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客白客「专访白客这个戏没有太琢磨演这件事儿」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13更新:2023-04-17 08:09:09

读大学时,面对未来的就业竞争压力,读着播音主持本一心想做足球解说员的白客,在细分专业时,选择了出镜记者方向。大三开始就进入扬州电台实习,毕业后也顺理成章地在电台工作了一段时间,这是成为演员之前,白客所经历的“职场”。

多年以后,走上演员之路的白客,在电影《不止不休》中又一次与曾经的记者身份相遇。再次“成为”记者,对于演戏多年,常常需要最大程度调动起感性情绪的白客来说,难的是把情绪始终克制在内心里。

《不止不休》剧照,白客 饰 韩东

2023年3月24日,由贾樟柯监制,王晶执导的电影《不止不休》在全国上映。影片以2003年的中国为背景,社会变革激荡,纸媒为王,怀揣新闻理想的北漂青年韩东(白客 饰)在资深调查记者黄江(张颂文 饰)的帮助下进入报社实习。在一次新闻调查过程中,韩东发现了在乙肝代检行为背后存在更大的社会问题,并在生存现实与新闻理想之间面临抉择。

影片自2020年起,先后在威尼斯、多伦多和平遥等各大影节影展亮相获奖,好评不断,备受观众期待。影片以平实而克制的镜头语言为观众再现了二十年前的社会环境和媒体行业,传统电视新闻片的形式呈现出庞大而沉默群体无声的困境,传递给观众真实的影像力量。

初读剧本遇见韩东,白客觉得这和自己之前收到的剧本都太不一样了,“风格过于突出”的故事让他一见倾心。拍摄的过程里,导演王晶找到众多那个年代真实的新闻从业者,构建了一个非常真实的世界,将那个时代几乎完整地搬在演员和观众面前。“让你根本不去想演戏这回事,而是作为韩东完全生活在这个世界里体验这段故事”,于是在电影里,白客已然完全成了韩东。

《不止不休》剧照

韩东是个热血“愣头青”,初出茅庐的新锐媒体人,有着不管不顾、不止不休的理想主义。他也很普通,因为学历受到打压,在北漂的艰苦环境下咬牙坚持,面对法理和人情的冲突会陷入茫然,但最终要以一种鸡蛋碰石头但求无愧于心的勇敢和现实来个“迎头痛击”。

要在片中演好新闻记者,白客需要始终保持冷静,将情绪克制在内心。影片里出现大量纪录片式的真实素材,其实是导演记录了白客去做采访的过程。尽管早年在台里的实习和工作经验让他对整个拍摄都较为熟悉,但是当“所有人在讲述他们真实的生活,真实地苦恼着”,面对采访对象的真情流露时,白客依然被这陌生的情感涌动冲击到内心。

导演王晶一开始选择白客,是因为他的“普通”——韩东就应该扔在人堆里,没人会注意到他的样子。实际接触下来,白客身上有着一丝不苟的认真,甚至是个不愿多说话的“社恐”,这种和原本看他网剧印象留下的反差更让他坚定了白客是一个好演员的判断。

《万万没想到》剧照,白客 饰 王大锤

白客身上这种极具“普通人”面相的草根气息,也曾是他塑造王大锤的通关法门。在网剧《万万没想到》中似乎总是表情“呆滞”又夸张的“王大锤”走红后,白客曾在同类角色的“舒适圈”中徘徊过。《万万没想到》大电影,《大闹天竺》《美人鱼》,白客在电影里继续搞笑着,喜剧咖形象越发深入人心,也难免“厌倦”。

近些年,观众看到白客作为一名成熟的演员,也展现出越来越多不同的面相,《门锁》中暴力而变态的反派宠物医生;《江照黎明》中挺身而出,照亮黑暗中女性也背负着自身秘密的暖心记者;《救了一万次的你》中专业精通却不近人情的毒舌总监;《三体》中将人性幽微的怯懦演绎得丝丝入扣的白沐霖……白客的戏路越走越宽,曾经“当上总经理,升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了人生巅峰”的调侃以另一种方式逐渐展开得更加丰富立体。

3月24日,白客主演的电影《不止不休》正式全国公映。电影上映前,白客接受澎湃新闻专访,谈及自己戏里戏外的媒体记忆,以及把戏路越走越宽的“功利”与无奈。

【对话】

和真实的人在一起,没太琢磨“演”这件事

澎湃新闻:韩东这个角色和你以往的角色都很不同,刚接到的时候是什么反应?

