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西游3部曲「大话西游从34文化垃圾34到34后现代经典34周星驰从未被理解」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1更新:2023-04-17 05:43:59

无论是看第三十遍,还是第三十一遍,我都会对着那个寂寥的背影流泪。那落寞的大圣身上烙印着我青春时所有梦想,我们曾以为自己会成为盖世英雄,以为自己是这个世界的唯一,以为爱情专为自己存在,可是渐渐发现自己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当你踏上社会时,总会有人看着你的背影说:看,他好像条狗啊!

今天,翻开《大话西游》在豆瓣上的网络评价,超过107万打出了9.2的高分,它已然成为一代人心中的经典。

然而,在《大话西游》上映之初,它曾被称"文化垃圾",票房惨淡,几年后它又突然翻红,成为无数人口中的"后现代无厘头喜剧经典"。

《大话西游》的命运可以说是非常奇妙,而这一切对于周星驰来说都是始料未及的,他也始终未被理解。

1.

1980年,18岁的星仔成为香港丽的电视的特约演员,所谓"特约演员"就是跑龙套的文艺说法,一心想要成为演员的周星驰偶像是李小龙。

1981-1982年,周星驰和好友梁朝伟连续两年报考无线电视艺员培训班,结果梁朝伟成功被录取,而周星驰则连续落榜,之后周星驰"托关系"在邻居戚美珍的帮助下,进入了无线艺培的"夜训班"。

所谓"夜训班"就是没资格进无线艺培班的候补选择。

在此前周星驰和好友梁朝伟自己拍摄的录像中,周星驰总是把自己当主角,此时他心中的落寞和不服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是他不能说,因为当时没人知道他是谁,连星仔都不是,是个"nobody"。

2年后,在1984年,梁朝伟就因为主演《鹿鼎记》的韦小宝一炮而红,出演《新扎师兄》打开知名度。

此时,周星驰一边主持儿童节目《430穿梭机》,一边做个"死跑龙套"的,做背景板,做个无名氏,在演死尸时和导演商量能不能加句台词。

因为感觉台词说得不好,他会跑回片场去求导演再拍一次,导演不同意,周星驰无奈下跪。

在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出演宋兵乙,对杜琪峰说能不能让我挡一下再死?

台湾"综艺教父"王伟忠以制作《康熙来了》、《国光帮帮忙》等节目出名,在18岁时王伟忠还是个无名氏,他曾在深夜爬上阳明山,俯瞰整个台北,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要让这万家灯火通通认识我。

我不知道在那些落寞的时光中,周星驰有没有在某个时刻暗暗发誓:有一天,我要让全香港都知道我的名字。

我知道,他一定在等待一个机会。

8年后,机会终于来了。

1988年,星仔得到了李修贤的赏识,通过电影《霹雳先锋》的一个江湖小混混,星仔成功拿到了金马奖的最佳男配角。

而周星驰和这位伯乐李修贤的关系,却在日后逐渐僵化,老板李修贤曾这么训诫周星驰:

演戏又不是力气活,你干嘛像狗一样卖力。

这句话后来出现了在《大话西游》的结尾"看,他好像条狗啊!"

李修贤1970年毕业于邵氏影业演员培训班,1971年就出演电影《双侠》,之后演艺生涯一路顺畅,他当然无法理解跑了8年龙套的周星驰为什么"像狗一样卖力"。

我等了8年,就是要等这样一个机会,你说我卖不卖力!

当时星仔不能对老板和伯乐李修贤这么说,星仔说:

"我非常感谢李先生,因为这个机会他没给别人,就是给了我。如果没有李先生,我可能什么都不是。"

在出演《霹雳先锋》获奖的2年后,周星驰从"星仔"变身为"星爷",一个"爷"代表周星驰终于"咸鱼翻身"。

1990年,周星驰"新王登基"。

这一年他拍了11部电影外加一部电视剧,《赌圣》、《赌侠》、《师兄撞鬼》、《一本漫画闯天涯》等,从2月开始,每月都有一部周星驰主演的电影上映,场场爆满,观众们前呼后拥。

《赌圣》拿下4132万港元打破了香港电影票房记录,成为年度冠军。

年度亚军,还是周星驰的《赌侠》。

在《赌圣》中,吴君如对周星驰的一句无心称呼"星爷",成为当时香港电影圈里的人对周星驰的新称呼,很少有人再称呼周星驰为"星仔"了。

1991年,周星驰再度拿下香港年度电影票房冠军。

这一年,周星驰凭借一部与吴孟达合演的《逃学威龙》拿下了4282万票房,周星驰与成龙、周润发齐名,并称"双周一成"。

很多媒体和影评人纷纷发问:周星驰为什么突然红了?那时的周星驰表示:

