电影市场真的和等额选举很像,观众们手里的电影票就是选票,你们投出的每一票,都可以决定未来电影市场的走向。所以,奉劝各位,看电影,要慎重。

本来以为知乎各位的观影水平应该会比较高一些,结果可能是期待值过高了。如果各位提起电影网站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豆瓣的话,说实话可以理解,因为我原来就经常泡豆瓣,不过后来基本不去了。现在经常看看时光网和影视工业网,偶尔看看IMDb。

豆瓣的影评质量太低,充斥着大量的剧情复述与观后感。而别人的观后感并不能帮助你欣赏电影。但是豆瓣电影的打分仍然具有相当的参考性。

极少数好一些的会分析影片的历史文化背景,还可以学到点东西。但是到视听语言层面分析的,约等于无。电影之所以是电影,不是因为故事、剧情、表演与主体思想等等,比其他文艺作品更高端高尚,而是因为电影视听语言的不可替代性。电视剧为什么没这种感觉?一聊天就正反打,镜头几乎不运动,景别固定就那几个,不看画面光靠听也不会错过剧情发展(特点,非黑)。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