白客:大部分时候我会同期收到一些不同类型的剧本,在我当时收到的几个剧本中,《不止不休》的剧本风格过于突出了,我从来没有接到过这样的剧本,在心中就先入为主地觉得很喜欢,然后才慢慢去仔细地研究。看的时候也不觉得说我无法处理这个角色,因为它讲述了一个跟我有共同点的人物,也讲述了一个我经历过的年代,它离我也不遥远。跟导演见过面之后也聊得很好,所以就自然而然地会接这部戏。说实话,当时也没有什么理由不接这个戏。

《不止不休》剧照

澎湃新闻:到实际拍的时候,这样的现实题材会带来怎样的感受?

白客:在看剧本的过程中,你大概心里可能有过一些关于如何去表演的设想,想象它的呈现会是什么样子。但不敢相信的是,导演构建了一个非常真实的世界,几乎是把那个年代还原在你面前。又有那么多真实存在的新闻从业者,那么多真实存在的有过那段不堪经历的人们就在片场,成为那个空间里和你一起生活的人,让人根本不去想演戏这回事,而是作为韩东完全生活在这个世界里体验这段故事,自然地把这段故事诠释出来。于是这个戏就真的没有太琢磨“演”这件事儿。

澎湃新闻:电影里那些好像纪录片一样的画面,记录了一名记者去采访乙肝携带者的过程,当时是如何呈现的?

白客:剧本上没有对这段有任何描述,导演给我的任务就是让我去采访他们,像拍摄电视新闻节目一样。好在我之前在台里实习过,在大学分方向时,我学的是出镜记者方向,所以这个工作其实不难完成。所有在学校学的东西都是潜移默化的,不好说是哪门课程给了你最大的帮助,但是确实学的所有东西都在我后来的工作过程中都用到了。

但专业上帮不到的,其中最难完成的是,整部片子都要把情绪克制在内心当中,但是我在采访的时候是我的情绪最难克制住的时刻,因为你从来不会在拍戏时体会到这种情况,所有人在讲自己真实的故事,在讲他真实的苦恼,他们会真情流露,我也会跟着被感染。但如果我无法克制,那个戏我觉得就不对了。

《不止不休》剧照

澎湃新闻:打开这些受访者内心的过程是顺畅的吗?有没有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受访对象?

白客:其实他们愿意来参演,就已经是鼓起勇气来向我们打开内心的。我跟里边的很多人都见过聊过了。拍摄的时候是会给他们一个假定的环境,当然他们不需要去顾虑环境,只需要讲自己曾经的经历,每个人都会去讲他们曾经没有打开内心时的状态,但在讲述的那一刻他们已经打开了。

应该说他们所有人的经历都无法让我很容易地去接受,因为当你作为旁观者去想象别人的生活,或者你想教育别人应该怎么做,可以怎么做,我觉得都是在胡扯。他们的好多想法是你无法想象的,那些压力都真实压在他们身上的。所以听他们娓娓道来的时候,真的挺难克制情绪的。比如电影中的那段母子,妈妈说她一直被歧视,但当她知道自己的孩子也是乙肝携带者时,她觉得她释然了。她觉得她要好好活下去,她的孩子也要坚强地生活。她也在片中说希望社会能像我接受我的儿子一样接受我们这个群体。

梦想做体育解说员,投传统媒体简历石沉大海

澎湃新闻:拍摄时有勾起一些对过往的传统媒介记忆的怀念吗?

白客:确实是。因为当时电视台播那些新闻调查类节目都非常火,那时候上学除了《百家讲坛》之外,每天必看的是《今日说法》,还有每周都有《新闻调查》。因为都很犀利,我感觉他们做到了一些你不敢想的事情,你会觉得这些人非常勇敢,也非常厉害。每个人都有这种感受的,我觉得跟我同年龄段的其他演员来演,他也会同样有感受。

澎湃新闻:电影里另一个很重要的媒介是论坛,它其实也承载了我们很多记忆,你早期的作品“网感”十足,感觉你应该也是会泡论坛的人吧?