我乱说,观众就是喜欢你啊,怎样?没得解释。不过,我觉得这个原因不是那么实在,或者有什么理由,但我认为自己很看重"新"这个字,就是有没有新意。

我能力范围有限,我只是一个演员,就是在我能力范围所能做的,提供一些新的东西,大家研究一下,就是,我注重"新意"两个字。

1992年,更是成为"周星驰年"。

这一年,香港票房排名前十五的周星驰参演的电影占了7部,并且包揽了前五名,周星驰主演的电影连续3年成为香港电影票房冠军,凭借《审死官》周星驰还获得了亚太影展影帝。

2.

1993年,凭借《唐伯虎点秋香》,周星驰连续4年夺得香港电影年度票房冠军。

四度封王和成龙周润发并列之后,星爷开始转型——自立门户。

对于周星驰来说,"自立门户"是必然和必须的,一是片酬问题,二是拍戏的掌控权。

周星驰的"片酬疑云"

网上有很多文章说,周星驰被伯乐李修贤和向华强给"剥削"了很久,对于李修贤的"剥削"问题,李修贤从未出来否认过。

早期,周星驰还是星仔时,出演《最佳女婿》《龙在天涯》《义胆群英》等电影,周星驰只有不到10万片酬,最低只有6万(向太所说)。

从《一本漫画闯天涯》之后,周星驰暴涨到了40万片酬,到《咖喱辣椒》时已达到100万,周星驰的片酬涨得太快了,不算跑龙套的8年,从星仔到票房冠军,星爷也只花了2年。

当时伯乐李修贤已经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万能电影公司,李修贤要签约周星驰,作为伯乐周星驰不能拒绝。

李修贤的万能电影公司有三个比较知名的演员:大傻成奎安、周星驰、黄秋生。

据香港电视人冯美基回忆:"在电影圈,星仔初期的合约是签给李修贤的万能电影公司,价钱当然很便宜。后来星仔很红了,全香港的大电影公司都想签他,但星仔一直不肯点头。"

当时周星驰100万的片酬中,李修贤要抽取30万,周星驰实际只能拿到70万。

之后有人说,李修贤把周星驰卖给了向华强拍片,周星驰仍拿70万的片酬,但是那几年正是周星驰"封王成神"的阶段,他的电影部部在4000万上下,为向华强和李修贤赚了3亿。

给向华强他们赚了3亿,可是周星驰每部电影只能拿到70万。

这让很多周星驰的粉丝表示愤愤不平,写了不少文章攻击向华强,后来向太就出来澄清了,实际上并不是:

"从30万起,第二部就已经变成70万,第三部跳到200万、40O万、800万、1000万、1200万、1500万三部是最后的。"

"当时他都还没红,只值30万片酬!后来就70万、100万,一路跳到1500万!我们拍了他十几部戏,他不断地加片酬,我们就一路帮他铺路加上去啦!"

"他的1500万片酬,全部都是TVB的人收的,哪来的70万!"

李修贤则在采访中这么评价周星驰:

他(周星驰)比较封闭,害怕别人占他便宜似的。

对于这二人的说法,周星驰并未回应。

李修贤和向华强有没有从周星驰身上赚钱?这是肯定的嘛,只是有没有像部分网友的那么夸张就不能确定了。

在替别人打工的阶段,星爷确定拿到的最多的片酬是黄百鸣给的,1992年拍摄《家有喜事》,周星驰拿了800万片酬,当时张国荣仅有295万。

在2012年,周星驰退隐后曾被问为什么不出演电影了,周星驰曾笑言:

"我太贵了,我自己都负担不起。"

让周星驰"自立门户"的第二个原因是,他要完全掌握整个电影。

"太上导演"周星驰

不仅合作过的演员吴孟达、黄一飞等对周星驰有意见,合作过的导演王晶、李力持、杜琪峰、洪金宝等,都对周星驰"敬而远之"。

吴孟达、黄一飞等,无一不对周星驰有意见,因为周星驰是"片场暴君"嘛。

人们很喜欢吐槽一个演员太任性说他是戏霸,不听导演指挥,但是周星驰是戏霸的升级版"太上导演"。

戏霸是对自己任性,太上导演是对所有人任性。

周星驰要掌控一切,而且不接受反驳,随时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改剧本,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演,不仅如此,和周星驰对戏的人也要按照周星驰的想法来演。

