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让主角在画面中失去优势也能说清内心变化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838更新:2023-04-17 16:20:47

关注内心的小情节电影,是否意味着无聊和生硬的煽情?

一定程度上是,一定程度上不是,毕竟也有将小情节拍得十分好看又引人深思的优秀电影,例如《毕业生》。

这部主人公有些被动、内在冲突多的小情节电影,没有通过大量的对白和无意义的镜头来说明主人公的内心有多纠葛,反而在构图和配色上将主人公的内心变化逐步展现了出来。

《毕业生》讲述的,是迷茫的毕业生班被父亲搭档的妻子罗宾森太太引诱犯下了错误,却在父母安排的相亲上爱上了罗宾森太太的女儿伊琳,而随着他和罗宾森太太的事情被揭穿,各方面受阻的班终于找到了一个要完成的目标——和伊琳结婚。

电影开篇的第一个镜头是一个慢拉镜头,将飞机舱内的环境和班迷茫的神色展现了出来,画面当中的颜色比较单调,整体偏灰甚一些发黑。

灰色其实是一个中间色,是能和画面当中所有颜色和平共处的陪衬色,但朝黑色靠近时,就会给人一种隐隐约约的压抑感,这也是导演在第一个镜头给《毕业生》这部影片奠定的整体基调,它有一点点压抑,只是一点点而已。

如果说第一个场景的第一个镜头是为了奠定情绪基调,那么,班回到家后的第一个镜头,则是为了展示人物关系——班是被父母掌控的。

父亲来到屋中和班对话,坐下后成为了画面的前景,却也侵占了班在画面中的空间,挡住了班的半张脸。我们看到,虽然镜头的焦点在班的脸上,但画面中,占比大的却是模糊不清的父亲,它暗示着父亲是掌管者,在人物关系中占有优势,而班没有。

像这种让人有些不舒服的画面,在《毕业生》的前25分钟里很常见。

在前25分钟里,导演一直在营造一种压抑和被控制的感觉,就连罗宾森太太引诱班时,也是如此。

画面中的光会有"优势引导"的效果,光线暗的场景中,相对明亮的地方容易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而在罗宾森太太出现后,她就一直处于光线比较充足的地方,班就一直处于相对暗的地方,到了罗宾森太太的家中后,班干脆成为了一个只有轮廓的剪影,这让罗宾森太太占了绝对的优势,也隐晦的表达出了班被人控制着的感觉。

而班坐下后,镜头角度上依然让罗宾森太太占尽优势,班是俯拍,有种被人俯视操控的感觉,而罗宾森太太则是仰拍,是被人仰望的角度。

这还不算,为了暗示班最后一定会被罗宾森太太引诱到手,导演直接用罗宾森太太的腿作为画框把班给框住了,让班看起来是被挤压的、渺小的,同时又将一种不用言明的暧昧给展现了出来。

而这种不当有的暧昧,在班的压抑再升级后则被捅破了窗户纸。

班生日时,父亲让班去自家游泳池里给大家表演潜水,在蓝色的池水里,班站在水下,镜头又是慢拉,让班从画面的中心到了边缘地带,而声音也从单调的水声逐渐转成了静音。

蓝色通常是一种消极的颜色,不自觉的会让我们的神经冷静下来,但此刻班在水池当中,声音又没了,在心里上给了我们一种透不过气的感觉,这种从开始到现在就有的压抑感在此刻达到了顶峰,让我们觉得班再不从水中出来,就会被憋死。

所以,画面没有切,却出现了班和罗宾森太太打电话的声音,导演用这段声画不同步打破了这种让人窒息的压抑感,也隐喻了班对罗宾森太太的真实情感——她就是班在极端压抑时寻找到的一个突破口,人在溺水时找到的浮木。

因此,在与罗宾森太太偷情后,我们会发现,压抑感并没有减少多少,画面中依然是黑白灰作为主要的颜色,单调又无聊,甚至在偷情时,他和罗宾森太太在一片黑暗中对话,光也是微弱的。

而和父亲对话时,给了父亲一个仰拍,给了班一个俯拍,父亲所站的位置,直接挡住了后面的太阳,这些,都隐喻着班还是被人掌控的,他还是一个被动的人,还是压抑的,还是迷茫的。

这一切,直到罗宾森太太的女儿伊琳出现后才发生了改变。

在父母的催促下,班终于选择了约伊琳出去散心,并培养感情。此时的班,身上也不再穿着黑色的西服,而是换上了一套浅灰色的西服,两个人接吻时身后的红色 也让色彩丰富了起来,处在画面正中心的班看起来终于有了优势感,他终于有了主控权,终于在迷茫当中找到了目标。

班变得没有那么迷茫了之后,压抑之感也稍稍减弱,但画面的饱和度还是偏低的,即使在偷情一事被揭穿后,班开着车去另外一个城市将伊琳追回时,也是如此,低饱和度之下,班那辆红色的车也不见有多鲜艳。

这也表明,人物虽然在画面中有了优势,在情节中找到了目标,但压抑感并没有消失。

于是我们看到,虽然到了电影的后半部分,班在画面中有了优势,不再是受制于人,但却并没有那么热情。

而班在伊琳的婚礼上抢亲成功后,两个人刚上公交车时还开心的拍手笑着,下一瞬,两个人同时又迷茫起来。

在主角狂喜之后立马变得迷茫,那种感觉是比让主角直接失败来得更触动人的。我们看着班和伊琳,不由自主的会想他们为什么又迷茫了?是因为又没有目标了吗?

是的。

《毕业生》拍摄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反应了当时美国的青年状况,他们这些人叛逆、追求自由和自我,一切看起来都积极向上,但很可惜的是,他们每个人都很迷茫。所以在电影的结局,班虽然反抗长辈成功了,在爱情上的目标也实现了,却又立马变回了开头在机舱时的表情,那是一样的迷茫,一样的小压抑。

影片中的色调没有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变化,只赋予了影片一个统一的低饱和度色调,也是导演保留这种微小的压抑感的一种办法。

结局是开放的,我们不知道班和伊琳要怎么样克服家庭的阻碍,毕竟双方父母已经知道了班和罗宾森太太的丑事,更不知道班最后究竟选择了什么职业,毕竟他一开始还是很为这个烦心的。

但在这种开放性的结局当中,我们却可以感受得到导演传递出来的一些微妙反思,其实我们人这一辈子不就是像班一样,完成了一个目标后,继续迷茫着人生的下一步要怎么办,翻过一座山后又是一座山,没有穷尽。

只是,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不能把人生交给他人掌控,至少去抵抗一下还能找到目标和自我,毕竟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是一辆黄色的车驶向了远方,不是一辆让人继续压抑的灰色的车驶向远方。

这是在低饱和度的画面中注入了一个不算太热情的希望啊。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