白客:当然玩论坛,生活中你很难不受那个时代影响。我上中学那时候BBS就开始很流行,我混过的论坛真不少,有体育的、娱乐的,也有一些就像西祠这种的都有的,而且之前还当过“斑竹”(版主)。

《万万没想到》剧照

澎湃新闻:什么板块的“斑竹”?

白客:算是个体育版块,但它是一个艺人的粉丝论坛,当时我也很小,也有喜欢的艺人。那时候论坛都这样,什么都会大杂烩到一个论坛里。如果比如说有什么下载区、灌水区、讨论区,也有什么游戏、体育都可能会设置。那时候还有什么贴吧,学校的贴吧,我跟我弟就是我们学校贴吧的管理者。这都是上大学以前好久以前的事情了。

澎湃新闻:你学的是播音主持专业,又选了出镜记者方向,对这份职业有什么认识?当时有想过毕业真的成为记者吗?

白客:我当时选择出镜记者方向是一个没有办法且比较“功利”的选择吧。因为你知道那时候就业压力也非常之大,艺考生也非常之多,在毕业时会面临很多的竞争者。当时也没那么多自媒体、新媒体平台,只能往传统媒体里去挤。我一开始想学体育解说,但是我们没有老师,所以我选择了一个相对来说能让我在台里的实习过程中“立足”的一个专业。到台里实习大概率是会拿到这样的机会,有更大的机会能留下,所以这是一个比较“功利”的选择。以当时的情况来说,我的选择太少了,我投往传统媒体投的简历全都石沉大海了。只有我大三在扬州电台实习,那边的领导也很欣赏我,大四毕业自然而然就留在那里了。如果是按照自己的“初心”坚持所想,那就是往各种体育频道去投简历但是都没有音讯。

澎湃新闻:做演员这么多年接受过很多采访,觉得这两种采访有什么不一样?

白客:不一样,这是两个新闻方向,我接受采访都是娱乐新闻,会问我近况,问我怎么想的,问我对事业和表演的看法,我可以说我的个人经历,也可以选择不说,也可以虚构。但是我来采访他们,他们只能讲自己的真实生活。因为他们不会演,也没有什么可骗你的,他们真实地苦恼着。

《不止不休》剧照,张颂文(右) 饰 黄江

澎湃新闻:电影里现在展现出最激烈的一次矛盾冲突是韩东要撤稿,但黄江不让。其实不管他撤不撤,别的报社也会把这件事曝光出来,你怎么理解韩东一定要付出那么大代价也要撤稿的决定?

白客:是继续发还是撤稿由其他报纸来报道,这两件事有根本的区别,在于这件事的推手到底是不是你。韩东是想重写这篇文章,他要换一个角度,那才是他真正的心中所想。所以区别还是很大的,就比如说几个人打一个人对吧?别人在打,但是我就不想打,他是我的朋友,不管我打不打确实他都会受伤,但是我确实没打。这有根本区别的。因为韩东是一个有感情的人,张博是他特别好的朋友,而且当时他也不是报社里正式的员工或者一个合格的记者,他是有理由冲动地做这个决定的。

澎湃新闻:电影里张颂文老师饰演的黄江是对韩东影响巨大的前辈,可以说是他伯乐,但同时他们也有理念上激烈的冲突,你在事业上面有遇到过像黄江这样对你影响很深的前辈吗?有过不被认同的时候吗?

白客:我当时在扬州台工作的时候,领导就对我很好。当时辞职的时候也很抱歉,但是以当时的心态来说,我觉得那时候的我应该去大城市看看,不应该在一个地方很安逸地生活。就是你知道,作为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一个台里的人很看重你,会让你很有自信,觉得自己很有能力。所以尽管见不了面,但是你肯定要感谢那些赏识过你的领导。

白客在《三体》饰演白沐霖

来北京之后,我现在这个公司遇到的这帮朋友,大家是十几年在一块,一直在分享,算是都走起来了,做得不错。所以大家真的是互相支撑,找到了对方的发光点,慢慢走到这一步的,我们肯定都是各自的恩人。

要说影响,我在媒体行业待的时间很短,但在表演行业里,面对冲突的这种体验是常在的,因为表演理念大家是不尽相同的,尤其是演喜剧会有各种风格,大家对喜剧的理解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演戏不像新闻,不需要谁去说服谁。表演风格的不同是对的,大家就是要同时存在,让这个行业五彩缤纷。不需要说谁对谁错。所以制片人就很厉害,能组建一支军队,同时由导演引导不同的人去打一场仗。所以我们表演行业里我觉得是不需要谁去说服谁的,不同的意见反而对推动这个行业是起到正向作用的。

为了保持新鲜感,无意中“拓宽了边界”

澎湃新闻:新闻和电影有时候在做同样的事情,去看见一些不被看见的人,也表达一些创作者的观点。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有表达欲的人吗?