《唐伯虎》里的黄金配角"石榴姐"苑琼丹曾用恐怖来形容和周星驰合作拍戏:

一是周星驰在片场极其严肃,二是不知道周星驰在想什么,三是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演,但是只要按照周星驰交代的演下去就ok。

《少林足球》中的大师兄"铁头功"黄一飞,曾被周星驰在头上爆了8个道具瓶酒瓶爆到出血和晕倒,他可能是唯一公开出来说周星驰的艺人,他曾说周星驰的成了当年自己讨厌的人。

当年周星驰年轻时演戏被人要求按照他人的想法来演,周星驰表示反对,如果人人都按照你的想法来演,那不是所有人都变成了你?演员的丰富性就没有了啊。

后来周星驰成为星爷之后,出演周星驰电影的人都必须要按照周星驰的想法和思路来演,这让很多演员无法接受,毕竟当时周星驰只是演员,不是导演。

但是很多导演的活都被周星驰干了,在拍《鹿鼎记》时,当时导演王晶和周星驰产生分歧后,最终只能按照周星驰的想法来,让导演王晶很苦恼。

王晶和周星驰算是很早就有交情,但是在1992年的《鹿鼎记》中,王晶发现自己完全成了摆设。

拍完《鹿鼎记》后,王晶和周星驰一起策划《少年李小龙》,一开始周星驰要求在分红上六四开,王晶同意了,后来周星驰要求三七开,王晶虽然不开心但是还是同意了,最后周星驰要求八二开,王晶火了,这不是欺负人吗?不过还是同意了。

遗憾的是后来周星驰被嘉禾邀请去拍《武状元苏乞儿》了,《少年李小龙》搁浅了。

王晶的心也凉了,当93年要拍《唐伯虎点秋香》时,王晶不干了,后来周星驰找来了李力持,演员郑佩佩曾说:

"唐伯虎点秋香实际导演就是周星驰,另外一个导演是执行导演。"

在拍摄《千王之王2000》时,王晶找来周星驰做配角,周星驰开出了100万一天的片酬要求,这让王晶十分难受,但是没办法还是只能接受,后来在拍摄现场,王晶发现周星驰作为一个配角又开始要主宰整个片场,这让王晶实在受不了,之后两人彻底决裂了。

在《97家有喜事》的拍摄中,导演张坚庭是一个有想法、肯坚持的导演,但是遇到了周星驰,后来周星驰没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拍摄就直接罢拍了,结果是黄百鸣深夜来调和。

在杜琪峰和周星驰拍摄《济公》时,周星驰再次主宰了片场,让杜琪峰也十分难受,难道我这是个摆设?

后来在拍摄《功夫》时,周星驰找到刘镇伟来监制,刘镇伟只有一个条件,不能在片场骂人。

完全按我的来,而且不接受反驳,这就是周星驰的风格,虽然吴孟达、黄一飞、苑琼丹等人都受不了,但是在吐槽完周星驰之后,都要加一句"周星驰是少有的电影艺术天才。"

张家辉曾说:

"就工作而言,周星驰的确有些独裁,但我觉得周星驰就是一个天才,拍喜剧也需要这样的独裁,尤其是像周星驰的那些电影,就需要他这样做。毕竟他有那个天分,而且他的能力也足以驾驭这部电影,所以他的意见处于强势地位也是自然的,如果我来做导演,拍这样一部喜剧,我也会像他一样的。"

时间回到1993年,对片酬不满意、希望完全主宰电影制作的周星驰和几个合伙人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彩星电影公司。

彩星的开山之作就是《大话西游》。

当时,周星驰找到曾合作过《赌圣》的导演刘镇伟到茶楼谈,当时刘镇伟是只导不演,后来因为菩提老祖的演员和周星驰对不上话,于是周星驰半夜从门缝递纸条给刘镇伟,要求他来演菩提老祖,刘镇伟只好把头给剃光了。

当时莫文蔚从英国留学回港,听说周星驰在为新片招募演员,于是去周星驰公司参加甄选。周星驰亲自做评委,定定的看了她15分钟,就马上让她签约本片女主角。为此,莫文蔚一直非常感激周星驰,视他为伯乐。

《大话西游》最早的剧本叫《大话东游》,虽然今天有些拗口,但是可以看出是一种对"西游"的颠覆,最早的创意来自刘镇伟。

刘镇伟和王家卫是好友,也是生意伙伴,当时刘镇伟刚刚拍完《东成西就》,而王家卫在拍《东邪西毒》,刘镇伟把很多王家卫的东西都放到了《大话西游》中。

《大话西游》投资了6000多万,是周星驰少有的大投资电影,而周星驰也是主要投资人之一,当时西安电影制片厂也是主要的合作方。

1994年,当西安电影人看到《大话西游》的剧本时,表示完全看不懂,但是相信周星驰,毕竟周星驰电影当时连续4年成为香港电影的票房冠军。

直到开拍前,《大话西游》也没有详细的剧本,包括后来的大量人名,包括至尊宝、春三十娘都是从另外一个作废的剧本中挪用而来。

1994年,7、8月份,《大话西游》正式在宁夏的张贤亮影视基地开拍,当时的工作人员最大的感受是"好累",100多天要拍《大话西游》上下两部,工作量是前所未有的。

拍摄工作分三组进行,A组由刘镇伟挂帅拍文戏,B组由程小东负责武打场面,C组在结束外景拍摄回到西安拍内景时组成。

最辛苦的当然是演员,往往起完一组又一组,吴孟达就曾经连续拍摄六组戏,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在剧组里是家常便饭,无论是演员还是剧组工作人员经常是早上五点开工,直到翌日七点才收工。

当时的剧组准备了4辆送饭车,为片场好几百人提供饮食,从早忙到晚,厨房没停歇过。

当时还发生了香西两地的待遇冲突,西安武打演员把武术导演程小东围了起来,程小东吓得反锁在房间里,不敢出来。

炎炎大漠,上百号人终于不知疲倦地把电影拍了出来,当时西影厂艺术副厂长张子恩极其看不上这部影片,觉得它不能代表西影厂的艺术追求,只能算文化垃圾。

由于是6000万的大制作,当时制作人找西安音乐大师赵季平给电影配乐,赵季平是内地少有的音乐大师,是张艺谋、陈凯歌的御用配乐大师,曾经给《黄土地》、《红高粱》、《霸王别姬》、《菊豆》、《秋菊打官司》、《水浒传》的"好汉歌"等配乐。

张艺谋曾说:"赵季平代表了80—90年代的中国电影音乐,他是这一时期的里程碑和巨匠!"

赵季平当时刚刚给电影《倚天屠龙记》做完配乐,拿到剧本一看名字就懵了,当时剧本初稿叫《大话东游》,"觉得它简直在瞎胡闹。故事离奇、蹩脚,充斥着港味儿的形容词、感叹词,让人很不舒服,他连看三天才读完。"

然后赵季平去当时西影厂的拍摄地,参观了"牛魔王的肚子",感觉"非常怪异",这时《大话西游》主题曲《一生所爱》的创作人卢冠廷给了赵季平一段旋律,赵季平才找到了感觉。

之后赵季平花了一个月时间,很轻松地就为《大话西游》做了配乐,但是配乐完了后有个要求:

不要在电影中署名。

这也是为什么当时《大话西游》片尾字幕中看不到赵季平名字的原因。

电影上映后,成绩并不理想,赵季平觉得无所谓,因为当初也没有抱太大希望,但是几年后,赵季平出差住旅馆的时候,总能在电视上断断续续看到《大话西游》,他始终觉得那是一部莫名其妙的电影,为什么现在年轻人这么喜欢?

从现在来看,当年《大话西游》的制作可以说是非常高效率,在仅有剧本大纲的情况下,用三个月的时间就拍出了上下两部,当时剧组特意从美国请来了化妆师,参考《西游记》为至尊宝化妆,也形成了现在《大话西游》中似像又不像的感觉。

1994年12月20日,《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在香港首映,反馈不错,两天爆收500万票房,仅次于成龙的《红番区》。

1995年8月,《大话西游》在上海上映时,收了400多万,创造当时西影厂影片的记录,当时在东北三省的上映效果也不错,观众排队买票,当时VCD的版权也卖出去了30万。

但是,之后剧情就出现了反转,《大话西游1》在香港仅收了2500万,《大话西游2》只有2000万,连成本都很难收回,这远远低于周星驰当初的预期。

当时中国南方的票房情况要明显好于北方的情况,在北京,《大话西游》的票房仅有20万左右,当时《风云》有370万。

当时北京新影联宣传策划部的专家高军回忆,当时各个电影公司的经理不看好这部影片,觉得'十吵太闹",一直拖到2月才推出,没有太多的宣传,只是在一些报纸电视作了一些常规宣传。

很多影院观影人数只有个位数,还发生中途退场的情况,在沈阳,排着长队买电影票的观众进场后,不等结束就骂骂咧咧大呼上当。

在上海虽然前期看好,但是与同期上演的电影相比,票房仍算较低,同期的《摇啊瑶,摇到外婆桥》票房接近600万、《阳光灿烂的日子》为600万、《红番区》达到800万。

当时整个河北的票房也仅有20万。

在中国台湾地区,《大话西游》票房只有2000万,远低于预期的5000万,以致片商都表示:

"赔得很惨,以后对周星驰都没有信心"。

"以前问他们新片内容是什么,他们都神秘兮兮,内容都不透露,连片名都没有,只是说周星驰的新片就要我们出钱,现在不一样了,我一定要他们把内容清楚写出来,白纸黑字,要保证一定搞笑。"

对于《大话西游》的票房惨淡,导演刘镇伟曾总结,错在电影分成了上下两部,无法一气呵成,剧情松散。

这场票房惨败,对于周星驰来说完全是始料未及,顺带着彩星电影公司也在仅推出一部《大话西游》后倒闭。

老梁曾说,《大话西游》票房惨淡是因为周星驰骗了大家。

很多人以为《大话西游》是部喜剧,但是从一开始,周星驰就把《大话西游》定位为一部周氏风格的爱情悲剧。

对于周星驰来说,他一直希望可以转型,从纯粹喜剧转型到"悲喜剧",从而摆脱"周星驰只能演喜剧"的说法。

也正是这种转型,让很多当时的观众无法接受。

3.

《大话西游》翻红:一场始料未及的成功

1995年、1996年是《大话西游》的遇冷期,当96年底《大话西游》被拷贝到北京电影学院时,事情发生了变化。

炸了。

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和教授们,因为对电影的认识超过普通人,对创新的类型更有接受能力,对这部电影是惊为天人。

之后,由于VCD盗版的影响,《大话西游》又获得了一波扩散。

1997年春节,央视电影频道获得了《大话西游》的版权,虽然当时工作人员不喜欢《大话西游》,但是感觉有《西游记》的传统文化,关键是很"喜庆",于是也开始放了起来,电影又为《大话西游》添了一把火。

这部被安排在普通时间段播出的影片硬是刷新了黄金时间播出的收视率纪录。

让《大话西游》真正引爆中国的是网络,无数的年轻人和学生们,以寝室为单位,奔走相告。

网上出现了大量的有关大话西游的网站,一批批"大话迷"产生了,年轻人之间的对话,总要引用几句大话西游,不然你就说不了话。

当时以清华BBS——水木清华为首的各高校网络论坛,《大话西游》成了校园网民的首选议题:

"清华人对《大话西游》的痴迷程度,可谓天下独绝。日常生活之中,反复引用,直至举手投足,只字片语,便能传情达意,心领神会,然后可以接下来,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哈哈大笑,畅快不已,蔚为奇观。"

而网易也借势制作了游戏《大话西游》和《梦幻西游》,一直到今天,网易的游戏还活得滋润。

对于《大话西游》的火爆,也是周星驰始料未及的,当时很多大学生和教授都开始深度分析周星驰,周星驰啥也没干就成了"后现代解构主义大师"。

2001年5月2日,周星驰被邀请到北京大学演讲,盛况空前,在百年纪念堂与3000名北大学子面对面,一个喜剧电影演员被中国最高学府邀请去做演讲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

北大出身的作家余杰曾描述当时的盛况:

"北大学子对周星驰的崇敬超过了他们的校长、超过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也超过了大多数到北大的世界各国政要。当他走进百年纪念讲堂的时候,数千名北大学子已经翘首以待多时了。"

由于很多学生买不到票,以至于学生围攻百年讲堂,险些造成流血冲突,当时北大在线的编辑如此描述:

"百年讲堂轰塌,正在重建。"

当然,对于所谓"后现代解构主义大师"的说法,导演刘镇伟和周星驰都在采访中进行了否认。

刘镇伟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表示,很多学生所说的后现代,我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周星驰表示:

可能我的作品,对很多东西,没有要把它分析的那么高深,还有很多理论啊,说真的,我根本就不懂。

这一次,周星驰觉得自己被误解了。

把周星驰作为"后现代解构主义大师"到底是不是一种过分解读?

我觉得很难下定论。

历史上李白和杜甫并称大李杜,一个诗仙一个诗圣,这些称号也都是外人给的,你亲自问他们俩估计他们也觉得被误解。

而杜甫在生前并未和李白齐名,在杜甫孤独死后很多年后,才被下一代的诗人们发现,原来杜甫是个大牛诗人啊,才被韩愈盛赞"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可是,杜甫本人永远都不会知道了。

幸运的是,《大话西游》不过等了几年就获得了人们的认可,无论怎么说,它都是一部优秀的爱情悲喜剧。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