白客:我是一个非常不爱说话、不善言谈的人。我并不像韩东那么喜欢输出自己的观点,但是或多或少地要和身边的朋友去交流,就会有一些苦恼。有时候你会有一个在别人看上去很奇怪的想法,但不敢说出来,把它憋在心里就很难受。我们做喜剧的时候表达会变得更难,因为有时可能会让对方觉得我在冒犯,那“侮辱”自己呢?还会被认为“不自重”,就会导致这个表达真的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所以不管是电影里的那个年代还是当下,任何时候表达都是很勇敢的。当然也需要国家做好引导,但是这个课题永远存在,也没必要感觉悲观,因为表达的权利是一直给到我们的。

《万万没想到》剧照

白客在《大闹天竺》里饰演唐森

澎湃新闻:喜剧的表达会受到很多限制,和你现在演喜剧变得比较少会有关系吗?

白客:确实是有点关系的,因为我觉得如果我开一些基础很无聊的玩笑,那也很没劲。喜剧本来就是搞讽刺的,我总要写东西,但是也许会让一些人不高兴,然后也许别人会给你上点价值,告诉你做的有多么不对。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创作者,想用一根小针扎一下这个位置而已。

澎湃新闻:电影里韩东是个很热血很燃的理想主义者,那演这样一个人物会给到你某种精神鼓舞吗?

白客:从职业上来说,他给了我一个机会去演一种不同类型的片子。我不会老演一两种片子,而是会开拓自己的戏路。因果上,我是认同导演在剧本中的表达,我才会进入这个戏。我们彼此在拍之前已经是知音了,而不是说他把我拽进来,我在拍了这个戏以后我又被感染了,并不是这样的。我一开始就相信我能够帮助他的诠释。

白客在《门锁》里饰演郑飞

澎湃新闻:这些年我们看到你的角色越来越多样了,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自己好像对做演员变得更有野心,要去拓宽边界了?

白客:拓宽边界其实也是一个比较“功利”的想法。并不是为了拓宽边界而拓宽边界,也不是为了让他人认可我而拓宽边界。因为老做同样的工作会让工作变得很无聊,我为了保持新鲜感,为了能让自己的工作是丰富多彩的,所以有机会就会去接不同种类的戏。这样才会觉得好玩,导致的结果可能无意中你也拓宽了你的边界,导致你可以演更多的东西。而正是因为工作变得越来越丰富,也许会让在这个行业里有信心扎根更久,如果演一种东西,时间长了你就会腻,毕竟我一开始也没有那么喜欢表演。

白客在《江照黎明》里饰演王诚

澎湃新闻:最近几年的一些角色,大家也注意到你的演技了。早年“王大锤”那种标志性的形象和演法,更像一种“风格”。比较好奇那种标志性的呆滞的气质是精心研究过的还是当时确实不会演戏选择的某种方法?

白客:“演技”这东西我没法评价,因为我脑子里没有理论知识,但是我是感觉演戏最重要的,不是演技,而是匹配度。大家在同样一个状态下去搞一件事情,比如说之前看过一些日剧,像《半泽直树》这种,如果我们用那种方式去诠释观众会不会觉得非常之奇怪?因为日本漫画特别火,大家会喜欢这种漫画式表达,我们没有那个环境,那么演就会觉得这个人他的“颜艺”(人物在某些情况下面部表情极度扭曲的样子)过于夸张了,他的台词过于外放了,他就跟我们的表演体系不匹配。所以我觉得演技也没什么高低之分,当然确实有一些演得非常不好的,可能他的基础没有打扎实,比如说是基本的声台形表,但是我觉得演技不能拿到一个位置上去“衡量”,大家要不同,什么样貌的人都有,我们从事的不是一个科学研究的行业,不需要把它拉到同一个标准上。

澎湃新闻:足球解说员的梦想还在吗?有朝一日还会想去尝试吗?

白客:不太在了,因为我这扔下太久了,感觉实力不足以支撑我捡起这个工作。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